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俗(年中行事,按农历计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695
颗粒名称: 四、节俗(年中行事,按农历计时)
分类号: D648
页数: 5
页码: 282-2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节俗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元旦、送神、破五、商人始交易、人日、灯节等。
关键词: 长春市 民俗 节俗

内容

德惠正月一日为元旦,俗称为过大年。人皆有振奋之气。家人早一点许皆起著新衣,净面手。男至院中发纸,女出户观看发纸者。置掉院中,上置供物,焚香点烛。棹北堆谷草少许,上置纸箔及大馒首。一旁立木架悬鞭其上,同时燃草焚纸箔点鞭放炮。男子按辈各集棹北,南向跪拜以表送旧迎新之意。
  三日送神,是夕家长率家属在宗谱前焚香叩拜毕,提灯携纸酒出至屯西南十字路口,焚纸叩拜。是日送神,盖送祖宗不还也。
  五日为破五,妇女忌缝纫。
  六日商人始交易,天将晓,焚纸香放鞭炮曰门板。
  七日与十七、二十七共为人日,是三日之晴阴风静分主少壮老各级人等一年之顺适与否。
  立春在正月或十二月以萝卜食之,曰啃春,谓可以解春困也。前清时地方官于前一日以纸为勾芒春牛,迎春于东郊,行鞭春礼,即以棒鞭挞春牛也。谓之打春,此典今早废矣。
  十五日为灯节。是夕凡墓庙井舍辗磨畜圈场院等处皆送以荞面蒸成之灯,且以谷糠或木屑浸油沿通路撒之,使燃,曰撒路灯,谓可免行路者之危险,并有扮演官者曰灯政司,巡行街市,灯月相映,到处通明,男女出游,肩摩踵击,金吾不禁之夜,乐可知也。
  二十五日为龙封日,子女皆背戴龙尾,龙尾者,五色布为方或圆或三角形,以线串之,间以蒿杆也。
  二月二日为雨节日。各家将年末所食肥猪之头蹄留至是日食之,故有“二月二,龙台头,天上下雨地上流,家家户户食猪头”之谚。并于是日晨,用灰画圆圈于门前及院中,圈外并画梯子形与图圈相接,是为打灰圈,盖祈祷丰收之意也。
  清明在二月或三月,为鬼节日,各家扫墓添土焚纸香。
  四月十八日为娘娘庙会,七八岁之秃儿女至庙请道士或和尚为之留发,曰“跳墙”(亦有初八、十八或二十八行之者),意谓该儿女本应留庙出家事神,今因跳墙逃生遂得久生也。
  五月五日为端阳节。休业一日,各户酒筵,食角黍,俗名粽子,悬艾及五色纸制胡卢于门上及檐下,长幼皆以彩丝小囊内充香料系发或襟间,谓能免灾也。又以五色线合拈成绳置于屋外受露,明起〓纪于脖腕胫腰各处,谓拴露水线。又主妇晨用香火于家人未醒时熏其耳目口鼻等处,谓可免虫钻入也。
  十三日为关帝单刀会前日,为磨刀期。俗谓此二日虽旱必雨,谚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六月六日为虫王诞日,农户备酒肴香楮祭于庙,冀免虫灾。
  二十三日为马王诞日。农户猪祭于庙,谓得其欢心则利于畜牲也。
  七月七日俗谓此日天上牛郎织女踏鸟鹊桥渡银河相会。不过十二岁之小儿在黄瓜架底下可闻其话别哭泣之音。
  十五日为鬼节日,家家祭墓。慈善团体或官府办盂兰会诵经超度游魂,靠水者并于是夕放河灯超渡溺水者之游魂。
  立秋在六月或七月,家家用美馔,谓之“抓秋膘”。忌食瓜果,否则令人瘦。谚云:“早秋收,晚秋丢。”盖以立秋时辰之早晚,占年景之丰欠也。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休业一日。各户酒筵,食西瓜月饼。夕置桌于院中,上放西瓜月饼及香供等物,家主率家人焚纸放炮,向月跪拜,谓之圆月。是日如无特别事故,不可离家,以免不祥,故亦名圆月节。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乡塾放假一日,高登远足,意取步步高升也。
  十月一日为鬼节日,祭于墓。
  十二月八日俗称为腊八,农户混各种谷类为粥,称为腊八粥。盖庆丰年之意。谚云:“大嫂大嫂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又:“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是二语虽近滑稽,而乡民平日操作俭朴,食素薄饮之状,已描写殆尽矣。
  二十三为小年,休业一日。各户酒筵,以米糖祭灶。祭毕扯其像焚之。谚曰:“新年来到,糖瓜辞灶,童女要花,小子要帽。”殆表示小儿欢迎新年之意也。且嘱灶神曰:“上天多讲好事,少说是非”。
  二十八、九为贴对联门神与彩画及立灯笼杆之日。农村无论贫富,至是必立杆院内,夜间高悬蜡灯,以示明亮吉祥之意。愈富其杆愈高美,是杆直立至一月十五后始撤去。
  三十上午悬宗谱及财神、灶神之像于室内,天地像(俗称天地牌)于室外,陈供物其前,谓之上供。是夕,家人持灯笼香纸,向各神方位请财喜各神及祖宗来家过年,是日接神(接祖宗多在屯西南十字路口)。到一月二日或三日晚送之。惟财喜神不送,是日送神。至是至一月五日普通之家即每日三餐盛筵,优游聚乐。(以上全年行事皆见《德惠县乡土志》)
  旧历正月元旦,人家陈几于庭,名曰天地桌。至上元后始撤,四民辍业贺岁。(《长春县志》)
  又民国纪元前,在立春先一日,由县署举办迎春仪式。编士农工商四民为队,督以有司,而辅导以鼓乐,并挟备土牛等至东门外平坦处奠之,谓之迎春,盖仿古迎春之遗制云。民国纪元后,此俗始渐次废除。(《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元宵节,以粉糍祀祖,张灯彩三日,有旱船、秧歌、竹马诸杂剧。男女皆艳服出游,或步平沙,谓之走百病。或联袂打滚,谓之脱晦气。(《吉林汇征》)
