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技文教卫生社会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907
颗粒名称: 五、科技文教卫生社会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分类号: G127.34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解放前至1988年长春市科技文教卫生社会事业的恢复与发展情况。
关键词: 社会事业 经济发展 长春市

内容

解放前,长春市科技文教及社会事业非常落后,解放后,长春市政府对原有的科技文教事业进行了接收、改造并有发展。
  教育事业,解放初期高等院校只有两所,在校学生0.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有3所,在校学生0.2万人。普通中学有12所,在校学生0.8万人。初等教育小学1747所,在校学生23万人。到1952年高等院校达到3所,在校学生达到0.6万人,比1949年增长1倍。中等专业学校达到14所,在校学生达到1.1万人,比1949年增长4.5倍。普通中学达到22所,在校学生达到2.2万人,比1949年增长1.7倍。小学达到1649所,在校学生达到33.7万人,比1949年增长46.5%。
  文化事业,解放初期,1949年文化馆有10个,到1952年达到15个,增长50%,剧场和电影院有16个,到1952年达到18个,增长12.5%。
  电影制片业,解放前长春仅有“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东北电影公司接收,在长春组建了东北电影制片厂,由于战略转移,1946年迁往当时的合江省兴山市(现为黑龙江省鹤岗市)。解放后,1949年又迁回长春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当时,在人员少,设备简陋的条件下,拍摄人员深入前线,深入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型系列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科教片《预防鼠疫》和第一部故事片《桥》等。
  卫生事业,解放初期有医院9个,床位806张,卫生技术人员3997人,到1952年医院数量虽未增加,但床位增加到1553张,比1949年增长将近一倍。卫生技术人员达到5520人,比1949年增长38%。
  科技事业,解放初期长春市科研基础十分薄弱,伪满遗留下来的大陆科学院遭到严重破坏,科研设备大部分不能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又未得到恢复和改善。1949年科研机构只有两所,科研人员只有57名。1952年国家在长春新建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到1952年底,长春市科研机构达到4所,科研人员达到509人。
  社会事业,解放前长春市遭受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人民已无生机,走死逃亡人口达数10万之多。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针对破坏的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着手对饥民发放救济粮,对市政设施有重点,分阶段的恢复和重建,至使逃往外地的市民,陆陆续续返回家园。长春市区人口由解放当时的10多万人,截至1949年6月末增加到42万多人,到1949年年底,长春市全市人口总数为27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万人,到1952年全市人口达到301万人,比1949年增长9.5%。其中市区人口61.8万人,比1949年增长30.1%。全市人口出生率1952年为35‰。人口死亡率为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8‰,比1949年增加3.5个千分点。全市人口总户数1952年达到55.6万户,比1949年增加4.4万户,增长8.6%。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