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尼僧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00
颗粒名称:
二、尼僧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0
页码:
50-59
摘要:
本文记述长春市尼僧寺,其中包括了长春地藏寺、长春前观音寺、长春丛林寺、长春紫竹庵、长春兴隆寺、长春净土庵等。
关键词:
长春市
佛教
尼僧寺
内容
长春地藏寺:最初创建于长春黄土岗地方,即今南关区东二马路电台街公安消防中队的路南。现址在南关区东长春大街北胡同1号。开山建庙于1926年,开山尼僧相圆①(尼僧:指女和尚,又称里堂和尚、比丘尼。比丘尼是梵文,俗称尼姑、尼,指女子出家受过具足戒者。)。
尼僧相圆出家前俗名李氏②(出家:佛教名词,指离家到寺庙做僧人。),是前清盛京故宫的宫女,23岁嫁于沈阳商人吕辅臣为妾,56岁发心脱俗③(发心:佛教徒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即发起要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或成佛的愿望。),出家于沈阳地藏庵,法号相圆。吕家迁徙到长春经营晋隆烟行,相圆携徒本泉随行到长春,吕家于1926年舍款2万余银元,购买一座商会经理的庙宇,坐南向北,前殿三间,大殿五间,禅房五间,斋堂五间,厨房三间,功德室一间,大仙堂一间,库房二间。监院相圆,据《地藏经》名称庙宇为地藏寺。1934年初相圆圆寂④(圆寂:涅架的异名,意“圆满寂灭”,或“灭度”。佛教对僧人死亡的一种美称。),葬于寺内,筑灵塔一座(今失存)。其徒本泉继任监院,尼僧7人。
1936年伪新京特别市公署扩建市区道路,决定将地藏寺动迁至长春东大桥西侧现址(旧地名黄土坑)。市公署拨给土地2613(一说2700)平方米,在新址建山门殿、天王殿三间,大雄宝殿五间,殿顶脊上鸱吻,东西相对,重脊上雕跑兽。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地藏王像、观世音菩萨像。东西厢房各五间,分别为禅堂、斋堂。东西厢房北端各有小房两间,西两间是功德堂,大仙堂,东两间是厨房,另有仓房三间,民房十四间。寺庙筑墙垣围绕。整体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用募款铸铜佛像十尊,铸铁佛像一尊。全部工程于1938年完竣,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诞辰日)开光,勒碑铭记。今石碑残存,但铭文已无法辨认。原庙于1937年拆除。1938年地藏寺在长春二道河子岭东路和顺七条,修建圣恩寺为该寺下院,1941年竣工,监院恩全。
东北沦陷期间,地藏寺曾请普如(农安金刚寺尼僧)、乐果(营口宣讲堂居士,后去外地出家为僧,1948年去香港,已圆寂)开办经学院,入院学经者30人左右,1945年停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地藏寺遭到破坏,被长春市一〇一中学占用,做校办汽车修配厂。1981年一〇一中学校办工厂迁出,尼僧回寺。政府拨款10万元维修,新建山门,翻修围墙(1992年7月30日工程全部完竣)。雕塑石膏贴金佛像十三尊,泥塑四天王像,彩绘大殿十八罗汉像壁画。1989年农历九月十四日开光。今占地面积1888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
地藏寺属天台宗临济派,尼僧子孙庙①(子孙庙:一般不留单,庙里的负责人(住持或监院)由庙内师徒世袭。)。首任监院相圆,1934年本泉继任,1957年本泉圆寂,常兴任监院至今。今地藏寺尼僧14人。“文化大革命”前,列为省级二类重点保护寺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1956年曾接待过来访的东南亚七国僧侣代表团。
本泉任监院期间,先后收徒16人。即常利,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1987年76岁圆寂;常贵,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26岁圆寂;常志,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1988年77岁圆寂;常喜,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已还俗;常兴,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今在寺内;常吉,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1989年76岁圆寂;常祥,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已还俗;常乐,