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寺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3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寺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9
页码: 43-61
摘要: 本节记述长春市寺庙包括男僧寺、尼僧寺。其中分为长春普济寺、长春丛林寺、长春大佛寺、长春般若寺等。
关键词: 长春市 佛教 寺庙

内容

一、男僧寺
  长春般若寺①(般若:梵文,读音“波若”、“波罗若”(若:音re),意译为智慧。男僧系男性和尚,亦称首堂和尚。今寺院内钟鼓楼之间、天王殿前,竖石碑一座,名曰“般若寺建筑始末碑记”,系伪满洲国民生部大臣孙其昌撰书,勒立于1939年。碑文见《长春文史资料》1990年第三辑,第169—170页。):初建于西三马路。今斯大林大街57号,长春市人民政府大楼前、市人民医院附近。现址在长春市南关区西长春大街125号处,即今人民广场东侧,西邻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开山建庙于1923年,开山和尚谈虚。
  1922年7月,哈尔滨佛教宣讲堂请奉天万寿寺谈虚和尚到哈尔滨讲经,途经长春时,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丁荫堂等人,发起讲经法会,挽留倓虚暂停长春,讲《般若心经》、《金刚般若经》,讲经14天。讲经结束后,居士丁荫堂、张子清、张魁五、庄子孝、李鸿宾及吉林督军署一等科员马靖东等人倡仪,在长春修建佛寺以纪念讲经,倡议得到响应。吉林督军孙烈臣捐500元大洋,吉长道尹孙其昌、吉长镇守使诚明、长春商务会长孙秀山、著名士绅蒋洁珊(捷三)、官署各科员等,纷纷捐款,首次募捐累计约1万元。蒋洁珊将西三马路尽西头(今市人民政府和市人民医院一带)土地约20亩自愿舍献,做为建庙基地。谈虚派持法、能禾、修真、慧海等和尚,直接操持建庙事宜,1923年破土动工。1924年建大佛殿五间。1925年铸释迦牟尼佛铜像一尊,身高8尺。1926年建司房、禅堂各五间。1927年倓虚在北京募捐,北京军政府交通部次长常荫怀等捐资1万元。是年建东西客堂各五间。1928年建天王殿,1929年泥塑四大天王像(身高各12尺)、弥勒佛像和护法韦驮像各一尊(身高各5尺)。庙名渊于谈虚在长春讲《金刚般若经》,故名般若寺。
  庙修起来了但尚未开光②(开光:佛教仪式,意指佛像造成后,择日设供致礼的仪式。),长春市公署要修建马路,要求庙宇拆迁,在现址处拨出一块空地重新建庙。1931年长春市公署拨款11万元在新址建庙,由司光公司承建,吉黑慈善总会负责办理建庙事宜。1932年2月,谈虚去陕西省卧龙寺传戒,派其弟子澍培策划建庙施工,居士赵玉田、金芳圃、陈耀亭、韩子芹等人为监工。相继建筑大殿五间,天王殿三间,藏经楼上下十五间,司房、禅堂各五间,东西客堂各五间,伙房三间,以及墙垣、山门、厢房等等,雕塑释迦佛、三圣佛、四天王、观音、地藏、伽蓝等佛像数十尊。寺庙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926平方米。
  由于谈虚去西安未归,1932年10月13日,长春佛教四众弟子①(四众:亦称“四僧伽”、“四部众”、“四部弟子”。佛弟子四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佛教出家四众指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推举澍培为方丈。1936年农历四月初八日(5月20日)全部工程竣工。为适应伪满洲国政府的要求,改庙名“护国般若寺”。
  1933年农历正月十四日(2月8日),举办经坛,澍培为伪满洲国“执政”溥仪办寿辰,伪满洲国宫内府内务官王大忠代表溥仪到寺降香。此后,溥仪年年派员到寺降香,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张景惠以下高级官吏及其眷属,到寺拜佛、降香者络绎不绝。1934年溥仪为寺亲笔手书“正觉具足”金匾一方。
  1934年般若寺僧人40名。
  1936年10月,般若寺再次全部彩绘粉刷,建钟楼和鼓楼,1937年工程告竣。是年,接长春朝阳寺、大佛寺为下院。1938年扩建大雄宝殿前的卷棚。
  1939年般若寺内的丛林组织已经完整(见上表)。①(伪满洲情报所:《满洲的宗教》第179页,1944年版。)般若寺自创建以来,逐渐成为长春市和吉林省的佛教活动中心。东北沦陷期间,伪满洲国佛教总会设在寺内。
  长春般若寺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是当今长春市最完善的独具风格的佛寺。
  山门②(山门:佛寺的外门,寺庙多居山林之处,故名,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亦称“三门”。有的寺只有一门但也称三门或山门。山门带殿者称山门殿或马殿。)左门上书“清净”两字,右门上书“禅林”两字。中门较左右两门大,题额“护国般若寺”五字。中左右三门,门楼檐角飞翘,错落有致,各檐角下挂两枚风铎,共24枚。门侧围墙上大书“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入山门,左有钟楼,右有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两楼占地面积72平方米。大殿前竖汉白玉石碑《般若寺建筑始末碑记》一座,载记开山建庙历史。庙宇进深三层殿。
  第一层天王殿:占地面积240平方米,歇山式三间殿堂,正脊突起80厘米,脊上雕龙画彩。殿内正中供奉弥勒佛坐像,两侧陪坐四大天王脚踏八怪的塑像,即西侧陪坐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侧陪坐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殿后塑护法韦驮菩萨立像③(菩萨:译音,“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是“觉”的意思,萨捶是“众生”的意思。即既能自觉又能渡人,地位仅次于佛。罗汉修到精进阶段称菩萨。)。
