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朝鲜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23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朝鲜族
分类号:
K281.9
页数:
6
页码:
58-63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代长春市朝鲜族祖源发展情况,包括县际间迁徙、日本强制移民的情况。
关键词:
朝鲜族
祖源
长春市
内容
一、县际间迁徙
中国朝鲜族是从相邻的朝鲜半岛迁入的,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蓄意制造许多事端,致使这个问题弄得很复杂。早在清代,我国延吉、珲春地区与朝鲜国的庆源、稳城等地仅一江之隔,两国自定界碑之后,皆各自实行封江封边政策。自道光朝以后,朝鲜国边民越江潜入我国私垦荒地者,日渐增多,“历年经久,宛成土著”。光绪七年至光绪二十年(1881~1894)间,就越境定居中国的朝鲜边民安置和国籍问题,吉林将军向朝廷多次奏报。中国政府与朝鲜国多次交涉后,中国政府正式宣布:“韩民愿去者听其自便”;愿留者与华人一律“悉皆编甲”;“食毛践土入我版籍”;私垦地升科,归地方官管理。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19世纪90年代,从朝鲜国迁入中国定居者,事实上放弃其原有国籍,隶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的朝鲜族,与汉族同视为民人,其耕地升科统称民地。从此以后,一些朝鲜族人,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生活需求,从珲春起程向东北三省腹地移动。1902年11月,中国置延吉厅,1908年10月,置长白府。1909年6月,置吉林省东南路分巡兵备道(先驻珲春后移延吉),同时置汪清县、和龙县、珲春厅,延吉撤厅升府。12月置安图县。大体上形成了当今延边地区的规模。宣统元年(1909)中国政府颁布《大清国国籍条例》,其中规定:“寄居中国接续至10年以上者”,特准入籍,“入籍后即立销除本国国籍”,入籍后遵守中国法律,“放弃其本国权利,出具甘结”。中华民国开国后,仍实行这个条例,在朝鲜族中开始办理入籍手续。
但是,日俄战争之后,1905年11月,日本与朝鲜国签订了《日韩保护条约》,朝鲜国沦为日本帝国的保护国。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统监府,掌管朝鲜国的一切权利。1910年8月,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国,加紧推行“日人殖鲜,鲜人殖满”政策,其中手段之一便是制造双重国籍。于是在文书、资料、著述中,出现了“朝鲜人”、“韩人”、“韩侨”等文字和称呼。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殖民地后,更有了日本人“鲜系”(或称“半岛系”)的划分。由于有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加之历史资料的残缺不全,因而给了解解放前中国朝鲜族迁入长春地方的原因、分布、职业构成、人口统计等诸多方面的情况,造成了很多的局限性。本志书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凡见于著述所载,在本地区生息的“朝鲜人”、“鲜系”、“韩人”,皆视为中国朝鲜族加以统计。
