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失存寺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0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失存寺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9
页码: 72-80
摘要: 本节记述长春市失存寺庙,其中包括了长春普门寺、长春圣恩寺、长春后观音寺、傻大爷庙、长春万寿寺、长春朝阳寺、太平寺、三教寺、极乐寺、青龙寺等。
关键词: 长春市 佛教 寺庙

内容

一、长春市区失存寺庙
  长春市区及五县(市)的佛教寺庙,除农安县辽塔外,其它各寺庙皆是清代及其以后修建的。长春市建治仅有180余年的历史,早期人口大多是来自北方省区求生、求食的流民,经济生活贫困,分布稀疏,且多聚居农村,因此,各寺庙并无悠久历史,虽然敬仰信奉佛教,但寺庙大多构筑简陋,规模小,多分布在村屯,而其中香火庙又占多数。
  佛教寺庙总数难以统计齐全,除现存14座和几座准备恢复活动的寺庙外,其他已全部失存。失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因年久失修自然失存;(二)东北沦陷期间,日伪政府拆毁或作他用而失存;(三)解放战争期间毁于战事,或在土地改革时,出于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反对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民众自毁寺庙,或改用为学校;(四)“文化大革命”期间,几乎全部被一些单位占用或毁坏。
  大多数寺庙规模小,僧人少,失存早,遗址难以寻觅,较有影响的寺庙尚能找到它的文化遗存,唤起人们的回忆。据文献和口碑资料统计,知其名、知其地的失存寺庙104座(包括一些没有僧人住持的香火庙),其中长春市区内20座。
  长春普门寺:在长春市吉林大路144号处,民丰大街口路东。创建于1931年8月。开山建庙僧人持法,初名金佛寺。建大殿三间,九圣祠一间,起居室三间,占地面积1132平方米,建筑面积297平方米。因旧大殿倒塌,1940年新建大殿三间,配殿一间,东配房三间设关圣殿,西配房五间设三圣殿,起居室二间。改修后改名普门寺。天台宗临济派。1947年11月,监院持法圆寂,弟子仁彻继任监院。1959年11月,暂将寺院做长春市僧人养老院,负责人如缘。“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长春市轻型电缆厂占用,如缘回山东故里后圆寂,寺内剩1名和尚还俗。该工厂将东西配殿拆除,建新房十间240平方米。1980年5月该厂迁走,将十间房子卖给二道河子区供电局。以后市房产经营公司将西配房拆除,盖新房八间143平方米,租给供电局,1983年供电局接新房北山增建四间,又将寺庙的收发室翻修二间。1983年11月,市房产经营公司对拆除的配殿、东西配房共150平方米做经济补偿,补偿费2736元,连同“文化大革命”期间停付的房租2645元,一并交由长春市佛教协会代收。今普门寺房产产权属于市佛协的有两栋,一是大殿二是收发室,面积145平方米,无僧人。
  长春圣恩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和顺七条90号处,创建于1936年。是长春地藏寺下院,天台宗临济派。开山建庙尼僧诗泉,昌图县人,丈夫逝世后变卖家产修庙养心,1938年工程竣工,佛殿三间,起居室三栋九间,铁瓦盖土房五间。占地面积为2904平方米,建筑面积576平方米。1951年3月寺庙登记时,监院常利,尼僧3人,除佛殿外,出租房十四间。“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被和顺街道办事处三委工厂占有,落实政策后街道办事处退出大殿三间,其它房舍继续出租,从1991年开始月租金300元,租用者红心敬老院。今圣恩寺无尼僧。
  长春后观音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安乐路北胡同,东盛三条路西,创建于1934年。尼僧悦贤、云贤两位出资,于1934年9月开山建庙,先建东厢房三间做起居室,1937年4月建佛堂一间,供奉佛像三尊。1939年修山门一座,仓房二间,两边小配门及围墙。1944年农历十月初五日悦贤圆寂,云贤任监院。1951年向政府登记时,尼僧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东盛汽车修配厂占用,尼僧出走,今未恢复。
