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一五”计划期间各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及执行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9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一五”计划期间各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及执行情况
分类号: F123.31
页数: 30
页码: 69-9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3年~1957年长春市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关键词: 经济计划 执行情况 长春市

内容

1953年
  一、任务与指标
  根据“边打边建”的总方针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长春市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于1953年2月提出了《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说明》,对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做了安排,后经修改及市政府审查同意,5月6日报省。6月8日,省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复。6月29日,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印发《1953年国民经济计划说明》,作为执行1953年计划的依据。
  1.工业
  195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29092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大型工业21722.4万元,小型工业3188万元,合作组织工业(生产社、加工厂)512.2万元,个体手工业3669.4万元。
  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生产为8365.3万元,占28.8%,生活资料生产为20726.7万元,占71.2%。
  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中央部属国营工业17个厂(不包括军委及第二机械工业部系统)为9261.8万元,地方国营工业40个厂为7142.8万元,合作组织工业11个单位为512.2万元,公私合营工业4个厂为767.9万元,个体手工业为3669.4万元,私营工业为7737.9万元。
  2.农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计划120万公顷,其中:市郊区7万公顷,基本稳定在1952年水平。粮食总产量175万吨,比1952年降低5.3%,其中市郊区12.4万吨,比1952年下降5.4%。全市大牲畜存栏头数计划54万头,比1952年增长5.5%,生猪存栏头数计划51万头,比1952年增长6.5%,家禽计划220万只,比1952年增长11.4%。
  3.交通运输业
  1953年公路货运重点为基本建设及企业生产服务,保证国营企事业对运输的需要。
  1953年全市公路货运量计划为400万吨,比1952年增长43.6%。
  4.基本建设
  1953年全市总投资额计划10521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新建项目占57.3%,改扩建项目占35.6%,其它占7.1%;工业占47.6%,农业占0.1%,商业占0.3%,文教占21.6%,城市公用事业及其他占30.4%。市属基本建设投资计划226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51.9%,占全市总投资额的21.5%。“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列入国家计划,于1953年开始在长春动工兴建。
  5.商业
  1953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26820万元,比1952年增长22.7%,其中:市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16313万元,比1952年增长17%。
  6.劳动
  1953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达到13.5万人,比1952年增长35.3%,增加3.5万人,主要考虑为“一汽”建厂施工需要增加的人员。
  7.教育
  1953年教育工作认真贯彻一月份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
  高等教育
  1953年计划招生3000人,在校学生达到6850人,比1952年增长13.6%。
  中等专业教育
  1953年计划招生7000人,在校学生达到15300人,比1952年增长39.2%。
  普通中学教育
  1953年计划招生11500人,在校学生达到29000人,比1952年增长31.5%。
  小学教育
  1953年计划招生74000人,在校学生达到425000人,比1952年增长25.9%。
  8.财政
  1953年财政收入计划为3660万元,比1952年增长12.2%。
  1953年财政支出计划为3650万元,比1952年增长24%。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5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33125万元,超过计划13.9%,比1952年增长28.8%。1953年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全市国营工业及地方国营工业广大职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情高昂。国营六三六厂开始改建和扩建,由不能完成柴油机整机装修到1953年底完成整机装修129台的重大变化和发展,为柴油机生产迈出了重要一步。地方国营工业为配合“一汽”的建厂需要,承揽和试制50余种配件产品。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计划。
  2.农业
  1953年农业粮食播种面积实际完成119.5万公顷,完成计划的99.6%,为1952年的99.5%,其中:市郊区实际完成6.97万公顷,完成计划99.6%,为1952年的99.2%;1953年农业粮食总产量实际完成154.8万吨,完成计划的88.5%,为1952年的83.4%,其中:市郊区实际完成10.8万吨,完成计划的87.1%,为1952年的82.6%。
  1953年大牲畜存栏数实际完成53.9万头,完成计划的99.8%,比1952年增长5.3%。
  1953年生猪存栏数实际完成52万头,超过年计划2%,比1952年增长8.6%。
  1953年家禽养殖数实际完成227.8万只,超过计划3.5%,比1952年增长15.4%。
  1953年长春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业生产主要指标虽然没能完成计划,但经过抗灾救灾,减少了损失,还是取得了较好收成,广大农民根据中共中央1953年2月15日通过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大力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积极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到1953年末有80.9%的农户参加了生产互助组.广大农民在粮食统购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国家出售余粮,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3.交通运输业
  1953年公路货运量实际完成441.2万吨,超过计划10.3%,比1952年增长58.4%。
  1953年公路货运主要保证长春市基本建设建筑材料的调运,重点为“一汽”建厂基建施工服务,同时为国营及地方国营企事业单位对原材料供应及产品调运服务,基本上完成了各方面的调运任务。
  4.基本建设
  1953年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完成10842万元,超过计划的3.1%,比1952年增长58.8%。根据1953年6月9日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全国各有关部门对“一汽”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国家计划委员会在计划方面对人、财、物指标给予积极安排。中央组织部在全国各地抽调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派往长春“一汽”。全国各地有一百多家工矿企业为“一汽”承担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协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铁路部门保证“一汽”所需物资及时调运。中央建筑工程部将全国建筑施工的主力队伍,建筑五师一万多名建筑大军调来长春和其他建筑大军一起参加“一汽”的建设。经过一年的筹备,于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并举行了开工奠基典礼。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场空前的规模宏大的建设工程在长春市崛起。
