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伪佛教团体与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04
颗粒名称: 一、 日伪佛教团体与活动
分类号: B922
页数: 6
页码: 64-69
摘要: 本节记述长春市日伪佛教团体与活动,其中包括伪满洲国大同佛教会、伪满洲国佛教护法会、伪满洲国佛教总会、五台山普化佛教总会、伪泛太平洋佛教青年大会等。
关键词: 长春市 佛教 宗教团体

内容

伪满洲国大同佛教会:创办于1929年,创始人是辽宁省铁岭县龙首山药王庙一先和尚,俗名何一鸣。开创时会址在长春东四道街55号处,今长春市九十八中学处。不久自购房舍,移到今南关区北街小学处。东北地区沦陷后延续存在,依然使用大同佛教会名,但修订了《会则》。《会则》十条,其中第二条阐明创会宗旨:“以大乘佛教精神为基础,促进日满两国文化向前发展,共同实现王道乐土的目的”。实际上这个大同佛教会,是在日本国驻长春的西本愿寺和尚入野契则策划下继续存在的。加入这个团体的成员有佛教各宗派、龙华会、一贯道、混元门、大乘门、一柱香、白羊教、未来道、儒教、五位门等。凡是入会者交纳会费3元,可以领到有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签名的证书,会员佩带徽章。会员凭证书和徽章可以抬高社会地位。会员分三种:正会员、特别会员、特殊会员。团体内分四级机构,中央设总会,省设支部,县设分会,区设区分会。总会理事长崔恩培,副理事长日本和尚入野契则,总裁张景惠,会长张海鹏,理事若干人,常务理事2人,评议员若干人。1936年开始不设总裁,张景惠为名誉会长,增设副会长张镇波。伪大同佛教会的经费由各地会员捐助,但收入支销情况从不公开,引起会员不满,伪新京特别市警察署曾经勒令其停止活动。副会长张镇波以“大同佛教会”名义招股,创立“满洲毛业公司”,后携款潜逃。一先和尚代理副会长职务。1936年长春般若寺举办道场,因“大同佛教会”丑闻,拒绝一先参加法会。6月16日一先和尚突然闯进般若寺,扭打正在讲经的如光方丈,大闹道场。事后,一先和尚被驱逐出“大同佛教会”。1938年统计,“大同佛教会”辖分会105个。1944年理事长白蕴中。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该佛教会延续存在,但更名“世界大同佛教会”,会长换王宗德,后来王宗德被国民党二十二军逮捕,换李仲三。以后换崔恩培,副理事长施辅忱。1947年2月21日,召开第二次会员会议,订正《世界大同佛教会长春总会章程》(五章)。1949年崔去青岛,施接任理事长(解散时间不详)。
  伪满洲国佛教护法会:成立于1934年9月。东北沦陷期间,般若寺的宗教事务归伪新京特别市公署行政处掌管,处长董旸,是皈依谈虚的弟子。董旸与伪新京特别市公署总务处长植田贡太郎(日)关系密切。植田贡太郎与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坂垣中将有特殊关系。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授意下,由植田贡太郎、董旸等发起,于1934年9月在长春正式成立,植田贡太郎任会长。不久,植田贡太郎调任伪满洲国治安部警务司司长,成为东北地区的警察首脑。植田贡太郎既是“佛教护法会”会长又是警察首脑,“护法佛教会”的性质和佛教界上层人士的政治趋向就一目了然。“护法佛教会”成立后,伪满洲国的高级官吏们,为了密切与日本人的关系,纷纷皈依佛教为弟子,其中有伪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侍从武官长张海鹏、民生部大臣吕荣寰等等。他们频频到般若寺参加宗教活动,解囊舍款,一时间,般若寺的香火十分兴旺。
  伪满洲国佛教总会:成立于1938年5月7日。早在1936年长春般若寺举办开光和道场时,伪满洲国文教部借机,召集有关官吏12人、僧侣12人、居士8人,召开“佛教恳谈会”。6月16日至17日,又召开“全国佛教座谈会”,座谈内容有四:(一)关于宗教寺庙之概说及布教方法;(二)关于僧侣资格;(三)关于佛教会及居士林现状;(四)关于附带事项(如僧学院、粥场等)。主持会议者提出,成立“满洲国佛教总会”,会址设在“新京”市,“以统辖全国寺院僧人”。1937年10月5日,伪民生部召集各省佛教代表13人,讨论发展佛教和成立总会两大问题。1939年3月,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宗教班、伪民生部、伪治安部,联合召开会议,地点在伪新京大和旅馆(今长春火车站前国际旅行社址)。出席会议者:日本国驻中国东北地区寺庙代表、 日本佛教天台宗总务厅秘书、驻长春般若寺和尚都筑玄妙,日本国驻长春般若寺和尚佐筑富江、寺川行舟、田代宽谛,日本国驻哈尔滨极乐寺和尚今井昭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特务),日本国驻营口楞严寺和尚木村,东北地区各寺庙僧人代表。