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培养目标与学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1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培养目标与学制
分类号:
G719.20
页数:
3
页码:
311-3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与学制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职业技术教育
目标
学制
内容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布的《实业学堂通则》规定实业学堂总的培养目标是:“振兴工、农、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并对中等实业学堂和初等实业学堂的具体培养目标也作了相应规定。中等农、工、商业学堂“以教授农、工、商所必需之知识艺能,使将来能从事实业为宗旨”。实业教育分为初、中、高三级,初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小学堂相同,招收初等小学堂毕业生,学制2—3年。初等农业及商业3年毕业,初等商船为2年毕业。中等实业学堂与中学堂相同,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学制规定为预科2年,本科3年毕业。
民国时期,1913年颁布的《实业学校令》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与技能为宗旨”,与清末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因为三民主义的“民生”与这种教育有相当的关联。所以规定职业教育以“养成国民之生活技能,增进国民生产之能力”为宗旨。到191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先后宣布职业教育分类、定义与目的,扩大了实业教育内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国家和世界增进生产力”。①(周予同著《中国现代教育史》295页。)民国时期的学制,按1913年8月公布的《实业学校令》,把实业学校分为甲乙两种:甲种相当于清制的中等实业学堂,施以完全的普通实业教育,修业年限,预科由2年改为1年,本科仍为3年;乙种相当于清制的初等实业学堂,施以简易的普通实业教育,修业年限仍为3年。这时,增设了女子职业学校。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军国主义为实现其经济上掠夺的目的,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在《满洲之教育》中提出,“职业学校,可以说是国力增进的动力,是养成有益于产业开发之部门”。伪满洲国《政治指导总览》指出:“国策之最重要者是生产力的扩充……。所以教育也应适应国策,养成对此有用之人”。职业学校的学制也是围绕这个目的而变化的。1937年“新学制”公布前,规定职业学校学生的入学资格为高级小学毕业者。在“新学制”中变更为“得入职业学校者为年龄满十三岁以上而在国民学校或国民优级学校毕业者,或依主管部大臣所定有同等学力者”。从此,初级小学毕业者,也能入职业学校。所以各地方,特别是工矿地带,为了工矿开发的需要,就招收国民学校(初级小学)毕业生施以职业的训练,充当矿区的童工,职业教育由中等程度降低到初等程度。在学制年限上也随意变化。有2—3年的也有1年的,甚至还有半年、几个月的。职业学校的设立机关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市、县办的、有私人办的,也有工厂、企业办的。以适应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经济掠夺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春市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也相应有所不同。1958年随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高小毕业生急剧增加。同年3月,在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上提出:“大力举办农业中学、工业中学、手工业中学,把高小毕业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又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1963年全国城市职业教育座谈会上指出:“城市职业学校是培养劳动或技术后备力量的中等学校”。同年8月教育部又提出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各项生产事业和服务行业,特别是农业,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和技术后备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随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深入发展,1980年7月,教育部批转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当前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几点意见》指出:职业中学“以学习普通高中文化课为主,同时开设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具有普通高中文化水平,并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有体力的劳动和技术后备力量”。职业学校的学制也随着各个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应地有所变化。1964年推行刘少奇主席倡导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开展半工(农)半读以后,长春市已经形成了与普通教育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那时城市的职业学校主要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3年。农村的农业中学,主要是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2—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乡各种门类的职业学校,都一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少数还有2年毕业的。城市和县镇的职业学校主要为工业和第三产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各种初级人才和能工巧匠。农村的农业中学主要是为适应农村改革需要,本着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方针,初步掌握农田、水利、畜牧、农机等基本知识,成为农业战线的新型劳动者。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