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粮油检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42
颗粒名称:
三、粮油检验
分类号:
S379.1
页数:
21
页码:
207-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民国以来粮油检验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粮油
粮油检验
内容
在民国时期,长春市在粮谷保管和出口交易中就有检验制度,检验品种主要是大豆,后来发展到豆油、豆饼和小麦。东北沦陷时期,伪政权强化了对粮谷的检验,检验品种由大豆扩大到高粱、玉米、谷子、大麻籽、小麻籽、花生等。不仅对出口粮油进行检验,对储存的稻谷也开始进行检验。1937年,伪政权以伪敕令第27号公布《特产物检验法》,将大豆、豆油和豆饼列为“国家”检验品种,并责成伪满洲特产中央会社为代行机关。1938年,将小麦、麸子和花生列为国家检验品种。随着伪政权对农产品“统制”的强化,对农产品的检验也越来越严。1939年,公布了《农产物检查法》,同时设立伪满洲农产物检查所,除“农产公社”的粮谷自行检验外,其余均由该所检验。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粮油极缺,根本不问质量好坏、水份高低,既无检验活动,也无检验机构、检验人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市粮油检验工作逐步发展。1975年,设立了检测机构,充实了检验人员,检验工作走向正轨。1978年至1985年,中央和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公布了一系列粮油检验标准,检测机构进一步扩大完善,检验人员不断增加,检验技术有了新的提高。长春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是于1975年在市粮食中心化验室基础上恢复组建的。内设质量管理、食品管理、卫生检验等科室,下设物理检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微生物等7个化验室,拥有各种仪器74台,固定资产46.6万元。1984年以来,各县(区)都相继建立起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各库所也都成立了检验室。市内企业都内设了检验科。到1988年,全市粮食系统共有专业检验人员860人。由于长春市粮油检验队伍不断壮大,检验设备和手段逐步改善,因此检验工作取得明显进步,较好地完成了粮油检验监测任务,保证了粮油的安全储藏。
长春市各级粮食部门和粮油检验,分粮油品质检验和粮油卫生检测。粮油品质检验的环节是收购检验、储存检验、调拨检验、出口检验。检验的内容和手段主要有5种:
1.粮油物理检验。即对粮食、油料进行物理性质项目的检验。在粮食、油料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物理检验项目比较多,如大豆、玉米纯粮率,稻谷出糙率,葵花籽出仁率,小麦容重等都是决定等级的基础项目。粮油物理检验所用仪器比较简单,如容重器、水份测定仪、砻谷机等。检验程序也不复杂,可以比较及时的得到检验结果。
2.粮油化学检验。即对粮油进行化学成份和性质的检验。主要用于现行粮油标准中规定的一些项目和粮油品质科学研究的检验项目,如粮食或油料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以及其它微量成份和油脂的酸价等。此外,由于粮食、油料和油脂本身的生化变化和储藏条件的影响,必须结合化学检验方法对粮油品质进行综合评定。化学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检验程序较复杂,检验时间较长,检验结果较为精确。
3.粮油卫生检验。根据国家规定的粮油卫生标准和操作方法进行的质量检验。检验范围包括田间杀虫农药的残留物,如有机氯、有机磷等;仓库杀虫熏蒸剂残留物,如磷化物、氯化苦等;微量元素,如砷、汞、钙等;强致癌物质,如黄曲霉毒素,3.4—苯并芘等;浸出油溶剂残留和棉籽油中游离棉酚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4.粮油检疫。按照国家法令和规定对粮谷类、豆类和油料进行有害病、虫、杂草的检验和处理。是严格控制危险性病、虫和杂草的传播蔓延,保障粮食生产不受侵害的必要措施。我国规定植物及其产品在进出口和国内远距离调运时均须进行检疫。进出口和过境的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称对外检疫;在国内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和杂草传播到新地区的检疫称对内检疫。长春市的粮油检疫,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对外、对内检疫对象进行。输出粮谷、油料、豆类检疫对象见表132。
5.粮油感官鉴定。凭借人的感觉器官对粮食、油料品质优劣进行鉴定。通常用来鉴定粮食和油料的品种、类型、色泽、干湿、饱满度、气味和杂质等,有时也用来估测某些成份含量的比例。其主要方法:一是视觉鉴定法,观看粒形、色泽、饱满程度、不完善粒及杂质多少等,二是触觉鉴定法,通过手感判断粮食、油料的干湿和光滑程度以及泥沙的大体含量;三是齿觉鉴定法,用牙咬碎粮粒,判断水份高低;四是嗅觉鉴定法,通过鼻嗅判断是否有异味;五是听觉鉴定法,根据声响判断粮食、油料的干燥程度;六是味觉鉴定法,通过舌头的作用品尝滋味等。感官鉴定虽不如仪器准确,但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被普遍运用于粮食、油料质量的初步检验。感官鉴定的结果,经与食品测定的结果相对照,减少了失误,不断提高了感官鉴定的准确性。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