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春市各县(市)、区计划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8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长春市各县(市)、区计划委员会
分类号: F121
页数: 7
页码: 19-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1年~1988年长春市各县市)、区计划委员会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经济计划 委员会 长春市

内容

一、各县计划委员会机构沿革及主要任务
  1.榆树县计划委员会
  榆树县计划委员会的前身是榆树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1951年6月设立,内设计划股、统计股、秘书股,人员编制7人,科长耿喜章。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全县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1953年6月,榆树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撤销,成立榆树县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李文金。内设计划股、统计股、秘书股、财政股,人员编制10人。主要任务是负责管理全县财政经济工作。1955年12月,榆树县财政经济委员会改为榆树县计划委员会,主任王文军,后为谢煜(1956~1957)、杨万众(1957~1961)、于友良(1961~1966)、曹凤珠(1966.5~1967.1),内设计划科、统计科、物价科、秘书室,人员编制15人。主要任务是制定、下达国家经济各项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1968年,榆树县计划委员会并入榆树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成立计划组。
  1973年7月,撤销榆树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成立榆树县计划委员会,主任张占岐。内设秘书科、计划科、统计科、物价科、农业科,人员编制18人。主要任务是制定、下达各项经济计划,管理全县计划内的物资。1978年2月,榆树县计划委员会,主任谷兆贵。内设人秘科、综合计划科、农业计划科、工业计划科,人员编制17人。1987年4月,榆树县计划委员会扩大编制,人员增加到23人,主任李跃武。内设人秘科、综合计划科、农业计划科、工业计划科、财贸计划科、经济信息办公室。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管理全县计划内物资,控制基本建设规模。
  2.农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
  农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前身是农安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1951年5月10日设立,人员编制7人,科长武克志。1953年1月13日,农安县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成立,无内设机构,人员编制7人,未配主任。1953年8月15日,农安县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改为农安县财政经济委员会,无内设机构,人员编制7人,未配主任。1955年7月26日,农安县财政经济委员会改为农安县计划委员会,主任王国臣、陈培宏,内设计划科、物价科、统计科、科技科、人秘科,人员编制10人。1959年8月24日,农安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农安县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王国臣、陈培宏。内设农业计划科、工交财贸计划科、物价科、科技科、人秘科、统计科,人员编制11人。1968年7月,农安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成立,取代农安县经济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7人,组长吕振富、高守山。1973年8月,农安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撤销,成立农安县计划委员会,主任高守山。内设工业计划科、农业计划科、物价科、计量科、人秘科,人员编制14人。“文化大革命”前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农安县计划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搞好综合平衡、组织协调和监督服务工作;负责全县工业生产协调、企业管理、工业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立项;负责全县物价管理、各项经济指标统计及科研、技术开发、引进、推广和提供科技信息等。
  1979年4月5日,农安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农安县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高守山,内设工业计划科、农业计划科、文秘科、财贸文教科、综合科,人员编制14人。1981年6月23日,农安县经济计划委员会改为农安县计划委员会,主任赵继贤,后为杨喜发、张俊明,内设工业计划科、农业计划科、财贸文教科、综合科、人秘科,人员编制17人。1987年1月4日,农安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农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羿德金,后为崔守顺,内设农业计划科,工交财贸计划科、技术科、工业科、办公室、信息中心、矿管办,人员编制37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内,农安县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计划及年度计划;负责全县工业生产调度,企业管理,扭亏增盈,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全县工业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立项工作;矿产资源管理,信息搜集、整理、传送、反馈工作。
  3.德惠县计划经济委员会
  德惠县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前身是德惠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1950年8月设立,人员编制5人,科长杨超,副科长于敏辉。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工商管理工作。1952年5月,德惠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改为德惠县人民政府秘书科,科长杨超,负责综合全县经济工作。1952年11月,德惠县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成立,人员编制5人,负责人张建生、赵恩荣,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工作。1953年7月,德惠县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改为德惠县财政经济委员会,人员编制6人,负责人宋广志、赵恩荣,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财政、经济、计划工作。1955年10月,德惠县财政经济委员会改为德惠县计划委员会,内设计划科、统计科、物资调配科,人员编制23人,主要负责人有宋广志、张凤山、赵恩荣,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统计、物资调配工作。1959年10月,德惠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德惠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人员编制14人,1959年10月至1966年4月间主要负责人有郑宝祥,程文风、陈丕增、于希三、王玉林、齐荣成,任务同前。1966年5月编制增加到22人,主要负责人有金武青、齐荣成、陈丕增、李有贵,任务同前。1968年5月,德惠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综合组成立,人员编制12人,组长李有贵,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经济工作。