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小麦制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2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小麦制粉
分类号: F724.71;TS211.4
页数: 8
页码: 138-145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代至1988年长春市面粉加工发展情况。
关键词: 粮油加工 面粉加工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第一家机械化面粉加工厂,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俄国人苏伯金在宽城子铁路附属地内建立的,名字叫亚乔辛磨坊。建厂的目的是为保证入侵东北俄军的面粉供应,年产面粉12000吨左右。在机器制粉业兴起的同时,小磨坊也不断增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长春市有磨坊40户,日制粉量4000公斤。1913年6月,日本人在长春铁北一路,建立了满洲制粉长春分工厂。这是长春有史以来的第二个面粉生产厂。日生产能力4800袋(每袋22公斤以内),为“龙牌”商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长春市政当局停止了面粉的输入,长春的制粉工业随之有了新发展。1914年,中商王荆山以4.9万卢布买下俄国人苏伯金在长春开设的火磨,办起了裕昌源面粉厂,日产面粉1500袋。同年,日商建立“满洲制粉株式会社”,日产面粉2400袋。1918年,裕昌源又以19万元收买了恒茂火磨,改称裕昌源吉林火磨厂。1920年中商邵慎亭、邵乾一兄弟在头道沟开办天兴福制粉公司,主要设备从美国购进,日产面粉3000袋。1921年,中商在二道沟建立亚洲兴业面粉股份有限公司,资本30万银元。1923年,中商孙秀三以40余万元买下日商办的中华面粉公司制粉厂,改建为益发合面粉厂,有职工2145人,制粉机器22台(915马力),罗、平罗、圆罗各6台,日产面粉4000袋。1919年,中商曲子源以40万银元接兑了原双和机械厂,改称福顺厚制粉厂,日产面粉2400袋。长春市内人民购买力有限,对面粉需要量很小,只有年节才能买上几斤面,因此,全市的面粉生产大部分运往南满。在19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北满铁路运费调高,小麦货源不足,加上加拿大廉价面粉的侵入和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不景气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长春市的制粉工业急转直下,民族制粉业陷入困境,产量大幅度下降,外国输入的面粉大幅度增加。面粉产量1930年为51285吨,1931年为15945吨,1932年为2139吨,1933年为3933吨,1934年为7059吨。经营的面粉在长春站的发出量和到站量为:1932年发出量40521吨,到站量40796吨;1933年发出量13730吨,到站量41876吨;1934年发出量12449吨,到站量45972吨。1933年的面粉产量由1930年的52000多吨下降到3900多吨,同期外国面粉输入量则由20.6万吨增加到50.6万吨,其中日本面粉输入量由3万吨增到28.7万吨。
  1939年12月7日,伪满政权公布了《小麦及制粉统制法》和《面粉专卖法》,对小麦加工和面粉销售进行严格的“统制”,民族制粉业受到摧残,小型磨坊也纷纷倒闭,长春市仅剩下裕昌源、益发合、福顺厚、天兴福4家。面粉产量逐年减少。如益发合面粉厂,面粉产量1938年为87万袋,1939年减少到39万袋,1940年下降到22万袋,至1945年全部改为加工玉米面。到1945年8月15日,长春市内共有7家面粉加工厂。
  这7家面粉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春市面粉机械加工的先导企业,后来有的关闭,有的演变成现在的加工企业。其变化情况如下:
  日东制粉厂(在铁北一路,现在的第一面粉厂),是1913年日商满洲制粉在长春建的制粉厂。1936年,改称日东制粉。这个厂又兼营制米业。东北沦陷后期因实行“配给制”,面粉生产量小,即以制米为主。1948年,长春解放后,被市财政局的公粮仓库接收,改为新华米厂。1952年公粮仓库和粮食公司合并,逐步恢复面粉生产,成为长春市第一面粉厂。
  益发合面粉厂(在铁北二路,现在的第二面粉厂),是1923年关内乐亭县刘家在长春创办的“发”字号企业所办的面粉加工厂,以后又相继发展为油厂、米厂、纺织厂。东北沦陷初期,益发合的“龙马”牌面粉在市场上很有声望。从1938年以后一直生产“配给品”而断断续续维持生产。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面粉和油脂生产有较大发展,面粉、豆油、豆饼生产销售又有起色。1948年,长春市解放前夕,原料无来源,该厂生产陷于停顿。长春市解放后,为国家代加工粮油,生产情况较为正常。1954年6月20日,实现公私合营,定名为公私合营长春粮谷加工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8月28日,经私方要求,市有关部门批准,撤销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公私合营“益发合”面粉厂。1965年改为人民面粉厂。1969年6月30日,粮食四库、人民面粉厂、挂面厂合并成立长春市第二面粉厂,是库、厂合一的单位。1975年3月30日下午1时15分,制粉车间发生重大火灾,烧毁了制粉及玉米面车间的全部设备,直接损失折价68万元。1976年,在原车间的基础上先恢复玉米面车间和汽力烘干塔。1977年,为了适应面粉的需要,重建了面粉车间,恢复了生产,设备一新,工艺也较先进,生产能力也有扩大,首次生产特制粉,供应本市,支援外地。
