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计划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92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计划工作
分类号: F123.32
页数: 42
页码: 123-164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60年~1963年长春市第二个五年计划与调整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经济计划 执行情况 长春市

内容

一、调整时期计划工作的方针原则
  1960年9月30日,中央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要求各地“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首次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正式决定从1961年1月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各个部门已经变化了的相互关系,巩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发展和变革中获得的成果,充实新发展起来一些事业的内容,提高那些需要进一步改善新事物的质量。提出:“全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速度,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争取巩固,充实和提高。”
  1963年9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当年起,再用3年时间继续实行“八字”方针,作为今后发展的过渡阶段,将第三个五年计划推迟。
  长春市确定在调整时期,发展国民经济要遵循以下方针原则:
  1.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支援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各行各业尽可能地支援农业。
  2.工业的发展着重注意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搞好添平补齐,抓紧设备维修和产品配套,加强新产品的研制,调整工业,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加强轻工业战线,压缩重工业战线。
  3.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提高投资效果。
  4.精减职工,压缩城市人口,在全面安排劳动力和人民生活的条件下,安排生产和建设,保证群众过好日子,保证灾区群众休养生息。
  5.各项文化教育事业有控制地发展,着重进行巩固和提高。
  二、调整时期各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及执行情况
  1961年
  一、任务与指标
  1.工业
  1961年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根据“八字”方针进行安排。工业企业调整要以社会急需产品为重点,相应调整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加强支农产品和解决人民生活吃、穿、用的轻工产品。压缩重工产品,特别是压缩重工质量低、成本高的产品,进行必要的关、停、并、转。精减职工,压缩城市人口。
  工业企业在调整时期,工业生产总产值指标,已不列为考核企业、地区的主要指标。企业调整、产品产量及精减职工指标,已上升为计划考核的主要指标。
  1961年省下达长春市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调整计划指标为:关闭企业41个,停产企业9个,合并企业8个,转产企业11个。中央、省直属企业调整48个,精减职工24715人。
  1961年产品产量计划是按国家和省下达的指标进行安排的,共294种,其中:冶金工业3种,煤炭电力工业2种,机电工业175种,农业机械工业29种,建筑材料工业9种,化工工业42种,轻工业34种。
  2.农业
  1961年农业粮食总播种面积计划为106.2万公顷,与上年相等。长春市郊区蔬菜播种面积必须保证2.6万公顷。
  1961年粮食总产量计划为143.3万吨,比1960年增长13.7%。
  1961年全市计划养猪年末存栏64.9万头;大牲畜存栏39.6万头。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计划按省委下达的8类46个品种的指标作了详细安排。8类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农业机械、农田水利排灌机械、小农具、半机械化农具、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维修配件、支援农业物资、化学肥料及农药。支农的社教工作队继续在农村开展社教工作。
  3.交通运输业
  1961年公路货运量计划1067万吨,为1960年1164.2万吨的91.7%;公路客运量计划为75.4万人,为1960年的93.8%。
  4.基本建设
  1961年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是被压缩规模、缩短战线的经济门类。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8810万元,比1960年下降60%。前几年“大跃进”时期,基本建设工程遍地开花的局面开始转入调整阶段,大批项目停缓建,国营133厂、288厂、793厂、长春纺织厂、市钢厂等单位都列为停缓建工程。
  5.商业
  196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达到6.4亿元,为1960年的101.7%。
  6.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1年人口在调整时期,省给长春市压缩城市人口指标为1961~1962年两年共压缩11.7万人。重点压缩在“大跃进”期间从农村进城参加城市建设的劳动力及进城的农业人口,要求凡能返乡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的尽力动员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仍然转为农业人口。
  ②职工人数
  1961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为387.8万人,比1960年减少4.47万人,比1960年下降10.3%。精减对象主要是“大跃进”期间,从农村进城参加劳动后又被招收为职工的人员。
  7.教育
  高等教育
  1961年计划招生4150人,在校学生达到31040人,为1960年的99.3%,基本维持在1960年的水平。
  中等专业教育
  1961年计划招生2550人,在校学生达到16193人,为1960年的91.8%。
  普通中学教育
  1961年计划招生23950人,在校学生达到84933人,比1960年增长1.5%。
  小学教育
  1961年计划招生137000人,在校学生达到766250人,比1960年增长12.6%。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9月份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精神及省下达的工业企业调整方案,长春市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经过一年的调整实际关闭企业40个,为计划的97.6%,停产企业8个,为计划的88.9%,合并企业8个,为计划的100%,转产企业11个,为计划的100%。中央、省直属企业调整数实际完成45个,为计划的93.8%。精减职工25333人,超过计划2.5%。
  196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76247.4万元,为1960年的41.6%。按所有制成分划分,完成情况是: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56628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0584.6万元,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9026.9万元,个体手工业总产值7.9万元。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所占比重为48.2%,比1960年增长12.5个百分点;重工业所占比重为51.8%,比1960年下降12.5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原煤实际完成148.3万吨,为上年的73.2%;载重汽车实际完成1146辆,为上年的6.6%;客车实际完成60辆,为上年的109.1%;棉布实际完成457万米,为上年的63.1%;食用植物油实际完成10271吨,为上年的90%。
  经过调整,地方国营工业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了一定改善。首先是制造和修配力量得到了适当的调整。机电行业除有些工厂转为专业修配厂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变为制造兼修配、零件加工企业;机械和轻工业系统的44个工厂,有17个工厂兼营了修配业务,从而使机电产品的配套能力和备品备件能力有所加强。其次,小农具、小商品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充实,有13个企业,2610名职工充实到手工业系统,使手工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如材料变型、模具制造和电镀等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再次,支援农业,加强了采掘工业、粮米加工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另外,吉林省无线电厂于6月份建成投产。
  2.农业
  1961年粮食实际播种面积为106万公顷,完成计划的99.8%。长春市郊区蔬菜播种面积实际完成2.98万公顷,超过计划14.6%,比上年增长26%。
  农业总产值实现32978万元,比上年下降7.8%。粮食总产量完成125.2万吨,为计划的87.4%,比上年下降0.6%。国家全年征购粮食6亿公斤,粮食商品率为46.3%,比1960年征购的粮食减少1.4亿公斤。农村人均口粮留量203.5公斤,比1960年增长54.2%,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计划基本顺利完成。
  为进一步搞好农村工作,196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指示,即人民公社六十条,后又于1961年9月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长春市支农整党整社工作队在贯彻农业十二条指示信的基础上,又积极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精神,从而对恢复农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运输
  1961年公路货运量实际达到633.4万吨,完成计划的59.4%,为上年的54.4%;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69.3万人次,完成计划的91.9%,为上年的86.2%。
  ②铁路运输
  1961年铁路货运量实际达到165.7万吨,为上年的61.3%;铁路客运量实际达到12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
  ③航空运输