  十三日,张设龙灯、龙船,扮演秧歌。十五日煮食汤圆,俗曰元宵,十七日残灯,一名落风灯。(《长春县志》)
  二月二日,为龙头节。以节近惊蛰,龙将蠕动也,又俗为猪头节。因年前所宰之猪,经一正月食之殆尽,惟余头蹄,于是日煮食之。或以面粉和糖搓成如元豆,炒而食之,谓之龙蛋。是日晨,用谷糖与灶灰由临近井口相并洒之屋内水缸下。灰左糠右,势如长虹,左曰青龙,右曰黄龙。又妇女先一二日,用五色绸布,剪成钱形,间隔细草,以线串之,名曰龙尾。女子插于头上,孩童系于胸前,谓终年虫类不敢著身。此以习俗所尚,由来久矣。(《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清明日,无论贫富贵贱,皆备香楮酒馔,致祭于祖墓前。风木生悲,霜露致感,读“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之诗,知追远报本,虽至千百年后,亦不致有斥为迷信而废此令节也。(《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三月初三日,旧俗,是日鼓者会领于三皇庙。
  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庙会。
  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庙会(《山东考古录》:“碧霞元君封号自宋时,而泰山女说,西晋前已有之。”张华《博物志》:“太公望为灌坛令,暮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女,嫁为西海妇。明日,吾归灌坛,令当五道,令有德,吾不敢以暴风过也。’明日,文王召太公归,已而果有骤风疾雨去者”。泰山女盖即传于此事。二十八日,药王庙会,按《列仙传》:章善俊,唐武后朝京兆人,长斋奉道法,常携黑犬名乌尤,世俗谓为药王。(《长春县志》)
  二十八日为药王庙会。县城每岁是日,亦演戏酬神。中年男女,有因病愈,用红布十字披肩,由庙外直拜至正殿。此外男女亦多入庙烧香,谓烧太平香,取一年中顺利也。乡村农户,并于是日放工。故一般红男绿女,接踵磨肩,一时途为之塞。甚矣,迷信之难除也。(《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五月初五日,……小儿佩五丝,谓之辟兵,以祓除灾厉。(《长春县志》)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亦名天中节。月之一日,沿户以杨柳枝系彩色纸葫芦悬诸房檐门户,仿古桐人艾虎避祟意。复用五色线系于儿童手腕足股,谓之系命线。于端午节日出时,用艾蒿插屋檐,并浸水于面,或食角黍、鸡子。(《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六月初六日祭虫王,立青苗会。有“六月六,看谷秀”之谚。(《长春县志》)
  乡农大户,多于是日宰猪祭神,即中小农家,亦至庙以香楮酒酿,谓可免虫蝗害稼也。(《榆树县乡土志》)
  初七日为乞巧节(《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蟢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长春县志》)
  七月七日为牛女会,儿童用面汤盆,满盛清水,置豆瓜架下,迨星光出全视之,谓牛女之声音笑貌,宛在目前。又用碗盛水,置日光下晒之,已而以针放碗中,针浮水面,视碗底针景,锐者儿必巧,钝者儿必拙,名曰乞巧。(《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商农工仍照常经业,惟牧童则于是日解雇。因天气渐寒,草木凋落,牲畜无觅食处也。故乡间有:“九月九,大撒手”之谚。再先各校多于是日旅行,系仿古人重九登高之意。十九日为财神诞日。商工各业,供馔焚香,有休暇一日者。(《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十二月三十日为一年之末日,凡属帐项均须清结,故商民之讨债索欠者不绝于途。家家贴春联,粘挂签与新画,如天地门灶各神皆换新牌位。煮粟饭以储之,待过年后就便餐用,是为接年饭。午后天地位前置香斗,插神马,陈果品,祖先堂上亦俎豆馨香。往者,多以成串铜钱压神座,嗣即代以官帖。燃香烛,焚纸马,放鞭爆,伏地裸酒,谓之安神。及晚,则为除夕,室内室外灯火通明,小儿欢闹声,妇女忙急声,远近爆竹声,忽来喇叭鼓乐声,曰送财神者至,接以一片恭喜发财声。盖将至五更,人为博资争先来贺耳。是时骡马亦喂以米饭,殆岁终犒劳意。有坐以待旦者,曰守岁,谓可强健精神。及旦,则为新年,而旧岁除矣,故名三十夜为除夕。满人旧俗于是夕备纸袋亦如之,曰供大纸。夜分,复悬灯门首及院中,于祖位前及各神位前致奠,行叩拜礼,并往庙参拜,然后赴院外迎接财、喜、贵、福诸神,院中央焚干草数捆,燃放鞭炮,名曰发纸。毕,按家中行辈尊卑,依序叩拜,俗曰拜年。明日及二、三日内,复至亲友乡邻家拜候。见面行礼时,双方祝贺新年好,或见面发财等吉语。并有果品烟茶任意饮食。长者对儿童,照例互相给予押岁钱,由一角至数元不等。一般儿童穿新衣,放鞭炮,吃喝完足,乐意陶陶,莫不以过年为最愉快之事也。(《榆树县乡土志资料》)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