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供应网点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2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供应网点建设
分类号: F724.71
页数: 21
页码: 115-13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48年~1988年长春市粮食供应部门进行网点建设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粮食销售 网点建设 长春市

内容

一、粮油供应门点
  1948年11月,市粮食公司成立不久,就在市内成立了4个粮油销售门市部。接着长春市相继成立了消费合作社和职工合作社,在合作社中大部分都设粮食部,为粮食公司代销粮、油、盐。到1949年末,市内共有国营粮食销售门市部44个,其中市粮食公司管辖的门市部也由4个增加到9个。这些门点分布在长春市的各个角落,方便了群众购买粮、油、盐。
  1953年12月,适应粮食统购统销的需要,将消费合作社、职工合作社为粮食公司代销粮油的粮食部共88个点,统划归粮食局,改为基层粮店。1956年5月,经过调整,根据卖粮需要,市内6个区最后共保留96个粮食供应站,并由以街路命名,改为按顺序排列,同年8月又改回以街路命名,名称又改称粮食供应店。
  1982年,从改进粮油供应和粮店效益出发,大力发展粮油食品生产和销售,粮食管理所改为粮油食品管理所,粮店改为粮油食品店。到1988年,全市共有25个城镇粮油食品管理所,389个粮油食品店,其中市内有16个粮油食品管理所,269个粮油食品店,另外还有19个军人服务社粮油代销点。
  二、粮油供应服务
  长春市各级粮食部门和粮油供应公司,从供应门点成立时起,就十分重视粮油供应服务工作。在粮油的计划供应中,始终把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作为粮食主管部门和供应企业的工作重点。1957年,根据全国粮食供应会议精神,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内容的“六好”(即:执行政策好、服务质量好、业务制度好、安全卫生好、经济效益好、团结学习好)的粮店运动,长春市二道河子区粮站党支部成为省表扬的先进集体。1966年2月,在“付粮付油自动化”活动中,朝阳区秀丽粮店改旧式手提付粮付油为自动付粮付油的经验,为全省、全市提供了学习的榜样。1961年9月,根据省粮食厅通知,长春市粮食局总结并介绍了“提高粮店服务质量,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的经验,同时健全了粮店经营管理和业务制度。1962年以后,又多次处理了贪污盗窃,以及私自“平转议”等违法违纪案件,强化了管理,堵塞了漏洞。这一年,贯彻粮食部《关于加强市镇粮食供应管理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开展了“正确执行政策,提高服务质量”的竞赛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粮店和先进营业员。1965年,开展了以练销售粮油基本功为内容的竞赛活动,提高了统计员、收购员、营业员的业务素质。196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粮店坚持开门售粮,保证了各单位和居民的粮油需要。1985年,开展创最佳粮店和文明粮店活动,涌现文明粮店36个。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粮店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以粮为主,多种经营,既卖生,又卖熟,生熟并举,扩大了经营领域,增加了经济效益。1986年,根据商业部和吉林省粮食厅的要求,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长春市粮油供应公司率先制订了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创优活动。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社会效益持续上升,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职工素质明显提高,企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市粮油供应公司的经验逐步推广到各县(市)区,全市的粮油供应服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粮油供应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于1986年获得商业部颁发的全国粮食系统第一个质量管理奖,并在有关会议上做了介绍,在全国供应企业中广为推行。全国各地粮食部门和供应企业前来参观、考察的有141家,供应工作质量管理经验影响到全国。
  长春市粮油供应公司开展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是:
  1.开展三个教育,提高适应能力。一是质量意识教育。针对领导班子成员、管理干部和职工的思想状况,采取多种办法,反复进行了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教育。先后办了13期规范化管理培训班,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级干部以及营业人员澄清了模糊认识,实现了质量管理观念的更新,转变了单纯抓服务态度的旧观念,树立全面满足顾客需求的新意识,明确了应当以高质量的粮油、高标准的服务,以及悦目赏心的店堂环境满足顾客对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求;转变了单纯抓营业员的旧观念,树立全员管理的新意识,明确了不能单纯抓第一线营业人员,应当实行全方位、全部门、全体人员的管理;转变了单纯抓服务事故事后处理的旧观念,树立实行全过程控制的新意识,明确了对售前、售中、售后和店内外服务实行事先防范,全过程控制;转变了单纯靠行政手段管理的旧观念,树立标准化和法规化管理的新意识,明确了应当靠完善的标准,健全的制度和严谨的法规,进行能动性封闭式的管理。二是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围绕职业思想、职业责任、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反复进行教育,逐步形成了“六句话四十八个字”的粮店职业道德规范,即爱岗尽责,热情服务,诚信无欺,买卖公平,仪表端庄,文明经商,遵章守纪,廉洁奉公,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学习政治,钻研业务。职业道德规范用大字铅印,张贴上墙,使人人皆知,并通过试点,逐步全面推开,普及到每个岗位。三是业务技术教育。采取层层轮训,以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方法,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会计员、统计员、收款员、保管员、值勤员、付货员,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了培训,培训达标有3500多人。
