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二五”计划时期各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及执行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9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二五”计划时期各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及执行情况
分类号: F123.32
页数: 19
页码: 104-1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8年~1965年长春市第二个五年计划与调整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工作执行情况。
关键词: 经济计划 执行情况 长春市

内容

1958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58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从各方面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潮,争取农业大丰收;积极地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增加燃料、电力、原材料、化学肥料、重型机械和电力设备的产量;按照物力、财力的可能,尽可能地扩大基本建设的投资,主要是生产性建设的投资;努力增加生活资料的生产,继续巩固市场物价的稳定;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适当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积极地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1.工业
  195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83243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比1957年增长30%。长春机车厂建成并投入试产。
  1958年地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计划为:汽车表1.5万只、胶合板13842立方米、棉布869万米、皮鞋32.6万双。
  2.农业
  195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113.1万公顷,为1957年的98.8%,粮食总产量计划为152.6万吨,比1957年增长13.1%。畜牧业计划为:大牲畜35.7万头,比1957年增长1.7%,生猪53.9万头,比1957年增长9.6%。
  郊区要把蔬菜生产放在重要位置上,保证城市供应。蔬菜总产量计划安排13.3万吨,比1957年增长12.5%。
  3.交通运输业
  1958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600万吨,比1957年增长32%。
  4.基本建设
  1958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12369万元,比1957年增长88.3%。
  新建扩建的单位有长春客车厂、长春机车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国营133厂、长春纺织厂、中国民航长春航空站、长春光机学院、长春汽车研究所、长春农学院、吉林财贸学院、长春电力学校、省交通学校、长春市铁北钢厂、长春市机床厂、长春市水泥厂、长春市新立城水库、九台石头口门水库、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长春市轻工业学校、长春市农业学校及长春市中医院等。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8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达到2600万立方米,比1957年增长12.5%。
  ②自来水
  1958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达到2250万吨,比1957年增长8.2%。
  ③公共汽车
  1958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计划为60辆;比1957年增长9.1%。
  ④公共有轨电车
  1958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计划为72辆,比1957年增长7.8%。
  6.商业
  195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38100万元,比1957年增长7.1%。
  7.文教卫生
  ①教育
  高等教育
  1958年计划招生6950人,在校学生达到20880人,比1957年增长26.3%。
  中等专业教育
  1958年计划招生4020人,在校学生达到16180人,比1957年增长7.6%。
  普通中学教育
  1958年计划招生24600人,在校学生达到70341人,比1957年增长15.9%。
  小学教育
  1958年计划招生187300人,在校学生达到551161人,比1957年增长32.8%。
  ②文化
  1958年电影院、剧场计划达到25个,比1957年增长19.1%。
  剧团计划达到14个,比1957年增长16.7%。
  电影放映队,计划达到60个,比1957年增长13.2%。
  ③卫生
  1958年医院计划达到23所,比1957年增加3所,增长15%。
  卫生机构病床位计划达到4400张,比1957年增长11.2%。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5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02391.2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超过计划23%,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完成83894.1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完成5189.3万元,公私合营企业完成13307.8万元。
  主要产品:载重汽车实际完成14922辆,比1957年增长88.8%;炭黑实际完成1170吨,比1957年增长2倍多;胶合板实际完成15219立方米,超过计划10%,比1957年增长5.9%;棉布实际达到766万米,完成计划88.1%,为1957年的84.5%;皮鞋实际完成55.2万双,超过计划69.3%,比1957年增长78.6%。
  “一汽”职工5月份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试制成国产第一辆CA71型东风牌轿车,7月份又自行设计的第一辆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并试制成功。
  长春机车厂1958年8月1日建成,在四季度内试生产。