出席会议者约30人。会议主持者是“佛教护法会”会长植田贡太郎。植田贡太郎阐述了会议宗旨,他指出:“只有成立一个满洲国的佛教独立机构,才能把握人心,才有利于日满亲善。”1939年5月26日,正式成立伪满洲国佛教总会,总会设在长春般若寺院内。在总会之下设立支部,出版杂志《梵声》月刊。伪新京特别市支部支部长是般若寺方丈善果和尚。伪满洲国佛教总会会长如光和尚,哈尔滨极乐寺方丈;副会长澍培和尚、井口道雄(日本国驻长春西本愿寺的姬宫和尚);财务部长滕本(日);主事天儿昊(日),“间岛”省和尚;总干事智眼和尚,营口楞严寺方丈;职员田代宽谛(日),日本国驻般若寺和尚。职员还有日本人荒井、陶井,中国居士陈耀亭;理事中国居士景印涵。1943年春,伪佛教总会成为社团法人。其内部成立四个机构:即总务部(部长意空,千山大佛寺和尚);组织部(部长印空,开原县龙潭寺和尚);教化部(部长景印涵,长春居士);财务部(部长晦山,黑山县和尚);《梵声》月刊发行人澍培,编辑傅颂宇。佛教总会辖分会70余个。
  伪佛教总会从它成立之日起,便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洲国政府的御用工具,根据日本帝国侵略的需要,披着佛教的外衣,进行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在长春有几个主要事例。其一,“新京佛教总会支部”,将监狱里的“犯人”当做“讲经”对象,到各监狱中对“犯人”进行“教诲”。伪民生部于1940年通知佛教总会,部署给各分会、支部,在当地监狱中开展“教诲”活动。“新京”监狱,聘请“新京佛教总会支部”支部长善果和尚为“教诲师”,每月到监狱一次至二次,对“犯人”讲经,“教诲”。般若寺戒尘和尚继善果和尚之后,任“新京”监狱的“教诲师”。“教诲”对象分两类,一类是“一般教诲”,听者是已经判决并在监狱里服刑的人,利用佛教强行“教诲”,向这些人渗入“因果的存在”和“世间的幻化”等佛教思想。1943年善果在“新京”平治街分监狱,对“犯人”讲:“人生如梦,转眼之间就过去了,这个国家(伪满洲国)对犯人有多好啊,大家要多做善事,多种福田。”第二类是“特别教诲”,听者是被判处死刑的人,是利用佛教送往生的仪式进行的。这种“特别教诲”都是在执行死刑前,将教诲师接到狱里,教诲师向将走向刑场的人说:“我今天是特意送你往极乐世界去的。”
  其二,日本关东军的佛教“宣抚”活动。1938年春,日本关东军对东北长白山区进行军事大扫荡,意在消灭中国抗日联军。与此同时,由伪满洲帝国协和会中央本部负责,召集“道德总会”、“红〓字会”、“大同佛教会”、“普化佛教会”等团体开会,决定由各团体各派出“宣抚员”2人,组成“宣抚班”,随日本关东军去长白山区,向当地中国群众进行“宣抚”,要求群众断绝与抗日联军的联系和支援。参加受训者60余人,伪佛教总会选定般若寺戒尘、印空两名和尚参加。伪民生部宗教事务官伊藤(日)、伪协和会中央本部主事天儿昊(日本和尚)等人训话,要求各“宣抚员”到现场后,对群众“宣抚”:搬迁、并屯、不要接济反满抗日份子等等。中国老百姓如若抗拒,立即通报日本关东军。这次大规模的佛教“宣抚”,实际上是配合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扫荡所进行的“攻心”活动。戒尘和尚回到长春后,日本关东军和伪协和会奖给他一座银盾。
  其三,在长春般若寺山门外修建“造福观音圣场”。山门前,是一条东西向的长春大街,马路南侧与山门遥对是一片空地。1941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该地举行“造福观音圣场”奠基式,出席奠基者有伪满洲国中央和地方官吏,日本军政界官吏、吉林省的僧侣、居士等300余人。1942年10月27日,观音像升座,佛身高2.5丈,重160吨,佛坐高3.2丈。1944年9月6日,佛像开光,宣告“圣场”工程造竣。修“造福观音圣场”的发起者和组成的“奉建委员会”,主要成员是伪满洲国佛教总会和伪满洲国政府、伪新京特别市公署的头目,幕后操纵者便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如“发起者”有日本关东军参谋三品以隆(日)、满拓总裁二宫治重(日)、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秘书官松本益雄(日)、伪满洲国协和会首都本部事务科长山田文英(日)、伪佛教总会主事天儿昊(日)和副会长井上道雄(日)、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参事坂井荣三郎(日)、“协和会”首都本部部员田代宽谛(日)、伪新京特别市市长金名世、伪佛教总会会长如光和副会长澍培、长春般若寺方丈善果等53人。