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管理的全面整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867
颗粒名称: 一、企业管理的全面整顿
分类号: F270
页数: 4
页码: 456-4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工业抓住主要问题、全面整顿、综合治理的经验在全局面上推开。各企业加强领导、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彻底整顿了生产、技术、财务、物资、销售、设备、文明生产等各项管理的情况。
关键词: 整顿 长春市 企业

内容

1982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拉开了整顿和加强工业企业管理的序幕。长春市机械工业局,1982年2月成立了企业整顿办公室,制定了企业整顿规划,转发了机械工业部关于《国营机械工业企业整顿五项工作具体要求》,对全局各企业进行了统一部署,同年3月,驻长的国、省营和县、区机械工业企业也都开始了对企业的全面整顿工作。
  长春市机械工业局采取了“抓住典型、全面铺开、分类指导、坚持标准、检查验收、渐进提高”的方法,组织领导全系统的整顿工作。1982年2月确定了第一批进行整顿的有长春电炉厂、空压机厂、电机厂、电动工具厂、水泵厂、起重设备等9个企业,4月初批转了《关于电炉厂等9户企业整顿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四份材料,将抓住主要问题、全面整顿、综合治理的经验在全局面上推开。各企业加强领导、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彻底整顿了生产、技术、财务、物资、销售、设备、文明生产等各项管理,企业面貌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1982年底长春电炉厂、锅炉厂、空压机厂、汽车配件一厂基本达到了五项整顿要求。在整顿中作了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开展算帐对比活动,找出与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作为整顿的重点。二是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建设,按“四化”要求,对30户企业班子进行了整顿,充实了懂技术、会管理的年青干部。在已经调整完的16户企业中,中青年干部71人,占总数的35.9%;有大中专文化程度的97人,占总数的49%;工程技术人员51人,占25.8%;平均年龄48.3岁,比调整前下降2.3岁。三是把推行经济责任制做为整顿的突破口,各企业学习首钢、四平的先进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制定了经济责任制总体方案,结合落实生产计划,层层签订包干合同,本着“总额不突破、部门不拉平、个人不封顶、奖金不分光”的原则,制定了奖金分配方案,长春电炉厂全厂1050人,把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工,共计3400条,逐条建立了考核条件和评奖办法,厂内的管理制度由原来的45项发展到80项,不仅落实了计划,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长春变压器厂为了保证各包保指标的完成,每月厂长向主管部门下达业务指标,科室干部每天记工作日记,企业整顿办定期检查和考核,效果也很好。四是实行“双定”,敢于碰硬,全局有16户企业修改补充了工时定额,采取统计分析、实际测量、类推等方法使定额尽量先进合理。长春水泵厂针对原来定额不准、不全、落后的实际,用八个月时间查阅1466张图纸,完成了110个品种387个规格产品的工时定额和材料定额的制定、修改、补充任务,一年可节约工时11万个。在整顿定额的同时,搞了定员定编,抽出多余人员参加培训,搞第三产业。汽车配件一厂抽掉多余人员进行培训,一年来全厂培训面达80%以上,齿轮厂抽掉多余人员52人,成立劳动服务队,创产值7万元,实现利润2万元。五是扎实整顿基础工作,长春空压机厂恢复了综合工作票制度,综合工作票记载着每一道工序的传递数量、质量情况及两道工序间的交接手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解决了过去半成品传递混乱、责任不清问题。在基础工作整顿中,全局修改图纸829张,补充图纸118张,新编设计文件33份,修改设计文件82份,新编工艺文件965份,修改工艺文件509份,新填工装601套,修理工装509套。当年有8户企业验收合格。
  1983年初,市机械局召开了全局企业整顿工作会议,把继续搞好企业整顿工作列入全年工作的重点。各企业普遍抓住了加强“三全”管理和各项基础工作这个重点进行深入的整顿,进一步整顿了工时定额,全局工时定额平均压缩了8-10%,长春二机床厂修订了12章163个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编制成册。修改完善了11类产品技术标准和73种工艺标准及146类人员的工作标准,印刷2000册,在全省机械工业系统推广发行,还编写了22户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印刷200册,还制定了设备维修在制品检查工艺纪律、安全文明生产等9个检查评分标准,整理和完善580种原始记录,制定修改8大类5200种定额和5大类13791个厂内物资和劳务结算价格。全局参加“三全”管理的人员占63%;有25户企业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和三级管理二级核算,有12户企业实行了厂内银行。整顿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走过场。1982年验收合格的8户企业巩固了整顿成果,向“六好企业”迈进,长春锅炉厂已被命名为吉林省“六好企业”,这8户企业实现利润全部在50万元以上,其中有4户利润超百万。另有14户全民企业验收合格,全局只有1户全民企业(建筑公司)没有验收。1984~1985年,企业管理的全面整顿提高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在全局开展了创造“六好企业”活动和企业管理升级活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显著,1985年,市机械局24户计划内全民企业有3户企业创“省六好企业”,有12户企业达到一类企业标准,9户企业达到二类企业标准。验收合格率100%。60%的全民机械工业企业推行了现代化管理方法,其中长春空压机厂、电动工具厂、锅炉厂、起重设备厂推行应用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达到8种以上。有长春市弹簧厂等5户集体企业达到一类企业标准,长春市第二印刷机械厂等10户集体企业达到二类企业标准,占全局集体所有制企业总数的51%。
  1986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七五”期间要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和增加经济效益,作为考核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并提出了国家特级企业、国家一级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和省级先进企业的主要标准,吉林省和长春市又制定了省预备级和市一级、二级的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管理局采取分期分批升级达标,深入企业搞好指导和服务,企业对照《企业升(定)级考评内容及要求》进行整改。成熟一个评审一个,采取“累进式”方式进行。1986~1988年,长春市机械工业(不含仪器仪表)企业经国家、省、市企业管理办公室的审批,长春拖拉机厂被定为“国家二级企业”,长春机车工厂、发电设备修造厂、吉林柴油机厂、长春客车工厂、一三三厂、营城煤机厂、省探矿机械厂、长春轻工机械厂、长春开关厂、长春电炉厂、变压器厂、一机床厂、二机床厂、电动工具厂、水泵厂、省动力机械厂、市纺织机械厂、水箱厂等18户企业被定为“省级先进企业”,其中长春市机械工业局属企业8户;长春消防器材厂、吉林省光明仪器厂、长春印刷机械厂、量具刃具厂、起重设备厂、仪表机械厂等17户企业被定为“省预备级企业”,其中长春市机械工业局属企业10户;长春市东方机械厂、阀门厂、电机厂等12户企业被定为“市一级企业”,其中市机械局属企业5户;长春市标准件厂等11户企业被定为“市二级企业”,其中市机械局属企业1户。三年累进定级59户,占长春市机械工业国有企业总数的62.77%。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总志是宏观统揽,集中记述全貌;分志是微观展现,分别记述行业。总志与分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对市情的观照,宏微相济,互为补益。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奋斗目标来说,《长春市志》应当成为一个涵盖长春城乡全貌,囊括市情全部资料的科学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