  1961年航空货运量比上年增长1倍。客运量比上年下降14.6%。4.基本建设
  1961年基本建设总投资额实际完成7351万元,为计划的83.4%,比上年下降67%。对一大批工程项目停缓建,基建规模过大、过猛、战线过长的势头有所控制。国家财力和物力紧张的局面开始趋向缓解。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等扩建工程继续进行。长春市第31中学,长春市天光路小学等学校相继建成交付使用。
  5.城市公用事业
  1961年城市公用事业基本维持现状,未有大的变化。城市煤气、自来水、公共交通等均保持在1960年的水平。
  6.商业
  196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5114万元,完成计划的86.6%,为1960年的86.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030万元,为计划的92.9%,比1960年下降10.6%,对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完成3084万元,为计划的38.5%,比1960年下降34.3%。
  1961年由于农业欠收,农产品减产,市场供应紧张,物价猛涨,国家一方面对社会集团购买力实行严格控制,减少商品供应压力,1961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达到7472万元,比1960年下降38%。另一方面在城镇人口中对一些副食品实行限量凭票、证供应,猪肉平日不供应,只是在过年节时每人供应0.25公斤,鸡蛋每人一年中才供应0.5公斤。为回笼货币,对一些商品实行高价供应。长春市在1961年初就对糕点、糖果、饮食、针织品、手表、自行车、烟、酒等20多种商品实行了高价供应。高价商品的价格比原价上浮5倍左右,而自由市场少数紧缺商品私下成交的价格比原价高达10倍左右。如:洋草国营牌价每公斤0.126元,自由市场价为0.6元1公斤;谷草国营牌价每公斤0.042元,自由市场价为0.2~0.6元1公斤;土豆国营牌价每公斤0.15元,自由市场价为2元左右1公斤;猪肉国营牌价每公斤1.66元,自由市场价为16元左右1公斤;鸡蛋国营牌价每公斤2.20元,自由市场价为16元左右1公斤;国光苹果国营牌价每公斤1.10元,自由市场价为12元左右1公斤。自由市场私下倒卖粮食、棉布等票证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控制自由市场形势,1961年6月12日,长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市工商处《关于城市不开放自由市场问题的报告》,对城市自由市场本着“基本取消,从严管理”、“分清性质,区别对待”、“重点打击,教育一般”的方针进行了整顿。
  1961年职工实际生活水平有明显的下降。据资料概算,城市居民在吃的方面消费水平与1957年相比粮食下降10.2%;食油下降29.2%;肉类下降80.6%;水产品下降60%;家禽下降64%。在穿的消费水平方面,棉布下降54.5%;絮棉下降52%;针织品下降46%。
  从196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量与1960年比较情况看,除个别商品销售量上升外,绝大多数商品销量下降。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1年末全市人口实际达到386.8万人,比1960年增长0.6%,其中:市区人口实际达到125.3万人,为1960年的97.3%,加上当年人口自然增长2.5万人,实际减少城市人口6万人,占省下达1961、1962年两年压缩城市人口指标的51.3%。城市压缩的人口,除一部分流入其他省市外,基本上都返回农村。1961年农业人口比1960年增长4.4%。“大跃进”以来,农业人口减少的趋势开始回升。
  ②职工人数
  1961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38.16万人,完成计划的98.4%,比1960年减少5.09万人,下降11.8%,超额完成了精减职工的任务。精减的职工大多数都返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61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为4006元,比1960年下降58.8%。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61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经过初步调整由1960年的45个,减少到31个,下降了31.1%。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2350人,比1960年增长15.5%。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61年高等学校经过初步调整,由1960年的28所减少到21所,下降25%;实际招生人数为5243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31077人,超过计划1.2%,为1960年的99.4%。
  中等专业教育
  1961年中等专业学校经过调整由1960年的35所减少到19所,下降45.7%;实际招生人数为3859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15645人,完成计划的96.6%,为1960年的88.7%。
  普通中学教育
  1961年实际招生人数为25195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80239人,完成计划的94.5%,为1960年的95.9%。
  小学教育
  1961年实际招生人数为141890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657627人,完成计划的85.8%,为1960年的96.7%。
  ③文化
  1961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达吉和她的父亲》、《冬梅》等影片6部,比1960年减少13部,下降68.4%。
  1961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30个,比1960年减1个;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112个,比1960年增长60%;艺术剧团维持在1960年的水平。
  ④卫生
  1961年医院实际达到32所,比1960年增加4所,增长14.3%;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9605张,比1960年增长3.3%。
  9.财政
  1961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21181万元,为1960年的42.4%;财政支出实际达到21173万元,为1960年的42.5%。财政收支基本持平。
  1962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任务有十项:第一,争取农业增产,首先是争取粮食、油料增产。第二,进一步调整工业企业,合理安排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生产,尽可能多增加日用品的生产。第三,进一步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把材料、设备和人力用到最急需的方面。第四,适当地减少城镇人口和职工,首先是动员从农村来的职工回到农村参加生产,加强农业战线。第五,清理仓库,核定资金,把积压的物资和资金用在当前调整工作最必需的地方。第六,做好商品的收购和供应工作,改善市场的供应状况。第七,努力完成对外贸易任务。第八,调整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卫生等事业,并且提高它们的工作质量。第九,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努力节约开支和增加收入。第十,进一步改进计划工作,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做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
  1.工业
  1962年长春市要进一步做好工业调整,并要安排好各项生产。关于工业调整计划,市计委于3月28日、5月7日及7月19日先后提出《关于进一步调整地方工业企业的意见(草)》、《长春地区1962年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调整规划表》及《长春地区地方工业企业第二次调整规划修正方案》3个方案。最后确定1962年关闭34个企业、停产3个企业、合并20个企业、转为集体21个企业、上调省10个企业和改为非独立核算26个企业。精减职工26743人。
  1962年7月11日,长春市计委提出《关于进一步调整城市公社工业和手工业的意见(初稿)》,并根据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和城市人民公社工业,除少数已经看准了必须继续保留的应当维持生产以外,其余一律先停掉,然后再作处理。无论农村和城市人民公社,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一般不再经营工业企业”的指示精神,对长春市的公社工业和手工业,应当在已经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调整。
  具体调整计划是按照1962年7月22日长春市计委拟定的《长春市手工业、公社工业企业调整规划汇总表》的规定,将1961年末的338个手工业、公社工业企业减少83个,保留255个;这些企业的职工人数由1961年末的36272人精减掉19920人,保留16352人。
  1962年工业生产的安排,主要是加强轻工业和支农工业,注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农业
  1962年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106.2万公顷,维持在1961年水平。1962年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128.5万吨,比1961年增长2.6%。1962年造林面积计划3200公顷,为1961年的150%。
  3.交通运输业
  1962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640万吨,基本维持在1961年水平,比1957年增长40.8%;公路客运量计划为80万人次,比1961年增长15.4%,比1957年增长45.7%。
  4.基本建设
  1962年基本建设要贯彻执行“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分期分批打歼灭战”的方针。全年基本建设总投资额计划为3133万元,比上年下降57.4%。主要工程项目是部属重工业,约占计划投资总额的40%,省属项目、市属项目和县属项目大约各占20%。国营133厂根据需要和可能实行“边建设、边试制、边生产”的三边方针开始恢复投资建厂。
  5.城市公用事业
  ①公共汽车
  1962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计划达到100辆,比1961年增加12辆,增长13.6%。
  ②公共无轨电车
  1962年市区公共交通计划新开辟无轨电车行车线路,公共无轨电车年末计划拥有量4辆。
  1962年市区煤气、自来水、有轨电车均维持现状没有大的发展
  6.商业
  196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计划为54000万元,为1961年的98%,主要考虑精减职工后,职工工资总额相应减少,社会购买力将会受到影响,加之,社会集团购买力省下达的指标控制在4100万元以内,比1961年下降45.1%。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2年末全市人口计划在1961年省下达长春市1961年、1962年两年共压缩城市人口11.7万人基础上,除去1961年已减少的6万人外,1962年城市人口应再减少5.7万人。
