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692
颗粒名称: 一、概况
分类号: K293.41
页数: 4
页码: 273-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旧志民俗的基本概况。人民经济状况不同,其生活状态亦异。普通之家,以农为生,夫耕归饁,男女齐忙,胼手胝足,劳苦不辞。丰年仰事俯蓄,皆足以瞻,凶岁则其忙一年衣食住尚难周全矣。
关键词: 长春市 民俗 概况

内容

德惠全境人民率皆务农,工商业者仅占三分之一。质朴而能耐劳,不尚奢侈,而宽大于恩怨,最喜和平,俭而温,恭而厉。开化虽晚,进步颇速。乃天性之固有,亦风俗习惯之使然也。
  生活状况。人民经济状况不同,其生活状态亦异。普通之家,以农为生,夫耕归饁,男女齐忙,胼手胝足,劳苦不辞。丰年仰事俯蓄,皆足以瞻,凶岁则其忙一年衣食住尚难周全矣。
  食物。谷类以小米秫米、包米为大宗,菜类以白菜萝卜、土豆为大宗,此皆经年常食之品。
  嗜好有土产品猪肉、白面及大米。普通之家,仅年节与待客用之,平素食之者寡。瓜果糖类土产亦有,但不及外来者,故市面销售全系外货。
  饮料水有茶水、汽水、白酒、黄酒等等,通常饮者则为白酒与茶水二种。
  (《德惠县乡土志》)
  家庭。德惠全境民户之家庭制度甚完(善),率皆由祖、父母、伯叔父母及兄弟姊妹与子媳等组织而成。一切遵守古礼,严尊卑长幼之分,男女之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各以其性之所长与环境关系,或为士农,或为工商,纯是男治于外,谋合家之生计,女治乎内,任烹饪针〓,诸凡工作,各有分担,举家长一人总理家中一切事宜。(《德惠县乡土志》)
  性情。人民性情勇武豪爽,见机敏活,巧于学步,不长于创造,喜和平,恶争贪,重保守,耐劳苦。
  嗜好。最普通者为白酒、旱烟、纸烟、阿片四种。旱烟乡村男女皆吸,白酒男子饮之,女子饮者颇鲜。纸烟除新进青年受过教育,知其有害不吸外,其余无论男女几无人不吸。阿片吸者,多系富家子弟,始而逢场作戏,久之则欲罢不能,因瘾成癖,败产倾家,吁可慨也。(《德惠县乡土志》)
  农安汉族男女犹有直鲁风,服妆朴素,常服多以布为之,色尚兰;富家渐有服呢与缎者。
  农安回族来此最久,渐染华风,其衣饰与汉族无异。
  农安汉族饮食单俭,以秫米为常食。家丰者或食面粉与粳米。宴客之事,虽机关亦不多见。
  农安回族平日饮食尚清洁,供客亦具肉食。教律戒专杀,其牛羊与鸡皆购于市,非清真寺掌刀所宰,不能用也。
  汉族所居多土平房,富家筑以砖,每春以碱土抹之,否则渗雨,城内鲜楼房,瓦房亦不多见,大院则比比皆是,行各胡同,一望皆土墙也。
  回族建筑与汉族无异,小西门里外则多僦居。(《农安县志》)
  双阳饮食:谷类以秫米、小米、元豆为主,豆腐、酱油,尤家家共制,蔬类以葱、韭、菘芹、萝卜等为常品,马铃薯、园椒、窝瓜,尤家家盛植。肉类以猪为主,除回教外鲜食牛羊。乡民每日三餐,惟冬季每日两餐。城民无论冬夏皆每日两餐。乡民常食小米,城民常食秫米。
  农民耕耘收获之时,以黄面团(取黍米制成面,实以豆馅圆成团蒸之)为美食。猪肉一项,此地盛出,每逢节序,家家煮食。又冬季富厚之家,取锡炉设案上,浥汤锅中,炙炭炉,再取猪鸡等肉,切成薄片,置锅内煮之,和以盐酸等味。俟熟,则围坐瞰嚼。旋煮旋食,如是数次,至饱而止。五六人每餐至十余斤肉,俗名“吃锅子”。(《双阳县乡土志》)
