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民族团结进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3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族团结进步
分类号:
K280.34;D633
页数:
8
页码:
255-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民族团结进步情况,分别记述了正确称谓少数民族、扶贫解困、民族联谊等。
关键词:
长春市
民族政治生活
民族团结进步
内容
一、正确称谓少数民族
1983年读者给《民族团结》杂志社写信,提出“不要用‘满清’这个名称”、“对朝鲜族不应称‘鲜族’”。据此长春市民委在1983年7月10日以长民族〈83〉9号文件发出《关于重申正确称谓少数民族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民族工作干部和群众,进行民族政策宣传,重申:早在195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满族和清朝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合并使用是不科学的,容易伤害满族群众的民族感情。国务院要求国家机关、学校、企业、各民主党派、各种文件、著作和报刊,不要用“满清”这个名称。“鲜族”并不是朝鲜族的简称,解放前,日本统治者把中国朝鲜族,写成和说成是日本“鲜系”,解放后有些人仍沿用这个称呼,甚至在文件、书刊、证件等行文中,使用“鲜族”说法、写法,这在政治上或民族关系上都是有害的。九台县民委立即转发了市民委的《通知》。1983年12月17日,市民委以长民族〈83〉22号文件,发出《关于工商管理工作中贯彻民族政策几个问题》函,再次提请个体开业者注意,正确称谓少数民族的族称,认真地正确地尊重和书写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例如“鲜族风味”、“鲜族冷面”等都是不妥当的。1987年10月11日,市民委等单位转发国家民委等单位文件,即《关于在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中防止继续发生丑化、侮辱少数民族事件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文件要求各地方的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部门,更多地了解民族情况,提高民族政策观念,树立尊重少数民族,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思想,防止偏离政治方向;凡涉及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习俗、信仰等方面的问题,本着“趋利避害”原则处理,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共同促进了历史的进程。过去,由于阶级的存在,各民族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甚至发生过民族间的战争,这些战争不带有国与国之间的侵略与被侵略性质,但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区别,应以此观点评价、描述各民族的历史、历史人物及民族间的关系;如果基于不良动机,攫取某一点妄加渲染,或道听途说,编造一气,发表丑化、侮辱少数民族人民的作品,应坚决反对和制止,造成恶果的要追究责任。
二、扶贫解困
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经济。1971年双阳县土顶子公社肚带河大队,十三队的汉族社员种了几十亩水田,因缺乏经验,产量一直不高。朝鲜族三队决定派有三十多年种植水稻经验的老技术员车孝俊(朝鲜族)去指导。两个生产队隔河相距五、六里。可是隔河隔队不隔心。车孝俊每天起大早趟河去传经验、教技术,摸黑涉水回家,往返十余里。春天,他帮助十三队水稻技术员田富整苗床、打池埂、播种、看水、施肥,培育出一床床葱绿的稻苗。一天,老车正在本队干活,忽然下起小雨,他想起前天已告诉田富放水晒田,今天撒杀草剂,可是他想到汉族兄弟不知道被雨淋湿的稻苗撒上药会烂掉,于是不顾雨淋跑到十三队去指导,防止了伤苗事故的发生。插秧时,朝鲜族三队社员,只用二十多天就插完了秧,大家准备放假休息。此时得知十三队汉族社员水、旱田争工,劳力紧张,立即派出男女老少40多人去支援插秧,两个民族的社员团结奋战直到完成任务。刚插完秧,朝鲜族三队的50余亩稻田呈现旱象。将小水库的存水全用干,还是解除不了旱象。在此关键时刻,十三队汉族社员打开了本队水库闸门,清水流入朝鲜族三队干旱的稻田,救活了枯黄的小苗。
