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商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17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分类号: F727.34
页数: 4
页码: 64-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商业市场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初期状况、流通渠道缩小、商品供应量减少。
关键词: 长春市 国民经济 文化大革命

内容

一、初期状况
  1966年6月,长春市和全国一样开展了“横扫四旧”运动,把老牌匾、带有“福”、“禄”、“寿”、“喜”含意的商品、商标视为封资修、禁售了4000多种商品,100余种高、中档饭菜、40多种服务项目。
  1966年8月,在“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口号下,开始了“罢官风潮”。不到半年,商业系统的经理(厂长)90%被“罢官”。
  1967年,开始出现武斗。长百五商店、长百二商店、卫东饭店、长春饭店、悦来旅社、医药批发站、煤建公司等企业被占据,成为武斗据点。“造反派”抢夺粮食、副食、药品。商业系统内,先后发生抢劫事件31起。被抢粮店5家、副食商店12家、饭店13家、药店1家、市医药公司批发商店仓库被抢走药品价值18.9万元。
  1967年9月,武斗升级。9月18日,盘踞在长百五商店和长春饭店的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烧毁长春饭店的汽车、仓库、档案室和3楼职工宿舍900平方米。受害的重庆路饭店的4个门市部被洗劫一空。继后、悦来旅社的3层大楼被毁,长百二商店被枪击起火,烧毁服装、呢绒等商品价值40多万元。重庆、长江、站前等主要商业街的商业网点全部停业,其它地区的商业网点也不能正常营业,商业处于半瘫痪状态。
  1968年,“造反派”夺权。除个别领导干部参加“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外,多数领导干部靠边,集中到“学习班”搞“斗批改”。商业购销活动陷入无政府状态。
  二、流通渠道缩小
  “文化大革命”中,认为集体商业是削弱社会主义经济;保留小商、小贩是保留资本主义残余;集市贸易市场是资本主义尾巴,因而采取限制、改组、取缔的措施。根据吉林省商业局的指示,1970年将供销合作社再次并入国营,实行利润直接上缴财政,亏损由财政弥补。同时,把1961年1月从国营商业中划出的251个合作商店、130个合作小组中的70个网点、1500人再次划入国营。1968年9月,市革命委员会发出通知取消了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起来的以国营商业为主导、集体商业为助手、个体商业为补充的3条流通渠道又合并成一条,形成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1976年,国营商业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从1957年的68.7%上升为91.5%,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从10.6%降为7.8%。小商、小贩从1.8%降为0.7%。市区商业网点也从1953年的10597个减少到1976年的1035个,减少了88%。同一时期城市人口增加了2%。
  三、商品供应量减少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多数工厂停产,工业生产后退到1958年的水平。1967年长春市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43%;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4%。市场工业品货源少。
  1968年9月和1973年,市革命委员会先后发出通知,规定农民不准到城市出售各种多余农副产品,坚决制止城乡贩运,弃农经商。多种经营以集体为主,不宜集中搞的实行“集体经营,分散生产,产品交队、定额报酬”,影响农副业生产下降。农村农副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从1958年的21.4%下降到1976年的11.8%。供应市场的农副产品显著减少。
  在这期间,商业系统又搞了机构合并,撤销了专业公司,建立系统公司,原来的进货渠道没有恢复,购销活动缩小,又出现购进、库存下降的局面。1967年,国、合营商业商品纯购进72234万元,比1966年下降6.2%,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29.8%。商品库存额1967年39025万元,比1966年下降1.38%,1968年又比1967年下降10.4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67年为54574万元,比1966年下降2.68%。1968年为52588万元,比1967年下降3.64%。1969年以后,商品购销活动逐步恢复。1976年,国、合营商业纯购进额为85026万元,比1966年增长66.47%。
  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合营商业购、销、存和主要商品供应量。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商业志

《长春市志 商业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概述、人物、大事记、附录四部分。内容包括:商业演变、商业体系、商业市场、商业分类、饮食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