  2.健全三级职能,强化保证体系。一是组织保证。对质量管理工作实行公司、所、店三级负责的办法。公司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由经理任主任,粮食所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所长任组长,粮店建立质量管理小组,由店主任任组长。在公司和粮食所成立了质量管理办公室,作为公司、所质量管理的组织指挥中心。二是信息保证。以三级服务机构为依托,建立了信息保证系统,公司、所两级质管办为信息反馈、传送、储存、加工处理中心,并设有专职信息员。为了及时获得外部信息,公司建立了由48人组成的监督检查委员会,粮食所建立了由15人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粮店聘请居民监督员,采取请进来评议,走出去访问的办法,征求群众意见。公司质管办对反馈上来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综合研究,提出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保证了质量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三是制度保证。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公司制订了《监督检查法》、《奖惩处理法》。按照“两法”的规定,坚持严格的检查和处罚。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实行公司、所、店三级负责制,按功过大、中、小分3个层次奖惩。奖惩的执行,按公司、所、店检查和考核结果分别进行。所是周、月、季奖罚。公司是月、季、半年奖罚。专职和义务监督检查员,随时检查,随时奖惩。
  3.运用能级原理,落实方针目标。根据服务质量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为顾客服务,为用户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企业宗旨和“平议兼营,生熟并举,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信誉第一”的经营方针。
  公司的方针目标制定之后,根据能级原理,结合经营承包,分4个层次层层展开落实,做到纳入承包合同,列入领导职责,分到科室部门,落到粮店人头。对方针目标的实施,发挥三级职能作用。公司级干部按职责和分工管线包片,在落实方针目标和服务经营质量上实行联包、联保、联奖、联罚的“四联”责任制。粮食所、店强化自我控制,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实现各自的目标。加强上一级对下一级的客观评价,严格考核。考核办法是对粮食所月检查、季抽查、半年初评、年末总评;对科(股)室部门月检查、季评定,年末总评;对粮店日检查,周评比,月评定;对个人日考核,周评比,月总结,年末总评,充分鼓励和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制定服务标准,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店内服务实行标准化管理。对粮店服务8个接待程序全过程的各管理点,都制定和落实了不同标准。一是店内服务标准,包括班前准备标准,班中接待标准,班后清理标准。二是店外服务标准,包括“四定”服务,即对买粮有困难的烈军属、五保户、老红军、老干部、老工人、高级知识分子和残疾人,实行定对象、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员的“四定”服务制度;预约售粮制度,即对买粮有困难的双职工,实行早交证晚取粮,还有电话预约和其他方法预约售粮。
  5.加强购销管理,确保商品质量。对粮油和粮油食品,按6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第一个环节是货源。平价粮油及时调入,保证品种齐全,做到“三有”(库有、店有、柜台有),“两不”(不脱销、不积压)。议价粮油,要扩大货源,增加经营量,把住合同关。粮油食品,要保证辅料的数量和质量。第二个环节是进货。对平价粮油坚持“三检”(检质、检斤、检温),“一验”(验等)。对议价粮油,坚持验收化验单,取样检验,确认质量等级标准,严防伪、劣、次商品混入。第三个环节是保管。平价粮油、议价粮油和食品原料库存分开,垛位整齐,标签齐全,做到“三离”(离地、离墙、离垛),“两勤”(勤倒垛、勤通风),坚持推陈储新,先进先销,后进后销,根据气温变化,定时检温、检质。第四个环节是运输。保证运具清洁,防止商品污染,做到文明装卸,不得乱扔乱放,破口、散包、污染的不上车。第五个环节是加工。粮油食品选料要达标,投料按配方,生产工具和用具按时洗刷、清毒。
  第六个环节是销售。平议粮油及食品,上箱、上罐、上柜台前检质,做到“三不上”(次劣商品不上,霉变商品不上,污染商品不上),严格执行粮油供应政策和物价政策,做到专粮专卖,明码实价,质价相符,足斤足两。
  6.改善店堂设施,提高环境质量。长春市粮油供应公司,在1986年有粮店256个,所占用的营业用房,产权属粮食部门的只有90个店,其余为房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所有。为了改变陈旧老化面貌,1986年6月,省粮食厅拨款300万元,市粮食局拨款140万元,1987年末省粮食厅又拨款70万元,合计510万元,对粮店进行改造和维修。至1987年底,共改造粮店124个,同时新制造安装油罐409个,有33个沿街粮店安装了铁拉窗。新改造的粮店和后厂基本实现了“五化”,即粮店商店化,搬倒机械化,食品间磁砖化,储油油罐化,取暖暖气化。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