“奉建委员会”有74人,其中有伪满洲国总务长官武部六藏(日)、伪满拓总裁二宫治重(日)、伪民生部大臣谷次亨(日)、伪国务院参事官植田贡太郎(日)、伪宫内府侍卫处长工藤忠(日)、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伪满侍卫武官长张海鹏、伪治安部大臣于芷山,以及澍培、善果等人。据伪满洲国政府批准的《奉建要则》规定,建“造福观音圣场”的目的有三:(一)纪念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为伪满洲国“国运隆昌”祈祷;(二)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非常时局下”,使伪满洲国“国民于精神有以团结,人心有所依托”;(三)在伪满洲国“建国史上竖一精神永久的纪念文化”等。其反人民的目的极为明显,但它却披着“拜观音”的外衣,以遮人耳目。长春市一些民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将观音像推倒,拆除了场地设施。
  五台山普化佛教总会:创立于东北沦陷期间,创办人普化和尚,该和尚与五台山寺庙关系密切,初创时借用长春“惜字局”(慈善机构)的房子(今市九十八中学址),几年之后,在二道河子区今吉林大路某处购房一栋为会址。会长乔润溪(海城人)。乔故去后由孙瀛洲接任。理事长袁××。总会下设分会。这个佛教总会以佛教为名,实则宣传一些非佛教的内容,分会很少。
  长春居士部①(居士:正式受戒而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男、女均称居土。):创立于1941年6月,办公地址在大经路东侧三四马路之间的魁星街,今市九十八中学校址处。居士部设经堂,做为佛教徒聚会、修心养性、诵经的固定场所。最早倡导创办居士团体的是伊通人释道昌和尚。长春居士陈耀亭、原心斋倡议,将慈善机关惜字局改名居士林。居士景印涵接受这一建议,参照上海佛教居士林章程,拟定长春居士林章程,报请伪满洲国文教部,要求成立“满洲国佛教总会新京居士林”,文教部同意成立,但改名称“新京居士部”,居士部正式成立后,长春惜字局宣告解散。“居士部”部长景印涵,副部长陈耀亭、原心斋,常任理事张玉阶、朱惠民、常金声,理事若干人。居士部设有佛经流通处、法华坛、图书阅览室,组织临时性的讲经会及说“三皈”、“五戒”等活动①(“三皈”:梵文“三皈依”的简译。佛教徒在入教时必于师前受“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为对佛、法、僧的归顺依附。“五戒”:指佛教在家男女教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条,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一通防身口。)。每逢菩萨诞辰皆办道场。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居士部改名居士林,1948年长春解放时解散。
  伪满洲国佛教界“答礼访问团”:1933年夏,日本国佛教比睿山天台宗,派武滕顺应、加藤顺正两和尚,到中国东北地区慰问日本关东军。在哈尔滨期间,访问了极乐寺方丈如光。与此同时还收集了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的情况。方丈如光提议,组织团体到日本访问,以增进所谓“日满佛教亲善”。1934年春,组成“答礼访问团”,到日本国比睿山天台宗访问。参加者:哈尔滨的普一、普光和尚和王瑞华居士,绥化县的静空和尚,营口的陆炳南、王志一居士等,团长如光。“答礼访问团”在日本国期间,日本天台宗提出,“派日本和尚驻极乐寺和般若寺”、“日本国和满洲国互派留学僧”等等,如光均表同意。从此,披着日本和尚外衣的日本侵略分子,以合法的身份进入东北佛教界。如1939年及其以后,日本天台宗派驻长春般若寺的和尚,有天台宗总务厅秘书都筑玄妙、寺川行舟、田代宽谛等。
  伪泛太平洋佛教青年大会:日本国佛教界策划伪“满洲国佛教革新运动”,要求“满洲国”佛教界访问日本,参加在日本国召开的“泛太平洋佛教青年大会”。伪满洲国民生部,选拔佛教界20人,组成代表团(共25人)赴日本国。团长哈尔滨极乐寺方丈如光;副团长般若寺方丈澍培、伪民生部教化司宗教课长王裕如;成员:长春景印涵(居士)、张天一(居士),承德县的清恕,朝阳县的化尘,锦州市的文如,北镇县的盖一,奉天市的心明,龙江县的复圆,齐齐哈尔市的净尘,营口市的王力生,安东市的史品一。另有6名喇嘛。1934年4月1日,会议在日本国东京召开,会议三天,参加会议的各国各地区代表,有缅甸、暹罗、爪哇、越南、印度、马来亚、柬埔寨等国约二百余人。会议决定,成立伪国际佛教青年会。日本国的德田能一为会长,哈尔滨极乐寺方丈如光、暹罗国皇叔(名不详)为副会长。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