1970年8月,德惠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综合组改为计划组,人员编制13人,组长李一城,任务同前。1974年1月,撤销德惠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成立德惠县计划委员会,内设计划组、统计组、综合组,人员编制22人,负责人有邹向东、李一城、陈丕增、檀瑞生等,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统计、物价、物资分配工作。1980年4月,德惠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德惠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人员编制13人,负责人陈丕增、檀瑞生、孙长生,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经济工作。1982年12月,德惠县计划经济委员会改为德惠县计划委员会,内设计划组、经协办、区划办,人员编制19人,负责人陈丕增,檀瑞生等,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经济协作和区划工作。1989年10月,德惠县计划委员会内设农业科、工交财贸科、人秘科,人员编制15人,负责人陈玉和、杨显德、刘彦明、曹洪波,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经济工作。1990年3月,德惠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德惠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内设5个科,人员编制20人,负责人陈玉和、刘彦明、曹洪波、尹秀峰,任务同前。
  4.九台县计划委员会
  九台县计划委员会的前身是九台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1950年设立,负责全县国民经济计划和统计工作。1953年,撤销九台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成立九台县财政经济委员会。1955年8月,九台县财政经济委员会改为九台县计划委员会,主任贾子均,内设计划科,人员编制9人。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全县国民经济计划,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1958年12月,九台县计划委员会改为九台县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贾子均,内设计划科、物价科、统计科,人员编制24人,主要负责计划、统计、物价、物资、劳动等项工作。1963年5月,九台县经济计划委员会改为九台县计划委员会,主任贾子均,内设计划科、统计科、物价科,人员编制24人,任务同前。1968年6月,九台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综合组取代九台县计划委员会,组长任发。1970年2月,九台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成立,组长杨志业。1973年10月,撤销九台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成立九台县计划委员会,主任孟庆福,内设计划科、统计科、物价科、文秘科,人员编制24人,主要任务是编制、上报、下达全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并负责统计、物价、物资、劳动等项工作。1976年10月,九台县计划委员会在原4个科基础上增设协作办公室,人员编制增加到26人,主任孟庆福。1983年8月,九台县计划委员会缩编,人员由26人减为14人,主任安桂林,后为史荣(1985~1991),内设工交财贸科、农林科、综合科、基建劳资科,任务同前。
  5.双阳县计划经济委员会
  双阳县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前身是双阳县人民政府计划统计科,1949年设立,科长沈瑞祥,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的计划统计工作。1956年1月,双阳县计划委员会成立,主任王昌茂,内设计划统计科,任务同前。1956年12月,撤销双阳县计划委员会,设立双阳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科,科长王昌茂。1958年9月,双阳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科改为双阳县计划委员会,主任张义,内设计划统计科,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县经济发展计划及统计工作。1959年5月,双阳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双阳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科,科长朴景春。1961年4月,撤销双阳县人民委员会计划统计科,恢复双阳县计划委员会,负责人朴景春、张振久,内设计划统计科。1968年6月,双阳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综合组成立,组长张振久,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计划统计工作。1973年8月,撤销双阳县生产指挥部综合组,成立双阳县计划委员会,负责人王振清、张智义、马力。1976年10月,双阳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双阳县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王振清。1980年9月,双阳县经济计划委员会改为双阳县计划委员会,负责人张振久、王义,内设人秘科、工业科、综合科,人员编制10人。主要任务是负责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建项目审批、能源节约与管理、工业生产的综合、协调和调度、矿产资源管理、新建企业审批等。1990年4月,双阳县计划委员会改为双阳县计划经济委员会,负责人蔡华森、白景祥、马力、宋钟,内设10个科办,即秘书科、综合科、项目办、矿产办、工交科、财贸科、信息科、技术科、人口办、三产办、人员编制27人,任务同前。
  二、各区计划委员会沿革及主要任务
  1.长春市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
  长春市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1958年6月成立,人员编制10人,主任华梓人。主要任务是编制全区中、长期和年度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并负责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负责生产调度、企业管理、节约能源、计划内物资分配调剂、物价监督检查及国民经济统计工作。1959年10月~1962年4月,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10人,主任葛云龙,任务同前。1963年,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撤销。1969年12月,朝阳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处负责全区经济计划工作,主任刘照范。1972年3月,朝阳区生产指挥处改为朝阳区生产指挥部,主任刘照范。1976年10月,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恢复,人员编制7人,主任华宣宇。1982年1月,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内设计划组、统计组、物价组、车辆能源组,人员编制9人,主任程义东。1985年1月,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由9人增至16人,主任李加琪,内设计划组、统计组、企管办、生产物资组、技术组。1987年1月~1989年12月,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内设计划科、生产科、物资科、技术科,人员编制12~17人,主任李加琪。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朝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及年度计划,检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责生产调度、企业管理,计划内物资分配,物价监督检查,国民经济统计;负责全区企业职工教育,安全管理,经济信息,新产品试制、开发,技术引进;负责全区基建项目审批,国土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内外资项目审批等。
