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985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972
颗粒名称:
1985年
分类号:
F123.34
页数:
14
页码:
303-3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4年长春市国民经济计划工作执行情况。
关键词:
经济计划
执行情况
长春市
内容
一、任务与指标
1985年是以城市为重点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年,同时又是执行“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认真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切实落实各项经济政策,进一步增加企业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提高经济效益;要认真贯彻“两改一扩”的方针,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大力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要积极开展外引内联,搞活经济,搞活流通;积极扶持发展集体经济、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农业,抓好粮食生产,搞好粮食转化,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六五”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为开创第七个五年计划和实现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翻第一翻创造条件。
1.工业
工业生产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继续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开发新产品,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竞争能力,争取速度与效益,在同步增长的条件下有更大的突破。
工业总产值计划增长10%,达到594000万元,在实际工作安排上力争纯增产值达到639894万元。
要继续采取分段目标管理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市属预算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上缴利润计划1.05亿元,不准产生经营性亏损企业,政策性亏损也要压缩到最低限度。要切实抓好产品质量,重点工业的产品质量稳定率要达到90%以上;要力争创省以上优质产品98种;要抓好新产品开发,计划安排试制新产品250种。全民所有制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6.2%。
工业产品产量计划采取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的方法,根据改革的要求,缩小指令性计划的品种,大部分实行指导计划。计划安排品种475种,省列387种,市增列88种,其中,指令性指标89种,指导性指标386种。在安排上,既要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完成上调任务,又要从实际出发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钢材、水泥、煤炭、彩电、洗衣机、名酒、名烟等短线产品。
2.农业
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要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加速粮食转化,力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1985年农业总产值计划增长10.5%,达到26.49亿元。粮食总产量计划475万吨,在实际工作中争取突破500万吨。经济作物,甜菜计划2.3万公顷;红小豆要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多出口创汇。
要广开门路,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家庭副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特别要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促进粮食转化,为市场提供更多的猪、禽、蛋等副食品。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要县、乡、村、屯、户几个轮子一起转,多渠道、多层次一起上;要扶持农村各种专业户,农、工、商、运综合经营。综合经营总产值计划5.43亿元,比上年增长49.5%。造林面积计划2万公顷,猪出栏计划95万头,牛发展20万头,羊发展25万只,鱼产量3500吨。农民人均收入争取达到550元。
3.固定资产投资
1985年认真贯彻中央“两改一扩”的方针,重点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项目。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上要有一个大的突破,提高投资效益。1985年固定资产总投资8.83亿元,用汇13283万美元。两改一扩重点要抓好“一汽”、六三六厂、吉林工业大学、大房身机场、烟厂、酒厂、东风汽车厂、洗衣机厂、无线电一厂、半导体厂、食品厂、有色金属厂、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学院、市精神病医院等。
城市建设重点要抓好四大工程;第二水源二期工程、第二煤气厂建设工程、东郊氧化塘污水处理工程和二道河子热电厂工程。另外,还要抓好63线无轨电车、三马路地下汽车库,惠工路立交桥、动植物园、全安旧区改造和绿园新区建设等工程,抓好职工住宅建设及市政设施的维护保养。
4.财政
1985年全市财政收入计划为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财政支出计划为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1985年国库券认购计划为4047.2万元,比上年增长69.3%。
5.商业
198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332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需求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对高中档消费品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要千方百计组织好进货和农副产品的收购。
1985年外贸收购总额计划为1.88亿元,比上年增长6.2%。
6.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85年年末全市人口计划为591.8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市区人口达到183.7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为10‰,比上年增加4.3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8‰,比上年增加3.7个千分点。
