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军参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321
颗粒名称: 一、参军参战
分类号: K280.34;D633
页数: 5
页码: 245-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少数民族参军参战情况,分别记述了东北回民支队在长春战绩、解放长春的“朝鲜族团”、双阳县扩编的“黄河部队”等。
关键词: 长春市 民族政治生活 参军参战

内容

东北回民支队在长春战绩:1945年9月7日,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番号山东第7师63团),奉令挺进东北地区,支队长刘震寰(回族),政委先是相炜(汉族)后是张荣庭(汉族),政治部主任李子华(回族)。1946年1月,到达黑龙江省肇源、肇州一带,执行剿匪任务。1946年4月14日上午,苏联红军从长春撤出回国,国民党政府正式从苏军手中接管长春。东北民主联军亦做好接管长春的准备,当苏军撤出长春飞机场之际,立即军事攻取长春。东北民主联军担任攻取长春大房身机场任务的部队是西南纵队,司令员杨国夫,政委刘其仁。守敌是东北保安四总队13团(原伪满洲国的铁石部队)约200余人。守敌的重点防御工事构筑在机场北的刘家窝堡,这个地方是通往市区的要道,欲夺取机场必先全歼这个工事的守敌。主攻部队是回民支队。1946年4月14日午后,回民支队四连、七连进入阵地,七连在东面佯攻,四连在西边主攻,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配备在四连主攻方面。发起进攻后,四连连长刘金山(回族)以下200余人阵亡,仅剩17人。是日晚,副营长命令三营七连二排长肖飞(回族),指挥本排承担主攻任务。经过侦察发现正面阵地敌堡,布置十四五挺机枪,不停地射击,火力很猛。排长决定,天黑后,秘密接近敌堡边沿20几米处,将40名战士分成9个战斗组。发起进攻时,全体同时投出手榴弹,每人3颗,3分钟内投完120颗,乘浓烟发起冲锋。按原定计划,当集束手榴弹轰击后,40名战士冲向敌堡,我无一伤亡,全歼敌1个连。冲入村内,配合兄弟部队经过巷战,又歼敌1个连俘虏60余人,后援部队占领了飞机场。1946年5月23日,奉命战略转移到松花江北岸陶赖昭一带,与国民党军队隔江对峙。
  1946年5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渤海回民支队中的回族成份干部战士,调到哈尔滨组建东北回民支队(约200人),先以武装工作队的形式,深入城乡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回族的“民运”工作。6月底,正式成立东北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回族),副支队长刘喜山(回族),副政委李子华(回族),政治处副主任张文林(回族)。隶属于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1946年6月7日,东北回民支队第五连奉令,奔袭榆树县弓棚子村敌人据点,是日晚五连从双城子出发,当时没有响导,在夜行军中突遭到敌人袭击,伤亡较大。到达目标后,侦察敌人火力集中在土围子的4个角碉堡上,经过半小时的激烈战斗,攻破敌据点,救出敌人拟在天亮要杀害的许多地方干部。
  1947年东北地区转入战略反攻,东北回民支队改属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建制,番号护路军第5团。但仍保留东北回民支队称谓,兵额1500余人,含回、汉、朝鲜族。主要任务是武装护路,配合武装部队作战。1947年6月,在哈尔滨正式组建装甲大队,将接收日伪军投降时移交的两列装甲列车编入序列。刘金声(回族)任大队长,辖2个连和1个乘务队。一连的车命名“胜利号”,二连的车命名“前进号”。在吉林省白城子一带铁路线上巡逻,保证了这段铁路线的安全畅通。
  1948年2月,护路军5团改名铁道2团,承担护路与抢修铁路任务。4月,吉林市解放,敌人破坏铁路桥梁,扬言要炸毁小丰满水电站和吉林火车站。装甲大队一连由哈尔滨开赴吉林,担负保护和修复吉林至长春间铁路大桥等任务。此时,吉林至长春间的桥梁、土们岭隧道已被敌军破坏,铁路运输中断,企图阻止解放长春。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局局长吕正操指示,将牡丹江护路军的四个连编入东北回民支队。1948年4月8日,东北回民支队1600余人,从哈尔滨开赴吉林到达松花江大桥、饮马河大桥、土们岭隧道,开始实施抢修工程。从4月30日开始,在铁路工人、苏联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克服了材料不足、技术不熟悉、敌人不断空袭干扰等困难,用两个多月时间,修复了两桥一洞,使火车通达距长春三四里处,每天从吉林开往长春的火车,运载各种军用物资,供给围城部队,返时接载从长春逃出的难民。东北回民支队修复吉长铁路,对解放长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修复吉长铁路后,东北野战军总部决定,将东北回民支队编入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1948年7月5日组建)第二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回族)兼党委书记。支队领辖三个团,兵额5800余人。1948年9月14日,二支队乘火车离开吉林省开往新民县,参加辽沈战役。1949年2月6日,二支队开进关内,5月改编为铁道兵团二师(下辖三个大队),对外仍称回民支队,师长刘震寰(回族),政委马凤武(回族)。1951年4月8日,二师从广西柳州出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回国。中央军委决定,铁道兵中回族成份官兵,由刘震寰、张文林率领,分两批从青海、甘肃转业地方,其中大部分到宁夏,少数到新疆、云南等省区工作。回民支队指战员中,长春市籍者:双阳人马连生(副排长)、郭彦财(副指导员),九台人米汉臣、米成和、夏荣山(副指导员,获朝鲜三级军功章)、蒋凤山,长春人满恒华(军药股长,立三等功)等。