  傻大爷庙:在长春市今广州路精明胡同11号处,创建于1927年3月。正殿三楹,东向,左右配殿各一楹,南北两厢房各一楹。歇山式屋顶,圆形房脊,灰瓦覆盖。和尚俗名李杰三。1932年改做日本妙法寺“新京”别院。
  长春傻大爷庙①(此庙非佛教庙宇,由于性质特殊,故记之。):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地址在长春市南关区上海路北侧的金门胡同,今长春市文教印刷厂院内。此庙系长春妓女捐资修建,供奉十不全、胡、黄、白、柳、灰五大仙、傻大爷等像。是东北三省唯一的一座此类性质的庙宇,但在杭州、苏州一带有这类性质庙宇,人称“白眉神庙”或“勾栏女神庙”。建庙渊起:据说光绪年间,内蒙古姑娘其丽格被拐骗到长春,卖给怀春堂妓院,被逼为妓,花名玉珠。故乡情人沙德仁得知后找到长春,欲用钱为其丽格赎身,但凑不足一万元赎金,便悲愤自缢。怀春堂老鸨为笼络妓女,平息群妓怨恨,便向长春“花界会”提议,为沙德仁募捐修庙。当时,应募者除妓女外,尚有商界、宗教界、军界等。庙建成后塑沙德仁像供奉,谐音“傻大爷”,故庙名,其丽格长期思念沙德仁,疯颠日久而逝,亦塑像供于庙中,名“傻大奶奶”。1951年长春市封闭妓院,拆除了傻大爷庙,在旧址创办小学校,1986年市文教印刷厂迁入。
  长春万寿寺:在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小城子屯,伊通河岸边。创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开山建庙者是北京嘉兴寺和尚,法名不详,绰号“元宝和尚”。传说其人腿跋,大弯腰,是嘉庆朝摄政王的“替僧”。建庙工程于1799年全部完竣。寺建成后摄政王题匾一方:“惠我无疆”,悬在大殿中央。马殿七间,正殿十二间,后殿五间,钟鼓楼各一座,有两个跨院,灵塔一座。僧人最盛时约50余名。
  长春朝阳寺:是长春市区内最大的香火庙。在市南关区全安街南关大桥西桥头北侧,创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俗名老爷庙,开山僧人祖籍朝阳县,故庙名朝阳寺。道光朝初,募捐增建天仙殿三间和山门。以后数十年间,住持静臣,重修关帝大殿及配殿。1922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庙会,夜间突发火灾,关帝殿延烧殆尽。为了重修,将庙基契照抵押得到贷款,重建工程于1923年竣工。建关帝殿、天仙殿、太阳殿、玉皇殿、土地庙、灵塔等。1926年住持明训(1944年圆寂),1945年住持涤尘,1948年涤尘去三岔河,住持圣越,是年8月因长春战事,圣越出走,1951年主持妙真。最盛时和尚11名,禅宗临济派。今庙已毁,在旧址建南关大桥小学校。
  太平寺:在当时的长春市大经路五段9号,创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由吉林富绅牛子厚出资所建,1920年重修,牛家派人看守,1928年将庙移交给长春朝阳寺(南关老爷庙),和尚2人。1939年和尚圣许圆寂,由盛仪和尚守庙到1952年。
  三教寺:在当时长春市东天街二段38号,建庙工程于1939年5月竣工。香火庙,佛道兼容以佛为主。系天津杨柳青镇人阎捷三捐建,佛堂一栋五间,1952年看守人张焕亭,是年被房产部门接管。
  极乐寺:在当时的长春市东天街13号,创建于1938年,原名超魂寺,住持能净,1942年改称极乐寺。1948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毁于火灾。
  青龙寺:在长春县二区,一栋七楹,住持僧1人。
  龙泉寺:在长春县二区德龙甲九泉屯,创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十三楹,宣统三年重修,土地8亩。
  峰云寺:在郊区鲍家沟屯,创建于清咸丰朝。大殿一间,代表者郭性兰。
  地藏寺:在郊区鲍家沟屯,创建于1927年,香火庙,看守人李维成。
  龙泉寺:在水泉沟,创建于清嘉庆朝。大殿三间,起居室三间,土地8亩。
  青龙寺:在四家子屯,创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僧2人,佛殿三栋,土地2垧,民国时期被没收。
