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二章 勤工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152
颗粒名称:
第十二章 勤工俭学
分类号:
G522.5
页数:
10
页码:
374-3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勤工俭学情况,分别记述了沿革、劳动教育、经营管理等。
关键词:
长春市
勤工俭学
劳动教育
内容
第一节 沿革
1958年春,长春市中小学校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在学生中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3月16日,市教育局在省实验中学召开现场会,介绍了该校开展“三勤”(勤工俭学、勤俭办学、勤俭办一切事业)运动的经验。19日,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在小学中开展三勤运动的几点意见》。《长春日报》于5月19日,就全市中等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表题为《良好的开端》的社论,7月24日,发表《大力加强对勤工俭学活动的领导》的社论。6月1日,市教育局、团市委、教育工会和市学联联合举办的勤工俭学展览会开幕,展出1100多件展品。同年秋,勤工俭学活动在全市普遍开展起来。据城区32所中学和162所小学统计,在农业方面,耕种土地面积390.64垧;工业方面,学校已办起各种小型工厂、车间和小组357个,已投入生产的有247个,生产产品221种;到校外实行劳动挂勾的单位共242个。勤工俭学全面开展起来以后,又试行了半工半读制度。试行半工半读的班级,对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等做了重大修改,每日上课4小时,劳动4小时。全日制中学劳动时间为每周两到3个半天,小学劳动时定为每周高年级10小时,中年级6小时,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劳动都超过了规定的时间。
1959年,根据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学校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对由于“左”倾错误引起的高指标,浮夸风开始重视。市委文教部长李先民在《长春日报》发表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文章,指出:学校应以教学为主,生产必须服从教学。1959年4月,市教育局制定《全日制中学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问题的暂行规定》。至此,各校对于学生劳动时间做了调整,恢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到校外实行劳动挂勾的做法,到1959年末,已不复存在。
从1960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校办工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挫折。1959年市内中小学校办工厂422个,1961年减少到148个。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有关部门要求校办工厂全部关闭。经过再三争取,才留下19所学校(主要是民办中学)办的28个校办工厂,139名工人。对停办的工厂,教育局要求把全部机器设备封存起来,不准转让或变卖。1964年,贯彻刘少奇主席倡导的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随着半工半读教育的发展,校办工厂又有所发展。1965年4月,市内各类半工(农)半读学校已发展到43所,共有校办工厂、农场55个,同工厂实行劳动挂勾的有53个单位。
“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停课,多数学校的校办工厂遭到破坏,被迫停产。“复课闹革命”以后,学校实行“学工学农”、“开门办学”,学生劳动时间增多,校办工厂也有所增加。到1976年,长春市内中小学共有校办工厂254个,其中中学144个,小学110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春市中小学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和党的教育方针,勤工俭学事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78年4月,市委成立学工学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李北淮任组长(1982年改为勤工俭学领导小组,副市长杨迪任组长),吸收计委、劳动、财政等部门领导同志参加。同时,市、县(区)先后成立了校办工业公司,层层加强了领导和管理。1980年,《红旗》杂志7期发表了中共长春市委的文章,推广了长春市开展勤工俭学的经验。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受到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劳动部的表彰。1982年长春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受到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劳动部的表彰。
1988年5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召开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下发了长府(1988年)114号文件,在税收、计划、物资、工商以及从事勤工俭学人员待遇等诸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促进了勤工俭学的迅速发展。