  ②职工人数
  1962年省下达长春市精减全民所有制职工比1961年末实有人数减少84269人,其中:在长春中央直属单位减18743人;在长春省直属单位减18939人;长春市市区、县属单位减46587人。
  8.教育
  高等教育
  1962年计划招生2450人,在校学生达到28260人,为1961年的90.9%。
  中等专业教育
  1962年计划招生950人,在校学生达到12182人,为1961年的77.9%。
  普通中学教育
  1962年计划招生30500人,在校学生达到85800人,比1961年增长6.9%。
  小学教育
  1962年计划招生120000人,在校学生达到707600人,比1961年增长7.6%。
  二、执行结果
  1962年是执行国民经济调整计划的关键性一年,也是“二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各项任务的完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工业
  工业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坚决缩短重工业战线,加强轻工业、手工业战线,精减职工,改进管理体制,使全地区工业生产状况有了显著好转。1962年长春市实际关闭的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有33个,完成计划的97.1%,停产的企业3个,完成计划的100%;合并的企业19个,完成计划的95%;转为集体的企业17个,完成计划的81%;上调省的企业12个,完成计划的120%,其中调往外地的企业3个,改为非独立核算的企业21个,完成计划的80.8%。精减职工24111人,完成计划的88.6%。
  1962年对集体所有制街道工业企业调整时,关闭的企业95个,完成计划的114.5%,并将29个企业转为手工业,减少职工14715人,完成计划的73.9%,到1962年年底街道工业企业调整工作基本结束。196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77481.1万元,比1961年增长1.6%,完成第二个五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建议数的68.4%。相当于原“大跃进”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数的10.6%,比1957年增长21%,平均每年递增3.9%,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递增速度减少20.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60962.8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8464.6万元,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7911.7万元,个体手工业总产值142.0万元。轻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60年的35.7%上升到47.1%,在可比的56种以工业品为原料的主要日用工业品中,33种产品的产量比1961年有所增长。农业需要量较大的锄板、镐头等都增加很多,其它小农具也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结合工业的调整,所有工业企业都根据《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要求,全面进行企业整顿,加强经营管理,使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产品成本有所降低。全地区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962年比1961年提高37.9%,产品成本比1961年降低8.7%。
  “二五”计划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共完成573239万元,年均产值114647.8万元,为“一五”期间年均产值47410.6万元的241.8%。
  2.农业
  农业生产在连续3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之后,1962年又受到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但由于各行各业的积极支援及努力,还是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较好成绩。1962年农业粮食播种总面积实际达到109.7万公顷,超过计划3.3%,农业总产值33084万元,比上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实际达到130.3万吨,超过计划1.4%,比1961年增长4.1%,为1957年的96.6%,接近1957年的水平。为原“二五”计划建议数的84.6%,相当于原“大跃进”提出的“二五”计划建议数的40.7%;畜牧业生产同1961年相比,马、牛、骡、驴等大牲畜年末存栏增长5.6%,生猪年末存栏增长16.6%,家禽增长19.4%。农业劳动力比1960年增加9.3%,超过了1957年水平;全地区农业用拖拉机拥有量达740混合台,农业运输力有较大增长,特别是胶轮车,比1961年增长60.8%,比1957年增长1倍多;水利工程逐步配套,1962年全地区又新建堤防40余公里,加固培厚堤防100余公里,疏通与新挖水干渠43条,长达325公里。这些工程的建成,不仅使8.93万公顷低洼易涝地免除了水患,还增加灌溉面积0.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平方公里;地力也有所恢复,底粪增加,粪肥质量有了提高。
  1962年造林面积实际达到2238公顷,完成计划70.8%,为1961年造林面积的106.3%。
  1958~1962年,农业总产值共完成180850万元,年均36170万元,为“一五”计划期间年均30308.6万元的119.3%;粮食总产量5年共完成698.5万吨,年均139.7万吨,为“一五”计划期间年均145.24万吨的96.2%。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运输
  1962年公路货运量实际达到543.3万吨,完成计划的84.9%,为1961年的85.8%,比1957年增长19.5%,年平均递增3.6%,比“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递增速度低6.7个百分点;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106.6万人次,超过计划33.3%,比1961年增长53.8%,比1957年增长94.2%,年平均递增14.2%,比“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递增速度高出2个百分点。
  ②铁路运输
  1962年铁路货运量实际达到146.5万吨,为1961年的88.4%,为1957年的65.8%;铁路客运量实际达到1242万人次,比1961年增长0.6%。比1957年增长147.9%。
  ③航空运输
  1962年航空货运量与客运量均比1961年下降,货运量下降50%,客运量下降9.5%。
  经国家民航总局及省人委的同意,长春航空站于1962年1月16日加入国内干线航班飞行,往返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航线,全年飞行943个小时。
  4.基本建设
  1962年长春市基本建设实际完成投资额2911万元,为计划的92.9%。比1961年下降60.4%。总投资中:部属项目1153万元,省属项目521万元,市属项目645万元,县属项目592万元。
  1958~1962年,5年基本建设实际投资总额为67976万元,为原“二五”计划建议数的65.5%,比“一五”计划期间5年投资总额下降20.5%。5年总投资中生产性建设投资48133万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9843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70.8%和29.2%。按部门分类:工业部门4348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4%,交通邮电部门987万元,占1.5%;农林水利气象部门3590万元,占5.3%;商业粮食外贸部门2349万元,占3.5%;文教卫生科研部门8156万元,占12%;城市公用事业4935万元,占7.2%;其他4477万元,占6.5%。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62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4080万立方米,为1961年的93.9%,比1957年增长76.5%,年均递增12%。
  ②自来水
  1962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3807万吨,比1961年增长3.5%,比1957年增长83.1%,年均递增12.9%。
  ③公共汽车
  1962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106辆,超过计划6%,比1961年增长20.5%,比1957年增长92.7%,年均递增14%。
  ④公共有轨电车
  1962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94辆,比1961年增长4.4%,比1957年增长40.3%,年均递增7%。
  ⑤公共无轨电车
  1962年长春市区公共交通增加了公共无轨电车线路。公共无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2辆,为计划的50%,行车线路长度1.7公里,仅是试运行阶段。
  6.商业
  196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实际达到54838万元,超过计划1.6%,比1961年下降0.5%,比1957年增长54.1%,年均递增9%,比“一五”计划期间年均递增速度低1.2个百分点
  1962年仍是调整时期,经济困难和市场供应紧张的一年,高价商品政策继续执行,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到70多种。国、合商业商品年末库存总额实际达到32263万元,比1961年下降14.6%。
  1962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达到4080万元,为控制指标的99.5%,未超出省下达的控制数。
  1962年对外贸易收购总额实际达到2517万元,比1961年下降12.7%。“二五”计划期间对外贸易,由于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和中国贸易减少或中断,长春市对外贸易的重点转向香港、日本、西欧和非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和少量的工业产品,年均外贸收购总额在2700万元左右。
