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拥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民政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73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拥军
分类号: D632.3
页数: 6
页码: 81-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民政工作拥军优抚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劳军慰问、智力拥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等。
关键词: 拥军 长春市 优抚工作

内容

一、劳军慰问
  热爱人民军队,拥护人民军队,是长春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几十年来,长春市广大人民群众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拥军慰问活动。
  1946年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长春市后,全市人民笑逐颜开,为拥护和慰劳保卫东北人民和平民主生活的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纷纷捐赠慰问品、慰问金,展开了拥军劳军运动。根据市公安总局和各分局不完全统计,共收到慰问金东北币11.45万余元,牙刷、牙粉、肥皂、毛巾、袜子等慰问品1000余件。5月5日,各界代表于市商会召开劳军筹委会预备会,通过了致东北民主联军将士的慰问信,原文如下:
  英勇奋斗的东北民主联军全体指战员:
  首先让我们代表长春市80万人民向你们致以最崇高最热烈的敬礼!你们消灭了伪军(铁石部队),消灭了土匪,消灭了日寇残余,解放了长春市的老百姓。4月19日是我们长春人民最光荣最值得骄傲的日子。从这一天起,结束了国民党内反动派勾结日寇土匪残害人民的血腥统治;从这一天起,长春人民才得松了一口气,开始过和平民主的生活;从这一天起,我们才真正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者。到今天不过才十几天的光景,本市电灯、水道均已修复,火车、电车照常行驶,商号开板了,学校开学了,工厂先后开工,狗腿子、坏蛋、坏房东正遭清算,敌伪强占的土地正被分配给穷人。
  你们是最仁义的军队,不拿人民一针一线。我们一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
  你们是中国人民最喜欢、最爱戴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你们当了急先锋,抗拒了大半日寇在华的兵力,打击了百分之九十的伪军,建立了十几个抗日根据地。在从国民党政府得不到一支枪、一粒子弹、一文钱、一粒药的艰苦条件下,你们坚持了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日寇投降后,你们又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了东北,搭救了4000万东北同胞。这次保卫和平的自卫战争里,你们又像过去打击与消灭日本法西斯匪徒一样,打击与消灭了国民党内反动派,击退了顽军无数次的进攻,成千成万的顽军放下了武器。
  英勇地战斗吧!多多消灭敌人!战争教育了我们,使我们认清了只有彻底自卫战争的胜利,才能有真正的民主和平。
  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把我们从国民党内反动派、日寇、汉奸三只俄狼的嘴里搭救出来的救命恩人——民主联军。我们发誓准备一切力量援助前线,为争取自卫战争的彻底胜利,为建设和平、民主、团结与富强的新中国奋斗到底!
  长春市拥军劳军筹备大会 谨上
  1946年5月7日
  5月7日,长春市于鲁迅剧场(今艺术剧场)举行拥军劳军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成立长春市各界拥军劳军委员会,由中苏友好协会、东北总工会及市商会负责组织。5月10日,市拥军劳军委员会副主任向忱率领由120余人组成的各界劳军代表团,其中有学者名流,有教员学生,有工人农民,有职员店员,有宗教信徒,有家庭妇女,代表全市40余个社会团体、机关、学校,赴前线慰问。之后,又组织各界劳军代表团分别慰问驻防的东北民主联军将领及各病院的伤病员。5月15日,各区学校、宗教社团等50多个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先到吉辽军区司令部慰问周保中将军,周将军亲致谢词。5月16日,劳军代表团一行100人划分4个队,携带慰问品毛巾、牙粉、肥皂各456份,鸡蛋2280个,肥猪4口,东北币22.8万元,慰问信500余封,分别到陆军医院、市立第一、第三病院和长春病院,慰问负伤的东北民主联军战士。
  1948年11月长春解放不久,大西区、胜利区、和顺区和头道沟区,为响应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动庆功优属运动的号召,纷纷召开庆功优属大会。新年、春节期间,各区又掀起了优属高潮。头道沟区献款总额达东北币8450万元,和顺区数日内就收到献款5211万元,胜利区捐款1000万元。各区还都由小学秧歌队配合,给军属挂“参军光荣”的光荣牌,并送去大米、粉条、鲜鱼等慰问品。
  1949年,当人民解放军南下节节胜利的时候,长春市各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劳军活动开展得更加普遍。仅1949年2月至6月,全市就发出慰问信2245封,捐赠劳军款东北币6783万元,还有各种慰问品1000多件。