②劳动
1985年要继续广开就业门路,积极提倡和鼓励自谋职业,计划安排待业人员3.1万人就业。
7.科技、教育
①科技
1985年科学技术要继续抓好重点科技项目的攻关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广泛开展科技协作,科技交流和科技咨询服务,科研项目计划安排152项,其中:上年结转项目56项。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85年计划招生15100人,在校学生达到42562人,比上年增长16.4%。
中等专业教育
1985年计划招生11819人,在校学生达到27370人,比上年增长23.6%。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1985年计划招生28440人,在校学生达到44000人,比上年增长65%,在校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的44%。
普通中学教育
1985年计划招生110500人,在校学生达到357029人,比上年增长6.2%,其中,高中招生20400人,在校学生达到55962人,比上年增长24.2%。
小学教育
1985年计划招生125500人,在校学生达到761553人,比上年增长0.7%。
二、执行结果
1.农业
1985年,长春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农业生产主要指标没有完成。农业总值实际完成16.68亿元,完成计划的63%;粮食总产量实际完成327.1万吨,完成计划的68.8%;比上年下降31.2%,比1980年增长21.6%,平均每年递增4%,仍是建国以来第三个高产年,完成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甜菜产量完成28.8万吨,完成计划的72%。畜牧业生产完成较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猪年末存栏142.1万头,比上年增长21.5%;牛存栏23.4万头,比上年增长25.1%;奶牛达到1.72万头,比上年增长85%;羊发展到23.38万只,比上年增长14.6%;造林面积实际完成2.19万公顷,超过计划9.5%;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5%。
农民人均收入实际达到590.14元,超过计划7.3%,比1980年提高145.6%。
2.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连续3年实现产值、利税同步增长。1985年工业总产值实际达到70.14亿元,超过计划18%,比上年增长29.9%,超额完成“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超额完成了计划,比上年有较大增长。钢实际完成6.44万吨,比上年增长21.2%;钢材完成8.15万吨,增长16.4%;发电量4.77亿度,增长7.2%;原煤60.8万吨,增长16.3%;水泥33.4万吨,增长20.8%;汽车8.87万辆,增长9.4%;铁路客车910辆,增长29.6%;拖拉机40729台,增长22.9%;电视机13.1万部,增长65.1%;其中彩电3.2万部,增长2.65倍;自行车33万辆,增长1.94倍;摩拖车7350辆,增长38.6%;木钟30万只,增长10.2%;洗衣机24.2万台,增长0.5%;棉布6129万米,增长1.1%;卷烟16.7万箱,增长3.7%;啤酒5.77万吨,增长36%;食用植物油34662吨,增长3.1%。
新产品开发取得明显进展,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试制新产品345种,优质品率达到12.3%。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3亿元,增长60%;产品销售税金1.17亿元,增长42.9%;百元产值提供利税10.06元,比上年提高1.48元。
3.交通运输业
1985年公路货运量实际完成2560.1万吨,比上年增长139.5%;公路客运量实际完成1179.3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6%。铁路货运量实际完成321.9万吨,比上年增长5.3%;铁路客运量实际完成1994.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6.2%。航空货运量实际完成276吨,比上年减少44.6%;航空客运量实际完成4879人次,比上年减少74.3%。
4.城市公用事业
1985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1.1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1.14万吨,比上年增长7.8%;市区公共汽车实有量达到431辆,比上年增长0.7%;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实有量达到96辆,比上年减少2%;市区公共无轨电车实有量达到118辆,比上年减少1辆。
5.商业
1985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完成34.6亿元,超过计划4%。比1984年增长1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1亿元,增长47.5%。高档名牌耐用消费品销售量大幅度上升,其中,电视机增长25.1%,录音机增长49.6%,电凤扇增长92.9%,电冰箱增长将近两倍。各种商业服务网点达到5万多个。
随着全国农业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量的增加,商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逐步放开,实行30多年的粮油计划定量供应,于1985年全部放开,不再按标准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实行敞开供应。但原定计划定量供应制度仍保留,以防供应不足和物价波动时,根据市场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1985年外贸收购实际完成3.08亿元,超过计划1.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创汇分得留成外汇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倍。
6.固定资产投资
198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完成109486万元,比上年增长63.7%,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成78042万元,比上年增长63.9%。大房身机场、“一汽”、“六三六”厂、洗衣机厂、无线电一厂、半导体厂、东风汽车厂、吉林工大等单位技改扩建工程按计划执行。市政第二水源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新铺供水管道19.5公里,市区内改造供水管线56条。“引松入长”工程,已建立办事机构,并着手项目前期准备。东郊煤气工程完成1076万元;此外,改造市区煤气管线26条,新建煤气管线4条,发展煤气用户15000户。63路无轨环行电车道建成通车。居民住宅小区开工面积41.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31.5%。