  保安寺:在大南屯。大殿三间,南北瓦房五间,铸钟一口重400余公斤,住持僧人净如。东北沦陷期间被改用小学校,1959年拆除。
  兴隆寺:在兴隆山镇太平山水库西北百米处,创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殿和房十五间,占地约40余平方米,土地2垧。僧人隆合,1958年拆除。
  关帝庙:在太平山屯,创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四月。佛殿四间,起居室二间,土地2垧,代表者许宗岐。
  兴隆寺:在五家子屯,创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供奉关帝。咸丰二年(1852)补修,房九楹,钟楼鼓楼各1座。
  二、各县失存寺庙
  农安县(13座)
  草庙子:在永安乡民主村后学田地屯,创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占地约3亩,大殿六间,土地1垧。僧人润泉。
  兴隆寺:在县城南门外,创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占地约8亩,殿和房十九间,僧人本善。
  朝阳寺:在青山乡南台子村熬庄台屯,创建于1920年。占地约1亩,殿四间,僧人觉性。
  兴云寺:俗名娘娘庙,在巴吉垒乡元宝洼屯。僧人绪坤。
  关帝庙:在县城内西南,创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开山僧悟白。初名财神庙,1925年改建成关帝庙。
  平安寺:俗名关帝庙,在三宝乡小城子屯。僧人珍珠。
  双全寺:俗名关帝庙,在三盛玉乡四道岗屯。僧人继林。
  灵云寺:俗名关帝庙,在三盛玉乡双龙山屯。僧人圣伦。
  关帝庙:在伏龙泉镇南头路西。代表者名徐洛彩。
  释佛庵:在县城东门外,一栋五间116平方米。1965年被房产所改建为民宅。
  尼姑庵:在合隆镇,一栋二间60平方米。
  尼姑庵:在开安乡,一栋六间,因无僧人被房产所接管。
  太平寺:俗名关帝庙,在六马村麒麟山屯,创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初建时土平房十五间,前后两殿。土地15垧,僧人10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僧人佛宽,1988年去双鸭山市。
  榆树县(25座)
  关帝庙:在县城中街,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八月。殿十五间,僧人宗谛,临济派。1947年拆除。
  德云寺:在闵家乡新民屯,创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殿二间,僧人宗玺,临济派。
  昌隆寺:在闵家乡后兴隆沟屯,创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殿三间,僧人宗清,临济派。
  灵应寺:在小孤榆树屯,创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殿三层九间,僧人悟正。
  兴隆寺:在长岭子屯,创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殿九间,僧人隆玉,临济派。
  万灵寺:在大沟屯,创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殿六间,僧人能全,临济派。
  释伽文佛庙:在盟温站村,创建于清康熙朝。殿三间,代表者李逢春,临济派。
  丰隆寺:在五棵树镇内,创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殿四间,代表者张元衡,临济派。1947年拆除。
  青云寺:在白土崖子屯,创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殿四间,僧人本祥,临济派。
  灵佑寺:在保寿屯,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房九间,代表者刘同厚、陈希彦,1947年拆除。
  普明寺:在土桥子屯,创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房十六间,代表者苏连奎,临济派。