  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一汽”的建设,把支援“一汽”建厂,为“一汽”服务作为长春市的首要任务,在“一汽”建厂施工紧张阶段,组织长春市机关干部、大中学校师生、解放军驻长部队官兵,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长春市还将95%以上的市政建设投资用于为“一汽”配套建设。新建变电所、净水场、宽平大桥;新修道路、上下水道及煤气管路工程;新开辟市内公共交通线路、调配职工住宅、增加商业、文教、卫生设施网点等。全方位为“一汽”建厂服务。
  1953年在建设“一汽”的同时,还相继新建、扩建国营六三六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长春电影制片厂及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等。
  5.城市公用事业
  1953年长春网内供电量实际达到9787万度,比1952年增长13.5%。
  1953年市区内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1849万立方米,自来水供水总量达到1638万吨,公共汽车达到50辆,公共有轨电车达到48辆。
  6.商业
  1953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完成27575万元,超过计划2.8%,比1952年增长26.1%。
  1953年商业方面首先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扩大商品流转,加速资金周转,基本上保证了对经济建设及城乡人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长春市在1953年12月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保证了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对粮食需求的正常供应,稳定了人心,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1953年末全市人口总数实际达到316.3万人,比1952年增长5.2%。自然增长率达到27‰,比1952年增加1.2个千分点。机械人口增加7万多人。全市人口中市区人口实际达到72.2万人,比1952年增长16.8%,自然增长率达到36.5‰,比1952年增加4.3个千分点,机械人口增加8万多人。
  ②职工人数1953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13.95万人,超过计划3.3%,比1952年增长39.8%,增加将近4万人,其中基本建设施工力量增加将近3万人。
  8.文教卫生
  高等教育
  1953年实际招生人数3187人,超过计划6.2%,在校学生实际达到7057人,超过计划3%。比1952年增长17%。
  中等专业教育
  1953年实际招生人数7087人,超过计划1.2%,在校学生实际达到15658人,超过计划2.3%,比1952年增长42.4%。
  普通中学教育
  1953年实际人数11897人,超过计划3.4%,在校学生实际达到29521人,超过计划1.8%,比1952年增长33.9%。
  小学教育
  1953年实际招生人数75721人,超过计划2.3%,在校学生实际达到431225人,超过计划1.5%,比1952年增长27.7%。
  ②文化
  1953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草原上的人们》等影片4部,比1952年增长1倍。
  1953年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15个,比1952年增加11所,增长将近3倍。
  ③卫生
  1953年医院实际达到11所,比1952年增长22.2%。
  1953年卫生机构床位数实际达到2590张,比1952年增长66.8%。
  9.财政
  1953年财政收入实际完成3729.9万元,超过计划1.9%,比1952年增长14.3%。
  1953年财政支出实际完成3508.2万元,为计划的96.1%,比1952年增长19.2%。
  1954年
  一、任务与指标
  1.工业
  组织全市人民大力支援重点工程,继续把密切配合、支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厂任务放在首要地位。国营、省营及市属地方工业企业要积极克服消极因素,挖掘潜在力量,加强技术管理,深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在完成产值计划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全面完成计划。
  全市工业总产值计划安排3784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安排26876.2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1015.5万元,公私合营工业1879万元,私营工业4736.1万元,个体手工业3338.2万元。
  2.农业
  农业生产要充分调动与组织农村所有力量,不误农时地完成种、铲、趟,做到不荒一亩地;要认真防治病虫害,并做好防汛工作。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119.6万公顷,维持在1953年119.5万公顷水平。粮食总产量计划安排163万吨。比1953年增长5.3%。
  农业合作化运动本着发展初级社和互助组的原则继续扩大,计划到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参加常年互助组的户数占全部农户的59%,参加临时互助组的户数占总户数的22%,组织起来的户数占总户数的84%。
  3.交通运输业
  1954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700万吨,比1953年增长58.6%。
  4.基本建设
  1954年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24090万元,其中:部直属项目22895万元,省属项目35万元,市属项目1136万元,县属项目24万元。在总投资额中,生产性投资占66%,非生产性投资占34%。
  1954年基本建设仍以国家重点工程为重点,保证“一汽”建厂进度按计划
  进行。同时要完成吉林大学(原为东北人民大学)、长春地质学院、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建筑工程。省级机关由吉林市迁入长春市所新建的工程及市政建设工程等均需按计划执行。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1954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为1891万立方米,比1953年增长2.3%。
  ②自来水:1954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1900万吨,比1953年增长16%。
  ③公共交通:1954年末市内公共汽车计划为55辆,比1953年增长10%。市内公共有轨电车计划为58辆,比1953年增长20.8%。
  6.商业
  商业部门要贯彻为生产服务,为日益增长的人民消费需要服务的方针,做好对重点工程的供应工作。加强对私营商业及个体小商业者的领导,扩大与改进地方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经营,通过加工定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等形式,促进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要对个体小商业者,以合作的方式逐步产业化,把他们组织起来,为城乡物资交流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加强对市场的领导,进一步发挥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积极性,扶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行业,进行爱国守法的教育,促使其提高信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进行正常的生产;并依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利用、改造政策。
  195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达到31249万元,商业网点达到4700个。
  7.职工人数
  1954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达到16.5万人,比1953年增长18.3%,计划增加2.5万人。主要考虑重点建设单位需要和省级机关迁入长春市增加的职工人数。
  8.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
  1954年计划招生3400人,在校学生达到8100人,比1953年增长14.8%。
  中等专业教育
  1954年计划招生5000人,在校学生达到16000人,比1953年增长2.2%。
  普通中学教育
  1954年计划招生14000人,在校学生达到40000人,比1953年增长35.5%。
  小学教育
  1954年计划招生70000人,在校学生达到435000人,比1953年增长0.9%。
  9.财政
  1954年财政收入计划为4622万元,比1953年增长23.9%。
