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祠龙求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600
颗粒名称: 三、祠龙求雨
分类号: B933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祠龙求雨的基本情况。祭“尚西”(独木神树)也是蒙古族的祭祀之一。祭敖包和尚西,象征蒙古族来自(额尔古纳的)山林,也是对自己氏族祖先的敬礼。
关键词: 长春市 自然崇拜 祠龙求雨

内容

民间自古怕水火为害,自发的信仰水神(龙王)和火神。长春地区明清之际普遍设有火神庙和龙王庙。火神庙不外祠祝融和回禄,后皆失其名,祠亦渐废。而龙王因有行云布雨的本领,常为遭旱灾的农民奉祀不衰。
  龙为古华夏民族的图腾,为四灵(麟、凤、龙、龟)之一。被赋予神变莫测,行云布雨的本领。它本应是动物神,但在长期历史嬗变中它代替了河神、海神,而成为掌握自然规律的总裁了。自汉以来向龙祈求雨水,随着佛教的传入,龙王的名子也佛教化了。《华严经》载有十大龙王的名字,主要有毗楼博义龙王、婆谒罗龙王,都有“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忱消灾”的本领,后世求雨祈龙王,就是从《华严经》学来的(《破除迷信全书》卷九)。《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描写的龙王,名敖广或敖光,其子敖丙,也是能兴云布雨的。旧皇历的首页常载几龙治水,大约就是指这两个系统的龙王,但民间并不重视龙王到底是谁,甚至有以关公(关羽)代之者,只信仰其雨师的职能。
  长春两汉年间为夫余属地,夫余族以农立国,因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以来只能靠天吃饭,所以求雨的仪式颇为隆重。长春民谚:“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过了五月十三,再不下雨,就抬龙王像或关公像游巡。仪仗严肃,场面虔诚热烈。领祭者自谓受神启示,占时祈雨,先升黄表,作祈雨辞,锣鼓喧天,有如赛会一般。求雨队伍必须头戴柳条,卷起裤腿,赤着双脚,做雨中巡行状,举着“勃然兴云”、“沛然下雨”、“大雨如注”、“天降甘霖”的招牌,沿街洒水,用巫术感应的办法,以招来雨水。碰巧大旱之后,真下了雨,人们就归功于龙王;不下雨亦有晒龙王者,大约是请让龙王也体验一下干旱的滋味,“逼”他下雨。
  民间也有不信龙王爷的。长春德惠一带还有供龙王“只烧香不供饭”的习俗。于是又有个“龙王爷为何不享供品”的传说: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见人们杀猪宰羊求龙王保祐风调雨顺,可是还是旱涝成灾。于是他就与亲兄弟商议,想办法惩治龙王爷。老大来到龙王庙,求龙王说:“我明日晾种子,可千万别下雨!”龙王说“行!”老二来求龙王:“地里庄稼要旱死了,给下点雨吧!”龙王也答应了。张三来了说:“明天你给刮点风,我要下河使船;我老婆还要晒棉花,风可别把棉花刮走了!”龙王急了说,三个人有四个要求,互相矛盾,他办不到。张三说:“这点事你都办不到,还要年年享供奉?我把这几件事办了,你就光享受点香火得了。”龙王说:“你能办,就依你说的做。”张三说:“龙王你听着,要想办好这几件事‘黑夜下雨白天晴,你让风在河边行,莫让风雨村中过,行船晾种不误工。’”龙王目瞪口呆,自愧弗如,从此不受供品了。这则传说,反映人对神鬼观念的动摇,弃神而求助于人们自身的智慧。
  此外,亦有云雨风雷之神诸祭。
  蒙古族的祭敖包是最隆重的祭祖山活动,也是祭祖活动,在民间影响最大。“敖包”也写作“鄂博”是“神灵所在之地”,用木石堆标志。《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早期被蔑儿乞惕人追捕时,隐于孛儿罕山中,幸得脱难。从此“垒石成山”,视之为神,留下祭敖包神的活动。古代敖包由萨满选定地址,敖包中放五谷或插上松枝。一般只一个敖包,最多十三个堆子,称十三太保。后来祭敖包扩展为祭山神、路神及历史人物、有功动物,这是以敖包为崇拜物的公众聚会祭祀活动,仪式在每年水草丰盛时(多在夏、秋)举行。明清时期长春地区有敖包祭,近代在前郭尔罗斯王府屯的西山有个“黑马敖包”,是祭祀有功于王爷的一匹黑马的。
  祭“尚西”(独木神树)也是蒙古族的祭祀之一。祭敖包和尚西,象征蒙古族来自(额尔古纳的)山林,也是对自己氏族祖先的敬礼。
  此外,蒙古族也祭祀牧神朱勒加什。祭时主人请来全村未婚的成年姑娘绣神象(在三尺见方的白布右上角绣一老翁,左上角绣九个小儿,下两个角系小札,装奶豆皮,马鬃,挂牛肋骨哈拉巴等)挂于西窗北侧,每年重做一次。悬挂仪式有萨满参加。此外亦有用铜质佛象做护身符挂于颈上者。
  解放后,长春地区的蒙族已不举行上述祭祀仪式,敖包会也去掉了祭祀的内容,成了人们喜爱的那达慕大会,会上有摔跤、赛马等游艺活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