  “二五”计划期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67378万元,年均53475.6万元,为“一五”计划期间年均31822.2万元的168%。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2年末全市人口实际达到402.2万人,比1961年增长3.9%,完成原“二五”计划建议数的104.2%,其中:市区人口实际达到122.2万人,比1957年增长25.3%,超过了原“二五”计划建议数城市人口控制在120万人的水平,超过1.7%。比1961年下降2.5%,减少城市人口6.9万余人,完成省下达压缩城市人口指标的121%,超额完成了压缩城市人口的任务。压缩的城市人口基本上都是“大跃进”期间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压缩后基本上都返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62年全市农业人口比1961年增长10.1%,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比1961年上升3.9个百分点。1962年农村劳动力人数已经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1962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9.9‰,比1957年超过6.6个千分点,其中:市区实际达到31.7‰,比1957年减少5.4个千分点。196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了原“二五”计划建议数控制的水平。
  ②职工人数
  1962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312328人,比1961年减少69258人,仅完成省下达精减职工计划的82.2%,其中:中央直属单位实际达到92635人,比1961年减少5747人,仅完成计划的30.7%;省直属单位实际达到64186人,比1961年减少10551人,仅完成计划的55.7%;市、区、县属单位实际达到155507人,比1961年减少52960人,完成计划的113.7%,超额完成了精减职工任务。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62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5524元,比1961年提高37.9%。比“一五”计划期间的1957年下降18.2%。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62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经过调整实际达到23个,比1961年减少8个,下降25.8%,比1957年增长155.6%;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2325人,基本上维持在1961年原有水平,比1957年增长164.5%。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62年高等院校在1961年调整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将“大跃进”期间发展起来不具备高等院校教学条件的学校整顿掉,由1961年的21所减少到12所,下降42.9%;实际招生人数为3518人,在校学生达到28361人,超过计划0.4%,为1961年的91.3%,比1957年增长71.6%,比原“二五”计划建议数超过3.1%。
  中等专业教育
  1962年中等专业学校实际达到21所,比1961年增加2所,增长10.5%;实际招生人数为987人,在校学生达到12078人,完成计划的99.1%,为1961年的77.2%,比1957年下降19.7%,比原“二五”计划建议数下降29%。
  技工教育
  1962年技工学校保留4所,比1961年减少11所,下降73.4%,1962年未招生,在校学生实际有1284人,比1961年下降62.8%,比1957年增长54.1%。
  普通中学教育
  1962年普通中学实际达到155所,比1957年增加94所,增长154%;实际招生人数为32111人,在校学生达到82500人,为计划的96.2%,比1961年增长2.8%,比1957年增长35.9%,比原“二五”计划建议数增长3.1%。
  小学教育
  1962年小学校达到2160所,比1957年增加800所,增长58.8%;实际招生人数为129745人,在校学生达到649982人,为计划的90.2%,比1961年下降1.2%,比1957年增长56.7%,比原“二五”计划建议数增长4.5%。
  ③文化
  1962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三关排宴》和《甲午风云》等5部电影,比1961年减少一部。“二五”计划期间共拍摄电影艺术片86部,比“一五”计划期间拍摄的电影艺术片增加35部,增长68.6%。
  1962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30个,维持在1961年水平,比1957年增加9个,增长42.9%;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98个,为1961年的87.5%,比1957年增加45个,增长84.9%;剧团实际达到20个,比1961年减少1个,比1957年增加8个,增长66.7%。
  ④卫生
  1962年医院实际数达到48所,比1957年增加28所,增长140%;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8391张,比1957年增加4448张,增长112.8%。
  9.财政
  1962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14022万元,比1961年下降33.8%,比1957年增长179.2%;财政支出实际达到13914万元,比1961年下降34.3%,比1957年增长181.5%。
  原“二五”计划建议数的制定,本是在总结“一五”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发展,将有一个新的开端。但“二五”计划期间历史实践中,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在全国大气候的环境下,长春市也不例外,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实际,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不良风气,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随后生产下降,导至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经济困难,人民消费标准和消费水平下降,生活困难。在“二五”计划期间的后两年不得不进行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经过两年的调整,初步取得成效,有些经济指标已经恢复到“一五”计划期间的水平,有些经济指标还没有恢复到“一五”计划期间的水平。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在“二五”计划时期后,再用3年的时间继续贯彻“八字”方针。“三五”计划向后推迟。
  1963年
  一、任务与指标
  中央决定从1963年起,再用3年时间,继续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作,作为今后发展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农业、支援农业的同时,使整个工业在调整中继续前进,并且有步骤地转移到面向农村的轨道上来;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活跃城乡物资交流,适当改善人民生活。1963年3月,长春市计委正式提出《1963年长春地区国民经济计划(草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该计划。1963年4月5日,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委员会以长发[63]045号文件《关于下达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县委、郊区区委、各县、郊区人民委员会和市直有关局立即将计划指标逐级下达到基层。该计划(草案)包括11项内容:①农业生产计划,②农业资金、拖拉机及胶轮大车分配计划,③工业生产计划,④工业成本计划,⑤交通运输计划,⑥商业计划,⑦对外贸易计划,⑧基本建设计划,⑨城市建设与维修计划,⑩教育事业计划,⑪物资分配计划。此外,还有一个不作为正式指标,只作为各部门工作中参考的工业总产值参考指标附件。
  1.工业
  工业继续进行调整。1963年1月,市计委作出了《长春市机关、团体、企业办工业调整方案》,提出对机关、团体、企业办的48个厂,关闭25个,转为内部服务7个,转为副业生产2个,交给手工业部门领导3个,保留11个;精减职工791人,保留577人。1963年9月,市计委下发《1963年长春市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调整规划表》,计划将1962年12月末的274个企业调整为197个,职工人数由17199人调整为16227人。
  工业产品产量计划列入110个品种,其中:中央工业13个品种,省营工业25个品种,市、县营工业72个品种。在110个品种中,国家计委安排33个,中央主管部局安排33个,省增列16个,市、县列28个。
  1963年长春市地方工业成本降低指数为6.09%,比上年增加0.36%。
  1963年工业总产值计划为97788.2万元,为1962年的126.2%,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82993.8万元,为1962年60962.8万元的136.1%;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6890.2万元,为1962年8464.6万元的81.4%;个体手工业总产值328.6万元,为1962年142万元的231.4%;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7575.6万元,为1962年7911.7万元的95.8%。
  2.农业
  1963年农业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108.7万公顷,为1962年的99.1%。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134.5万吨,比1962年增长3.2%。粮食亩产量由1962年的79公斤增加到1963年的82.5公斤。
  1963年大牲畜计划发展到41万头,比1962年增长2.7%。生猪计划发展到58.5万头,比1962年增长28.5%;羊计划发展到5.2万只,比1962年增长12.3%;水产品计划生产量2700吨,比1962年增长148.4%。
  1963年计划造林3000公顷,比1962年增长32.4%。
  3.交通运输业
  1963年公路货运量计划达到482.7万吨,为1962年的88.8%;公路客运量计划达到107.3万人次,比1962年增长0.7%。
  4.基本建设
  1963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5866万元,比1962年增长101.5%,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占61.7%,地方项目投资占38.3%。
  中央项目主要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扩建越野车生产线,投资近2000万元。新建、扩建、续建的项目还有长春材料试验机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营城煤矿、国家物资总局长春仓库、国营0308厂、793厂、长春汽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东北地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中国给水排水设计院东北分院、吉林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中国民航长春站等单位。
  地方项目主要有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省农业研究所、省兽医研究所、九台石头口门水库、省商业仓库、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医科大学;长春市扩建、改建榆树、农安、九台、德惠、双阳及郊区农业良种繁殖场播种面积达到8600多公顷,双阳甩湾子水库、长春市汽车配件厂、市汽车随车工具厂、市拖拉机配件厂、市净水厂、市煤气厂、市32中学、40中学、市育新小学、市长江路小学等。