  1954年财政支出计划为4409万元,比1953年增长25.7%。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54年,全市工业贯彻了“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推销”的方针,试制新产品165种,加强技术管理和计划管理,进行产品质量鉴定。总产值达到37941万元,完成计划的100.3%,比1953年增长14.5%,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完成产值26939.6万元,为计划的100.2%,比1953年增长30.3%;集体所有制工业完成产值1029.9%,为计划的101.4%,比1953年增长99.2%;公私合营工业完成产值1881.0万元,为计划的100.1%,比1953年增长142%;私营工业完成产值4614.4万元,为计划的97.4%,为1953年的72.1%;个体手工业完成产值3476.1万元,为计划的104.1%,为1953年的73.1%。
  2.农业
  195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实际完成119万公顷,比计划少0.6万公顷,为1953年的99.5%。粮食总产量完成162万吨,为计划的99.3%。1954年农业生产部分县乡遭受水灾,粮食产量虽未完成计划,但经过抗灾、救灾,仍然取得较好的收成,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4.6%。
  1954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超额完成计划,初级社达到883个,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分别达到42222个、25280个,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的户数占总户数的89.8%,超过计划5.8%。
  3.交通运输业
  1954年公路货运量实际完成718.1万吨,超过计划2.6%,比1953年增长62.8%。重点保证了“一汽”建厂对货物运输的需要。
  4.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4460万元,为计划的101.53%,比1953年增长125.6%,其中:部属项目完成22895万元,省属项目完成34万元,市属项目完成1128万元,县属完成403万元。生产性建设投资完成16302万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完成8158万元(其中住宅建设、维修2515万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66.7%和33.3%。
  1954年基本建设加强了计划管理和技术监督,工程速度与工程质量都有明显提高,1954年“一汽”建厂建筑工作量占全部厂区任务的45%,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1954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完成1910万立方米,超过计划1%,比1953年增长3.3%。
  ②自来水:1954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完成1955万吨,超过计划2.9%,比1953年增长19.4%。
  ③公共交通:1954年末市内公共汽车实际达到55辆,为计划的100%,比1953年增长10%。市内公共有轨电车实际达到58辆,为计划的100%,比1953年增长20.8%。
  6.商业
  1954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1344万元,超过计划0.3%,比1953年增长13.7%。全市商业网点达到4737个,超过计划0.8%。主要商品销售情况:棉布销售额比1953年增长28%,完成计划的98.6%;副食品销售增长134%,其中肉类增长51%,水果增长3倍。农村供销社销售额比1953年增长63%,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增长114%。
  国营商业批发比重由1953年的76.8%增长到1954年的93%。私商批发比重由1953年的23.2%下降到6.36%。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的零售比重增长17.3%,私营商业零售比重下降13.1%。
  长春市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一年来情况良好。粮食收购与供应已纳入计划轨道。粮食工作中购少销多的情况已扭转,国家保证了人民的粮食供应,解决了人民吃饭的大问题。国家在解决人民吃饭的问题后,随之又着手解决人民穿衣的大问题。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长春市在国家统一部署下,于1954年9月15日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按计划保证人民对棉布的正常需要。
  7.人口及职工人数
  ①人口
  1954年年末全市人口总数实际达到334.8万人,比1953年增长5.8%,人口自然增长达到32.5‰,比1953年增加5.5个千分点,是“一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最高的年份。机械人口增加近8.0万人,除了重点企事业单位由外省市调入的人口以外,主要是省级机关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调入的人口。全市人口总数中,市区年末人口达到83.7万人,比1953年增长15.9%。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比1953年增加7.3个千分点。
  ②职工人数
  1954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16.77万人,比1953年增长20.2%,超过计划1.6%。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技
  1954年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5所,比1953年增加1所,新增中国科学院长春机械电机研究所。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54年招生人数实际完成3473人,超过计划2.1%;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8332人,超过计划2.9%,比1953年增长18.1%。
  195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由天津市迁入长春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合并,同年9月份易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中等专业教育
  1954年招生人数实际完成4991人,为计划的99.8%;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5740人,为计划的98.4%,比1953年增长0.5%。
  普通中学教育
  1954年招生人数实际完成14641人,超过计划4.6%;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40401人,超过计划1%,比1953年增长36.9%。
  小学教育
  1954年招生人数实际完成63039人,为计划的90.1%;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374810人,完成计划的86.2%,为1953年的86.9%。
  ③文化
  1954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春风吹到诺敏河》、《沙家店粮站》等影片9部,比1953年增长125%。
  1954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19个,比1953年增加2个,增长11.8%。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23个,比1953年增长53.3%。
  ④卫生
  1954年医院实际达到12所,比1953年增长9.1%。
  1954年卫生机构床位数实际达到2727张,比1953年增长5.3%。
  9.财政
  1954年财政收入实际完成4508万元,为计划的97.5%,比1953年增长20.9%。
  1954年财政支出实际完成4288.9万元,为计划的97.3%,比1953年增长22.3%。
  1955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55年是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也是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1955年国民经济计划,必须依据中央“全国平衡,统筹安排,增产节约,重点建设”的方针,逐步做到各经济成分,各经济部门在统一计划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发展社会主义与半社会主义经济,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经济,保证国家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计划的实施和执行,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计划。