  1958年7月长春市无线电厂成立,并投产。
  1958年8月长春市扎钢厂成立,并投产。
  1958年秋,响应中央和省、市委的号召,全市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为完成市委提出的年内生产铁5.7万吨、钢12万吨的任务,全市企业职工、公社农民、机关干部、学校师生、部队官兵、街道居民4万多人,捐献废钢铁,大搞“小土群”,土洋结合,大炼钢铁。到1958年底,钢产量完成10048吨,为计划的83.7%,结束了长春市不能生产钢铁的历史。
  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也出现一些问题,炼出的铁质量差、造价高,有相当一部分铁是“蜂窝铁、烧结铁”,造价比国家调拨价几乎高1倍。钢的造价高于国家规定价格67%。1958年全市大炼钢铁造成3032万元的亏损。
  2.农业
  1958年粮食播种面积实际达到112.1万公顷,完成计划的99.1%,为1957年的97.9%;粮食总产量完成147万吨,为计划的96.3%,比1957年增长9%;大牲畜实际达到36万头,超过计划0.8%,比1957年增长2.6%;生猪存栏48.1万头,完成计划的89.2%,为1957年的97.6%。
  为彻底根治伊通河的水患和解决长春市人民生活用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变害为利,市里决定在伊通河上游以北,距长春市市区内20公里处,新建长春市新立城水库,于1958年7月20日开始动工。长春市工农商学兵各界群众3万人参加劳动,计划3年建成,实际仅用了2年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了任务。各县也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库,但由于资金不足,多数是没有按标准设计的“半拉子”工程。
  1958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农村欣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建立了农村人民公社95个,相继建立了公共食堂13067个,托儿所16889个,幼儿园4669个,敬老院263处,产院869处。农村工作一度出现高指标、瞎指挥风和浮夸风,给国家和农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运输
  1958年公路货运量实际为622.1万吨,超过计划3.7%,比1957年增长36.8%。
  ②铁路运输
  1958年铁路货运量实际完成209.2万吨,为1957年的94%。
  铁路客运量实际完成475万人次,为1957年的94.8%。
  ③航空运输
  长春市原有航空机场均为军用机场,随着长春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民航长春航空站于1958年12月成立。主要承接长春至北京的航运任务。
  4.基本建设
  1958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实际完成15410万元,超过计划24.6%,比1957年增长134.6%。
  长春拖拉机制造厂、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国营133厂、长春纺织厂相继破土兴建。长春客车厂续建,长春机车厂于8月1日建成交付试生产。吉林省宾馆建成交付使用。
  1958年新建、扩建的单位还有长春汽车研究所、长春光机学院、吉林财贸学院、长春电力学校、吉林省交通学校、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长春市轻工业学校、长春市农业学校、长春市水泥广、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长春市第20中学、长春市富锦路小学、长春市中医院、长春市产院等单位。
  1958年基本建设总投资中生产性投资实际完成1204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78.2%。非生产性投资实际完成336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1.8%。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8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完成2966万立方米,超过计划14.1%,比1957年增长28.3%。
  ②自来水
  1958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完成2339万吨,超过计划4%,比1957年增长12.5%。
  ③公共汽车
  1958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64辆,超过计划6.7%,比1957年增长16.4%。
  ④公共有轨电车
  1958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73辆,超过计划1.4%,比1957年增长9%。
  6.商业
  195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完成40169万元,超过计划5.4%,比1957年增长12.9%。
  由于城市人口和职工人数的增加,市场商品供应紧张,从1958年开始,对主要的副食品和编紧的工业品实行凭票、证供应。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58年年末全市人口总数实际达到357.2万人,比1957年增长1.3%,其中市区达到102.1万人,比1957年增长4.7%。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3.8‰,比1957年增加0.5个千分点,其中市区达到35.9‰,比1957年减少1.2个千分点。
  ②职工人数
  1958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在国民经济全面“跃进”的形势下,增长速度较快,城市闲散劳动力的失业现象基本解决。城市有些部门劳力不足,还从农村吸收一批劳动力。
  1958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31.97万人,比1957年增加了10.59万人,增长了49.5%。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5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9047元,比1957年提高33.9%。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58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29所,比1957年增长222.2%;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1510人,比1957年增长71.8%。