  第二层大雄宝殿④(大雄宝殿:“大雄”为佛的德号,意谓佛有大力,能伏“四魔”即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殿内所奉一般为释迦佛主。):是寺庙的中心,正殿,亦是最大建筑,占地面积484平方米。殿堂与前面抱厅合成一正方形,边长16米,正堂是歇山式,抱厅为卷棚悬山式。正脊上鸱吻规模较大,正脊中部竖有七层小宝塔。前面抱厅斗拱飞檐,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主,两侧是十八罗汉像。殿后供奉观世音菩萨像。
  第三层西方三圣殿:是两层歇山式建筑,占地面积242平方米。楼上是藏经楼,收藏佛教经典。楼下是西方三圣殿,供奉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像。
  大雄宝殿前院两侧,各建有一座卷棚顶式陪殿,两殿各长16米,殿前有2米宽的抱厦,用等矩相同的六根圆柱支撑。抱厦角檐翘起,饰有鸱吻。东配殿是伽蓝菩萨殿,占地面积190平方米,供奉护法神伽蓝菩萨。西配殿是达摩殿,占地面积190平方米,供奉佛教各派开山祖师。大雄宝殿后院,两座陪殿,各长15米,东配殿是观世音菩萨殿,西配殿是地藏菩萨殿。
  寺院内还建有东西厢房数十间,分别是禅堂、斋堂、起居室。
  长春般若寺属佛教天台宗临济派,男僧17人,十方丛林庙,有下院两处即长春朝阳寺和长春大佛寺。般若寺内组织比较完整严密,执事人员齐备。
  般若寺历届执事班子名录:1932年10月13日,方丈澍培。1936年10月,方丈澍培①(方丈:佛寺的首脑,主持寺庙的宗教活动,亦称住持。有久住该寺护法之意。前任称“前住”,现任称“现住”,已逝者称“故住”。),首座善果②(首座:辅佐方丈,分统全寺僧众,分座说法,开示僧人。),知客澄清③(知客:负责接待僧俗来客,对外办事。),监院净虚④(监院:辅佐方丈,总管寺院内事务。子孙庙监院则是该庙之首脑。),典座慧海⑤(典座:负责伙食寝床事务,以清洁为务。)。1938年10月,方丈善果,首座澄清,监院善宏,知客慧纯,书记涤凡。1940年首座妙禅,知客仁信。1945年8月,方丈善果。1947年6月,方丈妙禅,1949年1月,方丈妙明。1951年方丈妙明,首座慧纯,监院仁音,知客普寂,堂主德源、妙性,维那安静⑥(维那:管僧众杂务,调和僧众间纠纷,负责僧众纪律事务。),知客圣观,法师瑞涛,书记圆恒⑦(书记:负责文翰事务。凡山门榜疏,书问祈祷词语,皆归其掌握。),典座仁亮,行堂心诚,香灯智观,殿主满祥。1953年1月,方丈仁信,首座普寂,知客普荫,副寺一心⑧(副寺:亦称库头、知库、柜头、掌财。)。1980年方丈澍培,首座息梵,监院相宝。1983年4月13日,方丈成刚,首座息梵,监院相宝。1986年方丈成刚,监院相宝,维那成如,知客成开,纠察成明。1988年方丈成刚,首座觉悟,监院相宝,知客正富,维那正文,副寺成开,殿主正海,纠察明离。
  解放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般若寺便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多方面的帮助。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宗教活动被迫停顿,有的僧人被迫还俗、还乡或到纸盒厂劳动。纸盒厂和新华书店等单位此间占用了庙宇全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落实宗教政策,1979年恢复了宗教生活,出走和下厂劳动的僧人陆续回寺。1980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拨款20万元。198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特拨给200克黄金,用于佛像贴金。1981年8月成立的吉林省佛教协会设在寺内。1983年4月1日,经国务院〈83〉60号文件批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1983年4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般若寺和尚定员25人。1983年10月成立的长春市佛教协会设在寺内。1984年吉林省财政拨款5万元,全面维修般若寺,从浙江省天台国清寺工艺厂“请”进木雕贴金佛像八尊,泥塑十八罗汉像、四天王、伽蓝等佛像,共支出费用6.15万元。1985年5月31日,长春般若寺举行对外开放仪式。1985年12月8日,经长春市人民政府〈85〉257号文件批准,列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般若寺自1936年至1985年间,共举办四次传戒法会。
  第一次传戒法会:1936年请开山僧谈虚和哈尔滨僧人如光,立坛传戒,同时举办般若寺开光典礼。首次传戒法会于1936年5月3日至7月1日在般若寺公开举行①(法会:亦称讲经道场,是对僧众进行教理教育的一种形式,种类很多,规模最大是水陆道场,最小是施食焰口。)。日程:5月3日至5月26日,讲沙弥律②(沙弥:不足20岁的男和尚。)。5月27日至5月29日,大佛开光。5月30日至6月13日,讲四分戒本。6月14日至7月1日,讲菩萨戒经。般若寺先于1936年3月4日,在《盛京时报》上刊发“通知”,公布了要求出家僧人的条件、道场日程。通知中说,要求出家之僧众,须品行端正,无诸盲聋瘩哑残疾嗜好者。年龄遵佛制律仪,凡年未满20岁者不准挂号。须有本剃度寺或村长证明书、本寺相识及大德僧众、佛学知士介绍书四种之一者,方准挂号。日期:入堂三月十三日,沙弥戒四月六日,比丘戒四月二十四日③(比丘:指出家后受过具足戒(250条)的男僧(亦称首堂)。比丘有五个意义:乞士(靠乞食为生)、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菩萨戒五月十三日。居士求戒须品行端正,佛学知见,有相当之介绍者为合格。正戒三皈五戒日期,四月十八日传授。未发心受菩萨戒者,五月十三日与僧众同受。为了办好首次道场,从各地邀请193名僧人,担任法会的得戒本师、秉戒师、羯摩阿阇黎师、教授阿阇黎师、尊证阿阇黎师、依止阿阇黎师、正训和副训阿阇黎师、维那师、引礼师、书记师、副寺师、监院师、都监师等。5月3日,道场正式举行称“千人大戒”,实际参加受戒者1661人,其中菩萨比丘戒231坛692人,菩萨沙弥戒29人,菩萨比丘尼戒112坛336人①(比丘尼:女和尚,尼僧,亦称里堂和尚,是受过348条戒的。),菩萨沙弥尼戒2人②(沙弥尼:不足20岁受过十戒的女和尚。),菩萨优婆塞戒235人③(优婆塞:梵文,已接受五戒的在家男居士。),五戒优婆塞戒140人,菩萨优婆夷戒124人④(优婆夷:梵文,已接受五戒的在家女居士。),五戒优婆夷戒103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为道场捐资1万元,7月17日在“宫内府”召见了谈虚。5月28日举行开光仪式,7月26日开光传戒祈祷道场结束。原定经费4万元,实际支销8万元⑤(谈虚和尚回忆,这次戒场上下有一千六七百人吃饭,厨房里有20余名年轻和尚专管揉面,每天要用30多袋面,厕所也增加了好多处。日本机关派两名特务监视了谈虚和尚的活动。)。般若寺佛像开光之后,成为东北三省著名寺庙。传戒结束后,般若寺选留60名青年男僧,成立僧学班,澍培和尚亲自授课。