  裕昌源面粉厂(在东八条,现在的粮油加工厂),是1914年9月由王荆山买俄人办的火磨而创建的面粉厂,出“三羊”牌面粉,日产面粉3400袋,在长春及周围市场名声比较高,销路比较广。东北沦陷时期一直维持生产,后期粮食“统制”加紧,转产玉米面及杂粮面,主要是生产“配给”粮油产品。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又恢复生产粮油,并经营粮油。1948年,长春解放后,因该厂是官僚资本,一度收归国有,恢复面粉生产,出“胜利”牌面粉,对解放初期的市场稳定起到很大作用。1952年划归东北大区粮食公司领导,分制粉、制米、制油3个车间。1954年将高粱米设备拆除。1956年将制油车间转出。1957年6月1日,恢复私方股份,改名为公私合营裕昌源制米厂。
  福顺厚面粉厂(在市粮食一库院内),是1919年9月由中商曲子源接兑双合栈粉厂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和合二仙”牌面粉,日产面粉2400袋,由于面粉生产不景气,在1929年12月兑给福顺厚。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机械设备失落,厂房改做别用。
  天福兴面粉厂(在东八条),1920年1月建厂,生产“天官”牌面粉,日产3000袋。1945年光复后,这个厂也未恢复生产,机械设备破损流失,厂房改做别用。
  义大制粉厂(在长春车站东面),1937年2月建厂,出“宝马”牌面粉。投产不久就赶上粮食紧张,无粮可加,不久停产。1945年光复后,因厂地处在市郊,厂内机械设备丢失一空。1948年,长春解放时,这个厂只剩下一个破厂房,做为职工宿舍之用。
  康德火磨(在长春机车厂厂区内),原是俄国人苏伯金在1903年建立的面粉厂。1917年转卖给华人王荆山经营,厂名为亚洲兴业,出“狮球”面粉。1935年12月15日失火烧毁。1945年经重建,改名康德火磨,未正式生产即值光复,厂房、机械设备弃置数年,破损流失。1954年,长春市政府调查“康德火磨”现状,厂房尚存40%,设备尚存15%,但都已破损,又因为当时长春市制粉工厂过剩,决定划归机车厂使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内有3家面粉厂很快恢复生产,除接受国家委托加工任务外,企业主要是自购、自产、自销。生产的面粉也无统一标准,质量相差悬殊。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面粉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管理。1954年5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地方工业局发出《关于推广小麦制粉操作法及质量暂行标准》,东北局制定了《面粉质量暂行标准》,面粉厂采用了“前路出粉法”,一律生产“八一”粉,出粉率规定为84%。1955年,吉林省粮食厅提出“提高纯度,降低精度,以节约粮食”的要求,改出“八一”粉为标准粉,出粉率比原来提高1%。1950年,推广应用“以水润麦,并麦加工”的方法。益发合面粉厂采用这一方法后,出粉率比原计划提高1.1%,当年增产面粉238吨。1960年,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有一定提高。这一年,因为面粉供应紧张,又一度降低加工标准,基本上是加工“全麦粉”,出粉率达到90%以上。70年代,由于面粉需求增加,扩大面粉产量,长春市第二面粉厂于1977年,重建了面粉车间,首次加工特制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粉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加大了新建、改建和更新设备的投资,长春市第一面粉厂大部分换上了国产磨粉机,长春市粮油加工厂玉米粉车间改为面粉车间,更新了设备,年产量达到2.1万吨。1984年,引进英国西蒙公司全套等级粉加工设备,在粮食中心仓库建立了中兴面粉厂,年加工小麦能力5万吨。随着加工设备的改进,特别是面粉供应情况的逐步好转,吃精吃好要求日高,调整产品结构被提到日程上来。1983年10月,长春市粮食局组成由厂长、技术人员、车间主任参加的攻关小组,赴哈尔滨面粉厂学习,结合实际研究小麦的粉质搭配、清理系统的洗麦和润麦时间,调整粉路和磨粉机磨辊参数。经过反复的试验,逐步增加了特制粉、上白粉的产量。1984年,由原来只有第二面粉厂出少量特制粉,改为3个面粉厂和1个面粉车间出特制粉,特制粉率达到10%。按当时加工量每月可出特制粉4700吨,对市内居民每人每月可供应1到1.5公斤。后来经过进一步完善清理设备,改进工艺,特制粉率提高到15%,按当时加工量,每月生产特制粉5400吨,除供应居民每人每月2公斤以外,可供调出和供应饮食、糕点、招待所2000多吨。由于调整产品结构,多出特制粉、上白粉,加工利润也随之提高,吨麦利润1983年为9.73元,1986年上升到24.8元,1987年达到41.2元,1988年达到65.72元。

附注

①(据1909年3月25日发行的《吉林通鉴》,工业表。) ②(据伪新京商工会议所《新京工业现势》。)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

相关机构

日东制粉厂
相关机构
益发合面粉厂
相关机构
裕昌源面粉厂
相关机构
福顺厚面粉厂
相关机构
天福兴面粉厂
相关机构
义大制粉厂
相关机构
康德火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