  1958年长春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长最快的一年。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58年高等院校实际达到18所,比1957年增加12所,增长2倍;实际招生人数为9241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22557人,超过计划8%,比1957年增长36.5%。
  中等专业教育
  1958年实际招生人数为8357人,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6627人,超过计划2.8%,比1957年增长10.6%。
  普通中学教育
  1958年实际招生人数为32062人,在校学生实际达到71124人,超过计划1.1%,比1957年增长17.2%。
  小学教育
  1958年实际招生人数为189391人,在校学生实际为531616人,完成计划的96.5%,比1957年增长28.1%。
  1958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不顾主客观条件,在不具备办学的条件下,出现一些“跃进”而起的学校,这些学校多数教学条件较差,师资也不足,有的实施二部制授课,影响教学质量。
  ③文化
  1958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党的女儿》、《红孩子》、《花好月圆》、《徐秋影案件》等31部影片,比1957年增加17部,增长121.4%。
  1958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26所,超过计划4%,比1957年增长23.8%。
  剧团实际达到14个,为计划的100%,比1957年增长16.7%。
  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59个,为计划的98.3%,比1957年增长11.3%。
  ④卫生
  1958年医院实际达到26所,超过计划13%,比1957年增长30%;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9063张,超过计划106%,比1957年增长123%。
  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下,相继掀起大办卫生事业的高潮。卫生事业在国家办与集体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指引下,城市“地段医院”和农村卫生院、卫生所都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卫生机构病床位相应的发展较快,增长幅度较大。
  9.财政
  1958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16114万元,比1957年增长220.8%;财政支出实际达到14971万元,比1957年增长202.9%。
  1959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59年5月,长春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长春市1959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计划规定的任务是:根据党的总路线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并举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基本原则,大力开展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实现一个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而奋斗。
  1.工业
  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为131077万元,比1958年增长28%。
  在26种主要产品中,钢产量计划为30000吨,比1958年增长198.6%;原煤产量计划为155万吨,比1958年增长31.7%;汽车产量计划为16000辆,比1958年增长7.2%;棉布产量计划为919万米,比1958年增长20%。
  2.农业
  1959年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107.4万公顷,为1958年的95.8%;1959年粮食总产量计划183万吨,比1958年增长24.5%。市郊区蔬菜总产量计划为22万吨,比1958年增长42.1%。
  农业总产值计划为4.59亿元。
  3.交通运输业
  1959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860万吨,比1958年增长38.2%。
  4.基本建设
  1959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12756.3万元,为1958年的82.8%,其中工业部门6715.3万元,占52.6%;农林水利气象部门943.3万元,占7.4%;城市建设部门1001万元,占7.8%;交通邮电部门825.1万元,占6.5%;文教卫生部门1550.4万元,占12.2%;其它部门1721.2万元,占13.5%。
  1959年新建、扩建的重点单位有:长春市钢厂、“一汽”发动机车间和冲压车间、长春发电厂、长春机床厂、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吉林大学、新立城水库和九台石头口门水库等。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9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为3500万立方米,比1958年增长18%。
  ②自来水
  1959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2500万吨,比1958年增长6.9%。
  ③公共汽车
  1959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计划为74辆,比1958年增长15.6%。
  ④公共有轨电车
  1959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计划为90辆,比1958年增长23.3%。
  6.商业
  195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达到48500万元,比1958年增长20.7%。
  7.教育
  ①高等教育
  1959年计划招生6500人,在校学生人数为25070人,比1958年增长11.1%。
  ②中等专业教育
  1959年计划招生8670人,在校学生人数为19120人,比1958年增长15%。
  ③普通中学教育
  1959年计划招生30500人,在校学生人数为84550人,比1958年增长18.9%。
  ④小学教育
