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粮谷出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40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粮谷出荷”
分类号:
F724.71
页数:
2
页码:
39-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31年~1943年长春市“粮谷出荷”情况。
关键词:
粮食收购
出荷粮
长春市
内容
1931年“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实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政策。1937年开始对经济进行“统制”,对粮食连续颁布统制法规,1937年12月,日伪以敕令第445号公布了《贸易统制法》。这是伪政权开始对经济实行统制的开端。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对物资的供应,价格的调节,收支的平衡,以及对外通商,输出输入,都进行限制,特别是对农产品的购销采取了垄断政策,对禁止、课税等调节方法,对违犯规定者的处罚都做了规定。1939年11月2日,以敕令253号公布了《主要粮谷统制法》。对水稻的生产、买卖方法、价格、输出、输入、贩运都做了详细规定。对大米的加工、运输、储存以及特别配给机构,也都作了规定,并规定了违犯规则的罚则。1939年11月2日,以敕令254号公布了《满洲粮谷株式会社法》。该会社是为了执行《米谷管理法》而成立的管理机构,法律给予这个会社以管理权限,如米谷的买入、卖出、输入、输出以及加工生产和饲料原料的买入、卖出及干燥的管理权限。1939年5月25日,伪满产业部又以部令第17号公布了《米谷管理法施行规则》,这个施行规则详尽的规定了米谷年度(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末),各级政府对水田开发的审批,以及经营者对水田的开发、耕作、灌溉、废止都需呈报,规定了米谷配给,包括买入、精制加工、运输、价格的管理规则,还有配给组合的管理系统组织机构和议事程序。1940年8月29日,以敕令213号公布了《农产物交易场法》。规定凡是农产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的均纳入管理范围。1940年9月30日,又分别以敕令235、236号公布了《粮谷管理法》和《特产物专管法》。规定所有粮谷、大豆、油料、粮油产品及其副产品的生产、交易、运输、储存、加工、价格、输出、输入以及粮栈、油坊的经营均须事先呈报满洲粮谷株式会社及兴农部大臣,经批准方可进行,否则要受到严厉制裁。1940年10月28日,敕令280号公布了《农产物检查法》,对以大豆、豆油、豆饼、小麦、麦麸、花生及其制成品的质量、标准、包装的规格均作了详细的规定,违者要处以巨额罚金或拘留。
对粮食通过颁布和实施多种法规,经过4年的加紧“统制”,至1940年全面推行“粮谷出荷”,强迫农民按官定价格与数量,在规定的时期内,把粮食出售给日伪的收购机构。出荷数量按土地多少与好坏确定。旱田,上等地每垧“出荷”一石二斗至一石三斗五升;中等地每垧“出荷”八斗至一石。水田,头等地每垧“出荷”九石;二等地每垧“出荷”八石;三等地每垧“出荷”七石。为了强迫农民“出荷”,伪政权在城乡各地普遍设“搜荷”督办机构。其中“搜荷”的主要实施机关是“兴农合作社”,省有“联合会”,县有“合作社”,村有“办事处”,下设“出荷工作班”等机构。每年由“搜荷”督办机关,还有“协和会”、“警察署”分别出动,到处翻箱倒柜,搜查粮谷。对上交数量稍有不足,时间稍有拖延者,就要遭到殴打,甚至烧毁房屋,逼人致死。发现买卖和瞒产者,轻则没收,重则法办。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更变本加厉地推行“粮谷出荷”的反动政策。同年7月14日,以敕令174号公布了《满洲农产公社法》,由“满洲粮谷株式会社”、“满洲特产专管公社”及“满洲谷粉管理株式会社”合并而成,从组织机构上加以统一,集中管理,强化粮食、油料的“搜荷”。还制定了所谓的《战争搜荷方案》,以“决战下绝对需要之数量”为目标,采取法西斯手段,强行层层摊派“出荷”数量,不论是否有粮,一律强制交纳。粮食的“出荷”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高达50%左右,农民被“搜荷”以后,余粮所剩无几,有的只好吃糠咽菜,度日维艰。以粮食产量最高的1943年为例,全市粮食产量188.26万吨。出荷85.81万吨,出荷粮占产量的45.6%。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粮食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从长春建政前后有粮食交易开始到1988年,近200年的粮食流通情况,真实的反映了长春市粮食商业的兴衰,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兴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