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今在寺内;常达,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约20岁圆寂;常照,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今在香港;常观,1941年丧夫后出家,1942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70岁圆寂;常悟,1942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1979年圆寂;常宽,1943年在营口楞严寺受戒,今在寺内;常彻,1947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后在烟台还俗;常辉,1947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今散居家中。
长春前观音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安乐路北侧,东盛五条东侧的两路交叉口处,创建于1937年,开山建庙尼僧修广,1941年竣工。因东盛三条于1934年已建起一座观音寺,故本寺称前观音寺。前观音寺坐北朝南,大殿五间110平方米,正中三楹为佛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东一间西二间为起居室。木板栅围墙。
前观音寺属禅宗临济派②(禅宗:中国南北朝时,入华古印度僧人菩提达磨为始祖,主张以静中思虑为修习方法,不立文字,不立语言。以《楞伽经》、《金刚般若经》等为弘法的依据。临济派: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代义玄所创,因住河北正定临济院,故名。属南宗南岳法系,中唐以后此宗最盛,北宋后又分为黄龙,杨岐两派。“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是该宗经常使用的传教方法。),尼僧子孙庙。历经三代监院。1948年6月监院修广圆寂,当时正处于长春解放前夕,7月尼僧常生饿死,长春普门寺委托俗家弟子刘禄代管前观音寺。长春解放后的10月22日,吉林省伊通县尼僧瑞梵师徒3人,至长春接管前观音寺,瑞梵为监院。今尼僧2人,监院安圣。
“文化大革命”期间,前观音寺被二道河子区汽车修配厂占用,该单位修建了红砖围墙、收发室、仓库等建筑物,昔日庙宇模样全非。1984年开始落实宗教政策,该工厂于1987年迁出。修复了大殿,建筑面积221平方米,占地面积695平方米。木雕菩萨像三尊。
长春普济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安乐路民丰二条34号处路东,创建于1936年3月。由德惠县刁家油坊居士王某(女)舍款修建,青砖瓦房五间,大殿三间,西厢房三间(解放前已坏)。供奉佛像五尊,其中铜铸三尊铁铸二尊。1951年向市人民政府登记,监院能正,法号定范,俗名张文举。“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长春市衡器厂和市三建公司二处两户职工占用(1993年10月迁出)。庙山门前空地,被长春汽车厂转向机厂建两栋职工宿舍(已转让房产部门),两户职工搭建偏厦堵塞山门,仅有1米多宽通道。1973年至今监院仁如。属于天台宗临济派,尼僧14人。
长春丛林寺:在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路北一胡同13—1号处,创建于1928年。尼僧能钧开山建庙,历经9年施工,1937年全部工程竣工,占地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大殿五间,山门和厢房等三十四间。丛林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格局,山门带殿,殿内正中供奉观世音菩萨,殿后站立韦驮菩萨。大雄宝殿青砖碧瓦,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供奉阿弥陀佛、药王师①(药王:佛教菩萨名。据传,星宿光电、光明兄弟两人,曾持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其它僧众。众僧号兄为药王,弟为药上。佛告弥勒,是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于未来世成佛,药王菩萨号净眼如来; 药上菩萨,亦次药王作佛,号净藏如来。)东西两侧厢房,分别为禅堂、功德堂、斋堂、起居室。丛林寺属天台宗临济派,子孙庙,长春紫竹庵为其下院。历经三代监院:能钧、仁全、圣林,今尼僧6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南关区纸盒印刷厂占用,落实政策后印刷厂迁出,恢复了宗教活动。今正殿五间116平方米,前殿三间32平方米,东西厢房十间203平方米,偏房三间33平方米。