  长春市195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工作始于1954年下半年,经多次修改、上报,1955年5月省委正式下达,6月份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1.工业
  地方工业生产要贯彻“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推销”的“三就”方针与“统一领导、归口安排、按行改造、全面计划”的原则;坚持为国家建设服务,为国营企业生产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需要服务的生产方向;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各厂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
  1955年工业总产值计划38844万元,比1954年增长2.4%,其中:全民工业为29080万元,比1954年增长8%;合作社集体工业为1600万元,比1954年增长55.4%;公私合营工业为2600万元,比1954年增长38.2%;私营工业为3124万元,为1954年的67.7%;个体手工业为2440万元,为1954年的70.2%。
  2.农业
  进一步推进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要达到占农户总数的90%,要完成排除内涝的疏流治理工作。生产中要推广新式畜力农具,做好牲畜良种繁殖与防疫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
  1955年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119万公顷,维持在1954年水平。粮食总产量计划165.8万吨,比1954年增长2.4%。郊区蔬菜和肉蛋生产要基本满足城市的需要。
  3.交通运输业
  1955年公路货运量计划450万吨,为1954年的62.7%;公路客运量计划45万人次,比1954年增长38.5%。
  4.基本建设
  1955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26500万元,比1954年增长8.3%。
  1955年继续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一汽”的建厂工程计划,为1956年竣工投产创造条件。在保证“一汽”建厂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好中直重点建设单位长春机车厂和长春客车厂建厂的准备工作。并加大为新建单位和城市居民服务的城市上下水、道路、桥梁、煤气、电力等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5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达到1950万立方米,比1954年增长2.1%。
  ②自来水
  1955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达到2000万吨,比1954年增长2.3%。
  ③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原计划1955年增加10辆,后因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求,不再增加,维持在1954年水平;公共有轨电车原计划1955年增加5辆,后因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求,不再增加,维持在1954年水平。
  6.商业
  国营商业的任务是稳步发展,巩固提高,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扩大批发,巩固零售,继续组织与扩大货源,加强对市场的统一领导;切实有效的贯彻“总的踏步,着重改造”的方针,妥善安排私商,积极改善经营管理,有步骤的贯彻经济核算制,厉行节约,加速资金周转。
  195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达到29800万元,为1954年的95%,主要考虑私营企业职工及个体手工业者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收入减少,加之基建土建工程比上年减少,所需运力和人力相对减少,预计临时工约减少46%,购买力下降。195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54年有所减少。零售额的公私比重,1955年国营经济由1954年占39.8%上升为占41.4%,合作社经济由1954年占37.8%上升为占38.3%,私营及个体经济由1954年占22.4%下降为占20.3%。
  7.劳动及职工人数
  ①职工人数
  1955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达到16.8万人,比1954年增长0.2%。
  ②劳动生产率
  1955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一职工生产值计划达到6700元,比1954年增长7.6%。
  8.教育事业
  1955年教育工作继续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
  高等教育
  1955年计划招生3400人,在校学生达到10300人,比1954年增长23.6%。
  中等专业教育
  1955年计划招生4600人,在校学生达到14500人,为1954年的92.1%。
  普通中学教育
  1955年计划招生17200人,在校学生达到45300人,比1954年增长12.1%。
  小学教育
  1955年计划招生63000人,在校学生达到380000人,比1954年增长1.4%。
  9.财政
  1955年财政收入计划为4000万元,为1954年的88.7%,主要考虑农业连续两年遭受水灾,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不景气,收入减少,财政收入比1954年有所减少。
  1955年财政支出,根据发展生产,励行节约的方针,各方面主要紧缩开支,计划为3900万元,为1954年的90.9%。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5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36599万元,完成计划的95.2%,为1954年的96.5%,其中,全民工业完成26860.5万元,完成计划的92.4%,为1954年的99.7%;合作社集体工业超过计划11.2%,比1954年增长72.7%;公私合营工业超过计划19.3%,比1954年增长64.9%;私营工业完成计划的82.4%,为1954年的55.8%;个体手工业完成计划的93.6%,为1954年的65.7%。
  2.农业
  1955年长春市粮食播种面积实际达到117.7万公顷,完成计划的98.9%,为1954年的98.9%。粮食总产量达到163.3万吨,完成计划的98.5%,比1954年增长0.8%。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较快,98%的农户都加入了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参加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组织起来农户的73.2%,在农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
  3.交通运输业
  1955年公路货运量实际达到461.5万吨,超过计划2.6%,为1954年的64.3%;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47.4万人次,超过计划5.3%,比1954年增长45.8%。
  4.基本建设
  1955年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27089万元,超过计划2.2%,比1954年增长10.8%。1955年基本建设总投资中,中央直属单位占94.3%,“一汽”建厂工程按计划进度完成任务。长春客车厂筹备组由北京迁入长春。长春机车厂经过积极准备,于10月28日破土动工。第一期工程设计能力年产1000辆,预算投资7000多万元,计划3年建成。城市上下水、道路、煤气等市政建设,已完成计划。为新建单位的用电需要,长春发电厂开始扩建。同时,新建了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改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市卫生学校、吉林省人民医院、市产院、吉林省实验中学、市29中、德惠县大青嘴镇杨大村小学等。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5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达到1993万立方米,超过计划2.2%,比1954年增长4.3%。
  ②自来水
  1955年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达到2162万吨,超过计划8.1%,比1954年增长10.6%。
  ③公共汽车和公共有轨电车均维持在1954年水平。
  6.商业
  195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完成29920万元,超过计划0.4%,为1954年的95.5%。在社会零售比重中,国营和合作社经济占78.1%,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6.2%,私有经济占15.7%。
