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春争夺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24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长春争夺战
分类号: E289.341
页数: 4
页码: 225-2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军事志的主要战事的东北解放战争的长春争夺战,长春争夺战一役,国民党东北保安第二、四总队、吉林警察总队、吉林保安第十四支队、长春警察总队、宪兵团、警卫队及其它土匪武装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长春市 军事 争夺战

内容

1946年3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沈阳后,即以沈阳为中心,向东、南、北方向展开“扇形攻势”。北路国民党军于19日开始沿中长路北犯,企图抢占四平,增援长春,北犯哈尔滨,占领全东北,造成南北夹击关里解放区的有利战略形势。在此之前,国民党就于1946年1月将在冀东的伪满“铁石部队”一部空运长春,并收编当地的日伪残余部队和一部分被击溃逃到长春的地主土匪武装,组成东北保安第二总队、第四总队及吉林警察总队,另加伪吉林省15个保安大队,1个骑兵大队,总兵力约2万余人,组成以东北保安第四总队长陈家祯为司令的长春城防司令部,固守长春,策应国民党军主力北犯。
  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阻敌北上,集中力量控制和发展东北,将东北建成我党我军的主要战略基地,打破敌人在战略上对我长期四面包围的局面,支援关内解放区斗争”的决策,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的“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铁岭以北之长春路与中东路”、“确保以长春为中心的北满全部”的东北大会战部署,一面集中主力于四平以南阻敌北进,一面指示北满军区进占哈尔滨,西满军区占领齐齐哈尔,吉辽军区在野战部队的参入下,“准备夺取长春”。
  1946年3月底,吉辽省委和吉辽军区在磐石召开军事会议,对夺取长春作了研究,决心乘苏军撤离长春,国民党军被阻于四平以南,长春守军相对孤立的时机,将其歼灭,夺取长春,并令各参战部队向长春周围推进。4月8日,吉辽军区在长春市郊卡伦镇召开参战部队负责人会议,通报了敌情,进行了战前动员,具体部署了攻取长春的军事行动和战前准备工作。11日,军区司令部在对敌情进行全面侦察,掌握了国民党军兵力部署和工事构筑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长春争夺战役作战计划》,就战役的目的、任务、各参战部队主攻方向、攻击目标、整个作战部署以及国民党军兵力部署作了明确规定和说明,并提出八点注意事项。战斗部署为:以杨国夫为司令员、刘其人为政治委员、徐斌洲为副政治委员,率领由北满七师二十旅、二十一旅及三师八旅等主力部队组成的“西南纵队”,担任主要方向长春西和西南方面之攻击任务;以曹里怀为司令员、谭甫仁为政治委员,率领由吉辽军区独立支队、二十三旅之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团,军区警卫团和榆树独立团、九台县大队等部组成的“东北纵队”,从北和东北方面进攻;以贺庆积为司令员、邓飞为政治委员,率领由吉辽军区二十四旅之七十团(由警备一旅一团即延边警备一团改编)、七十一团及警备二旅(由邓克明部二十五旅改编)五团组成的“东南纵队”,从东南方面进攻。战役总指挥部设于范家店(攻击开始时移驻南岭,后又移驻兴隆山),总指挥为吉辽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治委员林枫,副总指挥陈光,副政治委员张启龙。总攻击开始时间是4月15日凌晨5时整,预定在48小时内3路纵队于市中心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会师,完全占领长春。
