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节 教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124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教师
分类号:
G655
页数:
4
页码:
274-2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师范教师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任用、管理、考核、评级等。
关键词:
师范教育
长春市
教师
内容
一、任用、管理
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师范学堂设“监督、教员、副教员、监学”等各项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通过“邀请选聘”或“甄别录用”。少数由提学使司加派。民国初期,1916年1月《修正师范学校规程》第82条规定:“省立师范学校校长由省行政长官任用,教员由校长任用,但须呈报省行政长官。县立师范学校校长,由县行政长官呈请省行政长官任用,教员由校长任用,但须呈请县行政长官转报省行政长官。“师范学校教员的条件必须合于下列规定资格之一者:(一)教育部认可之国外大学本科毕业者;(二)国内师范大学,大学本科、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有一年以上之教学经验者;(三)国内外专科学校或专门学校毕业后,有二年以上之教学经验者;(四)曾任师范学校教员五年以上,经督学视察认为成绩优良者;(五)有价值之专门著述发表者(专适用于劳作科教员)”。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把师范教育作为奴化教育的重心,认为“教师之素质如何,足能左右一国文教之盛衰”,所以“新京师道学校”的师资除从中学选拔少数资历较高教师充任外,大部分是从师道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派。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比较高的。1945年长春光复后,长春市对师范学校的教师基本上全部留用。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7月16日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第46条规定:“师范学校教职员除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外,均由校长聘任,报请省、市教育厅、局备案”。实际这条规定在长春市并没有付诸实施,教职员仍然是由教育局选派。同年6月,建立长春市初级师范学校,长春市教育局十分重视这所学校的领导和师资质量。局长亲自动员,从全市各中学抽调一批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充实到师范学校任教,从政治和业务上加强了师范学校的师资力量。1954年2月,吉林省教育厅下发的教师管理范围规定:“全省优秀教师由教育厅管理,省直各校、各中学、师范教师由教育厅调配,采用教员(包括代课)须由学校审核提出意见报教育厅批复”。1958年6月省文教会议上决定:全省中学、师范学校均下放到市县负责领导。这时,除长春师范外,各县师范学校也归县领导,教师易地调转的批准权,也一律下放到各县。因此,师范教师流动较大。1959年8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中等和初等学校统一管理的几项规定》中指出:凡抽调教师,高中(包括师范)须经省教育厅批准。1958年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解决初中教师来源问题,在长春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春师范专科学校,把一大批骨干教师调到长春师专任教。1962年长春师专交省,这批骨干教师也被带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师范学校师资流动比较大,有些教师回到原籍,有的到高等院校,也有些到重点中学任教,削弱了师范学校的师资力量。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1978年长春市贯彻执行省人事局、劳动局、教育局转发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对调离教育系统工作的教师,进行严格控制,加强了管理,保证师范教师队伍的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师范教师队伍建设比较重视。1980年6月在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比较渊博的知识;二、要认真研究和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三、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1980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等师范学校规程(草案)》第43条对师范教师的要求是:教好功课,爱护学生,以身做则,并在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这个要求,长春市着手加强和恢复师范师资队伍建设,除从各中学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充实师范教师队伍外,还有计划地每年从高等师范院校选派一批优秀毕业生到师范任教。1981年7月1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增设长春师范学院等3所高等学校的通知》,决定在长春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长春师范学院,归省领导。这样,又把长春师范学校的骨干教师转到长春师范学院。前后两次从长春师范学校调走90多名骨干教师,严重削弱了长春师范学校的师资力量。加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各县也先后从师范学校中抽调骨干教师到重点中学任教。这就严重削弱了师范学校的“母机”作用。1983年7月,长春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教师调动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合格教师外流,不合格教师调入进行了严格控制。
二、考核、评级
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定任用教员章程》规定,师范学校教师分为正教员和副教员两种。正教员须“优级师范毕业考列最优等或优等,及游学外洋寻常师范毕业得有优等文凭及毕业文凭者充选。”副教员须“优级师范毕业考列中等,及游学外洋得具有高等师范毕业文凭者充选。”民国期间,《中学及师范学校教员检定暂行规程》规定,师范学校教员之检定,分无试验检定与试验检定两种,无试验检定由检定委员会审查其各项证明文件决定之;试验检定除审查其各项证明文件外,并加以试验分为正教员、副教员、专任教员、兼任教员。1914年吉林巡抚使公署制定《吉林省教员暂行义务规则》共12条,对教员之责任,各项工作要求均有规定,用以考核教师。
东北沦陷时期,1934年伪吉林省教育厅发布《吉林省评定中小学成绩办法》(包括师范),对教师的规定是:“成绩卓著为各校楷模者得予以记升”,“毫无成绩者得予以停职”,“成绩显著者得予以记功”,“成绩低减者得予以申诫”。在教师中分为教谕、教导、教辅。在教谕、教导中又分为荐任、委任几个等级。1945年8月,东北光复后,国民党政府对教员进行甄审登记。甄审合格,方准任教。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市对教师的考核,先遵循1949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文教部发布的《东北区中小学教师暂行服务条例(草案)》,后又执行中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各师范学校普遍建立民主鉴定制度,学校领导通过民主鉴定考核教师。1952年暑期,在师范和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对教师进行一次政治教育与考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5月长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育局《关于整顿和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意见》(包括师范),要求各级政府的任何部门不得从中小学抽调骨干教师做其他工作。也不得把不适合作教师工作的人往中小学“甩包袱”。1983年1月,长春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考核方案〉的通知》,要求对教师政治思想、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考核。同年3月长春市教育局发出《关于中、小学教师业务考核评分办法实施细则》,从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业务能力的几个方面用量化手段记录评分,使教师考核工作更加完善。
1981年开始,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中进行了职称评定,分为副教授、讲师、教员、实习教员四个等级。在全市师范学校教师中共评定出副教授4人,讲师43人。1988年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把师范学校教师职称由过去的副教授、讲师、教员,见习教员四个等级改为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四个等级。师范学校教师职称评定是在省教委和市人事部门统一部署下进行的。市教委成立了职称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组成高评委、中评委、初评委。层层把关,层层评议,层层审批。在长春市中等师范学校中评出高级讲师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讲师1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8%,助理讲师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1%,教员4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8%。在全市30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有191人,占总数的62.62%,具有高等学校专科毕业及本专科肄业二年以上的76人,占总数的24.92%;高等学校本专科肄业未满两年的有5人,占总数的1.64%。中专、高中毕业的33人,占总数的10.82%。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