  第二次传戒法会:1942年8月26日,在般若寺举行第二次传戒法会,10月17日结束,历时53天。得戒大和尚是伪佛教总会会长、哈尔滨极乐寺方丈如光和尚。秉戒和尚是长春般若寺方丈善果。羯摩阿阇黎师是般若寺澍培和尚⑥(阿阇黎(梨):佛教称谓。意为轨范师、正行者。指教授弟子之僧,亦即佛师。羯摩(磨)师:佛教称谓。是授大戒仪式中主持“白四羯磨”仪式者,即先向出席仪式中告知某僧授戒,然后三次问众人同意否。教授阿阇黎师:是授大戒仪式中,对受戒教授威仪作法者,即教授受戒者坐、作、进、退规矩者。)。教授阿阇黎师是河北省清河县净空和尚。另请151名和尚分别担任尊证阿阇黎师、授经阿阇黎师、依止阿阇黎师、正训阿阇黎师、副训师、维那师、书记师、副寺师、监院师、都监师等。参加戒场的戒师,以东北三省人居多,要求受戒的僧人亦是东北三省者居多,累计1547人,称“千人大戒”。其中菩萨比丘戒687人,沙弥戒11人,菩萨比丘尼戒542人,增益菩萨优婆塞戒12人,菩萨优婆塞戒116人,增益五戒优婆塞戒13人,五戒优婆塞戒37人,增益五戒优婆夷戒5人,五戒优婆夷戒19人,增益菩萨优婆夷戒12人,菩萨优波夷戒93人。
  第三次传戒法会:1947年举行。谈虚和尚应邀参加,尊为得戒师。谈虚和尚于1947年农历三月初二月(4月22日)到长春,四月底(公历6月中旬),传具足戒,法会结束(这次法会细节不详)。
  第四次传戒法会:1985年农历八月初一日(9月15日)举办,10月3日前来求戒的七众弟子全部离去①(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刹摩那(亦称学戒女或“学好的”,是中年出家的妇女在考验期的称呼)。)。前来求戒者598人,其中来自吉林省224人,辽宁省168人,黑龙江省53人,河北省16人,河南省9人,山东省2人,山西省41人,陕西省4人,湖北省6人,湖南省12人,江苏省3人,安徽省1人,福建省1人,浙江省10人,江西省14人,云南省19人,四川省2人,北京市12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人。在这次法会中受比丘戒215人,受比丘尼戒392人,受男沙弥戒的学僧190人,受沙弥尼戒284人。受男居士戒40人,受女居士戒212人。受各戒者合计1333人。在受戒者中属于长春市区的人,比丘戒15人,比丘尼戒70人,男居士戒18人,女居士戒98人。1985年10月15日,受十戒的和尚64人②(十戒:指佛教沙弥和沙弥尼所受的十条戒条,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鬉、不听视歌舞、不坐眠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其中分布在般若寺内23人,地藏寺5人,慈航寺12人,丛林寺6人,净土庵11人,兴隆寺2人,其它各寺5人。以上除般若寺23人外皆是尼僧。
  第四次传戒法会传戒大和尚是澍培。羯摩阿阇黎师是息梵。教授阿阇黎师是成刚。尊证阿阇黎师7人:相宝(以上皆是般若寺和尚),宝澄(千山香严寺),成开(长春般若寺),圆智(厦门南普陀寺),妙修(齐齐哈尔大乘寺),成果(双鸭山青山禅寺),晚融(长春般若寺)。引礼师13人:智宽(海城),果西、照圆(皆是沈阳慈恩寺),明远(营口楞严寺),信行(五台山圆照寺),圣禄、中广(皆是哈尔滨极乐寺),印久(吉林市关帝庙),大正(沈阳般若寺),常智、常乐(皆是长春地藏寺),明念(五台山圆照寺),宝勋(长春慈航寺)。
  长春般若寺第四次传戒法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和长春市佛教举办的首次法会。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8月27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邀请市公安局、南关区公安分局治安科、防火科等单位开会,就法会期间安全等问题做了研究安排。9月3日,市宗教事务处协助市佛教协会召开扩大会议,组织学习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强调了受戒事宜一定要按照《决议》的要求去办。此次传戒法会是封闭式的,不开山门,所以秩序正常。只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省宝清县真理乡和尚释成戒(78岁),9月17日晨因心脏病急性发作,死于厕所中。19日上午9时火化。香港海会莲社无量法师释常照(尼僧),应邀担任戒场的引礼师。常照和尚原是长春地藏寺第11尼僧,1985年8月18日到长春,赠给戒场1000元。后因故提前返回香港。旅居美国的释佛性,原系长春慈航寺尼僧,解放前去香港,1953年去美国。1985年9月16日来长春,住在南关区其妹关××家中,等待从美国和台湾地区来的两位女居士到长春后,陪同二人到般若寺受戒。
  长春大佛寺:初址在长春府城聚宝门(西门)外,今解放大路73号处即原长春市图书馆址。现址在朝阳区湖滨街1号处,原地名双德区解放屯,与华侨饭店为邻。创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建大殿三楹,左右配房各五楹,东西厢房各七楹,山门三楹。1925年在山门内东西各建配房二楹。1926年西南隅建大仙堂一楹。因寺内供释迦牟尼佛故名大佛寺。开山僧人俗名郭子玉。1934年开始归长春朝阳寺管理,1936年随同朝阳寺同为长春般若寺的下院。
  1935年伪满洲国政府征用大佛寺址,在大佛寺址成立伪满洲国“〓字会”,将大佛寺动迁至现址。在新址落成的大佛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6平方米,规模小于原寺。
  1937年伪满洲国的祭祀府决定,在大佛寺址修建伪满洲国的“建国忠灵庙”,拟将大佛寺动迁至长春八里堡地方另建。伪“建国忠灵庙”建成,大佛寺拆除了山门、围墙,1945年日本帝国投降,大佛寺停止了拆迁。今大佛寺有大雄宝殿、起居室、斋堂等计十三间,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