7.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85年末全市人口实际达到589.5万人,比计划减少0.4%,比上年增长0.9%,未超过“六五”计划控制指标,其中,市区人口数达到186.5万人,超过计划1.5%,比上年增长3.1%。
1985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增长率为5.5‰,比计划减少4.5个千分点,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7‰,比计划减少5.8个千分点,比上年减少2.1个千分点。
②职工人数
1985年末全市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74.85万人,比上年增加2.71万人,比上年增长3.7%。集体所有制职工增加3200人,私营职工及个体劳动者增加1.41万人,共计增加4.44万人。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技
1985年全市科研项目实际完成66项,完成计划的43.4%,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已投产31项。
全市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81所,科研人员达到1.92万人,比上年增长8.6%。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85年高等院校达到28所,比上年增长6所,实际招生15027人,在校学生达到42522人,与计划持平,比上年增长16.3%。
中等专业教育
1985年中等专业学校达到47所,实际招生9738人,在校学生达到24929人,完成计划的91%,比上年增长12.5%。
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1985年农业、职业技术学校达到84所,实际招生21871人,在校学生达到35691人,完成计划的81.1%,比上年增长33.9%。在校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39.3%。
技工学校教育
1985年技工学校达到33所,实际招生2281人,在校学生7085人,比上年增长24.8%。
普通中学教育
1985年普通中学学校达到460所,实际招生11.2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33.78万人,为计划的94.6%,比上年增长0.5%,其中:高中实际招生20556人,在校学生达到55206人,为计划的98.6%,比上年增长22.5%。
小学教育
1985年小学校达到1931所,实际招生13.38万人,在校学生达到74.72万人,为计划的98.1%,比上年减少1.2%。
③文化
1985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梅山奇案》、《狼犬历险记》、《路边吉他队》等19部,比上年减少4部。
1985年全市电影剧场实际达到70所,比上年增长9.4%;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946个,比上年增长7.7%;艺术表演团体达到22个,比上年减少8.3%。
④卫生
1985年全市医院发展到247所,比上年增长6%;病床位达到17118张,比上年增长6.2%;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9536人,比上年增长4.5%。
9.财政
1985年全市财政收入总数实际完成100348万元,超过计划18%,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当年收人65578万元,比上年增长20%;1985年全市财政支出总数实际完成92.247万元,超过计划9.8%,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当年支出5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54.2%;上解支出35946万元,占支出总数的39%,比上年增长3%。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1985年国库券实际完成4123.1万元,超过计划1.9%,比上年增长72.5%。
10.专门人才普查、预测和规划工作
长春市专门人才普查工作自1984年9月份开始,历时近半年,于1985年2月末,较好的完成了普查任务,受到吉林省人才办的表扬。经普查,长春市截止1984年6月末,中专以上学历和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各类专门人才共有77172人(不包括中央、省直在长春市的各单位,以下同),占全省专门人才总数的16.35%,占长春市人口的1.3%,占长春市职工总数(市以下)的11.4%。
在专门人才总数中,全民所有制单位73901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95.8%,占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总数的19.2%;集体所有制单位3271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4.2%,占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总数的1.1%。
按性别分类:
男性 42793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55.5%。
女性 34379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44.5%。
按政治状况分类:
中共党员 19140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24.8%。
共青团员 10532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3.7%。
民主党派 557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0.7%。
无党派群众 46943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60.8%。
按学历结构分类:
研究生 41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0.05%。
大学本科生 11008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4.27%。
大学专科生 13584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7.6%。
中专生 44012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57.03%。
无学历有职称者 8527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1.05%。
无学历有职称者按相当学历对应划分,与有学历者计算一起,相当大专以上的有27512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35.6%,相当中专的有49660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64.4%。
