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人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0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结构
分类号: D630.3
页数: 5
页码: 13-17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人事干部结构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政治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等。
关键词: 干部结构 长春市 干部队伍

内容

长春解放后,随着人事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有很大提高,专业技术干部逐年增加,但也出现了年龄老化问题。
  一、政治结构
  长春解放初期,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制度还不十分健全,党员发展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共党员在干部队伍中的比重比较小。1948年底,全市共有中共党员干部85名,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1.1%。这批党员虽然数量不大,但多数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考验,为长春的解放事业做出过积极贡献。长春解放后,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在长春的政权建设中起到了中坚作用。
  1949~1951年,为了适应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各级党组织与人事部门密切协作,有计划地在工人、农民中发展了一大批新党员,使中共党员干部数量有较大提高。到1952年底,全市干部队伍中有中共党员1043人,共青团员2567人,民主党派人士7人,非党非团干部9958人。
  1952~1957年,人事工作紧紧围绕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结合“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化三改”运动,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教育,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到1957年,全市干部队伍中有中共党员6201人,占干部总数的34.6%;有共青团员3797人,占干部总数的21.2%;民主党派人士80人,占干部总数的0.4%;非党非团干部7833人,占干部总数的43.8%。
  1958~1960年,“以工代干”、“以农代干”人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中中共党员比例下降。1960年,全市共有干部64017人:中共党员21047人,占干部总数的32.9%;共青团员14416人,占干部总数22.5%;民主党派人士和非党非团干部28554人,占干部总数的44.6%。与1957年相比,中共党员干部的比例下降1.7%。
  1961~1965年,纠正了“左倾”冒进错误,从宏观上对经济建设格局做了调整,干部队伍数量出现下降趋势,但党、团员的比重却稳中有升。1962年,全市有干部55994人:中共党员18414人,占干部总数的32.9%;共青团员13206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23.6%;民主党派人士28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0.5%;非党非团干部2409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43%。与1960年相比,中共党员干部的比例继续保持在32.9%,共青团员干部的比例上升1.1%。
  1966~1976年,在“左”的错误干扰下,各级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江青反革命集团出于扩充势力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大量突击发展党员,造成党员干部比重提高,政治素质下降。到1976年,全市共有干部96522人:中共党员38688人,占干部总数的40.1%;共青团员7960人,占干部总数的8.2%;民主党派人士和非党非团干部49874人,占干部总数的51.7%。
  1978~1988年,对广大干部重点进行了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重新学习党的基础知识,进行党员登记。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中吸收了一大批中共党员,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有了新提高。到1988年全市共有干部154134人:中共党员63242人,占干部总数41%;共青团员23171人,占干部总数15%;民主党派人士591人,占干部总数的0.38%;非党非团干部67130人,占干部总数的43.55%。
  二、年龄结构
  长春解放初期,干部队伍比较年轻。1948年底,全市共有干部768人:25岁以下的229人,占干部总数的29.8%;26岁至35岁的477人,占干部总数的62.1%;36岁至45岁的6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8.1%。
  1952~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干部队伍逐步壮大,年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到1956年底,全市共有干部18839人:25岁以下6098人,占干部总数的32.4%;26岁至30岁5979人,占干部总数的31.7%;31岁至35岁的3544人,占干部总数的18.8%;36岁至45岁的2476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13.1%;46岁以上的742人,占干部队伍总数3.9%。各年龄段与1948年相比,数量都有增加,但比例却有增有减。25岁以下的增加2.6%,26岁至35岁的下降11.6%,36岁至45岁的上升5%,46岁以上的上升3.9%。
  1957~1966年,在行政区划扩大、城乡人民公社成立之后,又经历了精简干部,年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1964年,全市共有干部61049人:25岁以下的9803人,占干部总数的16.1%;26岁至30岁的15004人,占干部总数的24.6%;31岁至35岁的15851人,占干部总数的26%;36岁至45岁的16846人,占干部总数的27.6%;46岁以上的3545人,占干部总数的5.8%。与1956年相比,各年龄段比例变动较大,开始出现老化的趋势。其中:25岁以下下降16.3%,26岁至30岁下降7.1%,31岁至35岁上升7.2%,36岁至45岁上升14.5%,46岁以上上升1.9%。
  1966~1976年,人事制度遭到破坏,新干部不能及时提拔,老干部不能适时退出,干部年龄自然增长率逐年提高,年龄老化问题更加突出。到1976年,全市共有干部96522人:25岁以上5465人,占干部总数5.7%;26岁至35岁25094人,占干部总数26%;36岁至45岁39678人,占干部总数41.1%;46岁以上26285人,占干部总数27.2%。与1964年相比,35岁以下的干部数量减少,比例下降;35岁以上的干部数量增加,比例上升:25岁以下的干部减少4338人,比例下降10.4%;26岁至35岁干部减少5761人,比例下降24.6%;36岁至45岁增加22832人,比例上升13.5%,46岁以上增加22740人,比例上升21.4%。
  1977~1988年,平反冤假错案,清理“双突干部”,整顿“以工代干”人员,录用大批合同制干部,使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有所缓解。1988年,全市共有干部154134人:25岁以下18747人,占干部总数12.2%;26岁至35岁27138人,占干部总数17.6%;36岁至45岁54385人,占干部总数35.3%;46岁以上53864人,占干部总数34.95%。与1976年相比,25岁以下的上升6.5%,26岁至35岁下降8.4%,36岁至45岁的下降5.8%,46岁以上上升7.75%。
  三、文化结构
  长春解放初期,干部队伍中工农出身的占绝对多数,文化素质比较低。1948年,干部队伍中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的149人,占干部总数19.4%;具有初中文化的381人,占干部总数49.6%;具有高中文化的138人,占干部总数18%;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100人,占干部总数13%。
