第二节 宗教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宗教生活
分类号: B967.234
页数: 5
页码: 97-101
摘要: 本节记述长春市宗教生活,其中包括了教派与信条、节庆、朝觐。
关键词: 长春市 宗教生活 清真寺

内容

一、教派与信条
  长春市区和五县(市)的伊斯兰教均属于逊尼派。“逊尼”系阿拉伯语音译,即“遵守逊奈者”,全称“逊奈和大众派”,自认是正统派。逊尼派是世界伊斯兰教徒最多的教派,在教学法方面属于哈乃斐学派①(马鸿超等撰著:《吉林回族》,第九章,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伊斯兰教基本信条(即基本教义)是:“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使者”。这段信条也叫清真言。在穆罕默德传教过程中,这一信条逐渐发展为穆斯林的“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使者”、信“经典”、信“后世”和信“前定”。
  信安拉:反对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在经堂语中,称安拉是“无似像、无如何、无比无样,而又无所不生”,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唯一主宰。
  信天使:按伊斯兰教讲,“天使”是供安拉驱使的差役。
  信使者:伊斯兰教认为,“使者”是“安拉””的钦差,是“安拉”差遣到人间来“治世安民”的伟大“先知”,中国穆斯林称之为“圣人”。穆罕默德是最后的“使者”,中国穆斯林也称其为“至圣”。
  信经典:《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是穆罕默德的讲话和文书布告等的汇编。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是降自安拉的“真经”,是最完善的一部“天经”。除《古兰经》外,还有穆罕默德的言行录,称为《圣训》、《圣训集》、《圣训实录》等。
  信后世:伊斯兰教认为,人要经历今生和后世,当“世界末日”来临时,要接受安拉的裁判。
  信前定:即信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安拉预定和安排,人自身无法改变。
  伊斯兰教基本功课是:念、礼、斋、课、朝。总称为“五功”,它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礼仪(即基本宗教职责)。
  念:就是用阿拉伯语念“清真言”。念功又称信仰表白。念要出声,不能默念。
  礼:即“礼拜”。包括每日的五次拜功和星期五“主麻日”的聚礼及节日的会礼。
  斋:即戒斋。在斋月期间,穆斯林从每天破晓至日落,实行严格的斋戒,黎明前“吃封斋饭”,日落后吃“开斋饭”。在封斋期间要戒除一切饮食,禁止房事,禁止放血,只许一心想安拉和“后世”。
  课:即“天课”。是伊斯兰教法规定的一种施舍。当初是穆斯林自愿捐出的一种慈善性的施舍,被视为一种“善功”。后来演变成一种义务性的宗教课税。
  朝:即朝觐“克尔白”,俗称“朝汉志”。伊斯兰教历十二月,被规定为朝觐月。
  “五功”在回族群众中,除宗教职业人员和虔诚的穆斯林尚能履行外,一般的都不再坚持执行,特别是“天课”早已废除。朝觐,一般人也更是难以做到。
  宗教活动还有给婴儿起“经名”①(伊斯兰教名词,指教徒的婴儿出生后,请阿旬给婴儿起的宗教名字。);男孩子行“割礼”,俗称“海特乃”;为故去者作祭奠。还有念“知感经”(太平经);或因故忏悔,做“讨白”;请阿訇写“都瓦宜”等等。
  二、节庆
  伊斯兰教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由于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与伊斯兰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所以三大节日对回族群众来说,既是宗教节日,也是民族节日。
  开斋节
  开斋节又称尔代节。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俗称大开斋(我国新疆地区又称肉孜节)。伊斯兰教教历九月,是斋戒的月份(称斋月),斋戒期满,10月1日开斋,举行庆祝活动,称开斋节①(伊斯兰教教历,我国旧称“回历”。阿拉伯语称“希吉拉”。希吉拉的意思是“迁徙”。教历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的那年为元年。伊斯兰教历纯用阴历,一年354或355天,不置闰月,所有开斋节出现在阳历的每年不同日期。)。届时人们穿着洁净服装,走亲访友,互相拜节问候。家家做“油香”,待客或馈赠。穆斯林前往清真寺沐浴,举行会礼。有的在开斋节日里,请阿訇“走坟”,悼念亡人。回族群众过开斋节类似汉族人民过春节那样隆重。
  现在斋月中封斋(守戒)人已为数不多,参加节日进清真寺会礼者,也较解放前明显减少,但这个节日仍被长春市回族群众普遍重视。1981年8月2日开斋节时的九台,当天落雨不停,但大多数回族人家,仍是忙碌节庆,家家做“油香”。斋月期间,九台镇清真寺粉刷了大殿和墙壁,门窗刷油,铺了地板,清真寺面貌一新。7月29日“夜头”(又称“盖得尔夜”),10余人上殿礼拜,年长者80岁,年轻者30岁,还有一名70岁的妇女。开斋节这天破晓后,到清真寺过节的人往来不息,有的找刀师傅宰牲,有的去沐浴。九点开始“聚礼”。50余人上殿礼拜。全镇120户穆斯林中有50余户请阿訇念经,还有的请阿訇在寺内念“太平经”,或给亡人“走坟”。蜂蜜营清真寺有700余人在寺内参加“夜头”活动,50余人上殿礼拜。节日当天,有84户穆斯林请阿訇念经。红石清真寺尚未恢复活动,但穆斯林几乎家家做了开斋,海里凡忙了三天。其塔木乡西山前槐清真寺占用单位尚未迁出,“夜头”晚上,300余人聚会,50余人参加礼拜。开斋节前,九台县政府保证了特需食品供应,除保证面、油定量供应外,每户增加供应豆油二斤。在牛肉极为短缺的形势下,九台、营城两镇,仍设法保证牛肉的供应。