  7.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55年年末,全市人口总数实际达到344.8万人,比1954年增长3%。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26.8‰,比1954年减少5.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呈下降趋势,人口迁出迁入机械变动基本持平。全市人口中,市区年末人口达到87.1万人,比1954年增长4.1%。
  ②职工人数
  1955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16.82万人,超过计划0.1%,比1954年增长0.3%。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55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6910元,超过计划3.1%,比1954年提高10.9%。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技
  1955年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6所,比1954年增加1所。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55年招生人数实际完成3423人,超过计划0.7%;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0572,超过计划2.6%,比1954年增长26.9%。1955年新增加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一所(1958年改名为吉林工业大学)。
  中等专业教育
  1955年招生人数实际完成4645人,超过计划1%。1955年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3040人,完成计划的90%,为1954年的82.8%。
  普通中学教育
  1955年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实际完成17765人,超过计划3.3%,在校学生实际达到45449人,超过计划0.3%,比1954年增长12.5%。1955年新成立吉林省实验中学(由吉林市迁入)和市第29中学。
  小学教育
  1955年小学招生人数实际完成62826人,完成计划的99.7%。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339497人,完成计划的89.3%。为1954年的90.6%。
  1955年城乡扫盲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中业余教育有所发展。
  ③文化
  1955年2月经中央文化部决定将东北电影制片厂易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等10部影片,比1954年增长11%。
  1955年电影院、剧场维持在1954年水平,电影放映队实达到32个,比1954年增长39.1%。
  ④卫生
  1955年卫生机构床位实际达到3322张,比1954年增加595张,增长21.8%,其中:吉林省人民医院由吉林市迁入,增加床位400张。1955年在城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村的医疗保健工作有所加强。
  9.财政金融
  财政工作贯彻中央关于发展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保证了国家收入和各项事业支出,实现了1955年财政预算。财政收入完成4003.8万元,超过计划0.1%,为1954年88.8%;财政支出完成3882万元,完成计划的99.5%,为1954年的90.5%。银行组织的各种存款比1954年增加22.9%。
  1956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56年是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也是力争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关键的一年。
  1956年长春市国民经济各部门要力争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同时,做好统筹安排,协调服务,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一汽”建厂工程按期完成。1955年11月,根据1955年计划完成情况和吉林省人民委员会下达的长春市各项控制数字,编制了长春市195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工业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预计建成投产,长春市地方工业为“一汽”配套的产品将付诸实施,长春工业将有较大发展。
  1956年工业总产值计划为48625万元,比1955年提高32.9%,其中,全民工业总产值为38113.4万元,比1955年增长41.9%;合作集体工业总产值为2950为万元,比1955年增长65.9%;公私合营户数计划达到占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的49.72%,产值为5850万元,比1955年增长88.6%;私营工业总产值为391万元,比1955年下降84.8%;个体手工业总产值为1320.6万元,比1955年下降42.2%。手工业合作化方面,1956年对棉纺、针织、电镀等24个自然行业实行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
  195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119万公顷,为1955年的101.1%。粮食总产量为163万吨,基本相当于1955年水平。
  3.交通运输业
  1956年公路货运量计划为481万吨,比1955年增长4.2%。
  1956年公路客运量计划50万人次,比1955年增长5.5%。
  4.基本建设
  1956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总额为16400万元,为1955年的60.5%,其中:地方项目投资2496万元,为1955年的160.7%。
  5.城市公用事业
  1956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为2100万立方米,比1955年增长5.4%。
  1956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2200万吨,比1955年增长1.8%。
  1956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计划为62辆,比1955年增长6.9%。
  6.商业
  195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32562万元,为1955年的108.8%。
  7.劳动
  ①职工人数
  1956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为20.2万人,比1955年增长20%。
  ②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56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计划为7200元,比1995年提高4.2%。
  8.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
  1956年计划招生6800人,在校学生达到15000人,比1955年增长41.9%。
  中等专业教育
  1956年计划招生8000人,在校学生达到17440人,比1955年增长33.7%。
  普通中学教育
  1956年中学计划招生21710人,在校学生达到55000人,比1955年增长21%。
  小学教育
  1956年小学计划招生102750人,在校学生达到398000人,比1955年增长17.2%。
  9.财政
  1956年财政收入计划为4580万元,比1955年增长14.4%;财政支出计划为4420万元,比1955年增长13.8%。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56年初,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和在一切建设工作中贯彻“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这对提前超额完成国民经济计划起了促进作用。
  195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52766万元,超过计划8.5%,比1955年增长44.2%。其中,全民工业总产值完成38748.2万元,超过计划1.7%,比1955年增长44.3%;合作集体工业总产值完成5547.4万元,超过计划88%,比1955年增长两倍多;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完成7975.8万元,超过计划36.3%,比1955年增长一倍半;私营工业总产值仅剩8万元,比1955年减少2567万余元(主要年初经过改造全行业基本上转为公私合营经济);个体手工业总产值完成486.6万元,比1955年下降78.7%(主要年初经过行业归口组织合作化,加入生产合作社或合作小组,过渡到集体所有制经济)。