按业务技术职称分类:
有职称者30139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39.05%。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尚未评定职称者47033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60.95%。
在有职称者中:高级工程师、正副研究员、正副教授、正副主任医师、高级会计、统计师及其他相当职称者252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0.32%;工程师、讲师、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会计师、统计师及其他相当职称者4190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5.43%;助理工程师、助教、实习研究生、医师、助理会计师、助理统计师及其他相当职称者10594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3.73%;技术员、医士、护士、会计员、统计员及其他相当职称者15103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9.57%。
按年龄结构分类:
25岁以下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3%
26~30岁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5.7%
31~35岁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6.5%
36~40岁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7.2%
41~45岁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7.95%
46~50岁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12.6%
51~55岁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4.4%
56~60岁的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2.1%
61岁以上专门人才占人才总数的0.55%
按业务部门分类:
工业部门 16271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21.1%;
交通部门 1286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7%;
基建、城市公用部门 3386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4.4%;
农林水利部门 3497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4.5%;
商业财贸部门 7665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9.9%;
科技文教卫生部门 36751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47.6%;
政法部门 1610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2.1%;
党政机关及其他 6706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8.7%。
在专门人才总数中,学用不一致的人员有11000多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14.3%。通过这次普查,基本摸清了长春市各类专门人才的底数,各类专门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积极作用,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门人才有6万多人,占专门人才总数的80.3%,这部分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突出作用。由于广大专门人才政治上要求进步,有38.5%的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通过普查也看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社会正常秩序被破坏,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冲击,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和摧残,因“文化大革命”期间有5年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未招生,从高等及中等专业学校向社会输送的各类专门人才来源中断,一方面社会需要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从学校毕业分配的来源中断,形成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与供应的严重脱节。特别是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专门人才非常短缺,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如:城市燃气、热能供应、计算机通讯、生物化工、肉食品卫生、微波技术、动植物生化、基建管理工程、交通工程、果蔬贮存加工、低温技术、电化工程等专业,只有1~3人。市一轻局、二轻局、冶金、纺织、建材工业公司所属单位技术力量也很薄弱。从年龄结构看,长春市专门人才呈现以41~45岁年龄段为中心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棱形状”,而年轻专门人才的基础部位显得偏低。正常情况下应是“宝塔形状”年龄结构组,才能使技术力量有坚实的基础,使专门人才队伍后继有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对专门人才使用中,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用非所学的11000多名中,一部分人脱离原来所学专业的年限较长,现从事的专业工作又脱离不开,本人也不愿意再作调整。还有一部分人分配不尽合理,使用不当,大专以上学历的专门人才当作工人使用的就有500多人,中专学历的专门人才当工人使用的有3400多人,对这部分人,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发挥他们的专长。
这次专门人才的普查结果,为专门人才需求予测的培养规划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人才需求予测、规划工作,在人才普查的基础上未间断的延续进行工作。