  圆觉寺:在县城东门外,创建于1937年。房二十五间,僧人宗谛。
  望江寺:在荒山嘴子屯,创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殿一间,代表者甄殿仁。
  永灵寺:在英城子屯,创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殿二间,代表者王庆林,临济派。
  青云寺:在郝家屯,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殿二间,代表者孙印堂,临济派。
  保安寺:在秀水甸子街,创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殿三间,僧人镇净,临济派。
  忠圣寺:在七区大后沟,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房十一间,代表者蔡永录,尼僧维莲,毗卢派。
  灵应寺:在卡路河屯,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房十二间,代表者田德福。
  永立庵:在八区姑子庵屯,创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殿三间,代表者郑永清等4人,尼僧俗名刘玉珍,天台宗临济派。
  灵应寺:在青山村灰菜沟屯,俗名关帝庙,僧人清诚。
  灵云寺:在腾家村牛头山下,创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房九间,供奉关帝,临济派。僧人隆玉。
  万灵寺:在蒙古喀论站前街,俗名关帝庙,僧人能全。
  普渡寺:在五棵树村北屯,俗名关帝庙,临济派,僧人能韫。
  祥云寺:在六区磨刀库屯,创建于1913年。三层大殿六间,厢房三间,钟楼鼓楼各一座,草房三间。僧人宗仙,临济派。
  普明寺:在土桥子街,创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建关帝庙、娘娘庙、胡仙堂、鲁班殿,瓦正房八间,草正房五间,瓦厢房三间,代表者苏连奎,临济派。
  德惠县(6座)
  宝山寺:在万宝山镇西头北侧,清道光十年(1830)修建,原名斗牛宫,是仅有一层老爷殿的道教庙。1939年扩建,改称宝山寺,改为佛教寺庙,开山僧郑才。建筑占地2垧多,周围有2米多高土围墙,院内有四层殿,一层殿为三间马殿,二层殿为关帝殿,三层殿为娘娘殿,四层为大雄宝殿,寺外东侧有四间平房。东北沦陷期间,长春县伪佛教协会分会设在这里,该寺属长春朝阳寺的下院。佛教分会管水泉子的道教庙、小城子万寿寺、德惠观音寺、郑家屯的三教寺等。土地20垧。和尚最多时10人,1958年和尚5人即性至、性成、本泉、相法、相宝。1968年拆毁。
  半拉山庙:在朝阳乡东南18里的松花江西岸,建于清代。占地约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关帝殿和娘娘殿。1966年拆毁。
  观音寺:俗名姑子庵,在德惠镇西五道街,占地约500平方米。有前殿后殿和东西配房,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1960年尼僧5人,其中2人在被服社、刺绣社劳动自养。寺庙先被运输公司占用,归还后又租给皮革社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拆毁。
  万寿寺:在小城子村,和尚4人,监院性修,后并入宝山寺。
  菩提寺:和尚2人,1961年3月并入宝山寺。
  弥陀寺:创建于1922年,开山僧谈虚。
  九台市(26座)
  朝阳寺:在城子街镇秀水村。占地面积1474平方米,土地1.4垧,房六间,土围墙。代表者张景泰,“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
  西凤山古庙:在華子沟乡西凤山屯北岭岗上,建于清嘉庆朝。正殿三间老爷庙,三间娘娘庙,土围墙。僧人3名。土地改革时拆除,今是一片耕地。
  双泉寺:在放牛沟乡南大岭屯,清道光元年(1821)建。砖瓦结构,土石混筑围墙,墙外东北角有灵塔一座,青砖砌成。僧人齐柱、沙青。解放后拆除改做学校。
  圣佛寺:在西营城乡榆树棵屯,清道光三年(1823)建。两层大殿各三间,土地10余垧。代表者刘殿忠,1946年拆除。