  1983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三),长春市1.6万余穆斯林一同欢度开斋节。那天清晨,一群群身着节日盛装的回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长通路清真寺,寺门口、树荫下、亭树旁,儿童们追逐嬉戏。头戴洁白小帽的老人,互道“色兰”(阿拉伯语问候平安)。上午,在大殿内,吉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满敬恒阿旬领拜,并发表演讲,号召广大穆斯林群众响应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号召,和全国人民一起,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90岁高龄的戴清泉高兴地说:“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经历了几个社会,就数现在高兴。国家拨款重建了清真寺,这证明党和政府是关心我们少数民族的。”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献牲。因此也称宰牲节、献牲节、俗称小开斋。古尔邦节一般在开斋节后70天左右举行。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是教徒去麦加朝觐的日期,朝圣活动的最后一天——希吉拉历12月10日,宰牛羊庆祝,所有穆斯林共餐,称古尔邦节。宰牲过这个节日,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相传,先知易卜拉欣暮年无子,祈求安拉赐给一个儿子。不久,他果然得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司马仪。某夜,易卜拉欣又梦见安拉命他把自己的儿子宰掉献祭。易卜拉欣唯命是从。天明后,动手准备宰伊司马仪时,安拉又命以羊代替。古阿拉伯人依此传说每年宰牲献祭。伊斯兰教诞生后,继承了这种习俗,这就是宰牲节的起源。每逢此日,穆斯林便沐浴、盛装,举行会礼,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要宰牛羊待客或馈赠阿訇、亲友和贫民。
  圣纪节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在教历3月12日举行。这一天,穆斯林要在清真寺集会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并聚餐。相传这天也是穆罕默德的逝世日,故又称此日为“圣忌”。中国穆斯林习惯将“圣纪”和“圣忌”合并纪念,将其活动称为“圣会”。
  三、朝觐
  朝觐,阿拉伯语的意译,音译“哈吉”(读汉志)。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为“朝功”,是穆斯林朝觐麦加“克尔白”的一系列宗教礼仪活动的总称。629年穆罕默德参照古阿拉伯的朝觐仪式制定的朝觐制度,规定凡身体健康,备有路费和旅行方便的穆斯林,不分性别,一生中须在希吉拉历12月内集体朝觐麦加一次,亦称“大朝”或“正朝”。主要宗教仪式有:在规定的地点受戒、进驻阿尔法特山、巡礼“克尔白”、亲吻或抚摸“克尔白”的一块黑石,奔走于萨法与麦尔卧两山之间和宰牲等。其中驻阿尔法特是朝觐者定时集体参加的大典,在希吉拉历12月9日举行。10日即为宰牲节(古尔邦节),亦称“大朝之日”。除朝觐季节(希吉拉历11月和12月)外,任何时候个人都可单独去麦加朝觐,称为“小朝”,亦称“副朝”、“巡礼”。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我国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界人士,有机会履行伊斯兰教“朝功”活动,并为增进中国宗教界人士同各国伊斯兰教朋友的友好往来,增进国际间宗教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每逢朝觐时期,都组织中国穆斯林朝觐团,去麦加参加朝觐活动和友好访问,受到了热情接待和欢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委员,吉林省第一、二届伊斯兰教协会主任,省人大代表马延增阿訇,于1983年9月参加了中国穆斯林朝觐团,赴麦加参加了集体朝觐活动。此间,朝觐团全体成员除考察了沙特阿拉伯的几个城市外,还赴巴基斯坦进行了友好访问,增进了国际上伊斯兰教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马延增阿訇回国后,在吉林省伊斯兰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将“朝觐”和友好访问的主要活动情况,向穆斯林们做了传达。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