  5.城市公用事业
  ①公共汽车
  1963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计划达到113辆,比1962年增加7辆,增长6.6%。
  ②公共无轨电车
  1963年市区公共无轨电车年末拥有量计划达到4辆,比1962年增长1倍。
  ③公共有轨电车
  1963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维持在1962年水平。
  ④煤气
  1963年市区煤气总产量维持在1962年水平。
  ⑤自来水
  1963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达到4000万吨,比1962年增长5.1%。
  6.商业
  196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54960万元,为1962年的100.2%,维持在1962年水平。
  7.人口
  1963年末全市人口计划为414万人,比1962年增长2.93%,其中:市区人口计划为126万人,比1962年增长3.1%。
  1963年人口增加主要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因素。
  1963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为29.3‰,比上年减少0.6个千分点。
  8.教育
  高等教育
  1963年计划招生4600人,在校学生达到26911人,为1962年的94.9%。
  中等专业教育
  1963年计划招生3250人,在校学生达到11318人,为1962年的93.7%。
  普通中学教育
  1963年计划招生39786人,在校学生达到100186人,比1962年增长21.4%。
  小学教育
  1963年计划招生142200人,在校学生达到714162人,比1962年增长9.9%。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根据中共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1963年春在城乡普遍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长春市机关、团体所办工业和长春市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调整,都按原定计划完成。196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105860.5万元,完成计划的108.3%。比1962年增长36.6%,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为88684.1万元,完成计划的106.9%;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8743.1万元,完成计划的126.9%;个体手工业总产值289.4万元,完成计划的88.1%;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8143.9万元,完成计划的107.5%。
  主要产品产量:钢完成5969吨,超过计划53.1%,为上年的105.9%;原煤完成117.7万吨,超过计划1%,为上年的93.1%;发电量完成20245万度,超过计划15.4%,为上年的97%;汽车完成17665辆,超过计划0.9%,为上年的232.4%;胶合板完成11746立方米,超过计划6.8%,为上年的133%;棉布完成832万米,超过计划124.9%,为上年的92.3%;缝纫机完成2807台,为计划的35%,为上年的53.9%;自行车生产645辆,为计划的8.1%,为上年的14.4%;铁制小农具完成202万件,超过计划1.0%,上年的80%;食用植物油完成9411吨,超过计划4.6%,为上年的89.3%;卷烟完成94000箱,超过计划4.4%,为上年的136.2%。
  1963年工业支援农业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去不能生产的农机水箱、机油散热器、缸盖螺丝等重要配件经过试制已投入生产;过去多年没有生产的农用油罐、油桶等也恢复生产;同时扩大了电机、水泵等动力排灌设备的生产和农机具的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适用、物美、价廉的产品。
  2.农业
  根据中共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1963年春长春市在城乡普遍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3年农业粮食播种面积110万公顷,超过计划1.2%,比1962年增长0.3%。
  1963年长春市农业遭受春旱、夏涝、风、雹、秋霜冻的自然灾害比较突出,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7%。由于各地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采取抗旱、抗洪、抗风、雹等措施,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顽强抗灾,使损失大为减轻,农业生产仍取得较好的收成。
  1963年农业总产值实际为33443万元,比1962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达到143.8万吨,超过计划6.9%,比1962年增长10.4%,全年收购粮食55.6万吨,比1962年下降4.3%。1963年造林面积实际完成3266公顷,超过计划8.8%,比1962年增长44%。
  1963年大牲畜年末存栏达到42.9万头,超过计划4.6%,比1962年增长7.5%;生猪年末存栏完成46.3万头,为计划的79.2%,比1962年增长1.7%;羊年末存栏完成5.4万只,超过计划3.8%,比1962年增长17.4%;鹿年末存栏达到4379只,比1962年增长16.5%;水产品产量完成1136吨,为计划的42%,比1962年增长4.5%。1963年农村农业劳动力已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农业生产用畜力已相当于1959年的水平,农村运力和地力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
  1963年公路货运量实际达到523.1万吨,超过计划8.4%,为1962年的96.3%;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128万人次,超过计划19.3%,比1962年增长20.1%。
  ②铁路
  1963年铁路货运量实际达到151万吨,比1962年增长3.1%;铁路客运量实际达到956万人次,为1962年的77%。
  ③航空
  1963年航空客运量237人次,比1962年增长54.9%;航空货运量1963年与1962年持平。
  4.基本建设
  1963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实际完成5826万元,为计划的99.3%,比1962年增长1倍,其中:中央项目实际完成256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4%,完成计划的70.8%;地方项目实际完成3263万元,超过计划45.1%。地方项目中省属单位实际完成101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7.4%;市、县属单位实际完成225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8.6%。
  1963年全市大部分项目按计划组织施工,少部分项目未完工程结转到1964年度续建完成。
  5.城市公用事业
  ①公共汽车
  1963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90辆,完成计划的80%,为1962年的84.9%。主要因报废汽车增多所至。
  ②公共无轨电车
  1963年市区公共无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4辆,按计划完成,比1962年增长1倍。
  ③公共有轨电车
  1963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97辆,超过计划3辆,比1962年增长3.2%。
  ④煤气
  1963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4016万立方米,为1962年的98.3%。
  ⑤自来水
  1963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4056万吨,超过计划1.4%,比1962年增长6.5%。
  6.商业
  196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完成51863万元,完成计划的94.4%,为1962年的94.6%。
  1963年经过国民经济前两年的调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社会可供商品逐年增多,凭票、证供应的商品相应减少,1963年保留凭票、证供应的商品仅有66种,比1962年下降14.3%。为了保证市场供应,防止物资外流,从1963年2月起,又相应的增加工业品购货券和副食品购货券。除了国家控制的粮食、棉布、食用油、煤炭以及少量偏紧的商品保留凭票、证供应外,长春市居民所需其它生活用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
  1963年外贸收购总额实际达到2156万元,为1962年的85.7%。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3年末全市人口实际达到416.2万人,超过计划0.5%,比1962年增长3.5%,其中:市区人口实际达到126.7万人,超过计划0.6%,比1962年增长3.7%。
  1963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35.3‰,比计划增加6个午分点,比1962年增加5.4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39.3‰,比计划增加8.3个千分点,比1962年增加7.6个千分点。
  ②职工人数
  1963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31.32万人,比1962年增长0.3%。1963年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需要增加,根据上级的要求,原则上不准从社会上招用,主要从现有职工内部平衡调剂解决。另外,按国家统一计划接收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和部队转业、退伍复员军人,增减相抵实际增加0.9万人。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63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为8785元,比1962年提高59%。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63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25个,比1962年增加2个,增长8.7%;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2402人,比1962年增长3.3%。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63年在12所高等院校中减少2所,保留10所。实际招生人数4552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26222人,完成计划的97.4%,为1962年的92.5%。
  中等专业教育