到1988年末,全市共有校办工厂910个,拥有通用设备1360台,专用设备780台,产品1300多种,有大集体固定工人4377人,工程技术人员40人,有农艺园场1782个,土地59641亩,城乡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普及率达95.5%,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占应参加学生总数的98%。从1979年到1988年10年间,勤工俭学总收益累计达29575.9万元。其中补充教育经费达13741.1万元,为振兴长春教育做出了贡献。1988年勤工俭学总收益达5344万元,为国家上缴税金948万元,生均收入达48.3元,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出现了5个百万利润的校办企业。长春市文教锅炉厂被市政府命名为最佳集体企业,已连续6年利润过百万大关,1988年利润达267.9万元,职工人均利润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吉林省利华制药厂等三个企业被命名为市先进集体企业。
第二节 劳动教育
一、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长春市中小学把校办工厂、农场做为学生勤工俭学,参加生产劳动的重要基地。1980年以后,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除了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清扫和其他社会公益劳动以外,城市学校以校办工业生产劳动为主,农村学校以校办农副业生产劳动为主,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不安排生产劳动。
校办工厂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服务性劳动。在校办工厂打扫卫生,清理环境,绿化厂区等。(二)辅助性劳动。搬运材料,包装产品,擦拭机械设备等。(三)手工艺劳动。缝纫、刺绣、编织等手工操作。(四)顶岗劳动。顶替工序工岗位,或在机床上独立操作。(五)在“劳动教室”(车间)劳动。学生劳动教室是专门为学生设置的劳动场所,以学生劳动为主。
在组织学生参加校办工厂劳动中,注重有劳有教,劳教结合。大部分学校抓两个环节,进行三级教育。两个环节是:(一)劳动前教育。向学生讲清生产任务和意义,定任务、定工种、定师傅。(二)劳动后总结。在每个学生自我总结,群众评议的基础上,由工人师傅和劳动教育辅导员,把每个学生的劳动表现做出鉴定,学校把它做为考核学生的一项内容。三级教育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按工厂、车间和带学生的师傅,依次分级,反复向学生进行劳动目的、安全操作规程、生产技术的教育。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工厂侧重讲厂史和劳动意义,车间侧重讲生产任务,师傅侧重讲安全,教技术。
为加强学生劳动的管理教育,1982年,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增设了劳动教育科,以后长春市教育局设立了生产教育办公室。公司和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生产管理和学生劳动一起抓。1983年开始,在中学校办工厂中,还逐步建立了劳动教育辅导员队伍,从教师中选拔1—3名有劳动教育经验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担任劳动教育辅导员,归教导处领导,享受班主任津贴待遇。他们负责编制全校各年级学生劳动计划,协助班主任、工人师傅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并协助教导主任搞好劳动教育的检查与评比。为了提高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市和各县、区举办劳动教育辅导员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和当前世界各国劳动教育的有关资料,交流劳动教育的经验。南关区制定了《劳动教育辅导员手册》,1984年在全市中小学推广。1988年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劳动教育辅导员已达2356人。
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计划管理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有些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忽视学生参加劳动,有些校办工厂单纯追求经济指标,不积极安排学生进厂劳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从1983年开始,改变只抓经济指标的做法,实行两个指标一起下,两个任务一起抓的办法。即:勤工俭学的经济指标和安排学生参加劳动的指标,一起下达,一起考核。市和各县、区对每年学生参加各种劳动的人数都规定一定的指标,年初同经济指标一起下到各县、区或学校,付诸实施。
为确保完成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计划,采取了三项指令性的措施。
(1)把学生参加劳动列为企业整顿的一项内容。1982年10月,市教育局提出校办企业整顿要结合校办企业的特点,把工交部门规定的“六好”企业的标准增加一条“安排学生劳动好”,作为校办企业的验收标准。
(2)把学生参加劳动做为承包的一个内容。1981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制。长春市明确提出,校办工业实行经济责任制,不能只落实经济责任,还要落实教育责任;不能只搞经济承包,还要搞教育承包。有条件安排学生劳动而没有把学生劳动包括进去的合同,一律不予批准生效。这样,“双承包”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1983年,部分县、区校办工业公司同市校办工业公司搞了“双承包”;大部分学校与县、区也搞了“双承包”。
(3)把学生参加劳动做为评选先进的一个内容。两个指标一起抓的制度规定:只有同时完成两项指标的单位,才能具备评选先进单位的资格。有条件安排学生劳动,而没有安排的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
采取上述措施以后,收到明显的效果。1983年,实际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数,仅占应参加劳动学生数的67.1%,1984年达到91.8%,1985年达到96.1%,而1988年达到了98%。
三、劳动技术教育
市教育局于1984年3月5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校办工厂、农场的实际,积极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安排。1988年,全市普通中小学已有981所开设了劳动技术教育课,占学校总数的42.3%。