1985年是“六五”计划最后一年,“六五”计划期间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经过拨乱反正,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民经济走向全面、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六五”计划规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市社会总产值1985年完成106.41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80年增长73%,平均每年递增11.6%;国民收入完成41.8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80年增长69.5%,平均每年递增11.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6.82亿元,比1980年增长16.2%,平均每年递增3.1%。
农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全面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彻底打破了“大帮轰”、“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六五”计划规定1985年粮食总产量计划要求达到300万吨,实际达到327.1万吨,超过计划9%,5年合计粮食总产量计划要求达到1450万吨,年均290万吨,实际达到1814.8万吨,年均362.96万吨,超过计划25.1%,比“五五”计划期间年均产量增长4.27%,是增长幅度最大的5年。“六五”计划期间征购粮计划要求完成450~500万吨,年均90~100万吨,实际完成817.79万吨,年均163.55万吨,超过计划81.7%;粮食商品率的计划要求年均达到31.3~34.4%,实际达到43.2%,比计划增加11.9个百分点;198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4.15亿元,比1980年增长近5倍;林、牧、副、渔业也都超过“六五”计划规定指标。肉类5年产量达到8.15万吨,奶类5年平均产量2.3万吨,比“五五”计划期间平均产量增加4倍多;人工养渔业有很大发展;造林完成6.6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
“六五”计划期间,长春市工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六五”计划规定,1985年工业总产值要达到57.57亿元,实际完成70.14亿元,(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下同)超过计划21.8%,比1980年增长83.1%,平均每年递增12.9%。“六五”计划期间共完成了610个技术改造项目。试制投产新产品900种,优质品率达到12.4%;全市有9种产品获国家金质、银质奖,84种产品获部优或省优称号。
“六五”计划规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85年要达到26亿元,实际完成34.6亿元,超过计划的33%;外贸收购总值1980年为13130万元,到1985年增加到30790万元,比1980年增长1倍多,出口创汇额达到9000万美元,比1980年增长1倍半。1985年全市分得留成外汇比1980年增长近3倍。“六五”计划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75亿元,比“五五”计划期间投资总额增长173.7%。
“六五”计划期间,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1985年底全年供电量由1980年16.5亿度增加到22亿度,增长33.3%;市区新建住宅面积398.6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由1980年的4.02平方米;提高到4.98平方米;5年扩建道路102万平方米,5年新辅设污雨水管道57公里;全市绿化覆盖率由1980年的22%上升到30%;对煤气老厂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新增能力7.6万立方米/日,并着手东郊煤气工程建设,全市煤气总产量由1980年8002.0万平方米,增加到1985年的11615万立方米,增长45.2%。“六五”计划期间完成第二水源一期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7万吨,并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由1980年7959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11436万吨,增长43.7%。“六五”计划期间还完成东大桥、西安大桥改造扩建。
“六五”计划期间,全市交通运输有较大发展。公路货运量由1980年1232.3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2560.1万吨,增长1倍多;公路客运量由854.3万人次,增加到1179.3万人次,增长38%。铁路货运量由1980年的248.1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321.9万吨,增长29.7%;铁路客运量由1526.2万人次增加到1994.6万人次,增长30.7%。航空货运量1980年507吨,1985年减少到276吨,下降45.6%;航空客运量由12082人次减少到4879人次,下降59.%。
“六五”计划期间全市人口数由1980年562.3万人至1985年增加到589.5万人。未突破“六五”计划594人的指标,其中市区人口数由1980年164.3万人增加到1985年的186.5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985年实际为5.5‰,比“六五”计划8.24‰指标减少了2.74个千分点。“六五”计划期间共安置了近20多万待业人员参加劳动就业。“六五”计划期间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都按“六五”计划要求,得到迅速发展。
“六五”计划期间全市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由1980年71所增加到1985年的81所,增加10所,科研人员由14034人增加到19255人,增长37.2%。
“六五”计划期间全市各类学校由1980年2444所发展到1985年的2579所,增加135所。“六五”计划期间全市已普及小学教育,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84所,有106所普通学校附设了职业班。
“六五”计划期间文化事业也相应发展。到1985年,全市影剧院由1980年21个增加到1985年的70个;电影放映队由1980年366个增加到1985年的946个;艺术表演团体由1980年19个增加到1985年的22个。
“六五”计划期间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到1985年底全市卫生机构由1980年的850所增加到1985年的984所;医院由1980年的208所增加到1985年的247所,床位由13148张增加到17118张,增长30.2%;卫生技术人员由23019人增加到29536人,增长28.3%。“六五”计划期间新建和改建了市精神病院、市第二医院,扩建了结核病院、儿童医院和妇产科医院。
“六五”计划期间长春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很大成绩,为“七五”计划创建了较好的基础。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