  大佛寺属天台宗临济派①(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因该宗实际创始人智〓和尚住在浙江天台山,宣传法华经而得名,主张“无我为妄,存我为真”,主供弥勒佛。),丛林庙②(丛林庙:又称十方常住庙。允许僧众挂单(亦称留单)或“传戒”,供十方往来的僧人居住,庙内所有的领导人由选举产生,三年选举一次,但不收徒。“挂单”(枬),指行脚僧投寺庙暂住之意。“单”指僧堂东西两序的名单,衣钵就挂在名单之下的钩上,故称。),般若寺下院。解放前监院善果,其后是成昆,今成兴,僧人2名。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大佛寺是般若寺澍培和尚修养之地,无宗教活动,仅有守寺僧人,自成兴任监院后开始有宗教活动。
  二、尼僧寺
  长春地藏寺:最初创建于长春黄土岗地方,即今南关区东二马路电台街公安消防中队的路南。现址在南关区东长春大街北胡同1号。开山建庙于1926年,开山尼僧相圆①(尼僧:指女和尚,又称里堂和尚、比丘尼。比丘尼是梵文,俗称尼姑、尼,指女子出家受过具足戒者。)。
  尼僧相圆出家前俗名李氏②(出家:佛教名词,指离家到寺庙做僧人。),是前清盛京故宫的宫女,23岁嫁于沈阳商人吕辅臣为妾,56岁发心脱俗③(发心:佛教徒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即发起要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或成佛的愿望。),出家于沈阳地藏庵,法号相圆。吕家迁徙到长春经营晋隆烟行,相圆携徒本泉随行到长春,吕家于1926年舍款2万余银元,购买一座商会经理的庙宇,坐南向北,前殿三间,大殿五间,禅房五间,斋堂五间,厨房三间,功德室一间,大仙堂一间,库房二间。监院相圆,据《地藏经》名称庙宇为地藏寺。1934年初相圆圆寂④(圆寂:涅架的异名,意“圆满寂灭”,或“灭度”。佛教对僧人死亡的一种美称。),葬于寺内,筑灵塔一座(今失存)。其徒本泉继任监院,尼僧7人。
  1936年伪新京特别市公署扩建市区道路,决定将地藏寺动迁至长春东大桥西侧现址(旧地名黄土坑)。市公署拨给土地2613(一说2700)平方米,在新址建山门殿、天王殿三间,大雄宝殿五间,殿顶脊上鸱吻,东西相对,重脊上雕跑兽。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地藏王像、观世音菩萨像。东西厢房各五间,分别为禅堂、斋堂。东西厢房北端各有小房两间,西两间是功德堂,大仙堂,东两间是厨房,另有仓房三间,民房十四间。寺庙筑墙垣围绕。整体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用募款铸铜佛像十尊,铸铁佛像一尊。全部工程于1938年完竣,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诞辰日)开光,勒碑铭记。今石碑残存,但铭文已无法辨认。原庙于1937年拆除。1938年地藏寺在长春二道河子岭东路和顺七条,修建圣恩寺为该寺下院,1941年竣工,监院恩全。
  东北沦陷期间,地藏寺曾请普如(农安金刚寺尼僧)、乐果(营口宣讲堂居士,后去外地出家为僧,1948年去香港,已圆寂)开办经学院,入院学经者30人左右,1945年停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地藏寺遭到破坏,被长春市一〇一中学占用,做校办汽车修配厂。1981年一〇一中学校办工厂迁出,尼僧回寺。政府拨款10万元维修,新建山门,翻修围墙(1992年7月30日工程全部完竣)。雕塑石膏贴金佛像十三尊,泥塑四天王像,彩绘大殿十八罗汉像壁画。1989年农历九月十四日开光。今占地面积1888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
  地藏寺属天台宗临济派,尼僧子孙庙①(子孙庙:一般不留单,庙里的负责人(住持或监院)由庙内师徒世袭。)。首任监院相圆,1934年本泉继任,1957年本泉圆寂,常兴任监院至今。今地藏寺尼僧14人。“文化大革命”前,列为省级二类重点保护寺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1956年曾接待过来访的东南亚七国僧侣代表团。
  本泉任监院期间,先后收徒16人。即常利,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1987年76岁圆寂;常贵,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26岁圆寂;常志,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1988年77岁圆寂;常喜,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已还俗;常兴,1936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今在寺内;常吉,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1989年76岁圆寂;常祥,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已还俗;常乐,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今在寺内;常达,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约20岁圆寂;常照,1947年在北京广济寺受戒,今在香港;常观,1941年丧夫后出家,1942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70岁圆寂;常悟,1942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1979年圆寂;常宽,1943年在营口楞严寺受戒,今在寺内;常彻,1947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后在烟台还俗;常辉,1947年在长春般若寺受戒,今散居家中。
  长春前观音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安乐路北侧,东盛五条东侧的两路交叉口处,创建于1937年,开山建庙尼僧修广,1941年竣工。因东盛三条于1934年已建起一座观音寺,故本寺称前观音寺。前观音寺坐北朝南,大殿五间110平方米,正中三楹为佛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东一间西二间为起居室。木板栅围墙。