  1956年长春市工业总产值实际完成超过“一五”计划指标36.7%,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计划。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程于1956年4月份基本完工,总投资6.17亿元。5月份做好生产汽车的准备工作。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一汽”诞生。7月14日“一汽”比原计划提前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7月15日“一汽”隆重召开祝捷大会,热烈庆祝国产解放牌汽车的诞生,胜利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3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9月份国务院派出验收委员会到“一汽”组织验收。10月14日“一汽”通过国家验收,正式交工使用。10月15日“一汽”隆重举行开工生产典礼。从此,“一汽”走向开工生产汽车的新阶段。“一汽”1956年共生产解放牌汽车1654辆,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全市私营工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手工业和个体运输业者95.7%加入了生产合作社和合作小组,走上合作化的道路。
  2.农业
  1956年粮食播种面积实际达到120.5万公顷,超过计划的1.3%,比1955年增长2.4%。
  1956年农业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产量没有完成计划。全市粮食总产量完成111.2万吨,仅完成计划的68.2%;比1955年减少52.1万吨,降低31.9%。
  “一五”计划规定,到1957年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合作化,实际上到1956年6月末,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8.3%。
  3.交通运输业
  1956年公路货运量实际达到496.7万吨,超过计划3.3%,比1955年增长7.6%。超过“一五”计划指标11.5%,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计划;公路客运量实际达到52.7万人次,超过计划5.4%,比1955年增长11.2%。
  4.基本建设
  1956年基本建设实际投资总额16581万元,完成计划的101.1%,为1955年的61.2%。其中地方项目投资2557万元,为计划的102.4%,占投资总额的15.4%。总投资额中,76%用于生产性建设,24%用于非生产性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156项国家建设项目之一的国营228厂于1956年在长春筹建。在扩大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同时,吉林省邮电学校、吉林省建筑工程学校、吉林省师范专科学校、吉林省宾馆、市儿童医院、市工人文化宫、市第13中学、市全安街小学等项目开始新建。
  5.城市公用事业
  1956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完成2241万立方米,超过计划6.7%,比1955年增长12.4%。
  1956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完成2125万吨,完成计划的96.6%,为1955年的98.3%。
  1956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实际达到62辆,按计划完成,比1955年增长6.9%。
  6.商业
  1956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4695万元,完成计划的106.6%,比1955年增长16%,超过“一五”计划指标7.9%,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计划。年初98%私营商业点,全行业公私合营。95%个体商贩进入合作小组实现了合作化。
  7.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56年末全市人口总数实际达到348.2万人,比1955年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6.2‰,比1955年下降0.6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实际达到91.2万人,比1955年增加4.7%,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36.4‰,比1955年下降3.3个千分点。
  ②职工人数
  1956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20.9万人,超过计划的3.5%,比1955年增长24.3%,超过“一五”计划指标4.5%。
  ③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56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完成7484元,超过计划3.9%,比1955年提高8.3%。
  ④职工工资
  1956年国家对职工工资进行了改革,大幅度的增加了职工工资收入。长春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达到673元,比1955年增长12.4%。
  8.科技、文教、卫生
  ①科技
  1956年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7所,比1955年增加1所。独立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574人,比1955年增长20%。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56年实际招生人数为6957人,超过计划2.3%,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5324人,超过计划2.2%,比1955年增长44.9%。
  中等专业教育
  1956年实际招生人数为8647人,超过计划8.1%,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7654人,超过计划1.2%,比1955年增长35.4%。
  普通中学教育
  1956年实际招生人数为22062人,超过计划6.2%,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53241人,完成计划的%.8%,比1955年增长17.1%。
  4.小学教育
  1956年实际招生人数为95402人,完成计划的92.9%,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378214人,完成计划的95%,比1955年增长11.4%。
  ③文化
  1956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上甘岭》、《花木兰》、《不拘小节的人》、《国庆十点钟》等15部影片,比1955年增长50%。
  1956年剧场增加1个,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20个。1956年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53个,比1955年增长65.6%。
  ④卫生
  1956年医院达到12所,卫生机构床位达到3665张,比1955年增长10.3%。
  9.财政
  1956年财政收入实际完成5032万元,超过计划9.9%,比1955年增长25.7%;财政支出实际完成4921.4万元,超过计划11.3%,比1955年增长26.8%。
  1956年是长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胜利的一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按期建成。长春市工业生产,商品流转都超过“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计划。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变革,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家经济创造了条件。
  1957年
  一、任务与指标
  1957年是执行“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前4年的执行情况,长春市经济建设及社会主义改造都取得了巨大成绩,1957年在前4年的基础上,争取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五”计划。
  1.工业
  1957年工业总产值计划为54718万元,比1956年增长3.7%。其中:全民工业总产值为40718万元,比1956年增长5%;合作集体工业总产值为5600万元,比1956年增长1%;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为8100万元,比1956年增长1.6%;个体手工业总产值300万元,比1956年下降38.3%。
  2.农业
  1957年,粮食播种面积计划119.9万公顷,为1956年的99.5%。1957年粮食产量计划为164万吨,比1956年增长47.5%(因1956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低、基数小,所以1957年增幅较高)。