  按照作战计划和部署,4月13日,3路纵队集结于长春外围预定出发地域,14日拂晓,3路纵队从不同方向向长春逼进。上午,国民党从苏军手中正式接管了长春市政,中午,苏军撤出长春,14时,东北民主联军3路攻城纵队进入市郊,打响了扫清外围的战斗。至黄昏时分,相继占领了孟家屯、拉拉屯、大房身及宋家洼子等外围据点,控制了飞机场,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外围防线,使其陷入完全孤立。15日5时,3路纵队按照总指挥部的命令,同时向市区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守军系由日伪残余和地主土匪武装所组成,并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为依托,因而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进展不够顺利。但经过奋力战斗,仍不断向前逼进。东南纵队肃清了南岭守军,并夺占了大同大街(今斯大林大街)南端守军第一个主要支撑点大陆科学院(今应化研究所)。东北纵队占领东火车站、夺取东大桥,突破伊通河防线,并于是日夜经4小时激战,攻克了总火车站。西南纵队经同日伪残余武装激战后,占领了绿园地区。16日凌晨,西南纵队所部分头沿兴安大路(今西安大路),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攻击前进。东南纵队和东北纵队除各以一部分别沿民康路及长春大街攻击前进外,其主力分头沿大同大街对进。激战竟日,各路纵队虽未能按预定作战计划在48小时内会师市中心,完全占领长春,但攻下了总火车站,大陆科学院,伪皇宫,伪国务院,红卐字会及满炭大楼等主要支撑点,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此时,守军以猛攻一面的手段,掩护刘德溥第二总队等4500余人向南突围,由于战役指挥部对南线的兵力部署有所疏忽,加之东南纵队没有控制预备队,致使其侥幸逃脱。此后虽急调西南纵队和东北纵队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大队追歼,但为时已晚,未能奏效。
  17日,各路纵队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继续发动进攻。西南纵队经过激战,迫使守军步步后退,将其压缩于伪中央银行、市公署、警察局、广播电台等几座大楼里。东北纵队所部在16日攻击原关东军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守军受挫后,重新调整作战部署,组织步炮兵协同,在军区3辆坦克和10门火炮支援下,以二十三旅之六十七、六十八团及吉黑纵队之第二、四大队,向原关东军和宪兵司令部守军再次发起进攻,经日夜激战将其攻克。东南纵队所部攻占了市立医院后逼进大同广场。攻克原关东军司令部大楼等守军防守要点后,制其全线瘫痪,各路纵队乘胜推进到大同广场附近,将守军压缩在以原伪中央银行大楼为中心的几处孤立据点内。
  18日5时,各路纵队协同作战,向大同广场守军发起围攻。临近中午时分,西南纵队攻占了伪警察局和广播电台。东南纵队上午攻占了护国般若寺,并歼灭了企图向南突围的两股守军,14时攻克了伪市府大楼。东北纵队占据了原伪中央银行附近几座高楼制高点。16时,3路纵队将守军司令部所在地伪中央银行大楼团团围住,17时发起总攻。由于守军以猛烈的火力拼死抵抗,攻击部队几次突击都未能奏效,于是调集炮兵实施近距离集火射击,掩护突击部队向大楼再次发动攻击。当突击部队逼近大楼底下时,守军残部约4000余人,突然疯狂反扑,把突击部队压回到广场东南角的民康路口。在此紧急关头,正面部队二十四旅七十团(又称朝鲜团)等部奋起反击,同友邻部队集中了全部轻重火器向其猛烈射击,继而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同时发动政治攻势,进行战场喊话,迫使一部分守军放下武器,另一部顽抗者被消灭。战至19时,国民党守军司令部驻地伪中央银行大楼终被攻克,长春遂被东北民主联军完全占领。
  长春争夺战一役,国民党东北保安第二、四总队、吉林警察总队、吉林保安第十四支队、长春警察总队、宪兵团、警卫队及其它土匪武装,除部分侥幸突围外,大部被歼,共毙伤2500余人,俘1.4万人,活捉东北保安第四总队总队长兼长春城防司令陈家祯中将和长春市市长赵君迈等将校级军官及地方官吏55名。另毙伤俘日本残余军人200余名,缴获长短枪11580支,轻重机枪430挺,火炮25门,飞机1架,子弹110余万发及其它大量军用物资。此战,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也付出了较大代价,东南纵队司令员贺庆积和副司令员黄思沛负伤,副司令员吴恒夫、团长朴洛权牺牲,1500余名指战员在战斗中伤亡。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事件

1946年3月13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