  青云寺:在波泥河子乡西1华里处,清道光朝建。青砖板瓦结构,一庙三堂三间,土地10余垧。最多时僧人10余名,代表者王成有。解放初期拆除。
  庆阳寺:在上河湾屯,僧1人。
  庆阳寺:在城子街秀水村。1937年代表者吴玉秀,毗卢派。殿七间。
  龙泉寺:在加工河乡庙岭屯。殿五间,代表者张连生。
  慈圣寺:在九台镇工农街,创建于1947年。殿十九间,代表者李贵。
  兴隆寺:在九台镇惜字局旧址。殿十二间,土地2亩。代表者谭万升,僧人3名。
  同善寺:殿八间,寺有土地2亩。代表者谢庭喜,僧人2名。
  兴隆寺:在五家子屯。殿八间,毗卢派,代表者赵同贵。
  青云寺:在波泥河乡西,建于清道光朝,一庙三堂(老爷庙、娘娘庙、胡仙堂),先后有10余位和尚居住,解放初拆毁。
  青云寺:在西营城子镇董家村,创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俗名董家庙,殿三间,房基3686平方米。先后有六、七位尼僧,最后1名尼僧昌莲。1966年拆毁。
  护国寺:在九台镇政德街。殿六间,代表者王丹武,僧3人。
  安养寺:在银矿山。殿五间。代表者杨志生。
  龙凤寺:在九郊乡拉他泡屯。殿十三间,代表者刘志修。
  青龙寺:在苇子沟屯。殿八间,土地3垧。代表者朱荣。
  青龙庵:在董家屯。殿六间,土地1垧。尼僧3人,代表者郜本城。
  普渡寺:在城子街镇内。殿九间,代表者杜海。
  复盛寺:在上河湾乡四台村。殿六间。代表者姜维清。
  此外,有僧人住持的佛寺还有:关帝庙(在马兴屯)、东朝阳寺(在二道沟屯)、西朝阳寺(在泡子沿屯)、僧盛寺(在大干沟子屯)、兴隆寺(在卧牛山屯)。
  双阳县(14座)
  诚寿寺:俗名娘娘庙,在双阳镇内东山南麓,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尼僧明慧带产出家,开山建庙,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1929年殿十七间,其中正殿三间,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配有东西廊房。院内山门两侧建钟鼓楼。供奉佛像四十九尊,尼僧5人。土地164亩。1937年殿堂和起居室二十二间,土地56垧,尼僧9人,毗卢派,1949年拆除。
  青云庵:在羊圈顶子屯,俗名姑子庙。1937年殿三间,土地62垧,尼僧2人,法名觉祥、本善。
  宗经寺:1937年僧人2名,法名能安、能欣,土地7垧。
  灵山寺:在双阳镇内后山。大殿三间,僧2人,法名绪清、本修。
  觉灵寺:又名觉灵古刹,在双阳街,创建于清康熙朝,是诚寿寺下院。殿十五间,起居室十五间,土地1亩。尼僧6人,住持林圆,毗卢派。
  青云寺:建于清康熙朝。1929年调查,殿堂九间,供奉佛像六尊,土地30亩。开山僧人安海,僧2人。1937年殿九间,起居室三间,土地1垧,僧人显明。
  凌云寺:建于清乾隆朝。1929年调查,殿七间,供奉佛像十五尊,土地80亩,代表者郭小鹤。
  朝阳寺:在泉眼乡火石村庙后屯,俗名火神庙,建于清乾隆朝。1929年调查,殿十二间,供奉佛像九尊,土地35亩。僧人明起。1937年土地7垧,僧2人,住持照江。毗卢派。
  长青寺:在官地屯,建于清咸丰朝。1929年殿十二间,供奉佛像五尊,土地45亩,代表者郑教廷。
  觉幼寺:1937年殿六间,住持僧人本荣,僧2人。
  兴隆寺:在泉眼沟乡佛堂屯。1937年殿三间,起居室五间,土地6垧,僧人云峰,曹洞派①(曹洞:唐代洞山良价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开创。属南宗青原法系。)。
  兴隆寺:又名佛堂,在泉眼乡西胜利屯。正殿三间,东厢房三间,砖瓦结构,挑梁斗拱建筑。灵塔一座,解放前有僧人数名,香火较盛。
  龙泉寺:在齐家乡齐家村北大桥屯,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殿十间,钟楼一座,青砖砌墙,山门前有旗杆2个。土地110亩,1948年拆除。住持僧人先是觉光,后是觉智。
  青龙寺:在奢岭乡九三村乌龙泉屯与新安乡双胜村的分界处。创建于清乾隆朝。占地约1垧,中是关老爷殿,东为龙王殿,西为娘娘殿。东西厢房各五间,土地5亩,后增加到3垧。传说是吉林市青龙寺的下院。民国初年被五区保卫团占用,解放后拆除。曾有僧人3名,住持能瑞。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