  1959年计划招生116000人,在校学生人数为587000人,比1958年增长10.4%。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5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133743.9万元,超过计划2%,比1958年增长30.6%,提前3年完成第二个五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建议数113294万元指标的118.1%。全市工业部门在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工业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生铁合格率达到90%以上,转炉钢合格率达到85%以上。创造新产品320种,如红旗轿车、1.2万千瓦发电设备、5吨起重机、10立方米/分空气压缩机、C620车床、光学玻璃等。1959年生产钢29144吨,完成计划的97.1%,比1958年增长1.9倍;原煤产量完成149.1万吨,为计划的96.2%,比1958年增长26.7%;汽车产量完成16469辆,超过计划2.9%,比1958年增长10.4%;棉布产量完成1070万米,超过计划16.4%,比1958年增长39.7%。
  长春机车厂2月16日正式投产,全年生产改轨友好型蒸气机车245辆,检修机车6辆。
  长春客车厂根据“边建设、边试制、边生产”的“三边”精神,在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同时,于3月25日将第一辆C60载重60吨货车试制成功。又于9月18日将第一辆YW22型硬卧车试制成功,提前一年完成了试制任务,开创了我国铁路客车制造的新篇章。
  “一汽”9月28日将自制的30辆红旗牌小轿车运往北京,其中两辆敝篷检阅车于10月1日供中央领导同志乘座参加了首都国庆节阅兵式。
  长春市钢厂10月中旬成立。
  2.农业
  1959年粮食播种面积实际完成106.7万公顷,为计划的99.3%。1959年粮食总产量实际完成170万吨,为计划的92.9%,比1958年增长15.6%。提前3年完成第二个五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计划建议数154万吨指标的110.4%。农业总产值完成4.28亿元,完成计划的93.2%。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运输
  1959年公路货运量实际完成1118.3万吨,超过计划30%,比1958年增长74.8%。
  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91.3万人次,比1958年增长1倍多。
  ②铁路运输
  1959年铁路货运量实际达到247.6万吨,比1958年增长18.4%。
  铁路客运量实际达到785万人次,比1958年增长65%。
  ③航空运输
  1959年长春民用航空运输仅是开始起步试飞阶段,航空运输的客运量和货运量为数均较少。
  4.基本建设
  1959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060万元,超过计划57.3%,比上年增长30.2%,其中:部直属项目建设完成5889万元,省属项目建设完成5249万元,市属项目建设完成6876万元,县属项目建设完成2046万元。竣工面积70.7万平方米,有279个项目按期或提前交付使用,工程成本显著降低。竣工项目主要有市钢厂、五一钢厂、东站钢厂、铁北钢厂、红旗二号焦炉、钻机厂、机床厂、长春发电厂扩建工程、汽车厂冲压车间、发动机车间、塑料厂、化药厂、玻璃厂、水泥厂、保温材料厂、市第27中学、市黄河路小学等。根据“全国一盘棋”的精神,在资金和物资材料紧缺的情况下,国营133厂、228厂及长春纺织厂定为停缓建单位。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9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完成3908万立方米,超过计划11.7%,比1958年增长31.8%。
  ②自来水
  1959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完成2747万吨,超过计划9.9%,比1958年增长17.4%。
  ③公共汽车
  1959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78辆,超过计划5.4%,比1958年增长21.9%。
  ④公共有轨电车
  1959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89辆,为计划的98.9%,比1958年增长21.9%。
  6.商业
  商业部门在“大跃进”形势推动下,开展“大购大销”运动,口号是:“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什么时候生产什么时候收购”,“工商一家,产销一条龙”,并提倡收购“放卫星”。1959年商业部门国内纯购进总值为48879万元,比1958年增长64.5%,其中:工业品购进总值29733万元,比1958年增长27.78%;农副产品购进总值为16079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在购进的工业品中,一部分是质次价高的“大跃进”产品,形成商品流转不良循环,购大于销,库存增加,达到33155万元,比1958年上升47.46%。
  195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4353万元,超过计划12.1%,比1958年增长35.3%,提前3年完成第二个五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建议数47540万元指标的114.3%。1959年市场商品供应仍呈紧张状态。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59年年末全市人口总数实际达到366.1万人,比1958年增长2.5%,其中市区人口达到115.8万人,比1958年增长13.4%。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16.2‰,比1958年减少7.6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6‰,比1958年减少9.9个千分点。1959年长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二五”计划建议数指标以内。
  ②职工人数
  1959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36万人,比1959年增长12.6%。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59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8044元,比1958年下降11.1%。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59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45个,比1958年增长55.2%;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1938人,比1958年增长28.3%。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59年实际招生人数为8084人,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26908人,超过计划7.3%,比1958年增长19.3%。
