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军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2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清军训练
分类号: E251.1
页数: 8
页码: 256-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朝自奠基到崩溃,其军队曾经历了八旗军、练军和防军(靖边军)、新式陆军等几个发展演变阶段,随着军队的发展沿革,其军事训练亦有所变化有所发展。
关键词: 长春市 军事训练 清军训练

内容

清朝自奠基到崩溃,其军队曾经历了八旗军、练军和防军(靖边军)、新式陆军等几个发展演变阶段,随着军队的发展沿革,其军事训练亦有所变化有所发展。
  一、八旗军和练军训练
  以满洲兵丁为骨干的吉林八旗兵,继承和保持了满族能骑善射、崇武善战的传统和特点,在完成戍边、绥靖、征调、参战等项任务的同时,勤于训练,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自身特点的军事训练规制。
  八旗兵长期以弓箭刀矛为主要战守武器,崇尚骑射,平时操练以步骑射和演练阵式为主。康熙、乾隆以后,火器逐渐增加,发展了“枪炮连环”阵法,但仍强调“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清兵的平时操练分为春秋两操,按清初顺治年间制定的《骑射各兵演习日期制度》和《春秋合操制度》的规定,八旗兵每月练弓马6次,春季本旗分操2次,合操1次,秋季则会诸营大操1次,春秋两季各擐甲习步射、骑射各2次。在春秋操中,常操以操练技艺为主,进行步骑射和刀矛、藤牌、杂技等教练,分操教习使用冷兵器近战格斗和鸟枪轮番齐射的连环枪法,合操则演练阵法,按照部颁《满洲八旗合操阵式图》操演阵式,进行密集方阵队形的纵横变换、枪炮连环射击、马队快速冲击、步队跟进冲击进行白刃格斗等整套战法的演练。为了考察营伍势力,检验训练成果,按照清廷规定,各级还定期对所属营伍进行校阅,每到一营将其阵式、马步箭枪、藤牌杂技等项逐一详加考验,对军营纪律、军容、哨巡执勤情况也进行检查巡视。通过上述考核,了解和掌握营伍训练的虚实和将弁工作的实绩,并按驻防军政考核制的有关规定,对将弁兵丁优劣施以奖罚。八旗军的此种训练章制,一直沿袭了二百余年无所更改。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廷深感以旧式武器装备和训练的中国军队,已无法抵御外军的入侵。因此,于同治初年(1862年)提出了“自强之道,必先练兵”,“整军经武为御敌之良策”,决定整顿和改造八旗军,仿照西法编练成练军和防军(靖边军),并购置洋枪洋炮,雇请外国人训练中国军队。但由于清廷对原有八旗军改造不彻底,这一时期,清军形成了练军、防军、洋枪队和八旗兵同时并存的状况,武器装备亦较多混杂,既有大刀长矛,又有洋枪洋炮,防、练各营部分改装洋枪,练习洋操,但刀矛杂技亦不许偏废,旧章定制仍有保留。而留在底营的仍是旧器,进行的仍是旧式训练,八旗披甲额兵的春秋两操仍以马步骑射为主,西式训练只局限于“下洋操,放洋枪”、“摹仿洋操的皮毛”。洋枪旧器混合使用,洋操旧操参合演练,是这一时期清军训练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编练新军成效虽然有限,但由于此间清军已开始接受近代军事思想,武器装备亦有所改善,因而从总体上讲,练军和防军在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上,较八旗兵仍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新式陆军训练
  由于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旧军之劣点完全暴露”,因此,战后清廷痛定思痛,遂仿照西法,筹办和创建了新式陆军,“此次创练新军,一切操法章程均按照西方办理”,从建制、战术、训练到军器几乎全部仿效德国章制,使所建之新式陆军初步具有了近代化军队的规模。
  陆军第三镇,是清朝编练之新式陆军曾驻长春府的唯一部队。这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天津悉数移防东北,主力驻长春府。该部从装备到训练均较先进,据《东三省政略》记载:“今之陆军尽革防练各营旧习,无论协、标、营各有讲堂,兵丁每日早晚两次习操,习操之外,轮流上堂听讲,步马炮工辎五种兵队各从其类立专门课程以授之。”陆军第三镇等部全年训练分冬春、夏秋两期,冬春训练期以场操基本训练和技术训练为主;夏秋训练期以战术训练为主,并进行演习、合操及校阅,春秋两季练习并进行实弹射击。每年秋季或自行会操,或由督练处派员检阅,年终再由各统领集中所部官长目兵大考一次,以定优劣。对官兵训练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将则训以忠勇廉洁之大闲,兵则训以恭顺勤奋之要义,使皆知奉法循理,以端其志,而正其趋”。军事训练“专学西洋马步炮各队阵式技艺、枪炮弹药装卸、机器理法、营垒桥送、测量绘画”等,强调技术训练,讲求近代军事知识,“步队以起伏分合为主,炮队以攻坚挫锐为期,马队以出奇驰骤为能,工程队以尽地利备军资为事,各有其重点”。训练科目分为两大类:(一)学科,进行军规纪律和兵法、典范条令、枪学等教育;(二)术科,进行操法制式教练、枪操技术训练、战斗教练与战术演练,摒弃了陈旧的阵法,初步接受了西方近代战术思想,讲求以步兵为主的诸兵种协同战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要求各协、标均就本营建立随营学堂,“挑选识字敏健之目兵编为学兵,朝夕授课”,专为培养下级官佐和训练骨干,讲授战术操法、步伍技击以及工兵、侦察、军械保养、马匹调护等课目,然后转教兵丁。
  随着新建陆军的扩充,需要大批的新型军事人才,为满足组扩建新式陆军的这一需要,清王朝学西法,普设军事学堂,广训武备人才,并派员留学出国学习,加速新军官弁的培训。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起至光绪末年(1908年),吉林遵照清廷的谕令和颁布的新章制,先后设立武备学堂、将弁速成学堂、陆军小学堂、陆军讲武堂和测绘学堂等多所军校,为清军培训了大批武备人才,加强了新式陆军的建设。
  清王朝在编建新式陆军的同时,还着手整顿改编地方军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间,批准陆军部所拟的巡防营(队)暂行章程,将各省旧有各军除已遵章改编为新式陆军之外的部队一律改编为五路巡防队,吉林五路巡防队之右路巡防队驻长春府。巡防营(队)作为各省地方军,其编制、装备和训练也尽量采用新制新法,但由于其经费由地方自筹,与新军不能相比,且官弁多为旧伍出身,兵丁素质较差,因而训练质量亦较新军为次。
  陆军第三镇官佐目兵训练的主要内容见下列各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