长春紫竹庵②(庵:原指隐世修行者所居之茅屋。《释氏要览》卷上载:“草为圆屋曰庵……西天僧俗修行多居庵”。后一般用来名比丘尼所居之寺,称“尼庵”。):在长春市朝阳区城西乡四季青村车家窝堡屯,创建于1942年。尼僧仁诚与长春丛林寺监院仁全共同创建,先建土草房三间,1942年竣工。1943年4月建正殿三间,起居室四间。1946年建祖师堂一间,1948年3月建山门、修围墙,为圆寂的仁全修灵塔一座,高5米15层。解放前夕尼僧7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75平方米,围墙158.2延长米。殿内供奉佛像六尊,其中三尊为铜铸。属于天台宗临济派,是长春丛林寺下院,子孙庙。“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房舍被当地生产队占用,后来拆除,监院圣林等尼僧出走只残留一间禅房和一对侧卧在地的石狮子。直至1987年8月,城西乡政府赔偿7000元修复。今有尼僧2人,监院仁诚。
长春兴隆寺:在长春市宽城区宋家街柳影路,菜市场南街北胡同内,创建于1941年,修建工程于1944年完竣。居士王素贤捐款,先建厢房三间,尼僧然真由沈阳慈恩寺迁来住持。1947年然真之兄刘振铎,变卖自家土地2垧,舍其款续建正殿三间,做为两妹即然真、然禄修身养性之地。然真于1940年在沈阳慈恩寺受戒。因当时寺址隶属于长春县合隆区,故寺名兴隆寺。
兴隆寺佛殿三间,西厢房三间,正面小房两间,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建筑面积623平方米。佛殿坐北朝南,殿脊有鸱吻、跑兽。殿内东侧供奉韦驮菩萨、西侧供奉伽蓝菩萨、正中供奉佛主释迦牟尼像。左观世音菩萨,右地藏王菩萨,两则站立十八罗汉像。佛殿西侧二间,正房功德堂,大仙堂,西厢起居室、斋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砸坏,庙宇被居民委员会占用办烘炉厂。1980年4月,民办工厂迁出,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今佛殿69平方米,天王殿66.5平方米,起居室109平方米,斋堂99平方米。兴隆寺属禅宗之云门派①(云门派: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偃创立,因住广东乳源县北云门山光泰禅院,故名。属南宗青原法系。认为万事万物,皆体现真如,皆有佛性。其说教方式云门三句,是说佛性普现万有,真理不可名说,应随机教化学人。北宋时与临济宗并盛。),子孙庙。1951年寺庙登记时,监院然真,居士1人,1988年尼僧17人,监院常如。
长春净土庵:初址在长春市西四马路日升街(今斯大林大街57号附近),创建于1929年,开山建庙尼僧心(兴)广(俗名苏耀庭),建庙费用由心广之继父商人苏魁一等捐献,银洋3200元,尼僧慧一募捐大洋200元。1932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举行开光仪式,落发尼僧47人。东北沦陷初期,伪新京特别市市公署为扩建城市需要,将净土庵动迁至南关区长春大街北侧,近埠街净月二胡同13号处,新建庙宇,新建工程于1936年竣工。
重建后的净土庵,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格局。山门带佛殿(山门殿),供奉弥勒佛坐像,身后站立韦驮菩萨。院内大殿(后佛殿)为主体建筑,中间三间为佛殿,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居中,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大殿两侧分别为功德堂及客堂。东西两厢为斋堂和起居室。东北沦陷期间尼僧25人,1947年监院慧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破坏,佛像、法器等物,荡然无存,山门拆除,15名尼僧被迫出走,房舍被南关区清明街制鞋厂占用,加建红砖厂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落实宗教政策,1985年工厂方全部迁出。整修后的前殿60平方米,三圣殿134平方米,起居室和斋堂279平方米。净土庵属净土宗临济派,①(净土庵于1994年3月迁往南关区净月乡东山屯,更名净土寺。原址经协商,由吉林省台侨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建楼。净土宗:又名莲宗,唐代善导创立。主要依据《无量寿经》等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故名。)。子孙庙,今尼僧19人,监院慧吉。