  1949年6月29日,驻九台的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在曾泽生军长率领下南征,行前召开了南征誓师大会。中共吉林省委、长春市委和省、市政府及各机关、工厂、团体、居民代表共百余人,参加大会欢送。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周保中将军出席大会,地方各机关代表献旗、献花,赠送了慰问品。大会还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了致敬电。
  1950年12月,为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战场光复平壤大捷,长春市各界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劳军运动,慰问中朝部队指战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捐献慰劳款东北币9亿元,肥皂、毛巾、香烟3万余件,慰问袋3600个,慰问信2万封。另据市工商联合会1951年1月13日统计,工商界130个行业捐献慰问金东北币20.3亿元。全市的家庭妇女为表达对志愿军的亲切关怀,组成了拆洗队,有58432人参加,为驻长军队医院的伤员拆洗了87261件被褥和血衣。
  1953年组成中国人民慰问团时,长春市派出的代表一部分赴朝鲜战场慰问,一部分到驻长部队慰问指战员及驻军医院伤病员。除赠送慰问品外,文艺团体随同慰问团为指战员演出了文艺节目。
  195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六军从朝鲜撤回长春。为了欢迎志愿军凯旋,表达长春人民对他们的关怀和热爱,按照吉林省各界人民欢迎志愿军归国慰问团工作组织方案,组成了长春分团。当志愿军到达后,由中共吉林省委、长春市委和省、市政府正副部长、正副厅长以上干部以及驻长部队校级以上军官共150人,划分8个队、30个小组,深入驻地走访慰问。接着,由党政军、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市人民代表、劳动模范、烈军属和伤残军人代表121人组成慰问团,划分7个队,分赴驻地慰问,召开慰问大会13次,演出文艺节目13场。除此之外,许多机关、企业、学校与志愿军举行联欢会达168次,参加人数有76000余人。很多单位还邀请志愿军战斗英雄和模范作报告52场,有46000多人到会。
  除上述的劳军慰问外,每逢新年、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日,长春市都开展规模较大的群众性的拥军活动。长春解放初期和50年代,以物资慰问和精神慰问相结合为主要内容,在形式上载歌载舞,敲锣打鼓,由各级领导带队,将猪肉、粉条、大米、白面等实物送到驻军医院和烈军属家。进入60年代以后,侧重精神慰问,节日期间由省市领导带队组成吉林省暨长春市各界人民慰问团,携带文艺团体,分赴驻长部队慰问指战员和军队医院伤病员。各级政府还派出走访慰问组,了解烈军属等优抚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智力拥军
  智力拥军活动,是拥军工作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拓宽的一个新领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协助部队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从科学技术上给部队以支援,长春市从1983年开始组织智力拥军活动。首先是宽城区创建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基地,针对部队和社会需要,利用培训基地开办初、高中文化补习和电子技术、化工技术、机械原理、土木建筑培训班。对被培训的战士一包到底,直到合格为止。从1983年到1988年,驻宽城区部队有1000多人补习了初、高中文化课程,1734人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426人获得了技术等级证书,730人考入各类军事院校。根据中央提出的注意从退伍军人中选拔农村基层干部的精神,这个区还与39001部队联合创办了育才学校,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定向培养了一批具有经济管理和基层工作知识的两用人才,为战士退伍后担任乡村干部创造了条件。为此,宽城区连续4年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为了推广智力拥军经验,1987年7月24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在宽城区召开了智力拥军现场会议,推动这项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全市从国家机关到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从企业到学校,普遍兴起了智力拥军活动,并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逐步实现了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目标,基本形成了纵向区、街两个层次,横向工农商学四条线的领导体系;建立了区、街多层次,理论、实践多形式,机械、电子、饮食、服务等多门类的基地网络;健全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检查评比制度、例会走访制度和考核验收制度。实践证明,这些经验是行之有效的,曾在1987年的全国双拥大会上交流介绍。截至1988年底,长春市智力拥军基地发展到126个,累计培训军地两用人才4575名,对促进部队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长春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在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从1983年开展以来,逐步向纵深发展。军警民共建对子,由1983年的300对,到1988年发展到1150多对,呈现了军民共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的趋势。以汽车厂和81025部队、吉林工学院和81103部队等为“龙头”的高层次的共建对子,已发展到40对,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与驻军结成的共建对子也有3对。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长春市的两个文明建设。
