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劳动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1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劳动教育
分类号:
G40-015
页数:
4
页码:
374-3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劳动教育情况,分别记述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计划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勤工俭学
劳动教育
内容
一、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长春市中小学把校办工厂、农场做为学生勤工俭学,参加生产劳动的重要基地。1980年以后,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除了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清扫和其他社会公益劳动以外,城市学校以校办工业生产劳动为主,农村学校以校办农副业生产劳动为主,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不安排生产劳动。
校办工厂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服务性劳动。在校办工厂打扫卫生,清理环境,绿化厂区等。(二)辅助性劳动。搬运材料,包装产品,擦拭机械设备等。(三)手工艺劳动。缝纫、刺绣、编织等手工操作。(四)顶岗劳动。顶替工序工岗位,或在机床上独立操作。(五)在“劳动教室”(车间)劳动。学生劳动教室是专门为学生设置的劳动场所,以学生劳动为主。
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办工厂劳动中,注重有劳有教,劳教结合。大部分学校抓两个环节,进行三级教育。两个环节是:(一)劳动前教育。向学生讲清生产任务和意义,定任务、定工种、定师傅。(二)劳动后总结。在每个学生自我总结,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由工人师傅和劳动教育辅导员,把每个学生的劳动表现做出鉴定,学校把它做为考核学生的一项内容。三级教育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按工厂、车间和带学生的师傅,依次分级,反复向学生进行劳动目的、安全操作规程、生产技术的教育。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工厂侧重讲厂史和劳动意义,车间侧重讲生产任务,师傅侧重讲安全,教技术。
为加强学生劳动的管理教育,1982年,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增设了劳动教育科,以后长春市教育局设立了生产教育办公室。公司和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生产管理和学生劳动一起抓。1983年开始,在中学校办工厂中,还逐步建立了劳动教育辅导员队伍,从教师中选拔1—3名有劳动教育经验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担任劳动教育辅导员,归教导处领导,享受班主任津贴待遇。他们负责编制全校各年级学生劳动计划,协助班主任、工人师傅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并协助教导主任搞好劳动教育的检查与评比。为了提高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市和各县、区举办劳动教育辅导员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和当前世界各国劳动教育的有关资料,交流劳动教育的经验。南关区制定了《劳动教育辅导员手册》,1984年在全市中小学推广。1988年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劳动教育辅导员已达2356人。
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计划管理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有些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忽视学生参加劳动,有些校办工厂单纯追求经济指标,不积极安排学生进厂劳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从1983年开始,改变只抓经济指标的做法,实行两个指标一起下,两个任务一起抓的办法。即:勤工俭学的经济指标和安排学生参加劳动的指标,一起下达,一起考核。市和各县、区对每年学生参加各种劳动的人数都规定一定的指标,年初同经济指标一起下到各县、区或学校,付诸实施。
为确保完成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计划,采取了三项指令性的措施。
(1)把学生参加劳动列为企业整顿的一项内容。1982年10月,市教育局提出校办企业整顿要结合校办企业的特点,把工交部门规定的“六好”企业的标准增加一条“安排学生劳动好”,作为校办企业的验收标准。
(2)把学生参加劳动做为承包的一个内容。1981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制。长春市明确提出,校办工业实行经济责任制,不能只落实经济责任,还要落实教育责任;不能只搞经济承包,还要搞教育承包。有条件安排学生劳动而没有把学生劳动包括进去的合同,一律不予批准生效。这样,“双承包”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1983年,部分县、区校办工业公司同市校办工业公司搞了“双承包”;大部分学校与县、区也搞了“双承包”。
(3)把学生参加劳动做为评选先进的一个内容。两个指标一起抓的制度规定:只有同时完成两项指标的单位,才能具备评选先进单位的资格。有条件安排学生劳动,而没有安排的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
采取上述措施以后,收到明显的效果。1983年,实际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数,仅占应参加劳动学生数的67.1%,1984年达到91.8%,1985年达到96.1%,而1988年达到了98%。
三、劳动技术教育
市教育局于1984年3月5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校办工厂、农场的实际,积极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安排。1988年,全市普通中小学已有981所开设了劳动技术教育课,占学校总数的42.3%。
长春市第二中学的教学仪器厂,有生产设备40多台,年产值达百万元,经常有一个班的学生进厂劳动,他们把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他们生产的24种教学仪器,都可以同教学结合起来。工厂生产斜面、小车、摩擦计,教师就讲摩擦力计算,摩擦系数测定;工厂生产电桥,教师就讲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1984年6月开设了劳动教育课。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动脑、动手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技能和技术,了解现代工业基础知识。长春市实验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为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课,他们建立了劳动值周班制度,每周安排一个班。一方面负责全校的值周、建校劳动,同时组织学生上劳动技术课。共开设了微机、英文打字、缝纫、编织、钢板誊写、自行车修理、照相等门课程,使学生学到了劳动技术。
为了加强劳动和劳动技术的教育,市校办工业公司组织人力进行教材编写工作。编写出小学1—6年,初中1—3年,高中1—3年,共16册,100多万字的全市统编劳动技术课教材。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