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共长春市委关于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决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93
颗粒名称:
中共长春市委关于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决定
页数:
6
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商品粮基地建设,是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措施。吉林中部为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省委决定先建的8个商品粮基地县中,有我市的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四县。根据省委要求,这四个县,1985年粮豆总产要达到66.5亿斤,其中大豆7亿斤,粮豆总产平均每年递增5.2%,交商品粮26.6亿斤,商品率为40%;油料产量达到2亿斤,上交1.4亿斤;糖料产量达到10亿斤,全部上交;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森林覆被率达到15%以上。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生产费用逐步降低,社员收入不断增加,城乡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同时,要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增长,从今年起使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1985年要降到5‰左右。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我市地处松辽平原,自然条件较好,我们应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加上我们工作上的问题,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是不快的,按商品粮基地的要求,差距很大,问题不少。概括起来,叫做不高、不稳、不全面、不平衡。就是单产不高,1978年粮豆平均亩产只有372斤;总产不稳丰欠年之间波动幅度在10亿斤左右;林、牧、副、渔各业在农业生产中比重很小,产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9%;社队之间生产水平差距很大,高产社同低产社相比,亩产相差360多斤,高产队同低产队相比,亩产相差1 700多斤。这说明,要把我市建成商品粮基地,困难是不小的,任务是艰巨的,潜力也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做好工作,不但能够完成省委交给我们的光劳任务,而且把全市5个县都建成商品粮基地,把郊区建成副食品基地也是大有希望的。
为了完成商品粮基地建设任务,市委决定:
一、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大力开展以改土、治水、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切实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尽快改变农业生产不高、不稳、不全面、不平衡的现状,把我市建成高产稳产、全面发展的商品粮基地。通过商品粮基地建设推动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全面规划。要根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进一步修订全市商品粮基地建设规划。对于粮食基地、副食基地、油料基地、糖料基地的建设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订方案。各县要在不断增加总产和商品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土质地势、自然资源,制订和修订各有特点的全面发展规划。榆树县要在增加粮食总产的同时,把大豆发展起来,恢复“大豆之乡”的名誉。农安县要根据“农林牧、粮油糖”并举的方针,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抓好油料、糖料基地建设。德惠县涝洼地较多,要洼地种洼田,适当多种一些水稻、高粱等,同时注意保持和发展杂粮生产,西部可多种些油糖料。九台县水利条件较好,山地较多,应重点把水田和多种经营发展起来。双阳县自然条件和九台县类似,也要按照建设商品粮基地的要求作好规划。郊区要本着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建设成副食品基地,主要搞好蔬菜生产,同时积极发展奶、肉、禽、蛋、果、鱼生产,并注意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以满足社员口粮和饲料的需要。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是抓好农业机械化。我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 400多台,其中4个商品粮基地县4 500多台,每万亩耕地占有570马力。近两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显示了巨大优越性。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机具不配套,动力不能充分发挥,不能连续作业,苗间除草、收割、运输机械化程度很低,三套成本的问题日益突出。二是配件不足,机车维修困难,每年有10%的机车“趴窝”,有30%带病作业。三是油料供应问题不少,不能按季节供应适当标号的柴油,机油严重不足。四是社队资金不足,缺机车的没钱买,有机车的修不起。五是农业机械数量不足,按省要求的2 000亩耕地配一台大中型拖拉机标准计算,全市尚缺1 967台。六是农机管理水平不高,还没有做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
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工业部门在三年调整时期,要大力发展农用工业,在抓好关键件、易损件生产的同时,积极试制和生产配套急需的农机具,以及农用薄膜、农药、兽药等,并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商业部门要安排好油料供应,下伸网点,方便群众。农机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机队伍建设,搞好各级管理人员和农机手的培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合理调整农机修理网点,提高修理质量;大搞农机具改革,提高机车利用率。榆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要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为解决农业机械化中遇到的问题闯出路子,作出贡献。
四、大搞以改土、治水、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长期以来,对我市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低温冷害。许多高产社队的实践经验证明,战胜低温冷害最有效的办法是深耕、增肥、改土、治水、造林,提高地温,改变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增施农家肥是改良土壤普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有风沙干旱、低洼盐碱等瘠薄地548万亩,大部分没有得到根本治理,改良土壤的任务是很重的。要在搞好土壤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地力。我们应走以农家肥为主、几肥并举的道路。应根据农业机械化的需要,三年施一次底肥,每亩七、八车。还要注意提高肥料质量,改进施肥方法,做到合理施肥,科学用肥。