  3.交通运输业
  1957公路货运量计划为445.6万吨,为1956年的89.7%;公路客运量计划为53.5万人次,比1956年增长1.5%。
  4.基本建设
  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为6326万元,为1956年的38.2%。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7年市区煤气总产量计划为2300万立方米,比1956年增长2.6%。
  ②自来水
  1957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计划为2200万吨,比1956年增长3.5%。
  ③公共交通
  1957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拥有量计划增加5辆,达到67辆,比1956年增长8.1%。
  6.商业
  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划为34800万元,比1956年增长0.3%。
  7.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57年年末全市人口计划为350万人,比1956年增长0.5%,其中:市区人口计划为94万人,比1956年增长3%。
  1957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为25‰,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为32‰,均保持在“一五”计划的水平。
  ②劳动
  职工人数
  1957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计划为21万人,比1956年增长0.5%,基本维持在1956年水平。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57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计划为7860元,比1956年提高5.0%。
  8.科技、文教、卫生事业
  ①科学研究
  1957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计划达到9个,比1956年增加2个。科研人员计划达到840人,比1956年增长46.3%。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57年计划招生3300人,在校学生达到16500人,比1956年增长7.7%。
  中等专业教育
  1957年计划招生1500人,在校学生达到15600人,为1956年的88.4%。
  普通中学教育
  1957年计划招生20300人,在校学生达到58800人,比1956年增长10.4%。
  小学教育
  1957年计划招生人数95000人,在校学生达到436600人,比1956年增长15.4%。
  ③文化
  1957年电影院、剧场计划达到21个,比1956年增长5%;剧团计划达到12个,比1956年增长9.1%;电影放映队维持在1956年水平,达到53个。
  ④卫生
  1957年医院计划达到20所,比1956年增长8所,增长66.7%。卫生机构床位计划达到3900张,比1956年增长6.4%。
  9.财政
  1957年财政收入计划为4800万元,为1956年的95.4%;财政支出计划为4700万元,为1956年的95.5%。
  二、执行结果
  1.工业
  195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际达到76622万元,超过计划的40%,比1956年增长45.2%,完成“一五”计划规定的1957年指标的198.5%,比1952年增长1.98倍;平均每年增长14.7%,比原定计划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6.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为60200.3万元,集体所有制为6571.1万元,公私合营工业为9537.7万元,私营工业为10万元,个体手工业为302.9万元。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32.5%上升到1957年的71.6%。
  “一五”计划期间最后一年的1957年,重工业产值实际达到46311.4万元,比1952年增长5.5倍,比解放初期的1949年增长40倍。轻工业产值实际达到30310.6万元,比1952年增长62.6%,比1949年增长7倍多。轻重工业的比重变化为1949年重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8%,轻工业产值占76.2%;1952年重工业比重上升到27.5%,轻工业下降到72.5%;“一五”计划末期的1957年重工业比重上升到60.4%,轻工业比重下降到39.6%。
  “一五”计划期间机械工业发展尤为突出,1949年机械工业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3%,1952年占12.7%,到“一五”计划末期的1957年,机械工业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占将近一半。
  1957年,产品成本、利润计划超额完成,全市国营、地方国营及公私合营93个主要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比1956年降低21.47%,利润完成计划的145.59%,其中,国营工业利润完成计划的104.98%,省工业厅所属企业完成119.72%,市第一工业局所属企业完成192.95%,市第二工业局所属企业完成142.8%。
  “一五”计划期间,试制新产品624种,填补了长春工业的空白。列入“一五”计划的57种主要产品绝大部分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1957年,原煤完成84.8万吨,比1952年增长53%;焦炭完成5.43万吨,比1952年增长98%;发电量完成15942万千瓦小时,比1952年增长307.5%;汽车完成7904辆,超过年度计划5.38%,超过“一五”计划规定的4000辆的97.6%。
  对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一年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任务,私营工业几乎全部过渡到公私合营。个体手工业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
  经过“一五”计划的建设,长春市已初步形成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城市。
  2.农业
  1957年粮食播种面积实际达到114.5万公顷,完成计划的95.5%,为1956年的95%。
  195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实际完成134.9万吨,完成计划的82.3%,比1956年111.2万吨增长21.3%,比1952年184.7万吨下降27%。“一五”计划期间,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未完成“一五”计划。
  1957年大牲畜存栏数实际达到35.1万头,比1952年51.2万头下降31.4%。1957年猪存栏数实际达到49.2万头,比1952年47.9万头增长2.7%。1957年家禽养殖数实际达到239.8万只,比1952年增长21.5%。
  到1957年底,98.3%的农户加入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
  3.交通运输业
  1957年,全市货运量实际完成451.6万吨,超过计划2%,为1956年的91.5%,超过“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比1952年278.5万吨增长63.2%。客运量达到54.9万人次,超过计划2.6%,比1956年增长4.2%,比1952年增长77.7%。
  4.基本建设
  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6570万元,超过计划3.9%,为1956年的65%。7月1日长春客车厂破土动工。新建单位还有:省民用建筑设计院、长春体育馆、市结核病医院、市19中学、西广场小学等,续建和扩建的有长春生物制品所,市造纸厂、省宾馆等。“一五”计划期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5年共完成85542万元,超过“一五”计划指标的2.8%。总投资中,生产性投资占73.03%,非生产性投资占26.97%。
  5.城市公用事业
  ①煤气
  1957年市区煤气总产量实际完成2312万立方米,超过计划0.5%,比1956年增长3.2%。
  ②自来水
  1957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实际完成2079万吨,完成计划的94.5%,为1956年的97.8%。
  ③公共交通
  1957年市区公共有轨电车年末实际拥有量达到67辆,按计划完成,比1956年增长8.1%。市区公共汽车未有增加,维持在1956年水平。
  6.商业