  中等专业教育
  1959年实际招生人数为7617人,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6197人,完成计划的84.7%,为1958年的97.4%。
  普通中学教育
  1959年实际招生人数为33268人,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75724人,为计划的90%,比1958年增长6.5%。
  小学教育
  1959年实际招生人数为138252人,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570597人,为计划的97.2%,比1958年增长7.3%。
  ③文化
  1959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窦娥冤》、《我们村里年轻人》、《草原晨曲》、《五朵金花》、《冰上姐妹》等25部影片。为1958年的80.6%。
  1958年“大跃进”以来,全国各主要大城市相继新建一批电影制片厂,所需主要演员、制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均需要依靠老厂的支援。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58、1959两年内从现有人员中,抽调约三分之一的骨干力量,支援外省、市电影制片厂的建设。
  1959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29所,比1958年增长11.5%。
  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70个,比1958年增长18.6%。
  剧团实际达到18个,比1958年增长28.6%。
  ④卫生
  1959年医院实际达到29个,比1958年增长11.5%;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7622张,为1958年的84.1%。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城市“地段医院”和农村卫生院医疗床位不稳定所至。
  9.财政
  1959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40186万元,比1958年增长149.4%;财政支出实际达到29938万元,比1958年增长近1倍。
  1960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6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是: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根本方针,在1958年和1959年连续“大跃进”的基础上,争取国民经济继续跃进。为实现这个任务,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要进一步确定以农业为基础,按照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的原则,更好地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运输业、采掘工业等薄弱部门,为以后的全面跃进创造条件。
  1.工业
  1960年的工业总产值按两本帐安排,第一本为191253万元(必保指标),比1959年增长43%;第二本为208359万元(争取完成指标),比1959年增长55.8%。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产值占67.3%,消费资料产值占32.7%。产品产量共安排241种,其中:中央安排143种,省安排59种,市安排39种。按行业分:冶金、煤炭、电力等11种,机构88种,化工石油47种,建筑材料18种,轻工产品77种。主要产品产量计划为:钢79300吨,比1959年增长172%;原煤178万吨,比1959年增长19.5%;汽车26049辆,比1959年增长58.2%。新产品试制计划完成550种,产品质量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农业
  1960年农业生产计划是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制定的。粮食播种面积计划安排106.5万公顷,为1959年的99.8%;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210万吨,比1959年增长23.5%;长春市郊区蔬菜总产量计划达到34万吨,比1959年增长5.1%;全市大牲畜总头数计划达到43.2万头,比1959年增长9.4%;生猪年末存栏数计划为170万头,比1959年57万头增长198%;农业总产值计划达到5.42亿元(1957年不变价),比1959年增长26.5%。
  3.交通运输业
  1960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1150万吨,比1959年增长2.8%。
  4.基本建设
  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为34884.2万元,比1959年增长73.9%,
  其中:中央单位投资额为17048万元,占总投资额的48.9%;省直单位投资额为10169.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9.1%;市属单位投资为7677.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2%。在市属单位投资额中:工业投资3411万元,占44.5%;农林水利投资781.2万元,占10.2%;交通、邮电投资161万元,占2.1%;商业、粮食、银行投资682.9万元,占8.9%;文教、卫生投资811万元,占10.6%;城市建设投资1820万元,占23.7%。
  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中计划新建、续建、扩建的单位有国营793厂、133厂、228厂、长春客车厂、“一汽”、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汽车研究所、吉林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吉林省无线电厂、长春纺织厂、长春新立城水库等。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60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为4200万立方米,比1959年增长7.5%。
  ②自来水
  1960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3400万吨,比1959年增长23.8%。
  ③公共汽车
  1960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计划为88辆,比1959年增加10辆,增长12.8%。
  6.商业
  196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60300万元,比1959年增长10.9%。
  7.劳动