  军民共建的内容不断深化。由改变市容、街路面貌发展到军民共育“四有”公民;由“做好事送温暖”发展到向群众宣传政策,传播知识,为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1987年,长春市驻军采用骨干、领导力量相对集中的办法,抽调具有一定法律基础知识的官兵11067名,与地方联合组成84个宣传队(组),深入到88个乡镇、50个街道办事处、961个村、3718个自然屯、1127个居民委,宣传普及了《刑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条例》等10个法律、法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的法制观念,推动了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好转。司法部门把它称为“吉林省没有先例”,“全国也绝无仅有”的社会大工程。这次活动的经验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普法会议上进行过介绍,新华社、《解放军报》、《法制日报》等新闻单位也作了大量的报道。
  在军民共建活动中,驻长部队以长春为“第二故乡”,积极承担抗洪抢险、抢晒粮食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加一汽二厂区、长春第二热电厂、市人防商场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为长春的公益工程事业贡献力量,完成了拥政爱民的许多“重点工程”。从1985年开始,吉林省军区、81021部队、省武警总队等部队,连续3年参加伊通河治理。3年中,共出动兵力26.9万人次,出动车辆、机械24162台次,清挖土方46.4万立方米。81021部队还把吉林省奖给的10万元抗洪抢险奖金赠给治理工程,把昔日垃圾淤积、蚊蝇孳生的“龙须沟”建设成带状滨河公园。1985年以来,驻长部队还投入大量的人力、机械,植树879.6万株,铺草坪51.3万多平方米,为长春市的“森林城”建设作出了贡献。1986年6月13日,长春光机所液化气站发生火灾,81021部队汽车一连闻讯后,28名官兵立即赶赴现场,与大火搏斗。他们冲进库房,不顾房屋随时倒塌,液化气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奋力抢运滚烫的气罐。28名官兵普遍被烫伤,有的三次负伤仍不下火线。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在消防队的配合下,终于将库房400多个液化气罐全部运出,使国家财产免遭重大损失。
  驻长部队发挥医疗单位多、军事院校多的优势,积极支援地方发展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事业。自1983年到1988年的5年间,部队为地方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3914期,有60万人次受到培训。208医院、空军长春医院和省武警医院等医疗单位,为地方群众诊治疾病25.7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74万人次。208医院自开诊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以来,20年间共诊治6万多例,患者遍及全国30个省市和13个国家与地区,还面向全国开办了多期小儿麻痹医师培训班,培训小儿麻痹医师2万人。空军第二航空学院、解放军农牧大学、装甲兵技术学校、39001部队、空军第七飞行学院等单位,还发挥自身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帮助地方发展经济,先后转让的科技项目或帮助技术攻关的项目412项,获得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在维护社会治安中,驻长部队与地方开展联防联治,派出兵力参加地方巡逻,为长春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省武警总队一支队一中队与宽城区铁西街道办事处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针对这一带治安情况差的问题,部队派出巡逻小组执勤,仅1983年就抓获犯罪分子30多人,被市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为了总结军民共建经验,1987年7月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召开了长春市军民共建理论研讨会。推荐给大会的40篇论文,有22篇被评为优秀论文,编成《军民共建论文集》出版发行。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民政志

《长春市志 民政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88年,重点记述解放以来40年,注意反映长春民政工作的地域特点,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全书分行政区划、基层政权、优抚、退役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民政经济、婚姻、殡葬等12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