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民族风味食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30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民族风味食品
分类号: TS971.22
页数: 4
页码: 226-2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民族特色食品文化情况,包括回族风味食品、朝鲜族风味食品、满族风味食品的情况。
关键词: 食品 民族特色 长春市

内容

一、回族风味
  回宝珍饺子:是驰名长春和吉林省的传统清真风味食品。回宝珍(1897—1985)河北省青县辛集人,回族,世代务农,生活贫苦。光绪二十八年(1902)全家北走天津、营口,他学徒和沿街叫卖包子、烧饼。23岁时转徙到哈尔滨,5个人合伙开了个炒菜馆,生意不振,后来改为饺子馆,请刘子清做调馅师,生意兴隆起来。1924年迁到长春,在新民胡同开“犇羴〓”炒菜馆,以后相继改名“三庆和”、“集贤村”。1925年改名“回记饺子馆”。饺子馆开业后,回宝珍在饺子馅上下功夫,每碗20个下4两面。不久,“回宝珍饺子”名声不胫而走,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有名小吃。新中国成立前,餐馆内可以同时容纳七八十名顾客就餐,最盛时期一天卖300多斤面,顾客达到上千人次。回宝珍自己有一套生意经,一要货真,二要薄利多销,三要用人少而精,四要礼貌待客,五要清真洁净。
  回宝珍饺子之所以能成为风味,关键在于“货真”,即面、肉、菜、调料的定量比例和成品饺子的数量从来不变。回宝珍饺子之所以好吃,第一,严格掌握投料标准。500~520个饺子用面10斤、精肉6.5斤、净菜(挤掉水份的)3.5斤、花椒水0.8斤、鲜姜0.15斤、大葱1.5斤、味素0.04斤、豆油0.8斤、香油0.7斤、鸡汤0.6斤、煮腱子汤0.6斤。第二,严格按标准选料、用料。有“八用八不用”之规,即饺子面用硬而不用软面;用鲜肉不用陈肉;在肉的部位上用上脑、腰条,不用胸口、腱子;白菜入窖前,用帮不用心,入窖后,用心不用帮;用大葱不用元葱,大葱用葱白不用葱叶;用花椒水不用花椒面;用上等母油不用普通酱油;调馅用鸡汤、腱子汤,不用水。第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先汤后油,先肉后菜,肉、菜、葱、味素不先混调,包制时现用现调。操作时实行“三定”,即定人、定质、定量。“五专”即专人选料,专人上馅,专人合面,专人包制,专人看锅。在销售时做到“三不做三不卖”,即牛肉不鲜不做、不卖,配料不全不做、不卖,面质不符合要求不做、不卖。
  回宝珍饺子具有独特风味,在吉林省久负盛名,慕名前来品尝者络绎不绝,顾客经常排队待餐,甚至来长春的日本人、港澳同胞也来光顾。1981年2月,香港汉马企业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邹先生,专程到饺子馆品尝三次,临走时赋诗赞美回宝珍饺子:“北回再思回,三宝增一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回宝珍饺子),传真更是真,情深意尤深。”
  三合顺焖饼:创始人回长春(1890~1972),回族,河北青县人。1914年因家境贫寒,迁徙长春,1920年联合另外两人开设清真饭铺,取名“三合顺”,开业于长春新民胡同。回长春借鉴天津大饼、烩饼的特点,独创美味可口、经济实惠的焖饼,生意兴隆。后来,他的弟弟5人先后来到长春,一起独家经营三合顺焖饼,公私合营时并入回族饭店。“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88年3月,回俊岭(回族)承包经营玉美斋饭店,恢复焖饼品种。焖饼的主料是大饼、大头菜、粉条、生牛肉丝。以蒜、葱为副料。色呈棕茶,食而不腻,清香可口,既可做主食,也可以做为酒菜。此后又改制“炒饼”,也颇有风味,即将大饼切成丝,经油炸后,再按焖饼操作方法加工,但副料不放粉丝。
  马忠烧饼:马忠生于1914年,回族,北京人。马忠烧饼系长春市传统名食,已有60多年历史。烧饼听起来是一般的点食,而且品种样式很多,而马忠烧饼则别有特色和风味。特点:第一,在用料上,选用精粉、白糖、青红丝、玫瑰、香油、芝麻、枣泥、山楂等为原料。第二,在操作上,熟油炸酥,熟面拌糖馅。第三,在烤制上,采用电炉烘烤,经常清理炉内碎渣,注意烘烤火候。做出的烧饼外焦里嫩,香酥可口,甜咸酥软,不粘不腻,有时存放几天仍无异样。种类有糖馅、椒盐、豆沙、麻酱等四种。1980年在长春市长江路饭店回族门市部重新上市。马忠烧饼不仅在省内著名,还受到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客人的青睐。1980年1月8日,《吉林日报》第一版,以《受欢迎的马忠烧饼》为题,介绍了烧饼的风味。同年11月被长春市回族饭店评为拿手品种,马忠获得特殊津贴。