  1963年实际招生人数为3194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11384人,超过计划0.6%,为1962年的94.3%。
  普通中学教育
  1963年实际招生人数为40742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92974人,为计划的92.8%,比1962年增长12.7%。
  小学教育
  1963年实际招生人数为127739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631268人,完成计划的88.4%,为1962年的97.1%。
  ③文化
  1963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继集)》、《冰山上的来客》、《花为媒》等9部影片,比1962年增加4部,增长80%。
  1963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29个,比1962年减少1个;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125个,比1962年增加27个;剧团实际达到19个,比1962年减少1个。
  ④卫生
  1963年医院实际达到51所,比1962年增加3所,增长6.3%;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7880张,为1962年的93.9%。
  1963年急救中心以长春市医院为基础组建了长春救护站。
  9.财政
  1963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20190万元,比1962年增长44%;财政支出实际为20019万元,比1962年增长43.9%。财政收支基本持平。
  1963年长春市国民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经济形势开始全面好转。
  1964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方针是:①进一步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②继续贯彻执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③贯彻执行按照解决吃穿用,加强基础工业,兼顾国防,突破尖端的次序来安排的方针;④继续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长春市1964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是:①继续大力发展农业,把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切实有效地加强支援农业,抓紧水利建设,积极地、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有效的治理干旱、洪涝灾害,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力争粮食与经济作物大丰收。②工业部门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积极收购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扩大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改善市场供应,改进经营管理工作,减少中间环节,节约费用。④基本建设的重点放在农田水利、基础工业和“短线”品种的建设方面,并有重点地发展支农工业和轻工业,兼顾薄弱环节。⑤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加强财政和信贷管理,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加收入,扩大社会主义积累。继续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约使用资金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
  1.工业
  1964年工业总产值计划112358万元,比1963年增长6.1%。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为100324.7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为10625.2万元,公私合营工业为1117.9万元,个体工业为290.2万元。
  产品产量计划安排115个品种,其中:属于国家计委管理的51种,中央部、局管理的40种,省管理的24种。与1963年相比,增产的53种,有钢、汽车、铁路客车、水泵、电机、变压器、纸、自行车、缝纫机、大钟、日用搪瓷、灯泡、水暖件、红砖等;维持的16种,有棉布、地毯、空压机配件等;减产的35种,有印染布、棉针织品、日用玻璃制品、炭黑等;新产品11种,有真空电炉、松土机、除根机等。
  全市可比产品总成本计划降低率7.5%。地方工业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10%。
  2.农业
  1964年农业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109.4万公顷,为1963年的99.5%,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137.9万吨,为1963年的95.9%。
  1964年造林面积计划达到3000公顷。大牲畜年末存栏达到45万头,猪57万头,羊6.3万只,水产品产量计划安排1515吨。
  3.交通运输业
  1964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557.1万吨,比1963年增长6.5%;公路客运量计划为138.2万人次,比1963年增长8%。
  4.基本建设
  1964年基本建设计划有166项,投资总额为9071万元,比1963年增长55.7%,其中:中央直属项目25项,投资5500万元,省属项目有27项,投资1199万元,市、县属项目有114项,投资2372万元。
  中央直属项目有:“一汽”、长春拖拉机制造厂、营城煤矿、长春客车厂、长春机车厂、长春材料试验机厂、国营228厂、793厂、636厂、305所、长春汽车研究所、吉林工业大学、长春邮电学校等。
  省属项目有:石头口门水库、省农机修理厂、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外国语学校、省交通学校等。
  市、县属项目重点投入农林水利、城市建设、工业及教育部门,如下表:
  5.城市公用事业
  ①公共汽车
  1964年市区公共汽车计划达到98辆,比1963年增长8.9%。
  ②公共无轨电车
  1964年市区公共无轨电车计划达到6辆,比1963年增长50%。
  ③市区公共有轨电车、煤气总产量均维持在1963年水平。
  ④自来水
  1964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4100万吨,比1963年增长1.1%。
  6.商业
  196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51921万元,比1963年增长0.1%。
  7.人口、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4年末全市人口计划为427.6万人,比1963年增长2.7%,其中:市区人口计划为130万人,比1963年增长2.6%。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因素。
  ②职工人数
  1964年末全市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为32.9万人,比1963年增长5%,主要考虑新扩建企业及农机、农电和文教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8.教育
  ①高等教育
  1964年高等院校保持在1963年水平。计划招生4800人,在校学生为24322人,为1963年的92.8%。
  ②中等专业教育
  1964年中等专业学校保持在1963年水平。计划招生4750人,在校学生为11534人,比1963年增长1.3%。
  ③普通中学教育
  1964年计划招生38535人,在校学生为110829人,比1963年增长19.2%。
  ④小学教育
  1964年计划招生146285人,在校学生为710153人,比1963年增长12.5%。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64年工业总产值实际达到120591.6万元,超过计划7.3%,比1963年增长13.9%。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为100935.3万元,完成计划的100.6%;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为10732.1万元,完成计划的101%;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8623.4万元,完成计划的77.1%;个体手工业总产值300.8万元,完成计划的103.7%。
  主要产品产量:钢完成6595吨,为上年的110.5%;原煤完成112.4万吨,为上年的95.5%;汽车完成24251辆,为上年的137.3%;铁路客车完成181辆,为上年的132.1%;棉布完成1203万米,为上年的144.6%;印染布完成731万米,为上年的109.8%;自行车完成15062辆,为上年的2335.2%;农业泵完成150台,为上年的142.9%;日用玻璃制品完成1663吨,为上年的52%;炭黑完成898吨,为上年的85.6%。
  2.农业
  1964年粮食播种面积110.8万公顷,超过计划1.3%,比1963年增长0.7%。
  1964年又连遭旱、涝、虫的自然灾害,农业总产值完成32818万元,为1963年的98.1%;粮食总产量实际达到135.8万吨,完成计划的98.5%,为1963年的94.4%。
  1964年人工造林实际达到5067公顷,完成计划的168.9%,比上年增长55.1%。
  1964年大牲畜年末实际存栏43.6万头,完成计划的97%,为1963年的101.6%;猪存栏实际达到58.6万头,完成计划的102.8%,比1963年增长26.5%;羊存栏实际达到5.7万只,完成计划的90.5%,比1963年增长5.6%;鹿存栏实际达到4370只,为1963年的99.8%;水产品产量实际达到1114吨,完成计划的73.5%,为1963年的98.1%。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
  1964年公路货运量实际达到699.7万吨,超过计划25.6%,比1963年增长33.8%;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156.2万人次,超过计划13%,比1963年增长22%。
  ②铁路
  1964铁路货运量实际达到181.1万吨,比1963年增长19.9%;铁路客运量实际达到893万人次,为1963年的93.4%。
  ③航空,
  1964年航空货运量实际维持在1963年水平;航空客运量实际达到447人次,比1963年增长88.6%。
  4.基本建设
  1964年基本建设实际投资总额是10502万元,超过计划15.8%,比1963年增长80.3%,其中:中央直属项目投资完成4542万元,为计划的82.6%,比1963年增长77.2%;省属项目完成1997万元,超过计划66.5%,比1963年增长97.1%;市、县属项目投资完成3963万元,超过计划的67%,比1963年增长76.1%。在总投资额中,生产性建设投资5802万元,占55.3%,非生产性建设投资4700万元(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738万元),占44.7%。
  “一汽”扩建后成立轿车分厂,并形成批量生产。根据国家生产力部局的要求,“一汽”承担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包建任务,并将已开发的4E140产品转让给“二汽”。