1971年双阳县大营子回族生产大队的社员在打玉米时,突然脱粒机发生了故障,人们都非常着急,耽心雨雪把粮食捂在场上。此事传到邻村鲁家汉族生产大队。经过全体社员商议,立即出动拖拉机带上脱粒机,前去支援,经贪黑起早,轮班作业,将10多万公斤玉米脱了粒,回族广大社员看到眼里,喜在心上。第二年开春种地,鲁家大队由于畜力弱,大豆播种很紧张,眼看要误农时。这时,大营子回族社员得知后,赶忙将正在水田翻地的拖拉机抽调出来,去支援鲁家大队播种。经过紧张的抢种,播了110多亩大豆,由于及时播种,秋后这块“民族友谊田”获得了高产。
九台县其塔木镇西哈村(满族汉族杂居村),1982年大旱,10余垧水田缺水。相邻的山前槐村(回族村)闻讯后,立即决定将投放了鱼苗的水库坝掘开,放水供给西哈村干旱的水田,挽救了西哈村水稻的干旱危机。
双阳县各级党委,注意帮助少数民族社队发展经济,增进民族团结。主要做了如下一些具体工作。(一)为一些民族村社调换土地,方便民族社队生产生活。前几年土顶乡朝鲜族村是3个自然屯,在肚带河、一面山与汉族“插花”杂居,公社党委为了方便他们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与肚带河、一面山村把插花地串换过来,土地联成一片,村屯联成一条街,并划给荒山林地70多垧,建设成一个朝鲜族聚居的新村。山河乡党委,为了改变羊圈顶子朝鲜族村的单一水稻生产状况,与五家子村协商,划给羊圈顶子朝鲜族村山坡地10垧,做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现在羊圈顶子朝鲜族村已经在这里建起了果园,栽果树6000株,有山楂、葡萄、海棠等,改变了朝鲜族的生产单一状况。(二)帮助他们抓好粮食生产。着重于帮助村社搞好科学种田,采用新技术,帮助选择优良种子,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三)改善生产条件,全县民族乡、村、社已打电机井近50眼。(四)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向商品性生产领域开拓。各民族乡、村、社培养扶植了一批起着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户。现在全县有回族、朝鲜族各类专业户、重点户300余户,有的搞种植,有的搞养殖,有的经商,有的运输,有的搞加工修理,出现了一个勤劳致富的热潮,他们已经成为各族社员治穷致富的榜样。过去认为做小买卖不光彩的朝鲜族老太太,走出家门经商,永红朝鲜族村,有十几户朝鲜族老太太摆摊,卖朝鲜族咸菜,每户年纯收入都在千元以上。在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上,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为民族乡、村、社,从省、市请来了各业专家、学者,开展咨询服务,讲授技术,指导专业户、重点户的发展。二是组织参观学习,开扩眼界,破除思想障碍,摸准致富门路。三是发展优势,重点发展回族养牛、羊、鹿、家禽;朝鲜族居住地势低洼,在可能情况下发展养鱼。新光朝鲜族村社员金哲斗,自己用推土机推出养鱼池一座,水面1.5垧,投资6000元,已放鱼苗一万尾,当年收入超万元。四是抓典型,重点扶持,以典型引路,树立样板,让大家学会致富。对于有困难的农户,各乡给予了适当的贷款扶持。几年来由于注意抓了经济活动,1985年社员年均收入达650元左右。
灭火救人。双阳县双阳河乡新杨村(朝鲜族村),与杨家村是个地挨地、屯挨屯的朝鲜族汉族睦邻村。这里朝、汉两个民族相互团结,有难相帮的故事层出不穷。1985年2月10日,新杨朝鲜族村二社社员金熙哲一家人,晚上看完电视安然入睡了。突然,金熙哲在梦中惊醒,眼前火光一片,浓烟呛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意识到失火了,忙乱中他抱起孩子,拉着爱人就往外跑。但是,他来到门口就被呛晕了过去,一家三口倒在屋里,生命处于危急之中。就在这关键时刻,屋门被一个身上紧裹着大衣的人一脚揣开了,在门旁他发现了金熙哲和他的孩子。他首先将孩子抱到院中,然后又急返身将金熙哲拖到外面。这时他的大衣被烧着了,胳膊和大腿流着血,眼睛被烟熏火燎得睁不开。可是一看金熙哲的爱人还没有出来,第三次冲进火海,将金熙哲的爱人在一个角落里找到,背在身上,因被烟呛火燎,当他背着金熙哲的爱人刚走出屋门,就一头栽倒,晕了过去。此时,乡亲们都赶到了,在朝、汉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火被扑灭了,人们不约而同地走近了抢救金熙哲一家的人,原来他是杨家村四社汉族社员宋景春。老宋半夜上厕所时,突然发现新杨朝鲜族村二社有一座房子正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他马上意识到是朝鲜族兄弟家失火了,他没顾上穿棉衣棉裤,就飞快地向失火处跑去,边跑边喊:“失火了!救火呀!”就这样,金熙哲一家得救了。事后,金熙哲拿出一百元钱到宋景阳家去感谢,老宋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一人有事大家相帮嘛。