  前观音寺属禅宗临济派②(禅宗:中国南北朝时,入华古印度僧人菩提达磨为始祖,主张以静中思虑为修习方法,不立文字,不立语言。以《楞伽经》、《金刚般若经》等为弘法的依据。临济派: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代义玄所创,因住河北正定临济院,故名。属南宗南岳法系,中唐以后此宗最盛,北宋后又分为黄龙,杨岐两派。“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是该宗经常使用的传教方法。),尼僧子孙庙。历经三代监院。1948年6月监院修广圆寂,当时正处于长春解放前夕,7月尼僧常生饿死,长春普门寺委托俗家弟子刘禄代管前观音寺。长春解放后的10月22日,吉林省伊通县尼僧瑞梵师徒3人,至长春接管前观音寺,瑞梵为监院。今尼僧2人,监院安圣。
  “文化大革命”期间,前观音寺被二道河子区汽车修配厂占用,该单位修建了红砖围墙、收发室、仓库等建筑物,昔日庙宇模样全非。1984年开始落实宗教政策,该工厂于1987年迁出。修复了大殿,建筑面积221平方米,占地面积695平方米。木雕菩萨像三尊。
  长春普济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安乐路民丰二条34号处路东,创建于1936年3月。由德惠县刁家油坊居士王某(女)舍款修建,青砖瓦房五间,大殿三间,西厢房三间(解放前已坏)。供奉佛像五尊,其中铜铸三尊铁铸二尊。1951年向市人民政府登记,监院能正,法号定范,俗名张文举。“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长春市衡器厂和市三建公司二处两户职工占用(1993年10月迁出)。庙山门前空地,被长春汽车厂转向机厂建两栋职工宿舍(已转让房产部门),两户职工搭建偏厦堵塞山门,仅有1米多宽通道。1973年至今监院仁如。属于天台宗临济派,尼僧14人。
  长春丛林寺:在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路北一胡同13—1号处,创建于1928年。尼僧能钧开山建庙,历经9年施工,1937年全部工程竣工,占地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大殿五间,山门和厢房等三十四间。丛林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格局,山门带殿,殿内正中供奉观世音菩萨,殿后站立韦驮菩萨。大雄宝殿青砖碧瓦,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供奉阿弥陀佛、药王师①(药王:佛教菩萨名。据传,星宿光电、光明兄弟两人,曾持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其它僧众。众僧号兄为药王,弟为药上。佛告弥勒,是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于未来世成佛,药王菩萨号净眼如来; 药上菩萨,亦次药王作佛,号净藏如来。)东西两侧厢房,分别为禅堂、功德堂、斋堂、起居室。丛林寺属天台宗临济派,子孙庙,长春紫竹庵为其下院。历经三代监院:能钧、仁全、圣林,今尼僧6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南关区纸盒印刷厂占用,落实政策后印刷厂迁出,恢复了宗教活动。今正殿五间116平方米,前殿三间32平方米,东西厢房十间203平方米,偏房三间33平方米。
  长春紫竹庵②(庵:原指隐世修行者所居之茅屋。《释氏要览》卷上载:“草为圆屋曰庵……西天僧俗修行多居庵”。后一般用来名比丘尼所居之寺,称“尼庵”。):在长春市朝阳区城西乡四季青村车家窝堡屯,创建于1942年。尼僧仁诚与长春丛林寺监院仁全共同创建,先建土草房三间,1942年竣工。1943年4月建正殿三间,起居室四间。1946年建祖师堂一间,1948年3月建山门、修围墙,为圆寂的仁全修灵塔一座,高5米15层。解放前夕尼僧7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75平方米,围墙158.2延长米。殿内供奉佛像六尊,其中三尊为铜铸。属于天台宗临济派,是长春丛林寺下院,子孙庙。“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房舍被当地生产队占用,后来拆除,监院圣林等尼僧出走只残留一间禅房和一对侧卧在地的石狮子。直至1987年8月,城西乡政府赔偿7000元修复。今有尼僧2人,监院仁诚。
  长春兴隆寺:在长春市宽城区宋家街柳影路,菜市场南街北胡同内,创建于1941年,修建工程于1944年完竣。居士王素贤捐款,先建厢房三间,尼僧然真由沈阳慈恩寺迁来住持。1947年然真之兄刘振铎,变卖自家土地2垧,舍其款续建正殿三间,做为两妹即然真、然禄修身养性之地。然真于1940年在沈阳慈恩寺受戒。因当时寺址隶属于长春县合隆区,故寺名兴隆寺。
  兴隆寺佛殿三间,西厢房三间,正面小房两间,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建筑面积623平方米。佛殿坐北朝南,殿脊有鸱吻、跑兽。殿内东侧供奉韦驮菩萨、西侧供奉伽蓝菩萨、正中供奉佛主释迦牟尼像。左观世音菩萨,右地藏王菩萨,两则站立十八罗汉像。佛殿西侧二间,正房功德堂,大仙堂,西厢起居室、斋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砸坏,庙宇被居民委员会占用办烘炉厂。1980年4月,民办工厂迁出,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今佛殿69平方米,天王殿66.5平方米,起居室109平方米,斋堂99平方米。兴隆寺属禅宗之云门派①(云门派: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偃创立,因住广东乳源县北云门山光泰禅院,故名。属南宗青原法系。认为万事万物,皆体现真如,皆有佛性。其说教方式云门三句,是说佛性普现万有,真理不可名说,应随机教化学人。北宋时与临济宗并盛。),子孙庙。1951年寺庙登记时,监院然真,居士1人,1988年尼僧17人,监院常如。