  1952~1956年,结合“扫盲”运动,分期分批对小学以下文化的干部进行补习初中以下课程,方法是集中学习,补习时间为两至三年。到1956年,全市共办补习班5期,参加补习1662人,使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年底,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的干部3322人,占干部总数的17.6%;具有初中文化的11397人,占干部总数的60.5%;具有高中文化的3344人,占干部总数的17.8%;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776人,占干部总数的4.1%。
  1957~1965年,基础教育发展很快,大专院校数量也有所增加,后备干部和录用的新干部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到1964年全市共有干部61049人: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的5377人,占干部总数的8.8%;具有初中文化的30182人,占干部总数的49.4%;具有高中文化的18371人,占干部总数的30.1%;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7119人,占干部总数的11.7%。
  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等院校被迫停课,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纷纷解散,广大干部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没有改善。
  1977~1988年,高等院校增多,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加,已成为干部队伍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以电大、函大、夜校、业大、自学考试等为主体的多种办学形式,为在职干部深造提供了条件,许多干部参加在职学习。到1988年底,全市共有7700多名在职干部参加成人院校大中专文化学习,有6165名获得大中专毕业证书,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有了新的提高。1988年,全市共有干部154134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的25389人,占16.5%;具有高中文化的23988人,占15.56%;具有中专文化的60049人,占39%;大专以上文化的44708人,占29%。
  四、专业结构
  长春解放初期,党的中心任务是迅速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干部队伍中专业技术干部的比重较小。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才陆续接收了部分原有的技术人员进入干部队伍。1952年,又从社会和学校录用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使专业技术干部人数迅速增加。到1952年底,全市共有各种专业技术干部1630人,占干部总数的11.3%。其中多数是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
  1953~1957年,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专业技术干部提供了用武之地。但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挫伤了一批专业技术干部的积极性。在反右派斗争中,许多专业技术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给党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然而这些批评意见却被视为向党进攻的右倾思潮,遭到指责和批判:有412名专业技术干部被打成右派分子,占专业技术干部总数的17.7%。到1957年,全市共有专业技术干部232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46人,农业技术人员91人,卫生技术人员1119人,翻译人员3人,文艺工作者39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24人。
  1958~1962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吸收录用了大批专业技术干部,1962年,精简中又对专业技术干部采取了保护政策,干部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有了较大变化。到1962年,专业技术干部已达6400人,占干部总数的11.4%。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83人,农业技术人员968人,卫生技术人员3201人,教学人员254人,翻译人员3人,文艺工作者46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5人。
  1966~1970,在“左”倾错误干扰下,知识分子被诬蔑为“臭老九”,专业技术干部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有的被送进干校学习,有的被赶到农村接受再教育,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浪费,使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
  1971~1975年,大批“五•七”干部返城,部分专业技术干部恢复工作。到1975年,全市共有各种专业技术干部28544人,占干部队伍总数30.2%:工程技术人员3954人,农业技术人员1458人,科学研究人员195人,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7151人,教学人员15174人,文艺工作者531人,新闻出版人员68人,翻译人员13人。
  1976~1980年,国家调整了科技政策,提高了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1980年,对社会闲散科技人员进行了调查,经考核后录用4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5人,农业技术人员99人,工程技术人员32人,高校教学人员27人。1979年处理了大中专毕业生“社来社去”问题。全市1976年至1979年“社来社去”大中专毕业生1623人,经德、智、体全面考核后录用了444人。到1980年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干部37986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37.7%。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604人,农业技术人员1433人,科学研究人员214人,卫生技术人员7536名,教学人员16574人,财务人员499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629人。
  1981~1985年,长春市成立了人才交流机构,多方面为专业技术干部提供服务,对全市948名用非所学的干部进行了调整,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1985年,全市共有各种专业技术干部75229人,占干部总数的54.8%:工程技术人员2702人,科学研究人员150人,卫生技术人员10971人,教学人员35302人,财务人员7414名,统计人员2529人,新闻出版人员255人,文艺工作者854人,外语翻译人员84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73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人事志

《长春市志 人事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叙述了从1951年8月长春市人事局成立到2001年5月长春市人事工作50年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并对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到人事局成立前的人事工作进行了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