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扶贫解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326
颗粒名称: 二、扶贫解困
分类号: K280.34;D633
页数: 5
页码: 256-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少数民族扶贫解困情况,分别记述了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经济、灭火救人等。
关键词: 长春市 民族政治生活 扶贫解困

内容

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经济。1971年双阳县土顶子公社肚带河大队,十三队的汉族社员种了几十亩水田,因缺乏经验,产量一直不高。朝鲜族三队决定派有三十多年种植水稻经验的老技术员车孝俊(朝鲜族)去指导。两个生产队隔河相距五、六里。可是隔河隔队不隔心。车孝俊每天起大早趟河去传经验、教技术,摸黑涉水回家,往返十余里。春天,他帮助十三队水稻技术员田富整苗床、打池埂、播种、看水、施肥,培育出一床床葱绿的稻苗。一天,老车正在本队干活,忽然下起小雨,他想起前天已告诉田富放水晒田,今天撒杀草剂,可是他想到汉族兄弟不知道被雨淋湿的稻苗撒上药会烂掉,于是不顾雨淋跑到十三队去指导,防止了伤苗事故的发生。插秧时,朝鲜族三队社员,只用二十多天就插完了秧,大家准备放假休息。此时得知十三队汉族社员水、旱田争工,劳力紧张,立即派出男女老少40多人去支援插秧,两个民族的社员团结奋战直到完成任务。刚插完秧,朝鲜族三队的50余亩稻田呈现旱象。将小水库的存水全用干,还是解除不了旱象。在此关键时刻,十三队汉族社员打开了本队水库闸门,清水流入朝鲜族三队干旱的稻田,救活了枯黄的小苗。
  1971年双阳县大营子回族生产大队的社员在打玉米时,突然脱粒机发生了故障,人们都非常着急,耽心雨雪把粮食捂在场上。此事传到邻村鲁家汉族生产大队。经过全体社员商议,立即出动拖拉机带上脱粒机,前去支援,经贪黑起早,轮班作业,将10多万公斤玉米脱了粒,回族广大社员看到眼里,喜在心上。第二年开春种地,鲁家大队由于畜力弱,大豆播种很紧张,眼看要误农时。这时,大营子回族社员得知后,赶忙将正在水田翻地的拖拉机抽调出来,去支援鲁家大队播种。经过紧张的抢种,播了110多亩大豆,由于及时播种,秋后这块“民族友谊田”获得了高产。
  九台县其塔木镇西哈村(满族汉族杂居村),1982年大旱,10余垧水田缺水。相邻的山前槐村(回族村)闻讯后,立即决定将投放了鱼苗的水库坝掘开,放水供给西哈村干旱的水田,挽救了西哈村水稻的干旱危机。
  双阳县各级党委,注意帮助少数民族社队发展经济,增进民族团结。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具体工作。(一)为一些民族村社调换土地,方便民族社队生产生活。前几年土顶乡朝鲜族村是3个自然屯,在肚带河、一面山与汉族“插花”杂居,公社党委为了方便他们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与肚带河、一面山村把插花地串换过来,土地联成一片,村屯联成一条街,并划给荒山林地70多垧,建设成一个朝鲜族聚居的新村。山河乡党委,为了改变羊圈顶子朝鲜族村的单一水稻生产状况,与五家子村协商,划给羊圈顶子朝鲜族村山坡地10垧,做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现在羊圈顶子朝鲜族村已经在这里建起了果园,栽果树6000株,有山楂、葡萄、海棠等,改变了朝鲜族的生产单一状况。(二)帮助他们抓好粮食生产。着重于帮助村社搞好科学种田,采用新技术,帮助选择优良种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三)改善生产条件,全县民族乡、村、社已打电机井近50眼。(四)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向商品性生产领域开拓。各民族乡、村、社培养扶植了一批起着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户。现在全县有回族、朝鲜族各类专业户、重点户300余户,有的搞种植,有的搞养殖,有的经商,有的运输,有的搞加工修理,出现了一个勤劳致富的热潮,他们已经成为各族社员治穷致富的榜样。过去认为做小买卖不光彩的朝鲜族老太太,走出家门经商,永红朝鲜族村,有十几户朝鲜族老太太摆摊,卖朝鲜族咸菜,每户年纯收入都在千元以上。在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上,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为民族乡、村、社,从省、市请来了各业专家、学者,开展咨询服务,讲授技术,指导专业户、重点户的发展。二是组织参观学习,开扩眼界,破除思想障碍,摸准致富门路。三是发展优势,重点发展回族养牛、羊、鹿、家禽;朝鲜族居住地势低洼,在可能情况下发展养鱼。新光朝鲜族村社员金哲斗,自己用推土机推出养鱼池一座,水面1.5垧,投资6000元,已放鱼苗一万尾,当年收入超万元。四是抓典型,重点扶持,以典型引路,树立样板,让大家学会致富。对于有困难的农户,各乡给予了适当的贷款扶持。几年来由于注意抓了经济活动,1985年社员年均收入达650元左右。