  2.长春市南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
  长春市南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1959年成立,主任张敬夫,内设计划组、统计组、物资组、物价组,人员编制8人,实有11人,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并负责物资调配,物价检查工作。1960~1962年,南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及任务与1959年相同,黄耀光、王均平先后任主任。1963年,南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计划工作由南关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负责。1976年,南关区计划委员会恢复,主任刘绍章,人员编制6人,主要任务是编制全区国民经济计划并检查其执行情况,负责综合统计工作、物资供应调配工作及物价检查。1978年,南关区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7人,程普勉任主任。1979年~1983年,南关区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8人,赵守良任主任。1984年,南关区计划委员会改为南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柳国栋,人员编制17人,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下达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并检查其执行情况,负责新建项目审批、技改、全面质量管理及企业整顿升级等工作。1987年5月,南关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扩大编制,由17人增加到40人,主任宋国勋,内设秘书科、企管科、生产科、技术科、劳资科、综合科、商业科、第三产业办公室、财会科,任务同前。
  3.长春市宽城区经济计划委员会
  长春市宽城区经济计划委员会1958年成立,当时名为长春市宽城区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8人,区长韩振洲兼任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长远计划,并负责全区物资供应和调剂工作。1960年,宽城区计划委员会改为宽城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8人,区长葛武楚兼任主任,任务同前。1961年王之友任主任,1962~1964年李玉山任主任,人员编制和任务同前。1965~1972年,宽城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撤销。1973~1974年,宽城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负责全区计划、统计、物资、节约工作,人员编制4人,组长佟鹤安。1975年,宽城区生产指挥部计划组并入宽城区工业处。1976年,宽城区计划委员会恢复,主任宋金山,人员编制4人,主要任务是制定、下达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检查其执行情况,负责全区统计、物资、劳资、基建工作。1979~1982年,王显章任宽城区计划委员会主任。1983年,宽城区计划委员会改为宽城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王显章,内设生产计划组、物资组、统计组、物价组,人员编制8人,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区计划、技改、物资、基建、能源及物价工作。1986年,宽城区经济计划委员会由8人扩编为17人,主任刘景阳,任务同前。1987年,宽城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增至27人,主任佟鹤安,内设生产计划科、企管科、技术科、物资科、经协科、秘书科、财会科。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区计划工作,以及技术改造、企业管理、职工教育、物资、基建、经济协作等。
  4.长春市二道河子区经济计划委员会
  长春市二道河子区经济计划委员会1958年10月成立,人员编制6人,主任辛文华。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审批基建项目,管理工业企业,并负责劳动工资、物资分配及统计工作。1962年1月~1963年4月,二道河子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6人,主任张庆海,任务同前。1963年4月,二道河子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撤销。“文化大革命”期间,二道河子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负责全区计划工作。1976年,二道河子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恢复,人员编制6人,实际8人,主任李树德。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组织计划实施并进行检查;负责全区工业生产、劳动工资、基本建设、物资分配、统计、节约、环保、物资回收及科技工作。1983年,二道河子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由6人增至13人,其中,事业编制8人,集体编制5人,主任马玉庆。1986年~1987年,二道河子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内设生产科、技术科、办公室,人员编制12人,主任马玉庆(1983~1986)、刘玉伟(1987~1988),任务同上。
  5.长春市郊区计划经济委员会
  长春市郊区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前身是长春市郊区计划统计科,人员编制7人,科长张兴林。1958年3月,长春市郊区计划统计科撤销,成立长春市郊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杨守范,内设计划科、统计科、物资科,人员编制9人,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并负责生产调度、企业管理。1960年3月~1966年5月,长春市郊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人员编制、内设机构及任务与1958年相同,主任刘云集。1966年5月,长春市郊区经济计划委员会改为长春市郊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内设计划科,人员编制由9人缩减为6人,主任陈永生。1968年~1973年,长春市郊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负责全区计划工作。1973年4月,长春市郊区计划委员会恢复,内设计划科、统计科、物价科、物资科,人员编制14人,主任刘开力。主要任务是负责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生产调度,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统计上报,物价监督检查,计划内物资分配等。1978年5月~1982年12月,长春市郊区计划委员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任务同前,主任李长真。1982年12月,长春市郊区计划委员会改为长春市郊区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王英禄,内设计划科、物资科、统计科、秘书科,人员编制14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计划志

《长春市志 计划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详尽地记载了箕市计划体制演变过程,也展现了箕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构成了长春经济纵向延伸的一个缩影。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