  国营二二八厂,按照部的要求,年初开始续建,根据“边建设、边试制、边生产”的方针,搞出一批试生产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批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项目,大、中、小学校舍及医院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5.城市公用事业
  ①公共汽车
  1964年市区公共汽车实际达到98辆,按计划完成,比1963年增长8.9%。
  ②公共无轨电车
  1964年市区公共无轨电车实际达到6辆,按计划完成,比1963年增长50%。
  ③公共有轨电车
  1964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实际达到102辆,比1963年增长5.2%。
  ④煤气
  1964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3958万立方米,为1963年的98.5%。
  ⑤自来水
  1964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3968万吨,完成计划的96.8%,为1963年的97.8%。
  6.商业
  196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完成52014万元,超过计划0.2%,比1963年增长0.3%。
  农副产品收购总值实际完成13922万元,比1963年增长12.9%。生猪收购完成18.5万头,比1963年增长37.0%;菜牛收购实际完成2300头,比1963年增长35.3%;鲜蛋收购实际完成1717吨,比1963年增长47.1%;家禽收购实际完成33.8万只,比1963年增长64.1%。
  1964年经济形势的好转,人民生活所需的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货源增多,市场供应好转,凭票、证供应的商品由1963年的66种减少到9种。高价出售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品种逐渐减少,恢复平价销售。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4年末全市人口实际达到428.2万人,超过计划0.1%,比1963年增长2.9%,其中:市区人口实际达到130.7万人,超过计划0.5%,比1963年增长3.2%。
  1964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9.4‰,比1963年减少5.9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5.8‰,比1963年减少13.5个千分点。
  ②职工人数
  1964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32.88万人,完成计划的99.9%,比1963年增长5%。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64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10116元,比1963年提高15.2%。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64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29个,比1963年增加4个,增长16%。
  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2976人,比1963年增长23.9%。
  ②教育高等教育
  1964年高等教育实际招生人数为4825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24090人,完成计划的99.1%,为1963年的91.9%。
  中等专业教育
  1964年实际招生人数4686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11421人,完成计划的99%,比1963年增长0.3%。
  普通中学教育
  1964年实际招生人数为42527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109008人,完成计划的98.4%,比1963年增长17.2%。
  小学教育
  1964年实际招生人数为224334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746477人,超过计划5.1%,比1963年增长18.3%。
  ③文化
  1964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英雄儿女》、《铡美案》、《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等8部影片,为1963年的88.9%。
  1964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29个,维持在1963年水平;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123个,为1963年的98.4%;艺术剧团实际达到18个,为1963年的94.7%。
  ④卫生
  1964年医院实际达到52所,比1963年增长2%;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7993张,比1963年增长1.4%。
  1964年长春市于6月份成立了红十字献血登记站。
  9.财政
  1964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22904万元,比1963年增长13.4%;财政支出实际达到22480万元,比1963年增长12.3%。财政收支,略有结余。
  1965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65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全国、全省计划的统一安排,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指导下,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比、学、赶、帮和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完成和超额完成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为1966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做好准备,保证和促进其他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1965年3月8日,市计委分党组向中共长春市委提交了《关于长春地区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3月10日,市委向各县委、区委、市直各党组、分党组转发,要求按照该计划做好各自的具体安排。
  市计委分党组提出的《长春地区国民经济计划》包括: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计划、地方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计划、地方交通运输计划、主要农副产品收购计划、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成本计划、教育事业计划、城市维修计划、外贸收购计划等。
  1.工业
  1965年地方工业的任务是:以提高产品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加强企业管理为中心,继续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一步发挥地方工业生产潜力。
  196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132300万元,比1964年增长9.7%。
  主要产品产量计划安排141种,其中:轻工业产品41种,重工业产品72种,手工业产品28种。比1964年增加的有91种:钢、汽车、机床、电机、变压器、自行车、大钟、硼砂、棉布等。维持的有35种,减产的有15种。
  可比产品成本要求比上年降低5.04%。
  2.农业
  继续贯彻“以粮为纲,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举,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努力增产粮食的同时,力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增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重点搞好防洪治涝,适当增加农业机械。
  1965年农业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109.1万公顷,为1964年的98.5%。
  1965年粮食总产量计划155万吨,比1964年增长14.1%。1965年造林计划为6700公顷。1965年大牲畜年末存栏计划为46万头,比1964年增长5.5%;生猪年末存栏计划为60万头,比1964年增长2.4%;羊存栏计划为6.7万只,比1964年增长17.5%;水产品产量计划达到1600吨,比1964年增长43.6%。
  3.交通运输业
  1965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720.7万吨,比1964年增长3%;公路客运量计划为165.6万人次,比1964年增长6%。
  4.基本建设
  1965年基本建设计划275项,投资总额为11488万元,比1964年增长9.4%,其中:国家投资10975万元,自筹513万元。
  新建扩建的项目主要有:“一汽”;国营133厂、228厂、793厂、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部分公社农机站30处,农机修理厂4处,良种场3处,双阳煤矿、长春胶合板厂、搪瓷厂、煤气罐工程、自来水供水管工程、吉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同位素病房、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外国语学校、吉林工学院、长春市中、小学校舍、市儿童医院、双阳县医院、宽城区医院、长春放射性废物处理场等。
  5.城市公用事业
  ①公共汽车
  1965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计划达到100辆,比1964年增长2%。
  ②公共无轨电车
  1965年市区公共无轨电车年末计划达到8辆,比1964年增长33.3%。
  ③公共有轨电车
  1965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维持在1964年水平。
  ④煤气
  1965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为4000万立方米,比1964年增长1.1%。
  ⑤自来水
  1965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4100万吨,比1964年增长3.3%。
  6.商业
  196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52014万元,保持在1964年水平。
  农副产品收购计划:生猪安排20万头;牛3000头;鲜蛋安排1800吨;家禽35万只。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5年全市人口年末计划达到438万人,比1964年增长2.3%,其中:市区人口达到133万人,比1964年增长1.8%。人口的增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
