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弱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311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弱智教育
分类号:
G769.2
页数:
4
页码:
230-2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弱智教育的沿革、培养目标和学制、体制与经费、教师、学生、教育等。
关键词:
特殊教育
长春市
弱智教育
内容
一、沿革
长春市的弱智教育,最早始于1979年。当时,长春市二道河子区东站小学招收轻度弱智儿童16名,与健全儿童混合编班,进行一体化教育实验。到1985年已读完小学六年的15名学生基本达到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其中8人到工厂当工人,6人随原班进入初中学习,继续进行实验,1人因体育方面有特长被留到学校体育组做辅导性工作。该校弱智儿童教育的经验,得到教育部的肯定。
1985年,根据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弱智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吉林省普及初等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普及教育和特殊教育,为社会、为家庭分忧解愁,长春市教育局分别于4月10日和6月20日下达了《关于办好弱智儿童辅读班的几点意见》和《关于1985年长春市弱智儿童辅读班招生方案》两个文件。文件对弱智儿童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制、招生范围、招生方法和步骤、弱智儿童辅读班的任务和课程设置、教师来源等做了明确规定。
根据这两个文件精神,长春市从1985年9月开始全面实行弱智儿童教育,并确立了由长春市教育局初教科实行行政管理、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招生和师资培训、长春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抓教学和教材的分工协作的市级管理体制。三年来,长春市弱智儿童辅读班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长春市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长春市共有12所小学附设弱智儿童辅读班22个,在籍学生297人。
二、管理
(一)培养目标和学制
弱智儿童辅读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制为8年。
(二)体制与经费
弱智儿童辅读班由区、县(市)初教科直接管理。设辅读班的学校由一名校长代管。经费每生每年60元。
(三)教师
由普通小学教师经过培训后担任。教师的选择根据要求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据1988年统计,辅读班教师具有中专学历的约占90%,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约占一半。弱智儿童辅读班的教师,都享有特教津贴,多数学校都是按基本工资的15%加发。
(四)学生
学生的录取主要通过采用第三次修订的“中国比纳测验”进行智力测试(一般智商在70以下),并参照学生的生长发育、既往病史以及家庭情况等进行录取。入学年龄一般为8—12岁。每班学生定额12—15人。
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规定,“弱智学校(班)应以招收轻度智力残疾儿童为主,有条件的也可招收少量中度智力残缺儿童进行试验”,但实际上,长春市辅读班的学生,中、重度智残的却占多数。这是因为在校的轻度智残儿童不愿来,而社会上中、重度智残儿童家长迫切要求送孩子上学所致。学生智商情况,见下面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长春市卫生宣传教育所联合对151名弱智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所制成的统计表。
三、教育
(一)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弱智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落后,特别是中、重度智残的儿童往往还伴有精神、语言、行为方面的严重障碍,因此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为一些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满腔热情,既当教师,又当阿姨。不少教师早晚接送学生,有的还给学生剪指甲、擦鼻涕。设辅读班的学校不但不歧视他们,而且对他们多方照顾,放学让他们先走,看电影叫他们坐前排。这样,消除了这些孩子的自卑感,增强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其次,是通过自理课、劳动课和各项活动,特别是与社会实际的接触与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为了补偿他们身体功能的不足,各学校都进行了发音训练、舌操、面操、按摩、小肌肉活动操和气功等活动。劳动课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进行的,如教学生收拾卫生、炒菜做饭等。在与社会接触方面,教师经常领学生到商店学花钱买东西,领学生坐车学买票,带学生过马路看红绿灯学习交通规则等。体育、音乐等学科也有力地配合了学生自理能力的形成。弱智儿童生理、心理有缺陷,在家庭和社会或溺爱,或受歧视,使他们往往产生抑郁、孤僻、自卑、固执、自我意识差、易于冲动等弱点,不少人还沾染上不同程度的坏习惯。为了使这些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他们目的性差,先入为主的特点,特别重视正面引导。如讲革命故事,放映有教育意义的录像,坚持“小红花”活动。对一些好的习惯,如文明用语、上课起立、文具摆放整齐等进行反复强化训练。另外还与家长建立联系,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起来。
(二)教学
辅读班除开设数学、语文、思想品德、体育、音乐、图画、手工、劳动、说话课外,还普遍开设了实践观察课、生活自理课、社会交往课。教材基本使用普通小学教材,计划在8年时间完成小学6年级的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放慢速度,降低要求的作法。
根据弱智儿童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活动对情境的极大依赖的特点,各校都注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组织得生动、具体、形象、直观。首先多采用图片、幻灯、实物等直观教具,同时特别注意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锻炼他们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辅读班还特别注重因材施教。这是因为每个班的弱智儿童不但智商分级不一样,就是神经类型也不一样。既或是智商分级和神经类型完全一样的,各单项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都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到1988年末,经过3年的教育活动,弱智生进步很快,在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教育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师范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勤工俭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