  1960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达到42.84万人,比1959年增加6.84万人,增长19%。增加的职工少部分是农业副食品基地农民转为农场职工,大部分是国家新建重点企业、城市公共交通、教育部门等增加的职工,其他各部门职工人数基本保持在1959年水平上。
  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计划达到10911元,比1959年提高35.6%。
  8.教育
  ①高等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9160人,在校学生达到31120人,比1959年增长15.7%。
  ②中等专业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3150人,在校学生达到17695人,比1959年增长9.2%。
  ③普通中学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27000人,在校学生达到88500人,比1959年增长16.9%。
  ④小学教育
  1960年计划招生186000人,在校学生达到711000人,比1959年增长24.6%。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6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83375万元,完成第一本帐的95.9%,第二本帐的88%,比1959年增长37.1%。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145935.6万元,占80%,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0156.3万元,占11%,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17283.1万元,占9%。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计划情况:钢完成90071吨,为计划的113.6%,比1959年增长209%;原煤完成202.7万吨,超过计划的13.9%,比上年增长36%;汽车完成17407辆,为计划的66.8%,比上年增长5.7%。长春客车厂在“边建设、边试制、边生产”的方针指引下,1960年开始小规模的生产,全年生产客车55辆。
  2.农业
  1960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5763万元(1957年不变价),完成计划的66%。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06.2万公顷,为计划的99.7%。粮食总产量完成126万吨,为计划的60%,比上年下降26%。大牲畜年末存栏数实际完成39.5万头,为计划的91.4%,与上年持平。生猪年末存栏数实际完成64.4万头,比1959年增长13%。长春市郊区蔬菜总产量实际完成32.4万吨,为计划的95.3%,与上年持平。1960年长春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业未能完成计划。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农村口粮留量平均每人才达到132公斤,比上年减少180.5公斤,口粮不足,加上农村“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当时全国农业情况,中央于1960年11月3日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农业十二条”,对纠正“共产风”扭转农村局面起了积极作用。
  为贯彻中央“农业十二条”指示信精神,搞好农村工作,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委员会1960年冬决定在城市开展支农工作,在各部门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及驻长部队,抽调大批干部下乡参加“整党、整社”工作,向农民宣讲农业十二条,纠正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力。
  3.交通运输业
  ①公路运输
  1960年公路货运量实际完成1164.2万吨,超过计划1.2%,比1959年增长4.1%;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80.4万人次,为1959年的88.1%。
  ②铁路运输
  1960年铁路货运量实际达到270.5万吨,比1959年增长9.2%;铁路客运量实际达到1017万人次,比1959年增长29.6%。
  ③航空运输
  1960年航空客运量实际达到198人次,比1959年增长53.5%。
  4.基本建设
  1960年在反右倾,继续“大跃进”的形势下,长春市根据中央、省关于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号召全市要进一步大搞“小土群、小洋群”,扩大建材生产,掀起全党、全民大办基本建设的新高潮。基本建设工程遍地开花。因此,形成基建材料短缺,资金紧张,基建技术力量和劳动力严重不足。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实际达到22244万元,仅完成计划的63.8%,比1959年增长10.9%。一些新建、扩建工程,如国营133厂、228厂等单位未能按期完成施工任务。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经过会战于10月1日提前一年建成,新建的“一汽”汽车工业学校、长春市第34中学、开运街小学及榆树县人民医院、德惠县人民医院等扩建工程相继完工交付使用。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60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4383万立方米,超过计划4.4%,比1959年增长12.2%
  ②自来水
  1960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3528万吨,超过计划3.8%,比1959年增长28.4%。
  ③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
  1960年市区公共汽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88辆,为计划的100%,比1959年增长12.8%。
  ④公共有轨电车
  1960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90辆,比1959年增长1.1%。
  6.商业
  196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为62904万元,超过计划4.3%,比1959年增长15.7%。国内纯购进总额完成58864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年末库存商品价值总额达43264万元,比上年增长30.5%。