长春市区内的朝鲜族:迁入的时间大约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前后,落居于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内的“朝日通”一带。“朝日通”正式形成于1909年(1946年7月更名上海路)。“朝日通”在“附属地”东南端,这条道路恰是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与长春商埠地分界路,路北是“附属地”,路南是商埠地。这条路东起今光复路市场,西止今北京大街,全长928米,商业繁茂,朝鲜族主要聚居在经商地段。1924年92户,1926年149户,1928年212户。东北沦陷后,长春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7年日本将“南满铁路附属地”“转让”给伪满洲国。在日伪统治期间,迁入长春的朝鲜族显著增加,1934年105户,1935年9月455户,1938年10月617户,1939年723户。
1935年长春市区朝鲜族职业分布:农业2740人,饮食业737人,佣人861人,官公吏285人,商业585人,旅店业127人,会社40人,教员141人,医疗业26人,粮米业104人,金融业11人,租赁业13人,理发业20人,照像业8人,临时工200人,其它行业720人,无业328人。
据1940年统计,朝鲜族开办的企业店铺等113家,其中旅店15家,饭店酒吧33家,其它还有印刷、典当、贸易会社及一些中介机构。市区朝鲜族所经营的水田,1935年分布长春县境内619垧,主要分布在南岭、跑马场、东大桥、碱草沟一带。
长春市郊区朝鲜族,1913年迁入者在大南乡孤榆树村窨子屯。崔姓在窨子屯西,将伊通河水引至李家屯、刘家屯、何家窝堡屯,开荒种植水稻近900亩。1959年因修建新立城水库,孤榆树村各屯朝鲜族开始外迁,1965年时全部迁移到新立城镇先锋大队。
榆树县境内朝鲜族迁入时间,大约在民国年间。1926年县知事谭书绅,价买卡岔河沿岸荒地数百垧,合资开设稻田公司,雇佣朝鲜族金某为经理,招募朝鲜族200余户,开辟水田种植水稻。《榆树县事情》一书载记,“由是韩人来榆者渐多”。当时卡岔河水流旺盛,流经今保寿等13个乡镇48个村。1926年怀家村南坡下,迁入朝鲜族十几户40余人,开发水田,自立成屯名朝鲜屯,是从五常县背荫河地方迁入的。这些朝鲜族住户于1954年全部迁回五常县,朝鲜屯地名仍沿用。1938年有十几户朝鲜族迁入环城乡桂家村东,开辟水田,自立成屯曰朝鲜屯(1981年更名东沟咀子屯)。据1937年统计,全县朝鲜族626人,水田275垧。1940年全县朝鲜族2137人。
农安县境内朝鲜族迁入时间,大约在清光绪朝末即20世纪初年。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书的《农邑乡土志》载记,成书之际农安全境尚无朝鲜族人口。1927年成书的《农安县志》卷七载记,清宣统元年(1909)农安境内有朝鲜族16人。两书记载可以表明,朝鲜族迁入农安县境落居的时间,大约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后。1993年成书的《农安县志》记述,1917年“始有朝鲜族在靠山屯种植水稻”。另据《长春县事情》一书记述,1918年农安县洼中高村有朝鲜人一户8人,从朝鲜半岛平安北道定州郡迁入,定居姚家屯种植水稻。从1920年起至1934年的14年间,从朝鲜半岛的13个郡继续迁入25户127人(1930年86人),分布在农安县山头屯、姚家屯、刘大房子、香油房子、九条玉带等村屯落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期间,迁入农安县的朝鲜族人数有所增多。1934年全县朝鲜族151人,其中合隆镇有3户16人,分布在3个屯中。龙王地方曾去一批朝鲜族开辟水田,后因难以解决水源而失败,陆续迁往境外。1940年全县130人,分布在天齐窝堡村64人,下甸子村30人,县城15人,青山口村9人,黄花岗村7人,兴隆镇村3人,伏龙泉村和哈拉海村各1人。朝鲜族经营的水田面积,1935年调查约151垧。
德惠县境内朝鲜族迁入时间,大约在民国初年。据有关材料记载,1912年8月,1户6人居住在米沙子屯。1923年3月,1户10人迁入万宝屯。1931年发生的“万宝山事件”中,所涉及的朝鲜人,不是当地住居朝鲜族人口。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迁入县境的朝鲜族人口显著增加。1932年3月至1934年4月,迁入者51户255人,分布在姜家堡窝、孙家屯、三姓堡、张家烧锅等12个屯中。据1937年成书的《德惠县乡土志》记载,1937年全县有朝鲜族378人,分布在大房身25人,达家沟10人,张家湾即县城159人,大青咀172人,郭家屯12人。这些人口绝大多数是省内县际之间的自发流动,少数是直接从朝鲜半岛迁入,如长青村金昌珠先祖,1939年直接从朝鲜半岛迁入,落居在五台村。迁入的人口沿江河两岸分布,开辟水田约58垧。
