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敬老新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660
颗粒名称: 一、敬老新风
分类号: D920.0
页数: 2
页码: 177-1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敬老新风的基本情况。近年为了开展老龄工作和敬老活动,政府部门还规定每年九月一日为长春老人节。每到这天,组织老人游艺、体育活动,宣传尊老、敬老。使人民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发生深刻变化。
关键词: 长春市 社会主义 敬老新风

内容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解放后党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社会问题
  来抓:一方面进行尊老敬老教育,一方面建立敬老院、托老所,使鳏寡孤独老人老有所养。至1987年止,基本上做到了“一乡一镇一院”。长春地区共有农村敬老院149个,在院老人5394人,有房屋5350间,耕地面积760公顷,各种生产设施齐全。1988年区街委又办敬老院11个,集中供养老人97名。有影响的大型福利院有大屯、双阳、九台三处(全民办院),还有街道办的同心养老院(收12名老人,有儿女者7人)、老年益寿所(收孤寡老人9名)。最值得称颂的是个人出资办的福利事业。长春市“三八红旗手”女企业家王守兰,于1988年4月首创民办的益民福利院。王守兰于1983年始办益民食杂店,后又兼搞客运。因经营有方,月收入近万元。她将大量收入用于公益事业,购建房舍办起益民福利院,收养孤寡老人6名,孤儿3名,支持长期困难户6家。其义举得到国家民政部赞扬,送她一块“义重德高”的匾额。此外,自1983年以来,长春地区出现对社会孤老进行“包护”新风。至1988年末,长春共办孤老服务站80个,孤老包护组1094个,有5816人参加:老人活动所238处。不断出现敬老先进事迹,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孤老不孤,形成社会主义人与人间的新型关系。
  这些老人不但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供养,还有人在养老院里找到了伴侣。1987年德惠县升阳乡敬老院里两位年已古稀的老孙头(73岁)和钟老太太(77岁)在敬老院里十年相处,彼此产生爱慕之心,经院长搭设鹊桥,喜结良缘。永晶街有六位胸戴红花的老人,在朝阳体育馆举行集体婚礼。还有托老所,如长春市朝阳区白菊办事处,在老人李淑荣家办起托老所,生活设施齐全,有专人照顾。这种托老所白天入托,晚上送其回家休息。国家每月拨24元补助,街道办事处补贴6元。在这里解决了这些老人吃没人买、玩没人伴、乐无处所的问题,是别开生面的老人福利设施。市老年体育协会朝阳区体委举办老年迪斯科。第一汽车厂为丰富退休职工业余生活,常年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竟有7000老人参加长跑。因此长春人以其长寿而傲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据国家最新人口普查资料统计,1990年长春市区人口期望寿命长达73.56岁,比1982年的69.73岁,增加了3.83岁,比建国初增加1.1倍。有关专家称:人口寿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等诸因素决定的,人均期望寿命值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程度。
  近年为了开展老龄工作和敬老活动,政府部门还规定每年九月一日为长春老人节。每到这天,组织老人游艺、体育活动,宣传尊老、敬老。使人民的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发生深刻变化。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