  韩家(老韩头)豆腐串:老韩头豆腐串是长春市区新出现的清真风味小吃。发明人韩再发,回族,由于很少有人知悉其名,便俗称“老韩头”。韩再发,年轻时曾注意到有人用熏好的豆腐卷,夹上馅(葱花、辣椒末、芝麻、香菜等),在街上叫卖,生意红火。市场开放后他想,如果把豆腐卷变得小些,串成一串一串的,这样卖也方便,吃也方便,一定会畅销。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豆腐串一上市,果然引起食者的极大兴趣,购买者络绎不绝。老韩头豆腐串的做法是:首先调好老汤,汤内放入肉料、花椒、大料、味素、食盐等佐料,将汤煮开,然后把切成条的干豆腐用小竹签串起来(一斤干豆腐大约串10串左右),放入锅里用老汤蒸煮,等汤内的味道煮进豆腐串里,捞出来控干水份,再刷上些香油,这便是味道淳香的“豆腐串”。老韩头豆腐串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自从上市后,不仅受到长春人的欢迎,而且在省内以及省外的北京、天津、大连等地也有一定影响。老韩头豆腐串的出现,掀起了一股豆腐串热。近几年来,在春城的大街小巷,繁华热闹之地,到处可以听到豆腐串的叫卖声,并大有推陈出新者,诸如鸡汤豆腐串、麻辣豆腐串、老黑头豆腐串、老太太豆腐串……等等。
  二、朝鲜族风味
  酸辣白菜:是朝鲜族喜食的著名咸菜中的一种,外形美观,洁白晶莹,酸辣爽口,老少喜食。主要原料是满心的白菜,以熟牛肉、鲜黄花鱼、栗子、松仁为佐料,以鲜蛎黄、虾酱汁、葱丝、蒜末白、姜丝、辣椒末、芹菜段、萝卜丝、雪里红段、精盐、白糖为调料,搅拌成馅,在每叶白菜之间涂上簿馅,再夹入熟牛肉片、鲜鱼片,横刀切成一寸多长的整段,白菜叶配上松子仁、栗子仁,包好后装缸,注入适量调好的凉牛肉汤,封好缸口放入地窖,在10摄氏度下发酵15天即成。味道醇香,食之爽口,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无机盐。
  打糕:朝鲜族风味食品,将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中或石板上,用木碓打成粉团状,制成粘糕,切成50克重的条块装盘,吃时蘸豆面,筋道香甜。
  补身汤:朝鲜族风味食品。将全狗置火上烤成金黄色,切成6大块,带皮、带骨,洗净后入冷水浸泡,放水锅内加香菜,烧开后撇去血沫,打出浮油,再煮至十分熟时捞出,拆骨,再把狗骨放回汤内连续炖熟。狗肉撕成丝,拌入胡椒粉、酱油、葱丝、熟芝麻等调料,腌制片刻,抓入碗中,撒入香菜段及油炸辣椒面加浮油而成的调味酱后,再倒回滚开的原汤,甩适量的鸡蛋液,用精盐、韭菜花、芥末酱调好味,制成,趁热吃,味热辣、鲜香。
  神仙汤:朝鲜族风味火锅。以蘸上蛋糊煎熟的牛肉片、牛肝片、牛百叶片、牛脑丸子、鱼肉片、蛤肉片、海参片、元蘑、元葱等做原料,粉条、核桃仁、栗子、松仁、红枣、银杏等做配料,装入火锅中,上撒红辣椒丝,再浇入鸡汤即成。
  狗肉火锅:朝鲜族风味食品,狗勒死后放血褪毛,火烤后置于冷水中,浸泡刮污,入锅煮烂去腥,把乳白色原汤舀入火锅中煮沸,将熟狗肉撕成丝摆在大盘中,备好葱丝、野苏子、胡椒粉、韭菜花、辣椒油、精盐、味素等分放碟中,由食者自选自配于自己的小碟中,吃狗肉时蘸碗中佐料,边吃边喝火锅中原汤。肉香不腻,汤鲜爽口,冬可驱寒,夏可避暑。
  铁锅里脊:朝鲜族风味食品。选用嫩里脊肉250克,切成一分厚的肉片,用酱油、盐、味素、料酒等卤20分钟,铁勺放油,将里脊肉放入煸炒八分熟,添汤后再放入葱姜丝、蘑菇丝、花椒水、盐,烧开锅,撇去浮沫,倒入小铝锅中,再打入5个鸡蛋,加盖后移到慢火上,待蛋半熟时撒上松仁米、辣椒丝即成。脊肉软嫩可口,汤汁辣香。
  冷面:朝鲜族风味食品。选用精制的荞麦粉、土豆淀粉、合成汤面,压成面条。将面条放在锅中煮,煮到表面呈光泽时即熟。捞出缕成团形装入碗中,碗内放朝鲜族咸菜、熟牛肉片、鸡肉丸子、鸡蛋丝、苹果(或梨)片等“盖帽儿”。再撤上熟芝麻、红辣椒丝,最后倒入凉煮牛肉原汤,调味汁,淋上芝麻油即成。色彩艳,食之柔软筋道,光滑凉爽,香辣开胃。
  三、满族风味
  萨其玛:满语音译,有的写“撒其玛”,意“金丝糕”,是满族传统风味食品。约有300余年历史。长春市鼎丰真食品厂生产鼎牌萨其玛食品,已经有70余年历史。选用精粉、鲜蛋、砂糖、葵花油、葡萄糖液、芝麻、青红丝原辅材料,经过合面、擀皮、切条、炸制、熬浆、成型等工序制成。色泽鲜艳、外形美观、蛋黄色方块,油润光亮。食之甜酥绵软,具有蛋香的果料之香味,不撞嘴,不粘牙,很适合老年人及儿童食用。1982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附注

①(回宝珍口述,杨峰整理:《回宝珍饺子》。)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