长春市第二中学的教学仪器厂,有生产设备40多台,年产值达百万元,经常有一个班的学生进厂劳动,他们把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他们生产的24种教学仪器,都可以同教学结合起来。工厂生产斜面、小车、摩擦计,教师就讲摩擦力计算,摩擦系数测定;工厂生产电桥,教师就讲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1984年6月开设了劳动教育课。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动脑、动手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技能和技术,了解现代工业基础知识。长春市实验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为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课,他们建立了劳动值周班制度,每周安排一个班。一方面负责全校的值周、建校劳动,同时组织学生上劳动技术课。共开设了微机、英文打字、缝纫、编织、钢板誊写、自行车修理、照相等门课程,使学生学到了劳动技术。
为了加强劳动和劳动技术的教育,市校办工业公司组织人力进行教材编写工作。编写出小学1—6年,初中1—3年,高中1—3年,共16册,100多万字的全市统编劳动技术课教材。
第三节 经营管理
一、调整产品结构
1979年以前,同第一汽车制造厂协作,配套和零部件加工的校办机械工业是长春市校办工业的主体,占整个校办工业的71%。有120个校办工厂生产各种汽车配件,有90多个校办工厂生产汽车橡胶件。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末,汽车配件、机械工业的产品大量滞销,汽车配件产品积压近一千万元。校办工业的其它行业也受到冲击。为此,1980年制定了《长春市校办工业调整方案》。强调逐步压缩机械工业、汽车配件工业。根据当时市场情况,提出向“吃穿用、轻纺化”的方向发展,发展日用消费品和教育部门自已需要的教学仪器的生产。
经过3年的产品结构调整,到1983年,校办工业的机械工业已由71%下降到45%,轻工业已由29%上升到55%。全市共调整停产237种产品。全省82种13万件(台)的教学仪器生产,全部由校办工业承担,长春市承担了62种,近10万件(台),占全省的77%。
校办农场,根据商品生产的方向,调整产品结构,由单一化的粮食生产向综合农业、多品种发展。各校在坚持科学种田,种好粮食作物,力争夺高产的同时,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多种经营,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校办农副业总的调整方向是,扩大校办农业结构中的细粮、经济作物及果树、蔬菜的比例。分区调整,使榆树县、农安县、德惠县向农牧结合型结构发展;九台县、双阳县向农林结合型结构发展;郊区向贸工农型结构发展。1979年农业收益占农副业总收益的74.7%,林牧副业收益占25.3%。经济作物面积占种植业面积的13%。1988年,林、牧、副、渔业收益占31%。经济作物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6.7%。
二、实行目标管理
1978年,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成立以后,对勤工俭学的生产实行目标管理,改变了过去无政府状态,对发展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每年年初,对勤工俭学的主要经济指标,市公司都要向县、区公司下达。下达指标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自身因素;二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要求。学校的自身因素有三:(一)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二)当前增产节约的潜力,包括上年和当年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增产节约的新措施;(三)各县、区经济收入的水平,包括按学生人数计算的生均收入和增长水平。
为确保勤工俭学各项指标的完成,调动县、区公司的积极性,1988年,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制定《1988年一1990年长春市勤工俭学达标竞赛方案》,方案包括各县、区每年应完成的生产指标、劳动教育指标、新产品开发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指标。各县、区公司与市公司签定合同,从而保证了全市勤工俭学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6659.4万元,1988年达到21267.3万元,10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2.2%。1979年工、农、副、商总收益1884.2万元,1988年达到5344万元,10年间每年平均增长11.8%。
三、推行经济责任制
1981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制,对校办工业长期存在的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有所改变,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1983年初,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开展经济承包试点。对试点单位,坚持两个条件,五个原则。两个条件:(1)必须有一个坚强、团结、懂管理、懂业务的领导班子;(2)工厂的各项指标、数据平时有积累,“优质、低耗、增盈、安全”主要环节统计、核算等基础工作较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不能承包。五个原则是:(1)承包试点单位必须经过审查批准。各级公司根据两个条件,成熟一个批准一个,不能一哄而起;(2)对承包试点单位必须加强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大撒手,以包代管;(3)奖金的增长幅度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大小头不能颠倒;(4)承包形式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刀切,一个模式;(5)承包内容,主要是包产、包销、搞经济承包。但是同时要包劳、包教,搞教育承包,把学生劳动教育包进去。