  ②职工人数
  1965年全市全民所有制职工年末人数计划为33.8万人,比1964年增长2.8%。主要考虑新、扩建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③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1965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计划为10824元,比1964年提高7%。
  8.教育、卫生
  ①教育
  高等教育
  1965年高等教育院校保持在1964年水平,计划招生4500人,在校学生达到21990人,为1964年的91.3%。
  中等专业教育
  1965年计划招生3650人,在校学生达到11521人,比1964年增长0.9%。
  普通中学教育
  1965年计划招生37805人,在校学生达到119813人,比1964年增长9.9%。
  小学教育
  1965年小学计划招生136370人,在校学生达到804847人,比1964年增长7.8%。
  1965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计划达到90%,其中:市区达到94%。
  ②卫生
  1965年市儿童医院、双阳县医院和宽城区医院,增加床位250张。
  9.财政
  1965年财政收入计划为23550万元,比1964年增长2.8%;财政支出计划为23400万元,比1964年增长4.1%。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6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53787万元,超过计划16.2%,比1963年增长27.5%。
  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钢完成7921吨,增长20.1%;钢材完成12527吨,增长153.6%;汽车产量完成34155辆,比1964年增长40.8%,汽车生产量突破年产3万辆设计能力,创“一汽”建厂以来,生产量最高的记录;机床、电机、变压器、金属材料试验机、自行车、大钟、棉布等都超额完成计划。1965年工业企业试制生产的新产品不断增多,如:三排座红旗轿车、高分子材料万能实验机、读数显微镜、真空电炉等。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计划都超额完成。
  2.农业
  1965年农业粮食播种面积实际达到109.5万公顷,超过计划0.4%,为1964年的98.8%;农业总产值实际为33361万元,比1964年增长1.7%;粮食总产量实际达到143.3万吨,为计划的92.5%,比1964年增长5.5%。1965年造林面积实际完成12467公顷,超过计划86%。1965年大牲畜年末存栏44万头,为计划的95.6%;生猪存栏54.66万头,为计划的91.1%;羊存栏6万只,为计划的89.5%。水产品产量完成1238吨,为计划的77.4%。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
  1965年公路货运量实际完成723.4万吨,超过计划0.4%,比1964年增长3.4%;公路客运量实际完成176.4万人次,超过计划6.5%,比1964年增长12.9%。
  ②铁路
  1965年铁路货运量实际完成240.4万吨,比1964年增长32.7%;铁路客运量实际完成931.0万人次,比1964年增长4.3%。
  4.基本建设
  1965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实际为7676万元,完成计划的66.8%,为1964年的73.1%。在总投资中,生产性建设投资505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5.8%,非生产性建设投资262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4.2%。
  “一汽”在1965年突破年产3万辆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改、扩建,实现汽车生产能力翻一翻,向年产6万辆的目标奋进。
  国营793厂、133厂分别于9、11月建成,并交付国家验收和开工投产;宽城区医院、双阳县医院扩建后交付使用,共增加病床位105张;长春市第十六、十七中学及上海路小学等单位建成交付使用。
  5.城市公用事业
  ①公共汽车
  1965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实际达到101辆,超过计划1%,比1964年增长3.1%。
  ②公共无轨电车
  1965年市区公共无轨电车年末实际达到8辆,按计划完成,比1964年增长33.3%。
  ③公共有轨电车
  1965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实际达到103辆,比1964年增长1%。
  ④煤气
  1965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4099万立方米,超过计划2.5%,比1964年增长3.6%。
  ⑤自来水
  1965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4266万吨,超过计划4%,比1964年增长7.5%。
  6.商业
  196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52546万元,完成计划的101%。农副产品收购,生猪实际完成27万头,超过计划35%;牛实际完成3700头,超过计划23.3%;家禽实际完成38.9万只,超过计划11.1%;鲜蛋实际完成2182吨,超过计划21.2%。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向社会提供的商品增多,市场供应紧张的形势大大缓解,原有高价销售的商品基本上恢复平价销售。原凭票、证供应的商品,除国家控制的粮食、棉布、化纤布、植物食用油、煤炭、肉、豆制品等少数品种外,其他商品基本上敞开销售。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65年全市人口年末实际达到435.9万人,完成计划的99.5%,比1964年增长1.8%,其中:市区人口年末实际达到132.7万人,完成计划的99.8%,比1964年增长1.5%。
  1965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6.2‰,比1964年减少3.2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19.5‰,比1964年减少6.3个千分点。1965年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较好,国家免费给3.5万人做了节育、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建国以来最低的一年。由于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全市1965年比1964年少生13800人,其中:市区少生8300人。
  ②职工人数
  1965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年末人数实际达到33.73万人,完成计划的99.8%,比1964年增长2.6%,其中:工业部门增长8.2%;商业部门增长2.8%;科教文部门增长6.5%。
  ③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1965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11759元,超过计划8.5%,比1964年提高9.7%。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65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29个,保持在1964年水平;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2991人,比1964年增长0.5%。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65年高等院校实际达到10所,保持在1964年水平。实际招生4551人,在校学生达到21892人,完成计划的99.6%,为1964年的90.9%。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长春高等院校经过整顿和院系的调整,仅保留10所院校。学校校数和在校学生人数均比调整前有大幅度的减少,但教学质量得到巩固和提高,每年为国家培养出6千名左右合格的人才,分配到全国各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中等专业教育
  1965年中等专业学校实际达到17所,比1964年减少4所。实际招生3559人,在校学生达到9994人,完成计划的86.7%,为1964年的87.5%。
  普通中学教育
  1965年实际招生39832人,在校学生达到113454人,完成计划的94.6%,比1964年增长4.1%。
  小学教育
  1965年实际招生209074人,在校学生达到824911人,超过计划2.5%,比1964年增长10.5%。
  1965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实际达到91.8%,超过计划1.8个百分点,比1964年增加3.8个百分点,其中:市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实际达到95.7%,超过计划1.7个百分点,比1964年增加1.3个百分点。
  ③文化
  1965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青松岭》、《三进山城》、《景颇姑娘》等11部影片,比1964年增长37.5%。
  1965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30个,比1964年增长3.5%;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130个,比1964年增长5.7%;艺术剧团实际达到16个,为1964年的88.9%。
  ④卫生
  1965年医院实际达到54所,比1964年增长3.8%;卫生机构病床位数实际达到8544张,比1964年增长6.9%,其中:扩建后双阳县医院和宽城区医院增加病床位105张,增长95.5%。
  9.财政
  1965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23697万元,超过计划0.6%,比1964年增长3.5%;财政支出实际达到23383万元,完成计划的99.9%,比1964年增长4%。
  1961年至1965年期间,长春市国民经济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路线,整顿了经济秩序,压缩了基本建设规模,缩短了重工业战线,对不必要的企业事业进行了关、停、并、转,精简了职工,减少了城镇人口。突出了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大力恢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在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市场供应情况明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逐步得到好转。逐步调整了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扭转了3年“大跃进”和困难时期的局面,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使国民经济逐步转向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为第三个五年计划创造了条件。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