九台市境内朝鲜族迁入时间,大约在民国初年。据口碑材料传说,1924年前后,庸姓朝鲜族人,到龙家堡镇贾家屯与当地大户孔老八商议,迁入朝鲜族40余户,开垦涝洼甸子,筑起拦河坝(当地汉族俗称高丽坝),种植水稻。当时雾开河两岸距贾家屯较近的双阳屯、钟家屯、张家湾屯,还散居着三五户多则八九户朝鲜族。这些朝鲜鲜族又联合起来,办起一所小学校,解决儿童学校教育问题(这一带朝鲜族人口1946年前后迁走一批,仅剩30余户)。东北沦陷期间,迁入的朝鲜族显著增加,据1937年调查,全县朝鲜族1447人,分布在龙家堡143户715人,九台县城140户688人,其余分布在贾家屯一带。1935年调查,朝鲜族经营的水田面积约422垧。
1949年春,原朝鲜“开拓团”成员林国春,棋盘街李永柞,原伪满洲国开拓局二课雇员禹仲贤等人出面联系,经吉林省农业厅同意,向九台县饮马河附近的铁道北迁民。从棋盘街迁来44户,从磐石县(原住九台郊区后小屯)迁来16户,两处迁来的朝鲜族合在一处计60户,成立吉林省农业厅直属的农场。省农业厅为建场贷款5亿元东北币。1954年4月,改名称饮马河集体农庄,史称“九台饮马河六十户屯”。后来又吸收了铁道南的16户和从万宝山迁来的20余户。这些朝鲜族的聚居点后来演变成今九台市饮马河乡红光朝鲜族村。
1949年至1970年间,九台县大办水利事业,开发水田,从永吉、舒兰、蛟河、磐石、桦甸等县迁入不少朝鲜族人口。县郊的后小屯自1956年以后,从杨家烧锅、吴家店等地迁入朝鲜族,形成今九台市九郊乡新立朝鲜族村。1948年以后由金文龙组织,将散居在红石砬子屯、小韩村、、东尤屯、五常县沙河子屯等朝鲜族36户,搬迁到九台县其塔木镇程家瓦房南甸子,开辟水田,形成今九台市其塔木镇新鲜朝鲜族村。原分布在杨林、吉祥、双阳等地的3个朝鲜族生产队,于1973年合并成朝鲜族聚落,形成今九台市龙家堡镇新农朝鲜族村。放牛沟乡自1964年以后,将几个朝鲜族生产队合组,形成今九台市放牛沟乡新盛朝鲜族村。
双阳县境内朝鲜族迁入时间,大约在1919年“有侨居的朝鲜人,将湿野垦成洼径,栽种水稻1250荒亩。”民国年间的双阳县地方当局,对朝鲜族开发水田种植水稻,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自1927年7月2日始,县知事刘延祺,“积极帮助朝鲜人生产”,吸引了朝鲜族迁入落居。是年全县有朝鲜族91户524人,1929年120户505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先是朝鲜族人口减少,但不久逐年增多。1934年30余户160人,水田面积428亩;1937年增加到268户1387人,水田面积107垧。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饮马河、双阳河、肚带河沿岸。迁入的朝鲜族有的集中形成屯落,如鲜开屯、饮马河屯、稻香屯等。这些朝鲜族屯都是1935年以后逐渐形成的。
二、日本强制移民
东北沦陷为日本帝国殖民地后,日本国将朝鲜半岛上的破产农民,强迫移向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朝鲜总督府和伪满洲国制定了《在满鲜人指导要纲》。1938年7月,伪满洲国开拓民事处理委员会制定了《鲜民管理纲要》十二项,并在东北地区设立“满鲜拓植株式会社”,具体管理朝鲜移民事务,确定东北地区39个县为朝鲜移民区。向东北移民分三种形式:一是集团移民,二是集合移民,三是分散(自由)移民。据伪满铁编辑出版的《满洲开发四十年史》(日文)一书记载,日本帝国于1940年向东北地区迁移朝鲜人6450人,1941年2725人,1942年34657人。在九台,榆树、农安三县,三种形式的移民都有事例,但人数不多。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帝国的拓务省和伪满洲国兴农部决定,向东北地区移民,建设粮食基地,支援“大东亚战争”。