  灭火救人。双阳县双阳河乡新杨村(朝鲜族村),与杨家村是个地挨地、屯挨屯的朝鲜族汉族睦邻村。这里朝、汉两个民族相互团结,有难相帮的故事层出不穷。1985年2月10日,新杨朝鲜族村二社社员金熙哲一家人,晚上看完电视安然入睡了。突然,金熙哲在梦中惊醒,眼前火光一片,浓烟呛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意识到失火了,忙乱中他抱起孩子,拉着爱人就往外跑。但是,他来到门口就被呛晕了过去,一家三口倒在屋里,生命处于危急之中。就在这关键时刻,屋门被一个身上紧裹着大衣的人一脚揣开了,在门旁他发现了金熙哲和他的孩子。他首先将孩子抱到院中,然后又急返身将金熙哲拖到外面。这时他的大衣被烧着了,胳膊和大腿流着血,眼睛被烟熏火燎得睁不开。可是一看金熙哲的爱人还没有出来,第三次冲进火海,将金熙哲的爱人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背在身上,因被烟呛火燎,当他背着金熙哲的爱人刚走出屋门,就一头栽倒,晕了过去。此时,乡亲们都赶到了,在朝、汉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火被扑灭了,人们不约而同地走近了抢救金熙哲一家的人,原来他是杨家村四社汉族社员宋景春。老宋半夜上厕所时,突然发现新杨朝鲜族村二社有一座房子正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他马上意识到是朝鲜族兄弟家失火了,他没顾上穿棉衣棉裤,就飞快地向失火处跑去,边跑边喊:“失火了!救火呀!”就这样,金熙哲一家得救了。事后,金熙哲拿出一百元钱到宋景阳家去感谢,老宋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一人有事大家相帮嘛。1984年若不是你们朝鲜族兄弟帮助我播种插秧,我的水稻哪能有那样的好收成?这钱还是你留着修房子吧。”提起这件事情,一些朝鲜族老人便滔滔不绝地说:“帮助汉族老大哥种点水田算什么?我们正在为没有建房基地犯愁时,杨家村九社汉族老大哥二话没说,就拨给了我们两垧旱田,解决了我们盖房的困难。”1984年朝鲜族社员吕元彬,因没有钱买化肥,只好眼看着地里的水稻由青变黄。杨家村四社社员张宝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二话没说回家就取出700元,送到吕元彬手里,吕元彬感动地说:“老张,你真是雪中送炭呐,不然我今年的水稻就要大减产。”汉族社员也不忘朝鲜族社员的帮助。1985年4月,汉族社员王海,在铡草时,不慎把手指铡掉了,朝鲜族社员石柱建知道了,他开出自己的拖拉机,把王海送到了县医院,帮他挂了号,办理了住院手续,使王海得到了及时治疗。
  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增强民族团结。九台市其塔木镇新鲜村党支部书记李时雨(朝鲜族),在领导班子中、党员中,组织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讨论和认识各民族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搞好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帮助大家提高政策水平。当时,村的第二小队离大队所在地15华里,中间隔着其塔木大队(汉族队),要求二小队与大队连接起来,就必须和汉族生产队串地换房,它既涉及各户的经济利益,又关系到民族关系问题,而且必须在冬季串换完毕。为了做好这项复杂的工作,党支部从1976年正月十四日开始,逐家逐户开展工作,征求双方意见,进行具体协商,反反复复,意见纷纭。有的朝鲜族群众抱怨说,“当了书记就出卖本民族利益”,“胳膊肘往外拧”等等。但是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使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决。新鲜村内有座桥,是这个村和成家村群众生产、运输、学生上学必经之地。雨水大,经常冲坏。考虑它的重要,新鲜村党支部便自筹资金修桥。1986年正在施工的时候,成家村群众主动送来200立方米石头。雨季到来之前完成了工程,大家将这座桥命名为民族团结桥。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还表现在互相支持,共同致富方面。戢家、其塔木、八家子等村,由于大面积经营旱田,春耕秋翻任务很重,弄不好不能适时播种,影响全年收成。新鲜村领导人经过研究,决定每年派出两台履带式拖拉机支援他们,每次翻地120垧左右,不收工钱只收油钱。张大村地处半山区,离镇粮库较远,运力也不足,秋季农民交运粮十分困难,新鲜村派去汽车支援,仅1986年为该村运出90余吨粮食,亦只收油钱。张大村学校操场大偏坡,该村无力平整,新鲜村无偿派出推土机,用3天时间平整了操场。山前槐村是回族村,1984年打机井,将30垧旱田改造为水田,但不熟悉种植水稻技术。新鲜村主动派去两名技术员,从育苗开始负责全面的技术指导,报酬只按本村日值计算,不取技术咨询费。到插秧季节,又派去120个劳动力,无偿帮助插秧。山前槐村的水稻当年获得了丰收。1987年夏季化肥奇缺,双阳县双营子回族乡到新鲜村求援,新鲜村为了帮助兄弟民族,二话没说,派出专人设法解决50吨,缓解了双营子回族乡的困难。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