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33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织建设
分类号:
E296.7
页数:
5
页码:
544-5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区的民兵、自卫队建设,大体经历了初建、实现统一组织领导和巩固提高几个阶段。
关键词:
长春市
解放区民兵自卫队
组织建设
内容
解放区的民兵、自卫队建设,大体经历了初建、实现统一组织领导和巩固提高几个阶段。
初建。1945年12月,在国民党向东北发动战略进攻时,中共中央在给东北局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将正规军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根据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精神,由关内陆续到达吉林省和吉长地区的主力部队一部,组成工作队,分散到各地,从事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的活动,并在斗争中把觉悟了的农民武装起来,组织民兵、自卫队。此间吉北地区之榆树、德惠、九台县,辽北省二专区之农安县,在组扩建部队的同时,开始建立民兵组织。在工作中除榆树县解放较早,组建工作少受挫折外,其它各县的民兵、自卫队组建,无不是在曲折的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初建阶段,民兵人数不多,组织也很不完善,且由于当时战局紧张,人民武装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没有专人负责(一般是由工作队领导),所以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组织形式也极不统一”。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在吉辽地区先后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夏季攻势、秋季攻势作战,解放了除长春之外的今长春地区各县。战时,为适应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需要,各县民兵、自卫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是年6月,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军区,制定了《东满军事建设计划》,《计划》规定,凡16岁以上至45岁者,均登记编入自卫队,同时加强政治领导,把人民武装工作置于中国共产党各级地方组织的领导之下。自此,凡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的贫下中农青壮年,都编为自卫队队员,并按自卫队员居住的村屯,编成小队、中队或大队,设小队长、中队长、正副大队长和政治教导员等职。自卫队担任放哨、盘查、防匪、除奸、维护治安以及宣传动员、后勤运输、抬担架、送信等项任务。民兵是自卫队的骨干,基层人民武装的核心组织。他们是从自卫队员中调选出来成分好的,年青力壮,坚决勇敢的模范自卫队员,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这种民兵组织,以乡为单位编组之,平时生产集训,有事作战,并可以调离本区配合主力参战。在装备上,除发挥旧武器作用外,还在可能范围内发给步枪,力求整齐,以便作战和训练。他们的基本任务是担任侦察敌情,独立自主地作战,袭击敌人,封锁围困敌人的据点,破坏敌人的交通,打击少数敌人,清剿土匪,领导自卫队员进行对敌斗争,保护群众利益和生产等等。民兵、自卫队受当地中共区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未建立党支部的村屯,受当地农民协会的领导。按照省委和军区的指示及军事建设计划的要求,至同年秋季,长春、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等县都建立或扩大了人民武装,全地区民兵总数已由1946年的897人发展到6430人。
加强和统一组织领导。1947年10月,中共吉林省委发出《关于人民武装工作的指示》,颁布了《人民武装组织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决定在县、区、村成立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简称武委会),将所有人民武装组织统称为民兵和自卫队。在吉林军区司令部内设人民武装科,在吉北、吉南、吉东军分区内设人民武装股,统一指导人民武装的动员、组织和训练。吉林军区、军分区举办了人民武装干部短期训练班,县区大批武装工作干部接受了训练;民兵和自卫队组织相继进行了整顿,健全了组织,充实了干部,明确了组织领导关系。由此,使人民武装工作从上到下形成了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为人民武装的进一步发展,作好了组织领导准备。
巩固提高。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后,全省军民集中力量对国民党军在吉林省据守的最后一座孤城长春,展开全面的围困战。此间,吉林军区忙于支前,军区人民武装科全部调去执行吉林市的城防任务,各军分区业已撤销,因而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有所放松。在农村,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后,在胜利的形势下,某些同志错误地认为人民武装工作已不那么重要了,因而在转入大生产运动时,不再坚持劳武结合的原则,放弃了对人民武装建设的领导,使人民武装工作一度呈现出涣散的状况。双阳县对此项工作放任自流,九台县则公开宣布解散民兵、自卫队组织。鉴于人民武装工作之重要性和当时出现的错误倾向,为适应解放长春乃至解放全东北的需要,5月,中共吉林省委适时地提出对全省民兵、自卫队组织进行整顿。根据省委和吉林军区的指示,军区第二期人民武装干部训练班结束后,训练班全体工作人员和参训学员,都来到长春外围之德惠、九台、双阳和伊通县,帮助和指导工作,对基层民兵和自卫队组织,有重点地进行了整顿,建立健全了各种制度,如工作报告制度,实力统计制度,会议汇报制度,教育训练制度等等。在此次整顿中,凡享有公民权的男子,年在18岁至45岁者,均参加自卫队;年在18岁至25岁的优秀青年,参加模范自卫队(民兵)。为便于集中执行任务,自卫队的编组,农村按村屯,城镇按街道,3至4人为一组,2至4组为一小队,区为中队,县为大队;挑选坚强勇敢的队员组成基干小队、直属中队,成为人民武装自卫队的核心。9月,省委又决定将县政府的战勤科改为战勤武装科,区政府设专职人民武装助理员。随着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加强,民兵、自卫队组织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数量又有了很大的发展。1949年2月24日,中共吉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又作出决定,要求各地、县“今后对人民武装工作,应加以重视,提到保卫生产,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积蓄人民武装力量之高度去重视,使人民武装干部能经常以其本位工作为其中心业务”。与此同时,省政府军事部召开了全省第一次人民武装科长会议,确定进一步整顿各级人民武装组织,并决定县设武装科,区增加武装助理员,将民兵改称模范自卫队,原自卫队不变,统称人民武装自卫队。按照省委指示和人民武装科长会议精神,长春等6县普遍整顿了县、区、村三级人民武装领导机构,调整配备了素质较强的干部,进一步健全了有关制度,并对基层自卫队组织再次进行了整顿,清理出政治面目不清的分子,辞退了老弱病残者,人民武装自卫队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根据中共吉林省委的指示,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自卫队指导员,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兼任副指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基层人民武装自卫队的政治领导,从而使自卫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据1949年6月统计,全地区自卫队员已达161704人,模范自卫队(民兵)发展到了32275.人,其中干部4237人(不包括农安),装备长短枪2136支(不含洋炮、火枪),成为一支颇具规模的人民武装。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