伪兴农部设开拓总局,下设第一课,负责管理日本移民事宜;在“康德会馆”(今长春市人民政府大楼)成立“满拓株式会社”,下设第二课负责管理“鲜系”移民事宜。在吉林市西关成立“鲜拓株式会社”。“满拓”与“鲜拓”,共同组成土地开发株式会社。1940年该会社在九台饮马河八家子屯设立“饮马河事务所”。1940年至1943年间,建成一条13公里长的干渠和10条支渠等引水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日本帝国高知县等地,移民日本青年(主要是女性),分三批计600余人,名曰“冢本开拓团”,移入九台八家子和兴隆堡一带,开水田一百余垧。1944年3月,日本开拓总局一课,将延吉朝鲜族组成“鲜系开拓团”,约200余户600余人,移入九台饮马河沿岸的黄家屯、河阳堡、陆家烧锅一带,成立“营堆农场”(今饮马河镇莲花村),将当地农民强行迁至燕窝堡“辅导区”。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长春市内的“大韩民团”派出21人组成的武装队,前往“营堆农场”。秋收后苏联红军解除其武装,解散农场,将日本“冢本开拓团”遣送回日本。“鲜系开拓团”亦随之散去,其成员流往各处。
关于九台市“饮西灌区”的形成:饮西灌区原名饮马河灌区。1963年在饮马河东岸修了灌区,于是有了东灌区和西灌区之称。饮西灌区位于饮马河石头口门水库左岸,南起放牛沟乡荆家村下窑屯,北至饮马河镇双丰村张家纸房屯。灌区区域有朝鲜族2767人,占九台市朝鲜族人口总数的24.8%。早在1930年,朝鲜族金祯侠等人曾成立“饮马河水利组合”,拟定水田开垦计划,由于当地农民反对加之资金不足而作罢。东北沦陷后的1934年3月,伪新京特别市警察署和伪龙家堡警察署出面,迫使当地农民转让300垧耕地,金祯侠等雇佣民工约400人修水渠,于是引起民族纠纷。5月,日本驻长春总领事馆下令停工。这个期间,伪满洲国国道局第二技术处,拟定《饮马河下游部灌溉计划书》,计划迁入日本人、朝鲜人2051户,建成41个部落,以解决日本帝国及其驻东北地区官吏对稻米的需求。
1936年朝鲜半岛平安北道碧潼郡吾北矿业会社刘兴山、金秀侠、金祯侠等人,向伪满洲国政府申请开辟饮马河河阳堡,设“水田农场”。1937年4月批准开辟1300町(每町合0.166顷),1938年4月开始施工。当地中国农民联合向伪县公署告状,九台县伪县长何春魁下令停工。“农场”被日本“开拓总局土地开发株式会社”接管,由“三木土建公司”施工,1943年秋基本形成饮马河西岸灌区。
据榆树县刘万贵(79岁)介绍,1935年至1936年间,以朝鲜人为主体的“开拓团”进入秀水村,种植水稻,又成立了朝鲜人小学校。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开拓团”解散,成员大部分回朝鲜半岛。这种“开拓团”归日本人管理,不了解其人口来源和具体人口数。
1941年至1943年间,日本帝国组成以日本人为主体,有许多朝鲜人掺杂在内的团体,在农安县洼中高地区(今黄金乡洼中高村),开辟稻田区。当时有四个团:“高知团”,驻今黄金乡小黄家窝堡屯;“东京团”,住今黄金乡丁家窝堡屯,百余户200余人;“本庄团”,住今龙王乡吉木岗屯,67户77人;“广岛团”,住今黄金乡张家岗屯。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开拓团”瓦解,“开拓团”中日本人被遣送回国,朝鲜人去向不明。
附注
①(《光绪东华录》,(一)第1216页。) ②(田志和:《简论清政府对朝鲜族的政策》,《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一期;《清代东北延珲地区农业开发概略》,《北方民族》,1989年第一期。) ③(《清史稿》,第120卷。) ①(《农安县史志资料汇编》,第五辑。今洼中高是农安县太平池水库与洼中高灌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 上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宗教志部分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