  衣服:棉布为人民常用之服料。冬季皮衣尤盛,约以羊裘为多。男子好服棉布长褂(或青色蓝色),外套青搭裢对襟小刊(坎)肩或青马褂,顶戴青䌷帽。妇女较男子尤好修饰。乡村农家妇女亦皆脂粉常施,衣裳袜履必求整齐。女梳辫子,配以红绿丝绳或线绳,妇梳高梁圆架黑油〓〓,上横串宽板银匾簪,或以铜为之,后缀云翘黑燕尾。间有梳京架者。妇女多天足,故鞋与男子同。惟女鞋多绣花卉彩色与男鞋稍异。(《双阳县乡土志》)
  居住:平房甚少,草房为多。富家则瓦房砖墙,或草房砖墙(俗名海青房)。县邻柳塞气候多寒,故室内无床,尽用火炕。人少屋多则每间一面炕,屋少人多则每间对面炕。妯娌对居,夜则各垂幔帐,昼则卷起。(《双阳县乡土志》)
  习尚:人民习尚多原于历史地理。我县(双阳)北境开辟早,南境开辟晚,北境近通衢,南境邻荒徼,故北境尚文,多衣冠之士,南境尚武,多勇烈之风,盖原于历史地理如此。(《双阳县乡土志》)
  吉省气候严寒,寝室筑土炕,占室之半,可容十人,尊卑老少,长幼男女,一炕共寝处。虽外来之亲友,假宿之孤客,亦无上下床之别。临睡时用木柴烧之以增温度,一室如春。惟习俗卧必裸体,故相率不燃灯(近来中上之家则稍施以间隔)。(《中华全国风俗志》)
  吉省人民居住多仍旧俗,土房草屋比比皆是。湫隘卑陋,习为故常。屋有起脊,有平顶者。然院落四周,立大木必以板为障,高与檐齐。室以内,靠壁设土炕,或南北炕,或东西二炕,或南西北绕三炕,空其东。各方面多开窗户,有如炕大者,俱从外闭。其一方面皆窗者,谓之明装,每一方面仅开中央一窗者,谓之暗装。此等形式,无贵贱贫富皆然。居民有室无堂,寝食起居待客均于土炕。炕高尺有咫,阔高五六尺,男女各盘膝坐,南为尊,西次之,北为卑。夜卧,则头临炕边,脚抵窗。无论男女尊卑,皆并头,如足向人,则谓之不敬。惟妾横卧其主脚后。头不近窗者,盖因天寒,窗际冰霜,衾裯为寒气所逼,故交秋之后,则生火于下,非此不足以御寒也。(《吉林汇征》)
  睡头为满洲人之通习。小儿产后,以青蓝布裹而缠之,使手足不能转动,枕以硬枕,令其仰卧,以平其后脑,以为美观。须俟骨胳坚固后,始令其自由仰卧云。(德惠县旧俗,辑自《吉林乡土志》)
  秀水甸子之土著人民,因与满洲人同化关系,故一般女子皆为天足。无论贫富,家中凡井臼中馈之劳,皆委诸女子为之。至于市上买卖零星物品,亦女子为之。故斯地有女子赶集之风焉。(榆树县秀水甸子旧俗,辑自《吉林乡土志》)
  乡村无知之人,初生子女,冀其长生,多咬断手脚一指,以为身体稍缺,即可不夭折矣。(九台县加工河村旧俗,辑自《吉林乡土志》)
  三台村境内住民,每当小孩于夜间啼哭而不眠者,俗谓之“招夜星”。恒于通行路旁树上,贴“驱夜星”之纸条,写有“天荒荒,地荒荒,我家有个吵夜郎,行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等字。此等习俗,为之者颇多。(九台县三台村旧俗,辑自《吉林乡土志》)
  本村住民,家境富有者,恐其子夭亡,恒招巫者至家,叩以长生之术。巫者则谓其犯某关,易夭亡,必须破关,而后始得长生。于是主人出相当之钱款,购买应用物品,然后由巫者击鼓跳舞,口念里[俚——编者按]言。此等妄举,俗为之“破关”。(九台县三台村旧俗,辑自《吉林乡土志》)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