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国代队储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45
颗粒名称:
二、国代队储粮
分类号:
S379.2
页数:
2
页码:
228-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国代队储粮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国代队
储粮
内容
1964年11月,省人民政府推广通化县二密公社建立自储和实行国代队储粮的作法,确定全省农村有余粮而无储备条件的生产队,由粮食部门代为储存。因为有些生产队储备的粮食数量大,水份高,保管条件差,难免造成损失浪费。实行粮食部门代生产队保管集体储备粮的办法,粮权归储粮单位所有,存什么品种取什么品种,也可以经协商进行品种调换。代储方法可以根据储粮单位的要求只代保管,不付价款。也可以按照粮食统购牌价,付给价款,生产队用粮食时,再按原价购回。长春市的代储粮多是采取后者。存储期间,不收保管费,时间超过一年的扣一定损耗。为了避免粮食浪费,在歉年,生产队提取储备粮时,要经公社、县的审核、批准后才能动用。这种代队储粮的形式对生产队起到了丰歉调剂的作用,同时也扩大了国家的周转粮,国家采取纳入统一的收支平衡,先调后补的办法,发挥了补充粮源不足的积极作用。进入70年代,储粮数量增加。1971年,全市国代队储粮20万吨,1980年达到26万吨。1981年以后,再没有新的储备,只有原有国代队储粮继续在国库保管且没有动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