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1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沿革
分类号: G659.2
页数: 4
页码: 238-24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1988年长春市师范教育沿革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师范教育 长春市 沿革

内容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长春府中学堂附设一个简易师范班,有学生38人。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初级师范班,仍设在中学堂内,同年,农安县也筹建了一所初级师范,设简易科一个班。
  1914年,在初级师范班的基础上成立长春县立师范学校(初师)。1915年吉长道尹委教育科租赁永衡官银钱号房宇一所(地址在西三道街双桥外),改作校舍,成立吉长道立师范学校,将长春、农安两所初级师范合并到这所师范学校,共有学生88人。所需经费由吉长道属11个县摊派解决。第一任校长为曾沛霖。1920年5月,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师范区划的规定,将吉长道立师范学校改为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担负长春、农安、德惠、长岭、扶余、伊通六个县的师资培养任务①(长春市档案馆历史卷6—7—234)。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曾被誉为长春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吉林二师当时入学的学生多为贫寒子弟。这里聚集着一批从北京和南方来的进步教师,如共产党员楚图南(现民盟中央名誉主席)、恽代贤(恽代英的弟弟)等。他们来校后,把《新青年》、《奔流》等进步书刊带进学校,对青年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便于5月27日联合省立二中学生首先发起了“提倡国货,挽救危亡”的爱国运动。同年6月6日,省立第二师范师生又举行了全校性罢课,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开展。1924年中国共产党二道沟邮电支局地下交通站建立不久,便发展了二师学生韩守本、肖丹峰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二师通讯站,在革命运动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1930年5月,经吉林省教育厅以第930号指令批准,成立长春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附设在县立女子小学院内,有学生58人,三年毕业,校长孙振芳。①(长春市档案馆历史卷10—2—161)
  东北沦陷后,吉林二师一度被迫停课。1932年学校复课。伪吉林省长公署教育厅委徐鸿泽为该校校长。1935年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与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迁往吉林市改称吉林师范学校。另在长春设立吉林省立长春师范学校,有学生154人,教员11人,校长张寿昌。1937年5月,伪文教部公布了《师道教育令》,将以前的师范学校,改为师道学校。1939年1月成立“新京特别市国民师资养成所”,招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一年,毕业两期,每期一个班。1941年1月改为“新京特别市师道学校”,每年招生两个班,本科班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特修科班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二年。1942年伪长春县政府创办一所培养小学师资的长春县师道讲习所,共办三期,培养小学教师150人。②(吉林省档案馆1、19、25—2)1943年伪“新京”特别市公署成立“新京特别市立师道学校”,有4个班,学生174人,教职员25人。附设在“新京特别市立第二国民高等学校”里,分为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校学习一年(国民高等学校三年级肄业生考入者,在校学习2年)后,到国民优级学校任教;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在校学习2年后,到国民学校任教。女子师道科没有单独设校,而是附设在“新京特别市立第一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内。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志愿做小学教师者继续学习一年毕业后,到国民优级学校任教。
  1945年东北光复后,国民党政府统治长春时,将“新京特别市立师道学校”改为长春师范学校,有学生300人,教员48人,校长为关贵禄。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同年11月,长春特别市政府教育局接管长春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范教育也相应有所发展。1950年榆树县最早成立初级师范学校。1952年,鉴于当时长春师范学校由省直接领导,长春市又成立1所初级师范学校和1所短期师训班。同年又有农安、德惠、九台、双阳四县也相继成立了初级师范学校。1953年,长春、农安、九台、双阳4所初级师范撤销(学生并入长春师范)。1955年以后,榆树、德惠两所初级师范相继改为中级师范学校。1957年德惠师范撤销,学生并入四平师范。1958年在“大跃进”的浪潮中,长春市所属10个县区都办起了师范学校(德惠县为师专)。当年,长春师范、九台师范、农安师范在原来中等师范的基础上办起师范专科学校(农安师专一度并入农安大学)。后因师资和设备都不具备条件,翌年,除长春师专外又相继恢复为中等师范学校。同时撤销了市内5个区的师范学校。1962年,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长春师范专科学校交省,中师部恢复为长春师范学校,并撤销了德惠、农安等2所师范学校。1964年11月九台师范实行半工半读。
  “文化大革命”初期,长春市的中等师范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各县师范学校的校舍先后被部队占用,只有长春师范能继续招生,各县师范学校除承担一些短期培训任务外,完全处于瘫痪状态。1971年德惠、农安两所师范恢复,1972年开始招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春市的中等师范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0年6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中等师范学校规程(试行草案)》和《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使师范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轨。1981年,为适应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省统一部署,又在长春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长春师范学院,将长春师范的教师和教学设备一分为二,一部分划归长春师范学院,一部分留给长春师范学校。几经变迁,长春师范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受到很大削弱。1982年,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中等师范教育的指示精神,长春市保留了长春、榆树、农安、九台4所师范学校,撤销了德惠、双阳两所师范学校。德惠、双阳、郊区的小学师资分别由榆树、农安、九台3所师范负责培养,定额下达招生计划,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1984年,按省教委的统一规划,长春师范又改为长春幼儿师范学校,每年幼师招4个班,中师招2个班。1987年,在九台师范增设一个特殊教育班,培养聋哑、弱智教育师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师范教育事业,教育行政部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等师范学校进行了重点装备。从1983年到1988年的6年间,先后为长春、榆树、农安、九台4所师范学校各新建了一所现代化的教学楼,扩建了宿舍和食堂。各校都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和琴房。长春师范还设有舞蹈教室。从学校房舍布局到教学设施都好于普通高中。这就为办好长春市中等师范教育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