  长春净土庵:初址在长春市西四马路日升街(今斯大林大街57号附近),创建于1929年,开山建庙尼僧心(兴)广(俗名苏耀庭),建庙费用由心广之继父商人苏魁一等捐献,银洋3200元,尼僧慧一募捐大洋200元。1932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举行开光仪式,落发尼僧47人。东北沦陷初期,伪新京特别市市公署为扩建城市需要,将净土庵动迁至南关区长春大街北侧,近埠街净月二胡同13号处,新建庙宇,新建工程于1936年竣工。
  重建后的净土庵,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格局。山门带佛殿(山门殿),供奉弥勒佛坐像,身后站立韦驮菩萨。院内大殿(后佛殿)为主体建筑,中间三间为佛殿,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居中,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大殿两侧分别为功德堂及客堂。东西两厢为斋堂和起居室。东北沦陷期间尼僧25人,1947年监院慧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破坏,佛像、法器等物,荡然无存,山门拆除,15名尼僧被迫出走,房舍被南关区清明街制鞋厂占用,加建红砖厂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落实宗教政策,1985年工厂方全部迁出。整修后的前殿60平方米,三圣殿134平方米,起居室和斋堂279平方米。净土庵属净土宗临济派,①(净土庵于1994年3月迁往南关区净月乡东山屯,更名净土寺。原址经协商,由吉林省台侨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建楼。净土宗:又名莲宗,唐代善导创立。主要依据《无量寿经》等说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故名。)。子孙庙,今尼僧19人,监院慧吉。
  长春净居寺: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安乐路南胡同,东盛一条31号处,创建于1934年2月,开山尼僧法一。初建时分东西两院,西院正房五间为佛殿,东厢房五间为禅堂,西厢房十间为学僧课堂。建筑面积1261平方米。1935年住持能学,尼僧7人,1936年佛学院招学僧30余人。在西院建钟鼓楼一座。东院建楼房七间做经堂,东厢房三间为厨房。属天台宗临济派。
  “文化大革命”期间,东西两院被下乡插队落户返城职工家属占用,尼僧外流散居。1972年房产部门将西院佛殿和厢房二十五间拆除,建筑四层楼做“五•七”干校宿舍,1983年将东院二层楼十四间和小平房三间归还,但仍有四户未迁出,占用二间半,今没有大殿,不能进行正常宗教活动。院内残存石碑一座,碑首、基座全部破坏。今监院普妙,尼僧10人。
  慈航寺:在长春市南关区净月二胡同17号,近埠街西,创建于1934年春。开山建庙尼僧隆清。初建前殿、大殿、东西殿、东西楼等三十间,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前尼僧35人,居士2人,是一座子孙常住庙②(子孙常住庙:较子孙庙大,可以留单,仗有一名监院或住持,庙内事务由监院全权办理。)。慈航寺僧人响应政府号召,劳动自养,从1952年开始,在寺内创办生产劳动服务组,1956年编入南关区第二十一生产合作社。从1975年开始拆除庙宇部份建筑物,建楼房做生产车间,僧人分别迁往西五马路、四马路等处居住,此期间还俗5人,圆寂4人。落实宗教政策期间,慈航寺与市第二轻工业局、服装公司等单位,就房产问题发生纠纷,今未恢复宗教活动。现有尼僧25人,历经监院九代,即隆清(三年)、慧观(六年)、常乐(五年)、圆乘(1948年始任)、圆照、净空、普善、觉禅、净空。禅宗毗卢派。
  农安金刚寺:在农安县城内古城街东北隅,南距古城北墙500米处。开建于1929年,1935年工程竣工,开山僧人定海,法号普霖①(定海:光绪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生,农安人,32岁出家于四川。1927年修建榛柴岗乡宏法寺,53岁圆寂,终生收徒19人,今寺内定海灵塔系1992年6月19日重修。)。定海和尚筹款哈洋2万元,买了一垧荒地,聘请著名工匠李洪福、阚友、董方林、贺全等人,设计施工。建筑面积1648平方米,建筑风格访明代寺庙。主要建筑有极乐门、山门、圆通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伽蓝殿、开山和尚灵塔、钟楼、鼓楼、两侧东西厢房,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极乐门:漆红色,铁皮包门,门上钉有法轮常转的黄色凸钉。
  山门:南面围墙正中是金刚寺山门。山门一正两配,漆红色,矗立于青石砌成的台阶上,青砖垒筑,翘脊飞檐。正门顶镶一宝珠,檐下按八卦方位雕刻十二条龙头俯瞰大地,正门楼上横额雕塑“金刚寺”三个涂金大字,东配门额刻字“清净”;西配门额刻字“禅林”。
  圆通门:是寺庙通往园菜地路经之门。
  前殿:即四天王殿,建筑面积165平方米,高6米,“文化大革命”后建筑面积90平方米,青砖灰瓦,红柱彩檐。刹顶有一铁制八角三层塔亭,尖端铸一牡丹花,塑制各种走兽,尽端各有一扬须张口的龙头,下雕一大花篮。四面檐下有十四根明柱。上端用精工雕镂木制套环和云卷连结。东西山墙镶嵌六角形花窗,边缘是五彩缤纷的浮雕花环,系古典单檐庑殿式建筑。前殿的正中佛龛供奉弥勒佛铜像②(弥勒:佛教传说,从佛受记(预言)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当佛”)的菩萨。弥勒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寺庙供奉的笑口常开胖弥勒像,是五代时名为契此的和尚,因传说是弥勒的化身,故后人塑像做为弥勒供奉。)。东西两侧供奉四天王像,四天王脚踏八怪。坐南面北供奉护法韦驮菩萨站像。前殿南面,东厢五间是斋堂,西厢五间是讲堂,两厢柁头雕塑十个大花盆。
  后殿:即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青砖垒砌、磨砖对缝,歇山屋顶,翘脊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刹顶雕筑宝瓶,兰地金花,熠熠生辉;宝瓶两侧雕刻两条长龙,身腾尾翘,四脊上雕筑望海猴、啸天犬等神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脊的尽端,分别从上翘飞檐中伸出六条金龙,龙首高昂,张口向天,腭下镶一铜制连环,挂着惊鸟铃,风吹摇动,叮叮作响。金龙下端,雕塑象首,白色象牙弧曲向上,象牙后斜角两侧彩龙盘旋。下层飞檐排列八十个猫头瓦,瓦上雕筑佛家命名的各种人头像。猫头瓦之间是流水瓦,下垂瓦檐,四楞椽头全镶水银镜。楼上平台四根明柱伸出四个龙头,口含四盏圆形红灯,两侧山墙上各雕一具龙首,仰视苍穹。整个建筑甚为壮观。大雄宝殿的正中,佛龛供奉释迦牟尼佛祖像,左侧是迦叶、右侧是阿南两位护法,正殿稍小的佛龛供奉观世音菩萨,两侧神台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小殿东侧供奉药师佛和日光、月光菩萨。