  7.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60年年末全市人口实际达到384.4万人,比1959年增长5%,其中:市区人口达到128.8万人,比1959年增长11.2%。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1.4‰,比1959年增长5.2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30.1‰,比1959年增长4.1个千分点。
  ②劳动工资
  1960年年末全市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43.25万人,超过计划1%,比上年增长20.1%。全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9712元,为计划的89%,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中央所属工业企业完成10537元,比上年下降13.5%;地方企业完成9326元,比上年增长38.7%。1960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总额实际达到24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学研究
  1960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45个,与1959年持平;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2034人,比1959年增长5%。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60年高等院校实际达到28所,比1959年增加9所,增长47.4%;实际招生人数为10429人,超过计划13.8%,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31264人,超过计划0.5%,比1959年增长16.2%。
  中等专业教育
  1960年中等专业学校实际达到35所,比1959年增加7所,增长25%。
  1960年实际招生人数为6078人,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7634人,为计划的99.7%,比上年增长8.9%。
  技工学校教育
  1960年技工学校实际达到24所,比1959年增加12所,增长1倍;实际招生人数为4820人,在校学生达到6803人,比1959年增长107.8%。
  普通中学教育
  1960年实际招生人数为29995人,超过计划11.1%。在校学生实际达到83639人,为计划的94.5%,比1959年增长10.5%。
  小学教育
  1960年实际招生人数为194840人,超过计划4.7%。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680324人,完成计划的95.7%,比1959年增长19.2%。
  ③文化
  1960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鸿雁》、《铁道卫士》、《刘三姐》等19部影片,比1959年减少6部。
  1960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31个,比1959年增长6.9%;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70个,与1959年持平;艺术剧团实际达到21个,比1959年增长16.7%。
  ④卫生
  1960年医院实际达到28所,为1959年的96.6%;卫生机构病床位实际达到9294张,比1959年增长21.9%。
  9.财政
  1960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49993.7万元,比1959年增长24.4%;财政支出实际达到49854万元,比1959年增长69.9%。财政收支基本持平。
  1960年是全国持续“大跃进”的一年,1958~1960年“大跃进”引伸出的高指标、高投入、高积累、高估产、高征购、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于1960年农业大面积遭受自然灾害,农业欠收,农产品供应严重不足,导致市场消费品供应紧张。加之,一些国家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禁运或单方面终止经济、技术援助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在全国大气候的影响下,长春市的经济形势也不例外,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年“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0年与1957年相比,重工业增长2.04倍,轻工业增长1.59倍,而农业只增长17.6%,违背了以农、轻、重为序列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动,农业比重从1957年的32.2%下降到1960年16.3%,轻工业从26.8%上升到29.9%,重工业从41.0%上升到53.8%。重工业增长过猛,导致基本建设规模过大,1960年基本建设投资比1957年实际增长2.39倍。重工业发展过猛,挤了轻工业,超过了农业承受能力。
  3年“大跃进”的影响,农业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的状况比较突出,加之,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严重伤害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1958~1960年3年中粮食产量,1958年计划比1957年增长13.1%;1959年计划比1958年增长24.5%,1960年又比1959年增长23.5%。但3年中连年均未完成计划。
  农村中的高估产,生产大队、公社及县三级层层加码。3年平均公社一级比生产大队高估7.5%;县又比公社高估8.9%;县比生产大队高估在17%左右。经长春市统计部门检查核实,市统计数最后核实比县上报产量3年平均低估16%。
  农村中高征购,3年平均粮食征购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3.8%。1960年农村社员口粮留量每人平均为132公斤,比1958年“大跃进”前一年的1957年留量下降近1倍。由于农村社员口粮不足,1958~1959年粮食年度粮食反销量占征购量的25.8%。
  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农业向工业部门提供的农产品原料供应不足,必然影响到轻工业生产的下降,轻工业生产上不去,又必然引起市场商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为控制抢购,除原有发放的粮证、粮票、布票、油票外,又相继增加了肉票、鱼票、蛋票、糖票、豆制品票、线票、绒衣票等10多种,对居民实行凭证、凭票限量供应。城乡人民由于口粮不足,以麸糠、豆饼、瓜、菜等为代食补充,生活水平明显下降。1958~1960年3年中因种种原因,使国民经济陷入了不良循环状态。因此,对国民经济不得不进行全面调整。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