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鲜族婚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555
颗粒名称: 四、朝鲜族婚礼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朝鲜族婚礼的基本情况。按朝鲜礼俗,子孙们依次向举行回婚礼的老夫妇磕头敬酒,表示祝贺和谢恩。这是一种对维护夫妻忠贞爱情和睦家庭的崇高风尚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年轻人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
关键词: 长春市 婚嫁习俗 朝鲜族

内容

朝鲜族旧时婚礼基本按中国古时“六礼”程序进行。但又具有朝鲜族的独特风情。先是男家通过媒人向女方提亲时送点礼物,叫“纳彩”。次是问清姑娘的年庚姓名,用以卜婚,是问名礼。如双方同意,则定亲。男方向女方通知吉期(纳吉),接着送去订婚礼(通常是青缎和红缎,现在则改做四季衣服)是谓“纳币”。然后男家再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的形式送至女家征求意见。女家同意后则择期而娶,此即“请期”。最后是“亲迎”成婚。表现出朝鲜族独特风情的是,婚礼仪式分两次进行,有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之分。新郎骑马迎亲时,先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叫新郎婚礼;三日或一日后,新娘乘喜车与新郎同归夫家,叫新娘婚礼。新郎婚礼按奠雁礼、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奠雁礼也是承袭“六礼”中奠雁的遗风,取雁不再偶,忠贞不渝,双雁高飞的意思,以喻夫妻百年合好。其式是新郎迎亲时,带去一只木制的彩雁模型,放在新娘家客房(醮礼厅)的醮礼桌上,然后往前推三次,之后,行跪拜礼,是谓奠雁礼。之后,新郎新娘相互跪拜,然后交换酒杯,彼此敬酒。交拜礼后行房合礼。入岳家为婿所备的专房,新夫妻互致安好,然后新郎接受婚宴,宾相邻里青年作陪进餐。席宴结束时,新娘给新郎上饭,饭碗里埋有三个去皮的鸡蛋。新郎用餐时要留下一、二个鸡蛋给新娘吃,以示情谊。此夜婿宿新妇家。昔时可在女家滞留三天,与女方亲友盘还交往,新郎受到同辈青年的捉弄、考验,此是古俗东床礼的遗风,或更早受从妻居、服役婚影响。今奠雁礼久废,通常以“送函”(红色木匣,内装礼物婚契)代替。
  新郎回家后,选吉日来迎接新娘,或在新郎回家时,同时娶回新娘,在婆家举行的婚礼叫新娘婚礼。同样备有宴席迎接新娘。新娘在婚席上要正襟危坐,端庄有礼。新娘婚席一般比新郎婚席丰盛,桌上一定要摆上一只烧熟的“昂首挺胸”的公鸡,鸡嘴里叨着一个大红辣椒。雄鸡和辣椒都是男性的象征,且辣椒多籽,象征多子多孙。婚席后,举行娱乐晚会,载歌载舞,直到深夜。闹完洞房,新婚夫妇就寝前,新郎要为新娘解开袄带。因此朝鲜族妇女惯用“解袄带人”指称白头偕老的丈夫。次日行舅姑礼。三日下厨,由婆母指导做第一顿饭。之后回娘家,三日回行称“初行”。
  此外朝鲜族有举行“回婚礼”(亦称归婚礼)的习俗。结婚满六十年,夫妻健在,所生子女无一伤亡。且有孙辈晚人,才可举行此礼。获有这种机会的老夫妻为数极少,故回婚礼特别隆重,全家参加,老幼聚庆,一派兴旺景象。1987年12月24日九台县九郊乡新立村八旬老人金贤凤、崔贞实夫妇举行了这种别开生面的“回婚礼”。上午十一时,一对老夫妇,穿着昔日结婚时新郎新娘的礼服,胸佩红花,来到华丽的结婚礼堂,再举行一次隆重的婚礼。夫妻互拜入席,接受大家的祝贺。这对老夫妻共有七个子女,二十一个孙子孙女,十二个重孙,是“四世同堂”。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金荣俊、长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马鸿超等领导同志,分别带领部分同志,特意从长春市前来参加这种罕见的“金刚石仪式”婚仪,并在会上讲话祝贺,说明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党的民族政策给少数民族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然后按朝鲜礼俗,子孙们依次向举行回婚礼的老夫妇磕头敬酒,表示祝贺和谢恩。这是一种对维护夫妻忠贞爱情和睦家庭的崇高风尚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年轻人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