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食品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3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食品生产
分类号: F724.71;TS224
页数: 3
页码: 172-174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3年~1988年长春市粮食供应部门进行食品生产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粮油加工 食品生产 长春市

内容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粮食供应部门为了满足群众需要,生产过煎饼、切糕、油炸糕、玉米面条等食品。60年代,少数粮油加工厂,用简陋设备,生产少量食品。70年代,供应企业办起了前店后厂。1975年后,省粮食厅支持食品生产,下拨了细粮指标,每月100吨,专用于生产早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食品生产有了迅速发展。1980年,中共长春市委为活跃市场和安排知识青年,又向省粮食厅申请了细粮指标,增设了网点,粮食供应部门的食品供应点也随之相继增加。1982年,食品加工车间发展到9个,粮店的后厂发展到89个。在供应方法上,除坐店经营外,职工还推着流动售货车,进市场站街口,走街串巷,沿街叫卖,深受群众欢迎。
  1983年,实行细粮供应包干以后,用于食品生产的细粮指标有所减少,食品生产经营量有所下降。为了扭转这一趋势,增加了粗粮原料,加大了粗细粮的搭配生产量,增加了议价经营食品,还对食品加工增加了折旧费、利润留成和奖励,使食品加工销售量增加了20%,其中粗粮和议价食品占食品生产总量的60%左右。1984年,食品生产供应进一步发展到为孩子供应中餐、间餐。北安路粮店将窄小的小吃部腾出一角,率先兴办儿童小食堂,安排60多名孩子午餐。孩子们每餐不过0.35元,由粮店记帐,月末向家长结算。这家粮店的儿童小食堂,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商业部主管领导在视察这个粮店时指出:“城市粮店都应办成北安路粮店这样”。市粮食局及时总结和推广了北安路粮店的作法,要求凡有条件的粮店都要想方设法为脖子上挂钥匙吃午饭有困难的孩子安排间餐或午餐。1986年,已有24家粮店坚持为31所中、小学和托儿所安排间餐或午餐,每天供应方便食品1000多公斤。
  1984年,适应人们对食品不同要求的需要和发展高档食品的考虑,市第二面粉厂、市粮油加工厂分别从意大利引进一条“主食切片面包”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市第一面粉厂引进两条“560”型冲印饼干生产线,年加工能力3000吨。市内其他粮油工业企业还引进4条糕点生产线,年加工能力600吨。粮油供应公司在办前店后厂的同时,也积极发展面包、糕点加工,办起了26个专业食品厂。到1988年底,全市粮食系统各企业已办起专业食品厂41家,其中粮食供应企业办的较大食品厂26家,方便食品加工能力3万多吨,面包、糕点加工能力1万多吨,成为长春市食品工业的后起之秀。各食品加工厂点,为了提高食品质量,开展“上质量,创名优”活动,年年都有名牌产品上市。长春市郊区粮食局影城食品厂,利用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加工的港式面包、潮州老婆月饼、花生朱古力、方蛋糕等食品,相继被评为省、市优秀新产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