  解放长春的“朝鲜族团”:;魏振洪:《“首克长春”中的“朝鲜族团”》,《北方民族》,1994年第一期。)1945年10月,国民党政府军队“接收”长春,以陈家祯为首的“国民党长春防守司令部”,从1946年4月开始,“布防”长春,总兵力约2万人。1946年4月初,我吉辽军区奉令,制定《长春争夺战作战计划》,组建西南、东北、东南三路纵队,作为首次攻克长春的主力部队。延边警备一团被编入东南纵队,战斗序列第75团,这个团由朝鲜族组成,俗称“朝鲜族团”,团长朴洛权。
  1946年4月14日下午二点,第75团从肖家窝堡出发,进入南岭刁家山、净水场一带。4月15日凌晨攻取了伪满洲国统治期间的工业学校、农学院、理工学院等几处据点,中午,开始沿大同大街(今斯大林大街)从南往北向市中心推进。下午二时,在大陆科学院(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据点,遇到守敌顽强抵抗。75团第一营担任主攻,几次爆破皆未成功,纵队用炮兵炸开了楼的顶层,爆破一组二组乘浓烟冲近敌碉堡,摧毁了敌工事,一营战士冲进大楼,攻克据点。与此同时,二营攻取了法政大学大楼。16日中午,攻占了兴仁广场(今广场失存)西南角大楼(市人大和市人民政协大楼,1995年拆除),与西北角大楼(市图书馆大楼,1994年拆除)内的敌东北保安第二总队指挥部对峙。黄昏时战斗打响,苦战两天,纵队副司令员吴恒夫牺牲。18日,攻陷敌指挥部,之后分三路纵队逼进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第75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下午二时攻占了伪市公署大楼(今中共长春市委大楼),但伤亡很大。下午5时,向敌总指挥部(约4000人左右)盘踞的银行大楼发起总攻,当75团战士匍匐前进接近广场时,敌人突然从大楼内冲出来,在此紧要关头,朴团长高喊:“同志们,不能退,坚决顶住敌人!”,接着,他高喊:“跟我上!”率领全团指战员冲了上去,战士们紧跟在朴团长身后,端着刺刀冲向敌群,展开了激烈的惊心动魄的白刃战。在白刃战中,朴团长腰部受伤,在送往吉林市医院途中牺牲,年仅29岁。18日午后7时,攻克敌指挥部,俘敌司令陈家祯、吉林省代主席王宁华、长春市长赵君迈等人。“朝鲜族团”在首克长春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勋,永垂青史。
  双阳县扩编的“黄河部队”:1947年秋,朝鲜族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保卫土地改革的果实。由于参军群众大量增多,原双阳县大队扩编,组建7个连,组建的部队对外称“黄河部队”,其中三分之一的干部和战士是朝鲜族。这一部队走上战场后英勇杀敌,在县北境阻击了“还乡团”的反扑,保卫了“土改”的顺利进行。1948年参加了解放长春的战斗,其中八连战绩突出,被围困长春部队前线指挥部,授予“光荣英雄连队”称号。东北地区解放后,“黄河部队”只留一个连充实双阳县大队,其余部队编入第四野战军铁道兵团,随军开入关内。
  据统计,自1923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市区及五县为革命事业而牺牲,有姓名可查的少数民族成份烈士137人,占这个历史时期各族烈士总数的4.7%。其中朝鲜族106人,回族5人,满族12人,蒙古族14人(其中13人籍在内蒙古各盟旗)。其中市区占46人,五县占91人。此外,这个历史时期尚有没有留下姓名的长春市各族烈士3596人,其中少数民族民份者占多少,无从知之。据刘振东(80岁)、李民海(70岁)介绍,东北回民支队攻打九台其塔木时,牺牲18名回族战士,姓名不详,遗体葬于榆树县回民墓地。据各回忆录记述,1946年4月,回民支队攻打长春大房身机场,伤亡回族指战员二百余人。“朝鲜族团”攻取长春市区,团长以下牺牲很多朝鲜族指战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边防的战斗中,长春市牺牲的少数民族成份烈士233人,其中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有姓名者222人,内中朝鲜族205人,满族7人,回族10人,藏族1人。
  各族青年应征入伍,尽公民义务,其中少数民族成份者难以统计齐全,据长春市有关部门提供资料,长春市区及五县每年征兵入伍约4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成份青年约占入伍总数的15%左右,即每年约600人左右。长春市朝阳区1961年至1987年间统计,15年间应征入伍的少数民族青年约234人。九台市1954年至1985年间,仅回族青年入伍者159人。双阳县1984年入伍青年372人,其中少数民族成份33人,占入伍人数的8.87%。据有关部门提供资料,自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来,少数民族入伍者约1100余人。
  入伍后战士,在军事训练或执行战斗勤务中,有一些人表现突出,荣立战功,擢升军衔,其中突出者“抗洪抢险硬骨头战士”崔东春。崔东春(朝鲜族)辽宁省驻军某部副班长,九台市龙家堡镇水乡村人。1984年1月入伍,入伍后两年间,被5次嘉奖,全团训练标兵,全班立三等集体功。1985年8月,在盘锦抗洪抢险中,以惊人的毅力共肩扛340袋砂土。由于疲劳过度坠入水中,致第五颈椎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诊断为高位截瘫。沈阳军区命名“抗洪抢险硬骨头战士”。1985年9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为其荣记一等功。
  九台市胡家回族乡复员军人韩刚(回族),在1984年1月的一次军事训练、实弹演习过程中,当一名民兵投弹失误(手榴弹落到身边)、在场的5名同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他舍己救人,身负重伤,而使其他4名同志安全脱险。有关部门为韩刚同志荣记三等功。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