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饲料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饲料生产
分类号: S816.9
页数: 3
页码: 246-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饲料生产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饲料 饲料生产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春市没有专业生产饲料的部门,用在粮、油、酒、豆腐的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糠麸、糟、渣做饲料,由厂家直接卖给用户。但到东北沦陷后期的1941年至1945年,粮食加工是连皮加工成混合面,配给市民,已无多少副产品,酒厂、豆腐房的糟渣仍是由厂家直接出售,有的被买去做饲料,也有一部分如豆腐渣供人吃。从解放后到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前,开始加工少量混合饲料,是利用粮食副产品,如糠麸、筛下物等,为原料再加工,不限量的供应饲养者。
  1961年,随着饲料需求的增加,市粮食局成立了饲料经营管理机构,同时组建了长春市饲料公司,开始加工饲料。但正值粮食受灾减产,为了节约粮食,主要是利用粮油加工中筛选出来的杂物,制成混合饲料。由于各种杂物数量多少不能确定,因此不能生产一定比例的混合饲料。后来,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线索,“草炭”可以做成粗料配合在猪饲料当中,饲养猪可以照样增肥。1961年,市饲料公司分别在九台县的龙家堡“草炭场”和宽城区唐家营子洼地开采“草炭”,做混合饲料。由于“草炭”不如精料和粮油副产品饲养猪见效快,所以虽经饲料部门的提倡和推广试用,但仍不被牧场、专业饲养户所欢迎。1963年以后,粮食生产情况好转,精料和粮油副产品供应有了缓和,“草炭”也就停止使用了。
  1973年以后,各粮油加工厂积极开发新产品,大搞综合利用,开始生产混合饲料。除自销一部分外,都由饲料公司供应给饲养畜禽的单位。1980年以后,逐步试生产配合饲料,并与专业农场密切配合,搞新产品试验。根据配方从关内购进大量鱼粉、鱼骨粉和其他添加剂,生产配合饲料,进行试喂,逐步成熟,成为定型的配合饲料,受到饲养业的欢迎。
  1981年3月,为适应畜禽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兴建饲料厂高潮。长春市粮食局投资93万元,建设长春市饲料厂,榆树县、德惠县、农安县、九台县、双阳县、郊区粮食局也于1982年至1985年相继兴建饲料厂,有的乡(镇)也建立了饲料厂。1985年12月,长春市饲料公司还与加拿大太克公司合资建成饲料联合加工厂,生产预混浓缩饲料。到1985年末,全市共有饲料加工厂13家。随着饲料加工厂的组成,饲料产量、品种有所增加。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