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吉林抗日义勇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2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吉林抗日义勇军
分类号:
E289.34
页数:
3
页码:
72-7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吉林抗日义勇军驻军体制情况的介绍。
关键词:
长春市
驻军体制
吉林抗日义勇军
内容
亦称吉林抗日救国军。1931年9月24日,原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拒绝投敌事日的熙洽的诱降,率部在永吉县官马山一带誓师抗日。同年11月,奉张学良电令,吉林省临时政府在宾县成立,冯部被扩编为吉林省警备军,冯占海任警备军司令兼第一旅旅长。翌年1月,吉林自卫军成立,冯任副司令兼右路总指挥,率部参加哈尔滨保卫战。5月下旬,吉林自卫军溃败,冯部撤至宾县整顿,并改称“吉林抗日义勇军”(通常打着吉林抗日救国军的旗号),冯任总指挥,原吉林自卫军骑兵旅旅长宫长海任副总指挥,李文光任总指挥部参谋长,下辖12个旅,4个支队,3个团又1个营。第一旅旅长王锡山,第二旅旅长赵维斌,第三旅旅长宫长海(兼),第四旅旅长姚秉乾,第五旅旅长孙鹤喜,第六旅旅长刘万辉,第七旅旅长郜凤林,第八旅旅长杨质斌,第九旅旅长孙登山,第十旅旅长齐凤鸣,第十一旅旅长冯占一,第十二旅旅长冯英忱。第一支队长邓乃柏,第二支队长李树棠,第三支队长李辅臣,第四支队长龙剑侠。骑兵团长冯雨田,炮兵团长魁恩,独立团团长王化久,特种营营长冯殿儒,总兵力达5万人。部队重编后,制定了“坚持抗战到底,收复吉长,捉拿卖国贼熙洽,至死不投降”等抗战公约,并挥师南下,向日伪统治的中心吉长地区逼进。6月20日,冯占海督队强渡拉林河,转战至榆树县境内,先后同日军第二师团大川支队、伪满军刘玉枢和刘宝麟旅激战,攻占了榆树县城。义军所到之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地群众为他们当向导,侦察敌情,传送情报,还有一部分青年参加了部队。冯占海部抗日义勇军的凌厉攻势,震撼了日伪当局,为解除威胁,他们即调集日伪军分多路向冯部进攻,欲迅速将其扑灭。为使部队和群众免遭更大损失,吉林抗日义勇军遂退出榆树县城,挥师北上,攻克五常,并在此对部队进行了整顿,扩编了第五至第十支队。第五支队长郭玉昆,第六支队长李子玉,第七支队长韩占德,第八支队长陈玉清,第九支队长王戍五,第十支队长蒋鹤卿。此时冯占海部吉林抗日义勇军,总兵力已达7万余人。部队经过整顿后,遂经舒兰县界法特哈门强渡第二松花江,经九台向吉林市挺进。9月9日到达吉林市郊外,总指挥部设于九台县其塔木地区,指挥部队向盘踞在吉林市的日伪军发动强攻。在激战中,官兵伤亡较大,弹药消耗殆尽,补充无源,被迫放弃攻城计划,撤出战斗,令全部攻吉部队,绕道吉林北山后向农安靠拢,在农安以西三盛玉、伏龙泉一带会合。由冯占海直接指挥的佯攻长春的各旅先后在德惠、长春市郊一带同日伪军激战后,亦由布海转向农安伏龙泉地区。在此,各部将领议定,为保存实力,避免硬拼,将部队分成两部进行活动。原在吉敦线及五常一带活动的部队,仍回原地,相机骚扰日伪军,在吉长线活动的义勇军主力由冯占海率领向热河转移。1933年1月,冯部主力抵达开鲁,在此被张学良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三军,冯占海任军长。尔后由开鲁入关,加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冯任副司令。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