工业部门要切实抓好榆树、农安、德惠、九台、郊区5个小化肥厂的扩建改造。1981年前榆树、德惠两厂的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其它厂达到5 000吨。要不断提高化肥质量,生产颗粒肥,以便随机下地。化肥增效剂和硼镁磷肥要列入计划,尽快投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市有低洼易涝地529万亩,占耕地面积1/3,一般年份产量占1/2左右,根治内涝是当前农田基本建设的主攻方向。要狠抓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挖潜,提高工程标准,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调整,该上的上,该下的下,本着小型为主的原则,把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工程抓紧搞上去,充分发挥效益。还要积极打井,挖掘地下水源,大力发展喷灌和“小白龙”渠道灌溉。通过试验、试点、示范、推广,到1985年争取达到一人一亩半水田和水浇田。要认真总结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强规划设计工作,搞好水利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水利施工的机械化水平。
植树造林是改变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要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带建设。要搞好连片造林和“四旁”绿化,1983年以前实现大地林网化。
五、加强种子工作,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种子工作指示,建立种子公司,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尽快实现“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加工机械化,统一供种),逐步由大队、公社过渡到由县供种。要积极推广现有良种,不断选育和引进适合本地情况的早熟、高产、抗灾能力强的新品种,尽快在大豆、高粱、谷子、水稻、小麦和经济作物的品种上有新的突破,逐步做到三、四年更新一次。同时,积极培育和引进猪、牛、羊、兔、禽等的优良品种,使畜牧业有个大的发展。
要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建立健全四级农科网,明确规定各级的职责和任务,从进行研究、中间试验到鉴定推广,形成一条畅通的渠道,不断用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各级干部和社员群众,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要因地制宜地积极研究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逐步做到合理倒茬轮作,合理密植,提高保苗率,充分发挥地力。要从多方面研究战低温、防早霜、夺高产的规律和办法。加强植物保护工作,运用先进技术安全高效地控制植物病虫害,重点解决“四虫”、“三病”。1980年基本控制粘虫、蚜虫、地下害虫、玉米螟和禾谷类黑穗病、稻瘟病,积极开展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
六、积极发展社队企业,走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我市劳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条件很好。要全面规划,广开门路,广用人才,因地制宜地发展一种、二养、三加工、四采矿,逐步实现公社工业化,农、副、工综合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筹集资金,为农业机械化节省下来的大批劳力安排出路,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当前的问题是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来源少,生产门路窄,产销不畅通。要积极帮助社队企业改进设备,提高技术,在资金原料上给予支持,在物资交流上提供方便,使社队企业的产值1980年达到3亿元,1985年达到6亿元,占三级总收入的40%左右。企业利润和积累逐年增加。
七、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要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继续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保护和尊重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实行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度,实行勤俭办社、民主办社的方针,加强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利益的,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专业队相继独立,在经营管理上、劳动报酬上已经和正在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搞好调查研究,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地、合理地加以解决。
八、狠抓两头。抓两头带中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我市自1974年以来,连续四、五年粮食产量跨“黄河”、过“长江”的生产队有3 000多个,1978年增到4 680个,占生产队总数的31.3%,粮食产量占总产的45%。抓好高产队这一头,对稳定和提高全市的粮食总产,作用极大。在抓好高产队的同时,还要下功夫抓低产队。1978年我市粮食没有上《纲要》的生产队还有6 968个,占生产队总数的47.6%。这些队的亩产达到《纲要》水平,就可增加10亿斤粮食;达到“黄河”水平,可增加16亿多斤。低产队的差距大潜力也大,抓好这一头,是我们大幅度增产粮食、提高商品率的希望所在。各级党委都要做出规划,采取有效措施,逐年地巩固、提高、增加高产队,改造、减少低产队,到1981年,使“黄河”以上的高产队增加到40%以上,低产队减少到30%以下;到1985年,使“黄河”以上的高产队增加到60%,其余的生产队都达到《纲要》水平。
九、要调整、充实、稳定和提高社队领导班子。要高产稳产,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于一些需要调整的社队领导班子,要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中青干部。在调整、充实的基础上,要保持社队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实践证明,没有稳定的班子,就没有稳定的局面,就没有稳定的产量。班子稳定,干部就抓当前想长远,一年一年有计划地增肥改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产量就上得快,稳得住。班子不稳定,干部就没有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年复一年的维持简单再生产,甚至下降。要采取上党校、参加技术培训等办法,不断提高社、队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搞好党风,解决党政不分问题,从根本上改变领导方法,做好工作。
十、全党动手,大搞商品粮基地建设。牢固地树立起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是关系到各行各业共同利益的大事,是调整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必须全党动手,大家来办。各级党委要在统一计划下,把人力、物力、财力适当集中到商品粮基地建设上来。在安排地方财力和地方资源上,要突出农业这个重点,保证把地方财力的70%用于农业。农业战线,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自然条件大体相当的县、社、队之间,可以结成对子,开展竞赛,一年一评比,三年见高低,通过竞赛,推动商品粮基地建设。其它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根据市委决定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制订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直接、间接地为商品粮基地建设作出贡献。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单位,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生产、供应、设计、科研等各项任务。所有企业,都要做好工作,完成利润计划,壮大地方财力,为商品粮基地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各部、委、室、局要制定规划,指定一名领导侧重抓有关农村方面的工作,每年至少向市委汇报两次。党的基层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把我市早日建成商品粮基地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