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人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07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文化培训
分类号: D630.3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文化教育是干部培训教育的内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市的干部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农出身,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人学接受文化教育,干部队伍的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进而影响工作的开展。为此,长春市非常重视干部的文化教育工作。
关键词: 文化培训 干部 长春市

内容

文化教育是干部培训教育的内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市的干部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农出身,由于历史的原因未能人学接受文化教育,干部队伍的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进而影响工作的开展。为此,长春市非常重视干部的文化教育工作。
  1949年10月8日,长春市成立“市府文化补习班”,在校第一期学员218人(包括原市政府青年夜校的学员),后来为扩大和搞好在职干部的学习及节省部分财力,与市委、市总工会联合,以“文化实习班”为基础,扩大为“市府机关文化学校”,第一批学员175人,分3个班,初中班47人,高小班67人,初小班61人,到1950年,“市府机关文化学校”在校学员已增至1100多人,一大批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在这里得到提高。
  1951年,长春市成立了工农速成中学,负责厂矿企业工农干部和先进工人的文化教育。采用工农速成中学专业教材,开设语文、政治、算术等文化课程,学制3年,每期培训30人。
  1954年,中共长春市委工农干部文化学校成立并开学,该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将文化程度较低的工农干部培训成具有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其中:要求语文达到高中二年的水平,并学习部分高中的代数、平面几何、物理、化学等课程,以便有效地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和各种生产建设知识,同时使一部分工农干部能够具备深造条件。这个班共分中学班与补习班。办学规模由原来容纳160名学员扩大为1035人,工农干部文化学校每期学员约400人,至此,长春市工农干部文化教育能力由每期160人扩大到1400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文化教育停止。
  1978年至1985年,长春市的干部队伍专业化、知识化的训练向着高层次发展。
  1979年,长春市直机关业余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工学院、业余科技大学等学校先后恢复和创办,在校学员6700人。
  1983年,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和高教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举办党政机关干部文化进修班的意见》,长春市党政机关积极响应号召,举办了干部文化进修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初、高中文化补习工作。同年,吉林省委组织部制定了《1983年~1990年干部教育规划》,要求对只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在50岁以下的干部,普遍进行文化补习。因此,把干部参加文化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参加各种形式干部文化补习班学习的1380人,参加干部自学考试辅导班学习高中课程的干部7675人。到1984年,参加干部初、高中文化补习的已达10000多人,占干部应补人数的60%。同年,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干部文化补习工作管理权限下放,由企业主管局、县团级国、省营企事业单位发证。由于管理分散,一度曾出现考试纪律不严、走过场和乱发合格证等不良现象。
  1986年7月1日起,吉林省教委开始组织统一命题、印卷、组织考试和毕业证发放及验印。从1986年下半年到1988年底,全市共安排8次职工初高中文化补习验收考试。全市共有8000多名在职干部参加考试并取得初高中补习毕业证书。到1988年底,全市干部队伍中已基本完成初高中文化补习任务,干部队伍的培训任务的主要方向已经逐步转移到大中专学历层次上来。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人事志

《长春市志 人事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叙述了从1951年8月长春市人事局成立到2001年5月长春市人事工作50年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并对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到人事局成立前的人事工作进行了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