  三圣殿:设在大雄宝殿二楼,坐北面南,供奉西方三圣像,中间供奉阿弥陀佛,左侧供奉观世音菩萨,右侧供奉大势至菩萨,东侧供奉药师琉璃光佛,并存放佛教法典大藏经。
  地藏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供奉地藏王菩萨、通明和尚及其父大班长者。
  伽蓝殿(客堂):设在客堂,客堂是接待云水客僧和外宾的处所。后殿前面两侧,建有东西厢房,东厢五间为禅堂,西厢五间作客堂。房檐外伸,檐下各有十一根朱色明柱,明柱上端镶嵌彩绘画板,临窗是甬路回廊。
  钟鼓楼:钟鼓楼建筑面积72平方米,位于山门北侧,左侧为鼓楼、右侧为钟楼,钟楼悬挂一口重约一吨的铜铸大钟。
  灵塔:灵塔是开山和尚定海骨灰安葬地,碑文记载定海和尚生平业绩,塔身为白色。
  围墙:寺院四周青砖围墙,墙顶挂筒瓦,古朴浑厚;寺内青石甬路,纵横交错。甬路两则是木制仿古栏杆,曲折回旋。东西甬路十字交叉,通向前后大殿和东西花墙的月亮门,月亮门外,各砌一屏风墙,分别书写“吉祥如意”、“福禄祯祥”,黑白相衬。月亮门外是花畦果园。
  1947年10月,农安县城解放初,金刚寺被中共农安县委机关、农安县种马场等单位占用,尼僧外流。1954年尼僧慧达、慧博等要求回寺,当时农安镇政府对离寺的16名僧尼的生活做了适当的安排。1957年种马场等单位迁出寺庙。
  “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供奉的佛像被毁,经卷被焚烧。宝瓶、宝珠、龙头、脊兽以及庙中的佛坛、法器等皆被破坏。寺庙先被城郊公社占用,1971年又被城郊橡胶厂占用。1977年橡胶厂迁出,赔偿给寺庙2.8万元。从1984年开始,四散的僧人陆续回寺,经募捐自筹资金,建库房七间。1990年县政府拨款5万元,维修各被破坏的部分建筑物,修建了东西配房十间、钟楼、鼓楼、前殿、大雄宝殿,铺设了院内方砖地面,围砌了花墙等(1992年7月19日开光)。
  金刚寺属禅宗临济派,子孙常住庙。历经四代监院:开山僧普霖(1929—1938),第二代慧达(1939—1945),第三代慧空(1947年到农安解放),第四代慧通(1948—至今)。1988年尼僧36名,生产自养耕地2垧,马2匹,驴2头,花轮车2辆,果树一百余株,土瓦房37间。
  农安兴隆庵①(1992年改名兴隆寺,新建庙宇于1993年举行开光典礼,1994年有尼僧16人。):在农安县合隆镇内,长春至农安公路西侧,供销合作社之西。创建于1943年,开山建庙尼僧大圆。最初,庙宇建筑在长农公路路边,占地约3亩,正房五间,两侧配房各三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被合隆镇房管所拆除,宗教活动停顿。1984年在现址营建新庙,除山门、围墙外,有大雄宝殿105平方米,天王殿105平方米,起居室73.5平方米。庙宇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庙有土地2亩。兴隆庵属净土宗临济派,子孙庙,1988年尼僧12人,历经三代监院:大圆、显志、妙广。
  九台浴泉庵:最初建于九台镇内上台街,现址在九台镇工农街浴泉委18组地方。创建于同治二年(1863)九月。1872年工程全部竣工。开山建庙和尚了生,是男僧庙。当时,因庙址南端河边有一清泉,故名浴泉寺。1934年乡绅张某施舍,复修一次。1934年,了生和尚替师傅戒空和尚收了士、了然等12人(皆是尼僧)为徒,了生和尚离开浴泉寺去附近护国寺修行,浴泉寺从此成为尼僧庙,改名浴泉庵。1949年春,庙内佛像被毁,1950年尼僧被迫出走,庙宇被占用,改建为县肉联厂。
  1954年镇政府将原惜字局的房子拨给浴泉庵(即现址),重建庙宇。“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挤进一居民住户,宗教活动停顿,仅剩尼僧看守,其余尼僧被迫出走。1981年居民住户迁走,1982年秋出走尼僧回寺。1983年3月,政府拨款3.9万元,寺庙又自筹部分资金,修复了被损坏的建筑,在浙江省天台县塑制三尊佛像,其中释迦牟尼佛像高1米多,侍者二尊,各高约90公分。1987年所建工程竣工(1989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开光)。浴泉庵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中大殿175平方米,斋堂45平方米,起居室150平方米,库房20平方米,围墙高2米、190延长米。庙宇以前后各五间大殿为主体,前殿门正中悬挂着镌刻的“大雄宝殿”匾额,门两侧的明柱上各悬挂一块竖匾,上刻一幅对联:“无人无我观自在,飞空飞色见如来”。殿内正中有铜铸释迦牟尼佛像。后殿为娘娘殿,两侧配有对称的偏殿各三间,西为大仙堂,东为张氏家庙。主殿领脊两端有鸱吻,斜背上饰脊兽。
  浴泉庵属净土宗临济派,子孙庙,盛时尼僧48人,1988年尼僧6人。历经四代监院:了生(1872—1946年)、了世(1947—1953)、了空(1953—1976)、洞辉(1976—至今)。
  三、寺庙管理
  1980年10月6日,长春市政府宗教事务处提出《关于加强般若寺行政领导的工作安排意见》,经中共长春市委和市政府领导审批,开始了对该寺加强管理的筹备工作。1986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的《关于汉族地区佛教道教寺观管理试行办法》,要求汉族地区的各佛教寺庙,组成管理机构,对佛寺实行民主管理。长春市宗教事务处根据国务院的通知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规定,在继续完善筹备工作的同时,针对般若寺僧人的状况,多方面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僧人正确理解寺庙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于1986年11月15日,般若寺全体僧人集会,选举产生了民主管理委员会,通过《般若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章程》和《长春般若寺爱国公约》。(《章程》见附录,本书第256页)。委员会由12名僧人组成,主任委员成明,副主任委员息梵、明仁、成实、成开。