长春净居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安乐路南胡同,东盛一条31号处,创建于1934年2月,开山尼僧法一。初建时分东西两院,西院正房五间为佛殿,东厢房五间为禅堂,西厢房十间为学僧课堂。建筑面积1261平方米。1935年住持能学,尼僧7人,1936年佛学院招学僧30余人。在西院建钟鼓楼一座。东院建楼房七间做经堂,东厢房三间为厨房。属天台宗临济派。
“文化大革命”期间,东西两院被下乡插队落户返城职工家属占用,尼僧外流散居。1972年房产部门将西院佛殿和厢房二十五间拆除,建筑四层楼做“五•七”干校宿舍,1983年将东院二层楼十四间和小平房三间归还,但仍有四户未迁出,占用二间半,今没有大殿,不能进行正常宗教活动。院内残存石碑一座,碑首、基座全部破坏。今监院普妙,尼僧10人。
慈航寺:在长春市南关区净月二胡同17号,近埠街西,创建于1934年春。开山建庙尼僧隆清。初建前殿、大殿、东西殿、东西楼等三十间,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前尼僧35人,居士2人,是一座子孙常住庙②(子孙常住庙:较子孙庙大,可以留单,仗有一名监院或住持,庙内事务由监院全权办理。)。慈航寺僧人响应政府号召,劳动自养,从1952年开始,在寺内创办生产劳动服务组,1956年编入南关区第二十一生产合作社。从1975年开始拆除庙宇部份建筑物,建楼房做生产车间,僧人分别迁往西五马路、四马路等处居住,此期间还俗5人,圆寂4人。落实宗教政策期间,慈航寺与市第二轻工业局、服装公司等单位,就房产问题发生纠纷,今未恢复宗教活动。现有尼僧25人,历经监院九代,即隆清(三年)、慧观(六年)、常乐(五年)、圆乘(1948年始任)、圆照、净空、普善、觉禅、净空。禅宗毗卢派。
农安金刚寺:在农安县城内古城街东北隅,南距古城北墙500米处。开建于1929年,1935年工程竣工,开山僧人定海,法号普霖①(定海:光绪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生,农安人,32岁出家于四川。1927年修建榛柴岗乡宏法寺,53岁圆寂,终生收徒19人,今寺内定海灵塔系1992年6月19日重修。)。定海和尚筹款哈洋2万元,买了一垧荒地,聘请著名工匠李洪福、阚友、董方林、贺全等人,设计施工。建筑面积1648平方米,建筑风格访明代寺庙。主要建筑有极乐门、山门、圆通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伽蓝殿、开山和尚灵塔、钟楼、鼓楼、两侧东西厢房,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极乐门:漆红色,铁皮包门,门上钉有法轮常转的黄色凸钉。
山门:南面围墙正中是金刚寺山门。山门一正两配,漆红色,矗立于青石砌成的台阶上,青砖垒筑,翘脊飞檐。正门顶镶一宝珠,檐下按八卦方位雕刻十二条龙头俯瞰大地,正门楼上横额雕塑“金刚寺”三个涂金大字,东配门额刻字“清净”;西配门额刻字“禅林”。
圆通门:是寺庙通往园菜地路经之门。
前殿:即四天王殿,建筑面积165平方米,高6米,“文化大革命”后建筑面积90平方米,青砖灰瓦,红柱彩檐。刹顶有一铁制八角三层塔亭,尖端铸一牡丹花,塑制各种走兽,尽端各有一扬须张口的龙头,下雕一大花篮。四面檐下有十四根明柱。上端用精工雕镂木制套环和云卷连结。东西山墙镶嵌六角形花窗,边缘是五彩缤纷的浮雕花环,系古典单檐庑殿式建筑。前殿的正中佛龛供奉弥勒佛铜像②(弥勒:佛教传说,从佛受记(预言)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当佛”)的菩萨。弥勒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寺庙供奉的笑口常开胖弥勒像,是五代时名为契此的和尚,因传说是弥勒的化身,故后人塑像做为弥勒供奉。)。东西两侧供奉四天王像,四天王脚踏八怪。坐南面北供奉护法韦驮菩萨站像。前殿南面,东厢五间是斋堂,西厢五间是讲堂,两厢柁头雕塑十个大花盆。
后殿:即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青砖垒砌、磨砖对缝,歇山屋顶,翘脊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刹顶雕筑宝瓶,兰地金花,熠熠生辉;宝瓶两侧雕刻两条长龙,身腾尾翘,四脊上雕筑望海猴、啸天犬等神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脊的尽端,分别从上翘飞檐中伸出六条金龙,龙首高昂,张口向天,腭下镶一铜制连环,挂着惊鸟铃,风吹摇动,叮叮作响。金龙下端,雕塑象首,白色象牙弧曲向上,象牙后斜角两侧彩龙盘旋。下层飞檐排列八十个猫头瓦,瓦上雕筑佛家命名的各种人头像。猫头瓦之间是流水瓦,下垂瓦檐,四楞椽头全镶水银镜。楼上平台四根明柱伸出四个龙头,口含四盏圆形红灯,两侧山墙上各雕一具龙首,仰视苍穹。整个建筑甚为壮观。大雄宝殿的正中,佛龛供奉释迦牟尼佛祖像,左侧是迦叶、右侧是阿南两位护法,正殿稍小的佛龛供奉观世音菩萨,两侧神台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小殿东侧供奉药师佛和日光、月光菩萨。