  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实际完成35577万元,超过计划2.2%,比1952年增长62.8%,比“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超过10.7%,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期间,主要商品供应量,1957年与1952年相比大幅度增长:猪肉增长67.7%,牛肉增长83.1%,鲜蛋增长52.1%,水产品增长2.25倍,鲜菜1.04倍,食糖27.8%,卷烟1.1倍,呢绒绸缎3.67倍,针织品2.06倍,皮鞋2.27倍,缝纫机2.39倍,手表3.6倍,自行车1.02倍,煤炭1.56倍,供应农村的化肥增长41.5倍,化学农药增长18倍。由于商品供应充足,5年间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市物价(环比)总指数是:1953年106.3%,1954年102.4%,1955年101.0%,1956年100.2%,1957年103.5%。
  7.人口及劳动
  ①人口
  1957年全市人口实际达到352.7万人,超过计划0.8%,比1956年增长1.3%,超过“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1.1%,比1952年增长17.3%,其中:市区人口实际达到97.5万人,超过计划3.7%,比1956年增长6.9%,超过“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8.3%,比1952年增长57.8%。
  1957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23.3‰,比计划减少1.7个千分点,比1956年减少2.9个千分点,比1952年减少2.5个千分点,其中: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实际达到37.1‰,比计划超出5.1个千分点,比1956年增加0.7个千分点,比1952年增加4.9个千分点。
  “一五”计划期间,人口虽列入“一五”计划,但人口计划控制工作尚未步入正规,基本上仍属盲目增长状态,市区人口自然增长5年间均保持在36‰以上,居高不下,其中:1954年高达43.8‰,是历史上少有的高生育指数。
  ②劳动
  职工人数
  1957年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实际达到21.38万人,超过计划1.8%,比1956年增长2.3%,比“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超过6.9%,比1952年增长114.2%。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957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部职工人均增加值实际达到8412元(1952年不变价),超过计划7%,比1956年提高12.4%,比1952年提高73.7%。
  全民职工工资
  1957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达到702元,比1956年增长4.3%,比1952年提高51.9%。
  8.科技、文教、卫生事业
  ①科学研究
  1957年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实际达到9所,完成计划的100%,比1956年增长28.6%,超过“一五”计划指标12.5%,比1952年增长125%。
  1957年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际达到879人,超过计划4.6%,比1956年增长53.1%,超过“一五”计划指标8.7%,比1952年增长72.7%。
  ②教育
  高等教育
  1957年实际招生人数为3750人,超过计划13.6%,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6527人,超过计划0.2%,比1956年增长7.9%,超过“一五”计划指标3.3%,比1952年增长174.1%。“一五”计划末期高等院校达到6所,比1952年增加了3所,超过“一五”计划指标1所。
  中等专业教育
  1957年实际招生人数1222人,为计划的81.5%。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15033人,完成计划的96.4%,为1956年的85.2%,完成“一五”计划指标的95.2%,比1952年增长36.7%。“一五”计划末期中等专业学校达到18所,比1952年增加了4所,完成了“一五”计划。
  技工教育
  1957年技工学校实际达到2所,比1952年增加1所。1957年技工学校在校学生实际达到833人,比1952年增长6.3%。
  普通中学教育
  1957年实际招生人数为20729人,超过计划2.1%。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60701人,超过计划3.2%,比1956年增长14%,比“一五”计划指标超过6.4%,比1952年增长175.3%。
  小学教育
  1957年实际招生人数为94617人,完成计划的99.6%。在校学生人数实际达到414896人,完成计划的95%。比1956年增长9.7%,比“一五”计划指标超过1.8%,比1952年增长22.9%。
  ③文化
  1957年电影艺术片制作实际完成《地下尖兵》、《芦笙恋歌》、《边寨烽火》等14部影片,为1956年的93.3%,比1952年增长6倍。
  “一五”期间,长春电影制片厂共制作电影艺术片51部,平均每年制作电影艺术片10部多。经过“一五”计划的建设,长春电影制片厂已拥有电影制作和电影译制的雄厚力量,“一五”计划末期,已初步形成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
  1957年电影院、剧场实际达到21个,完成计划100%,比1956年增长5%,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要求,比1952年增加了3个,增长16.7%;剧团实际达到12个,完成计划100%,比1956年增长9.1%,比“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超过3个,增长33.3%,比1952年增长1倍;电影放映队实际达到53个,未超过计划,维持在1956年水平,比“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超过17个,增长47.2%,比1952年增长12倍多。
  ④卫生
  新建的市儿童医院及市结核病医院于1957年6月1日及11月18日相继开诊。市口腔医院、宽城区、二道河子区、朝阳区等医院相继组建成立,1957年卫生事业有较大的发展。
  1957年医院实际达到20所,完成计划100%,比1956年增加8所,增长66.7%,比“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超过5所,超过“一五”计划的33.3%,比1952年增长122.2%。卫生机构病床床位实际达到3943张,超过计划1.1%,比1956年增长7.6%,比“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增长17.6%,比1952年增长153.9%。
  ⑤体育
  1957年新增体育馆1个,长春市从此有了室内体育馆。这对地处严寒的北方城市开展体育活动增加了活动场所。
  9.财政
  1957年财政收入实际达到5022.3万元,超过计划4.6%,为1956年的99.8%,比1952年增长53.9%;财政支出实际达到4942.9万元,超过计划5.2%,比1956年增长0.4%,比1952年增长68%。
  “一五”计划期间,1953年国家颁布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长春市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实行了粮食、油料的统购、统销和棉布的计划供应,在经济建设工作中贯彻“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积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特别是1955年下半年以后,农业生产合作化出现高潮,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对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五”计划起了决定性作用。
  “一五”计划期间,长春市集中主要力量做好为“一汽”的建设服务,“一汽”的建成,长春机车厂、客车厂、228厂、636厂、主要科学研究所、大专院校、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的新建、扩建以及省级机关由吉林市迁入长春,这对长春市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五”计划期间,长春市国民经济计划,除了农业连年遭受洪涝灾害未能完成“一五”计划外,主要产业部门均提前一年完成了“一五”计划,其它部门也都有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的得到改善。长春市“一五”计划的实施,虽然在重工业安排上多了一些,对农业及轻工业的发展注意不够,但总的说长春市“一五”计划执行情况是较好的,成功的。长春市原有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生产也非常落后,经过“一五”计划的实施,全国现代化的汽车工业生产基地在长春崛起,到“一五”计划末期,长春市已发展成为以机械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一五”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为制定和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提供了经验,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将进一步推动长春市经济的发展。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