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四五”计划编制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94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四五”计划编制工作概况
分类号: F123.34
页数: 4
页码: 184-18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71年~1975年长春市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编制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经济计划 编制工作 长春市

内容

一、“四五”计划编制过程
  根据中央和省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的要求,1970年上半年,长春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开始编制“四五”计划。经过同有关部门商讨和研究,并经几次平衡,1970年8月编制出了《长春地区发展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草案)》,后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1971年3月制定了《长春地区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发展计划纲要》,确定了“四五”计划主要指标。
  二、“四五”计划方针原则
  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总的方针原则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全面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全面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坚决执行“鞍钢宪法”和农业“八字宪法”,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搞群众运动,狠反右倾保守思想,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农业要实现“四化”、上“纲要”,工业要以“三要”“五大搞”的革命精神打好翻身仗,建立起一个适应战备、支援农业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小而全”的工业体系,把长春地区建成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吃、打、穿、用的红色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多做贡献。
  三、“四五”计划任务与指标
  1.农业
  农业生产的任务是:①要以大寨、小乡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3年实现跨“纲要”,5年实现过“黄河”。②正确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认真搞好农业内部的平衡,解决好农林牧副渔的布局及粮食与其他经济作物的关系,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地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生产发展指标是:粮食总产量到1975年要达到295万吨,比1970年增长39.1%,平均每年递增6.8%,其中:大豆要达到50万吨;生猪存栏数,1970年为70万头,1975年要达到200万头,比1970年增长185.7%,平均每年递增23.4%;1975年大牲畜要达到60万头,比1970年增长22.7%,平均每年递增4.2%;水库养鱼要达到5000吨。
  “四五”计划期间,要努力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电力化、化肥化。5年内计划打各种井1万眼,完成小型电灌站300处,大型电灌站5处。1975年灌溉面积要达到40万公顷,每人有一亩多旱涝保收高产田,机耕面积要达到66.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0%,后勤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1975年要实现所有大队全部通电,力争有50%的小队通电。努力发展化肥生产,计划到1975年每亩施化肥15~20公斤。
  2.工业
  工业生产坚持“以钢为纲”,大力发展以钢铁为中心的基础工业、石油冶炼和化学工业,积极发展以纺织为重点的轻工业;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建立起一个符合长春市特点、适应战备、支援农业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小而全”的工业体系。
  主要产品产量:1975年钢锭要达到5万吨,比1970年增长59.5%;钢材要达到5万吨,增长117.7%;原煤要达到200万吨,增长80%;铁路客车要达到350辆,比1970年增长16.3%;拖拉机要达到10000台,比1970年增长2倍多;水泥要达到8万吨,增长11.8倍;棉布5400万米,增长25%;自行车要达到10万辆,增长50.3%。
  工业总产值,1970年为232176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1975年要达到464000万元,增长1倍。
  3.财贸
  财贸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积极做好工业品、农副产品的收购和市场供应工作,大力支持和扶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扩大地方产品的收购,凡是地方能够生产的产品,就少购或不购外地产品。认真做好物资储备工作。财政要积极支持和促进生产,加强财务管理,厉行节约,增加国家积累。财政收人1975年要达到4.5亿元,财政支出为3.8亿元。
  商品纯购进,1970年为59290万元,1975年要增长到7.5亿元,比1970年增长26.5%。商品纯销售总额,1975年要达到97200万元,比1970年增长35.7%。商品库存1975年末要达到6.4亿元,比1970年增加4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75年达到88000万元,比1970年增长38.8%。
  4.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要坚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要坚持大中小并举、以中小为主、大搞“小土群”、土洋结合、土法上马的原则;要支持为农业服务的“五小”工业,设备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少花钱多办事。重点抓好结尾、配套、续建工程的建设,尽早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对原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扩建,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凡能用改造,扩建办法解决问题的,就不上新建项目。
  “四五”计划期间,基本建设总投资计划5年共计71200万元,比“三五”计划时期实际增长134.9%。
  5.交通运输业
  公路运输的货运量,1975年达到1200万吨,比1970年增长85.7%;客运量,1975年达到600万人次,比1970年增长67.2%。
  6.人口
  1975年末全市人口计划达到508万人,比1970年增长7%,其中市区人口达到135万人,比1970年增长7.8%。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975年计划为12.9‰,比1970年减少11.1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87‰,比1970年减少11.97个千分点。
  7.科研、文教、卫生
  ①科研
  科学研究工作,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重点抓好国防军工、农业“四化”、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研究,做好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
  ②教育
  “四五”计划期间城镇普及9年制教育,农村普及7年制教育,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办学体制。贯彻国家办学与集体办学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5年小学在校学生计划达到107.5万人,比1970年增长38%。平均每年递增6.7%。中学在校学生计划达到58.8万人,比1970年增长187%,平均每年递增23.5%。
  “四五”计划期间逐步调整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工、农成分。对1400多名不适宜做教师的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他们的工作。“四五”计划期间全市共需增加中小学教师23490名。教师来源主要是从工人、贫下中农和转、复军人中选拔。同时要办好师范学校,培养师资,解决师资不足和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
  ③卫生
  卫生战线要落实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把立足点真正移到“工农兵方面来”。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大队都建立合作医疗站,1975年赤脚医生要达到29200名,做到每个大队有2~5名赤脚医生,生产队有1~2名赤脚医生和卫生员。
  ④文化
  文艺战线要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使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大力普及样板戏,积极发展业余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电影事业。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