1983年到1988年间,市直各县、区承包面不断扩大。1988年末,校办企业实行承包的单位达94%。
四、开发新技术
从1978年成立校办工业公司起,就十分重视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技术,使校办企业增加活力和后劲。1979年对校办工业系统出现的技术革新能手、标兵进行了表彰、命名。1979年到1981年间,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改进项目达235项,按上级规定进行了奖励。
1983年校办工业系统的工程师、农艺师、技术员达17人。为了把这些力量组织起来,发挥专长,扩大技术队伍,成立了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1984年又成立了印刷、农艺等分会。开展了行业技术表演、技术竞赛等活动,对发展技术交流和合作起了推动作用。
1985年,宽城区在有条件的校办工厂中建立了技术和科研小组,并以区校办工业公司为核心,由两名工程师负责,成立了宽城区校办工业科研所。宽城区计时仪器厂的主要产品是民用挂钟,因产品滞销,工厂有关闭的危险。他们在区校办工业科研所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CEF—1型自动电铃钟,投入批量生产后,受到用户好评。在这个产品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CEF—10型自动计时仪。在新工艺中,编排了新的程序,更适合各类学校报铃计时的需要,深受用户的欢迎,产品畅销全国。
1988年,长春十一中学校办工厂——长春市岳阳兽药厂,研制生产的春鹿牌消肿止痛接骨散,获部优质产品称号。这是在长春市校办工业的历史上,第一个获部优称号的产品。
五、加强财务管理
1979年4月6日,长春市教育局、财政局为加强勤工俭学的财务管理,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生产资金和勤工俭学收益,批转了《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勤工俭学财会管理暂行办法》,对勤工俭学的会计机构、帐目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学生假定工资的提取和使用、收益分配、师生福利费以及财经纪律、财务民主、群众理财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
1983年7月,市教育局、财政局针对一些单位中出现的不按比例分配、随意动用资金、消费多积累少的倾向,又联合下发了《关于修改〈长春市校办工业公司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教育局、财政局两次强调必须按规定的收益分配比例办事,正确处理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再生产两部分资金的关系。从1979年到1988年10年间的情况看,勤工俭学收益既保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又兼顾用于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
1979年到1988年,长春市勤工俭学收益,对补充教育经费,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起了积极作用。10年间,改善办学条件资金达13741.1万元。其中:购置学生课桌椅1054.9万元;购置教学仪器、恢复和新建教学实验室958.8万元;学校取暖补助2646.7万元;用于学生困难补助363.7万元;维修和新建校舍2696.8万元;修建教工宿舍451万元;用于人员工资、政策性补助、奖励114万元。此外还用966.1万元,兴办了教师幼儿园、托儿所、食堂、浴池、图书室、阅览室等集体福利设施。用于其他办学经费4489.1万元。
长春市一〇四中学,工厂年产值达百万元以上,利润20多万。他们用勤工俭学收益修建了28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500多平方米体育教室;维修了30多间平房,由二部制改为一部制上课;购置了学生桌椅、体育器材、乐器、演出服装、理化仪器和图书资料;建立和充实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开辟了电化教室,购置了电影机、电视机、录音机、电唱机、电子计算机以及大型幻灯机。实验室设备比较齐全,可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部分组实验。他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投资也比较大。1982年全校有57名教师参加了业余大学、电视大学、函授学院和市、区进修院校的学习;还有20多名教师先后离职学习,参加进修学习的占教师总数的65%。进修教师的学杂费、书本费和交通费均由学校报销,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参加进修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进修效果。1975年以前,全校教师具有大专学历水平的只有25%,到1988年已达到79.1%,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前的45%,提高到87.9%。他们还从勤工俭学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积极创办集体福利事业,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而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办了食堂、托儿所、学前班;修建了浴池、服装服务部、洗衣房;为教师解决了煤气罐;校内还有医务室、理发室、小卖店。由于校内福利设施比较齐全,生活比较方便,人人心情舒畅,上下团结,精神振奋,教育质量逐年提高,成为长春市首批“振兴校”。长春市六中是全市勤工俭学搞得比较好的一所学校,1988年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几年来,全校几个企业的年收益均达百万元以上。1987年学校利用勤工俭学资金100万元,市教委投资130多万元,为学校70名教工(其中女教师11名)解决了住房问题。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