三圣殿:设在大雄宝殿二楼,坐北面南,供奉西方三圣像,中间供奉阿弥陀佛,左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右侧供奉大势至菩萨,东侧供奉药师琉璃光佛,并存放佛教法典大藏经。
地藏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供奉地藏王菩萨、通明和尚及其父大班长者。
伽蓝殿(客堂):设在客堂,客堂是接待云水客僧和外宾的处所。后殿前面两侧,建有东西厢房,东厢五间为禅堂,西厢五间作客堂。房檐外伸,檐下各有十一根朱色明柱,明柱上端镶嵌彩绘画板,临窗是甬路回廊。
钟鼓楼:钟鼓楼建筑面积72平方米,位于山门北侧,左侧为鼓楼、右侧为钟楼,钟楼悬挂一口重约一吨的铜铸大钟。
灵塔:灵塔是开山和尚定海骨灰安葬地,碑文记载定海和尚生平业绩,塔身为白色。
围墙:寺院四周青砖围墙,墙顶挂筒瓦,古朴浑厚;寺内青石甬路,纵横交错。甬路两则是木制仿古栏杆,曲折回旋。东西甬路十字交叉,通向前后大殿和东西花墙的月亮门,月亮门外,各砌一屏风墙,分别书写“吉祥如意”、“福禄祯祥”,黑白相衬。月亮门外是花畦果园。
1947年10月,农安县城解放初,金刚寺被中共农安县委机关、农安县种马场等单位占用,尼僧外流。1954年尼僧慧达、慧博等要求回寺,当时农安镇政府对离寺的16名僧尼的生活做了适当的安排。1957年种马场等单位迁出寺庙。
“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供奉的佛像被毁,经卷被焚烧。宝瓶、宝珠、龙头、脊兽以及庙中的佛坛、法器等皆被破坏。寺庙先被城郊公社占用,1971年又被城郊橡胶厂占用。1977年橡胶厂迁出,赔偿给寺庙2.8万元。从1984年开始,四散的僧人陆续回寺,经募捐自筹资金,建库房七间。1990年县政府拨款5万元,维修各被破坏的部分建筑物,修建了东西配房十间、钟楼、鼓楼、前殿、大雄宝殿,铺设了院内方砖地面,围砌了花墙等(1992年7月19日开光)。
金刚寺属禅宗临济派,子孙常住庙。历经四代监院:开山僧普霖(1929—1938),第二代慧达(1939—1945),第三代慧空(1947年到农安解放),第四代慧通(1948—至今)。1988年尼僧36名,生产自养耕地2垧,马2匹,驴2头,花轮车2辆,果树一百余株,土瓦房37间。
农安兴隆庵①(1992年改名兴隆寺,新建庙宇于1993年举行开光典礼,1994年有尼僧16人。):在农安县合隆镇内,长春至农安公路西侧,供销合作社之西。创建于1943年,开山建庙尼僧大圆。最初,庙宇建筑在长农公路路边,占地约3亩,正房五间,两侧配房各三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被合隆镇房管所拆除,宗教活动停顿。1984年在现址营建新庙,除山门、围墙外,有大雄宝殿105平方米,天王殿105平方米,起居室73.5平方米。庙宇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庙有土地2亩。兴隆庵属净土宗临济派,子孙庙,1988年尼僧12人,历经三代监院:大圆、显志、妙广。
九台浴泉庵:最初建于九台镇内上台街,现址在九台镇工农街浴泉委18组地方。创建于同治二年(1863)九月。1872年工程全部竣工。开山建庙和尚了生,是男僧庙。当时,因庙址南端河边有一清泉,故名浴泉寺。1934年乡绅张某施舍,复修一次。1934年,了生和尚替师傅戒空和尚收了士、了然等12人(皆是尼僧)为徒,了生和尚离开浴泉寺去附近护国寺修行,浴泉寺从此成为尼僧庙,改名浴泉庵。1949年春,庙内佛像被毁,1950年尼僧被迫出走,庙宇被占用,改建为县肉联厂。
1954年镇政府将原惜字局的房子拨给浴泉庵(即现址),重建庙宇。“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挤进一居民住户,宗教活动停顿,仅剩尼僧看守,其余尼僧被迫出走。1981年居民住户迁走,1982年秋出走尼僧回寺。1983年3月,政府拨款3.9万元,寺庙又自筹部分资金,修复了被损坏的建筑,在浙江省天台县塑制三尊佛像,其中释迦牟尼佛像高1米多,侍者二尊,各高约90公分。1987年所建工程竣工(1989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开光)。浴泉庵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中大殿175平方米,斋堂45平方米,起居室150平方米,库房20平方米,围墙高2米、190延长米。庙宇以前后各五间大殿为主体,前殿门正中悬挂着镌刻的“大雄宝殿”匾额,门两侧的明柱上各悬挂一块竖匾,上刻一幅对联:“无人无我观自在,飞空飞色见如来”。殿内正中有铜铸释迦牟尼佛像。后殿为娘娘殿,两侧配有对称的偏殿各三间,西为大仙堂,东为张氏家庙。主殿领脊两端有鸱吻,斜背上饰脊兽。
浴泉庵属净土宗临济派,子孙庙,盛时尼僧48人,1988年尼僧6人。历经四代监院:了生(1872—1946年)、了世(1947—1953)、了空(1953—1976)、洞辉(1976—至今)。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