1984年若不是你们朝鲜族兄弟帮助我播种插秧,我的水稻哪能有那样的好收成?这钱还是你留着修房子吧。”提起这件事情,一些朝鲜族老人便滔滔不绝地说:“帮助汉族老大哥种点水田算什么?我们正在为没有建房基地犯愁时,杨家村九社汉族老大哥二话没说,就拨给了我们两垧旱田,解决了我们盖房的困难。”1984年朝鲜族社员吕元彬,因没有钱买化肥,只好眼看着地里的水稻由青变黄。杨家村四社社员张宝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二话没说回家就取出700元,送到吕元彬手里,吕元彬感动地说:“老张,你真是雪中送炭呐,不然我今年的水稻就要大减产。”汉族社员也不忘朝鲜族社员的帮助。1985年4月,汉族社员王海,在铡草时,不慎把手指铡掉了,朝鲜族社员石柱建知道了,他开出自己的拖拉机,把王海送到了县医院,帮他挂了号,办理了住院手续,使王海得到了及时治疗。
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增强民族团结。九台市其塔木镇新鲜村党支部书记李时雨(朝鲜族),在领导班子中、党员中,组织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深入讨论和认识各民族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搞好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帮助大家提高政策水平。当时,村的第二小队离大队所在地15华里,中间隔着其塔木大队(汉族队),要求二小队与大队连接起来,就必须和汉族生产队串地换房,它既涉及各户的经济利益,又关系到民族关系问题,而且必须在冬季串换完毕。为了做好这项复杂的工作,党支部从1976年正月十四日开始,逐家逐户开展工作,征求双方意见,进行具体协商,反反复复,意见纷纭。有的朝鲜族群众抱怨说,“当了书记就出卖本民族利益”,“胳膊肘往外拧”等等。但是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使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决。新鲜村内有座桥,是这个村和成家村群众生产、运输、学生上学必经之地。雨水大,经常冲坏。考虑它的重要,新鲜村党支部便自筹资金修桥。1986年正在施工的时候,成家村群众主动送来200立方米石头。雨季到来之前完成了工程,大家将这座桥命名为民族团结桥。民族之间的团结友谊,还表现在互相支持,共同致富方面。戢家、其塔木、八家子等村,由于大面积经营旱田,春耕秋翻任务很重,弄不好不能适时播种,影响全年收成。新鲜村领导人经过研究,决定每年派出两台履带式拖拉机支援他们,每次翻地120垧左右,不收工钱只收油钱。张大村地处半山区,离镇粮库较远,运力也不足,秋季农民交运粮十分困难,新鲜村派去汽车支援,仅1986年为该村运出90余吨粮食,亦只收油钱。张大村学校操场大偏坡,该村无力平整,新鲜村无偿派出推土机,用3天时间平整了操场。山前槐村是回族村,1984年打机井,将30垧旱田改造为水田,但不熟悉种植水稻技术。新鲜村主动派去两名技术员,从育苗开始负责全面的技术指导,报酬只按本村日值计算,不取技术咨询费。到插秧季节,又派去120个劳动力,无偿帮助插秧。山前槐村的水稻当年获得了丰收。1987年夏季化肥奇缺,双阳县双营子回族乡到新鲜村求援,新鲜村为了帮助兄弟民族,二话没说,派出专人设法解决50吨,缓解了双营子回族乡的困难。
三、民族联谊
长春市各少数民族长年坚持举行节日大联谊活动,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友爱。居住在长春市的朝鲜族,每逢端午节,他们就自动地组织起来,到公园举行野游联欢活动。长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支持他们把这项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采。并因势利导,把朝鲜族开展联欢活动的经验,在其他兄弟民族中加以推广。每年端午节前后的星期日,在南湖公园举行民族团结大联欢活动。到了那一天,散居在长春市的朝鲜、回、满、蒙古、锡伯、鄂温克等10几个少数民族穿着民族服装或节日盛装,和汉族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省市领导同志也积极支持和参加这一有意义的联谊活动。1987年5月31日,市民委、体委、文化局在长春南湖公园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民族团结大联欢。参加联欢活动的有朝鲜、回、满、蒙古、锡伯、壮、藏、高山、鄂温克、土家等10多个民族,近3万人。联欢活动内容既有文艺表演和各种游艺,还有富于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跳板、秋千比赛。整个联欢场地的活动点达50多处。各级领导同志前来为各族人民致节日的祝贺,密切了干群关系。