  长春般若寺民主管理委员会聘请寺院僧职:根据《长春般若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章程》,按照佛教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请职的传统,般若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于1987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一日)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对寺院方丈以外各僧职的人选进行了讨论,经报市政府宗教事务处同意,聘请了寺院首座、监院、副寺、维那、悦众①(悦众:即知事,负责寺内杂务。)、典座、知客、知藏②(知藏:负责经藉文献的保管。)、会计、出纳、纠察等僧职。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了请职仪式。
  由民主管理委员会聘请寺院僧职,是对佛教传统规矩的改革。按佛教传统习惯,寺院各僧职在每年正月初八向方丈辞职,正月十三日由方丈重新聘请各僧职,寺院的人事安排权由方丈一手掌管,这种传统的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般若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成立伊始,绝大多数僧众强烈要求改变过去传统规矩,由民主管理委员会代表僧众意愿实行请职。管委会满足了僧众要求。把这一条写入管委会章程。般若寺全体僧众对这次的请职深感满意,他们说,这次请职代表了多数人的意愿,是般若寺有史以来最圆满的一次请职活动。
  般若寺僧伽学习制度①(僧伽:意译“合”、“众”、“和合众”、“和合僧”、“法众”,即僧团,一般需四人以上。普通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为出家四僧伽。):般若寺自开放以来,僧人的学习和自我教育等方面,因受维修工程的影响而有所疏忽。一些和尚佛学知识贫乏,对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知之甚少,许多和尚的素质和个人修养很差。为此市政府宗教事务处提议,市佛教协会赞同,决定实行僧伽学习制度。1987年9月决定,维修两间厢房做讲堂,备齐了课堂设备和讲课人员,1987年主要学习佛教基础知识、戒律、丛林常识、朝暮课诵解释和法律常识,以及时事和宗教政策。10月26日,举办开班仪式,市政府宗教事务处、省佛教协会负责人到会讲话,般若寺方丈成刚讲话,他认为:“加强学习是培养爱国爱教僧材的重要途径,只有学习才能修行好,才能成德,也只有学习,才能知法守法,把自己的言行和宗教活动,纳入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正常轨道。”
  四、僧人自养企业
  从1950年起,在政府的倡仪和领导下,佛教界发扬农禅并重的传统,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僧人,分别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劳动,以及从事不同内容的服务性劳动,先后办起了几个劳动生产组。据1954年统计,长春市区16座佛教寺庙174名僧人参加了各种生产劳动(见统计表)。后来这些分散的生产劳动组织,逐渐形成为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即劳保服装厂和纸盒厂。
  长春市爱国纸盒厂(“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红卫纸盒厂):创办于1958年,隶属于长春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厂址在般若寺院内,这个厂创立的目的,在于为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界人士,提供稳定的生产劳动自养的场所,同时吸收了一些社会上的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办厂资金由政府财政部门提供。“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个厂改隶于长春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1969年1月14日,移交给南关区人民政府。1972年3月,移交给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政治部,1973年8月移交给中共长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办公室。1975年7月24日,移交给长春市民政局,移交时全厂职工210余人,其中宗教界人士70余人。1980年11月,宗教界人士退休33人。1985年8月15日,移交给吉林省华侨企业公司,10月工厂迁出般若寺。由于在厂劳动的宗教界人士大多数年龄过高,相继退休,工厂已经失去宗教界人士劳动自养的意义。
  劳保服装厂:慈航寺尼僧为了劳动自养,1952年创办一个生产劳动服务组,置设在慈航寺院内,生产加工麻袋、麻捻等。1956年合作化运动时,成立南关区第二十一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是净土庵尼僧慧一,参加生产劳动的尼僧20余人。1958年易名南关区第八服装社。1962年易名清明服装社,而实际上仅是一个为一些工厂加工劳动保护用品如手套、保洁布的服务性劳动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改名文革服装厂,职工45人,其中尼僧43人,居士2人,以后又招收一些社会青年入厂。1973年与胜利服装厂合并,名劳保服装厂,后又易名第八服装厂。“文化大革命”期间及其以后,在厂劳动的尼僧,大多年事已高,丧失了劳动能力,1978年退休35人,服装厂完全失去了僧人劳动自养基地的意义。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