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5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434
页数: 4
页码: 3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农业生产习俗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打春牛、人畜日、龙凤日、二十四节。
关键词: 长春市 生产习俗 农业

内容

每个民族和地区的传统习俗虽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却直接反映在生产习俗之中。我国是农业国家,过去所有生产习俗,大皆来自农业文化传承,受制于特有的地理环境,形成“靠天吃饭”的思想。长春地区过去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然而近百年来却已成为典型的农业基地,所有生产习俗集中表现在农业习俗上。
  一、打春牛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春夏风习大都和祈年、春耕有关;秋冬则和丰收、祭祀有关。清代以前,每岁立春前由府、县里设卤簿、陈仪仗,知府、县官以下皆赴东郊行迎春礼,鞭土牛(鞭牛)效古帝亲耕。民间百姓祈年在动犁之前,也有鞭牛仪式。
  长春地区至今留下一首春牛歌:
  春交五九尾,
  春打六九头。
  手举鞭条打春牛,
  打得春牛下田去,
  打得昏王不露头。
  此歌与统治者的“亲耕”、“祈年”不同,最后一句歌词中明显表现出对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憎恨和抱怨情绪,暗示出封建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一种束缚。此俗自民国年代已废。但至今春耕下田开犁时,也还暗中祷祝一年风调雨顺,粮谷满仓,表露了农民对一年丰收的强烈愿望。
  二、人畜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之伊始,特别是正月,往往被民间赋予各种特殊的意义。在长春地区,正月初一到初十,每日于牲禽人畜皆有所属,以卜一年中人畜兴旺。俗谚云:“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米(子)、十成(成熟、成年、成人)”。所祝愿的都是农民饲养的重要畜禽。此与千余年前《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略有差别,这是因为长时间流传,根据地区生产特点和人民心理而有所增改。初一是鸡日,这天天气晴朗,预示一年中鸡类大繁衍,更不许杀鸡。鸡领先,颇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味。依次排列,初七属人日,这天天气好,预卜人丁兴旺,不许行刑。《燕京岁时记》:“初七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古人有很多人日诗,抒发这种感受。如杜甫《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是颇为理智辩证的见解。至于二鸭、猫三、狗四、是顺口加的。九米、十成,即指初九、初十天气好预示一年粮食丰收,也祈望“九子十成”的望子成龙的民俗心理。
  三、龙凤日
  长春地区注意气候的好坏与农业丰欠的关系,民间还有一年四个龙凤日的传说:
  正月二十五为第一个龙凤日。认为这一日的阴晴风雪,能影响以后三个月的天气。
  四月二十五日是第二个龙凤日。这一日是最喜无风云的响晴天,最怕阴雨连绵,刮东北风。传说的看法,这一天的好坏直管到七月十五。一年生产的成败,关键靠这一天来测定。民间每逢四月二十五,都有起早看风向的习惯。
  七月二十五为第三个龙凤日。这一天最怕下雨,俗云“七月十五看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七月末、八月初正是“晒红米”的时节,所以这第三个龙凤日最怕阴天下雨。
  十月二十五日,为一年中第四个龙凤日。传说这日的好坏,一直影响到明年正月二十五,由于一年收成此时已定,所以人们对最后一个龙凤日,不予重视,甚至已被遗忘。
  四、二十四节
  夏历二十四节是,两千年来从农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指导生产的日历。一年十二个月,每半个月一个节气,民间把它编成歌谣,好懂易记,以为古之明训,至今实用。除南北地区小有差别外,无大变动,仍有指导生产意义。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乾。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署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著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插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杀年猪,大寒过后又一年。
  一般从春日阳气转,到三月清明之间,都是备耕活动时期,修理农具送粪都在此时。到清明正好种麦,又有“二月清明麦在前,三月清明麦在后”的俗谚,时间掐的很准。随之“谷雨种大田”。立夏到小满种植杂谷,一直到芒种五月节。“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或者再抢种十天,“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边种荞麦”。大旱之年先种的庄稼出不全,最后大都抢在三伏种上荞麦,还可补收一些粮食。其它象立秋到处暑,刈靛(靛蓝是一种染色植物,早已为化学颜料代替,今不再生产。)沤麻,白露晒烟、收禾,直到秋分“百谷成熟,稼收野阔”就等着丰收了。长春天冷及至霜降上冻之前,就腌咸菜,渍酸菜了。此时家家挖窖,贮存冬菜,喂肥猪鸡,等小寒杀猪过年。一年之中按节气适时布置生产,井然有序,所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是农业生产经验总结,既已相沿成俗,又有一定科学性,故至今不废。
  东北农村贮存猪羊肉类及苹果、梨等果类,亦有“绝招”,既经济方便,又能保鲜。小寒之后,杀了年猪要吃到整个正月,必须妥善保存。其法至为质朴。农村多在院中背阴一隅将肉埋在雪里,然后浇上冷水,使之冻牢,屡浇屡冻,就将猪肉封冻在冰块里,是天然的冰箱,一直可保存到阴历二月冰雪融化。保存果类,是将果类排置空缺木架上,放半瓶水,使水吸去废气,便可保水果新鲜。又贮存蔬菜和水果都可窖藏,既不冻,又能及时排气,可保存一冬。近年研究出科学方法,可保持采集的野菜如蕨菜等青翠长鲜,远销国外。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前所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重新提到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并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长春市志》是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力求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完整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