1988年8月15日,长春市朝鲜族举行第二个老年节,届时600余名朝鲜族老人身着节日盛装,胸佩红花,来到第一汽车制造厂文化宫,欢度节日。省、市、区领导到会祝贺,副市长刘飏(女)到会讲话,会上,一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同志受到表彰。其中有戍边卫国子弟兵的好妈妈,建设文明家庭的好公婆,不计报酬、不辞劳苦、热心于老龄事业的好干部等。省、市领导向他们颁发了奖状、奖品,朝鲜族少年儿童敬献了花束。受到表彰的老人激动地表示:要为振兴长春献余热,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贡献。午间,老人们把自制的民族风味佳肴和酒类摆上桌,载歌载舞,尽节日之兴。
1988年9月27日,长春市民委举行了以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庆祝建国39周年联欢会,锡伯、壮、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高山、彝、瑶、白、土家、撒拉、达斡尔、俄罗斯、柯尔克孜等18个少数民族的职工、学生代表欢聚一堂,共庆佳节。会上,蒙古、赫哲等族代表演唱了本民族歌曲。一位锡伯族离休教师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欢快的本民族舞蹈——贝仑舞,各族代表自动加入欢乐的人群,将联欢会推向高潮。
长春市锡伯族欢度西迁节: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今沈阳)抽调1000余名锡伯族官兵,连同家眷共3000余人,西迁新疆伊犁,屯垦戍边,保家卫国。他们离开盛京的时间是当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这样,每年的这一天,便成为锡伯族人民的节日。
长春市锡伯族居住分散,1983年市民委通过各种方式与市区内的锡伯族同胞联系,于公历5月30日,为他们举行活动,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市首次“四·一八”思亲节(亦称“西迁节”)。是年6月30日至7月4日,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参观团来长春探亲访故乡,受到热情接待。
1983年10月4日,长春市82中学教师胡爱萍(锡伯族,女),志愿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从事教育工作。进疆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党员。后被选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政协副主席。
1984年8月27日,长春市民委、市教育局、二道河子区政府,应邀组成长春市教育代表团,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参加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
198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白德彰(锡伯族)执导的反映锡伯族人民生活的故事片《现代角斗士》,在新疆首映。
1987年农历四月十八日(5月15日),长春市40余名锡伯族群众,去吉林市欢度“四·一八”西迁节。
1988年6月4日至6日,应辽宁省锡伯族史学会、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的联合邀请,长春市锡伯族代表一行30人,赴沈阳探亲访问,参加沈阳市纪念锡伯族西迁224周年庆祝活动。探亲访问团全体成员首先前往沈阳市新城子区兴隆台锡伯族镇,看望了聚居在那里的锡伯族同胞,参观了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年利润几十万元的规模较大的几家镇办民族企业。之后,在沈阳市北陵公园同沈阳市以及来自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市、丹东市等地的锡伯族同胞一起参加“四·一八”西迁节游园大会,共同联欢,欢度佳节。他们还专程前往沈阳市“太平寺”拜谒了锡伯族家庙。赴沈探亲归来后,锡伯族同胞万分感慨地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市第一次派出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出访团体,充分说明长春市委、市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的关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