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划的组织实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850
颗粒名称: 三、计划的组织实施
分类号: F402
页数: 4
页码: 431-4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生产、技术组织措施、物资供应、技术进步、改造计划、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规划、滚动的生产经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情况。
关键词: 组织实施 长春市 计划

内容

为了确保计划的实施,各机械工业企业实行集中领导、统一考核、分兵把口、落实责任、协调平衡的管理方法。同时实行经济责任制、经济承包等形式,使责、权、利紧密结合,促进各项计划的实施。
  1.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品种、产量、产值、生产期限、规定各生产车间的任务,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下达计划方案,落实组织措施。生产计划有年度生产大纲,季度分月生产计划,由计划科负责制定与管理。还有生产作业计划,由生产科负责制定与实施,每月都要根据计划科下达的生产大纲和季度生产计划,编制月份生产计划作业计划,规定品种、产量和进度,下达车间推行。车间再根据生产科要求作出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下达到班组执行。工厂每旬召开一次生产会议,协调生产作业计划执行情况。
  2.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厂技术部门根据年度生产大纲编制,内容包括完成生产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图纸、工艺文件、工装、生产设备、场地等)和组织措施(人员配备、生产班次等)以及外购件、外协件和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的落实问题,保证按计划顺利组织生产。
  3.物资供应计划:供应科根据生产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编制,包括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需要量及储备量,按年、季编制采购、储备计划。
  4.技术进步计划:由设计科提出,包括新产品开发和科研项目,所需的经费、材料、装备、工时、进度及经济效益等都要明确数量与质量标准,该计划要报主管部门批准后,由计划科下达计划,车间组织试制。
  5.技术改造计划:由技术改造办公室或总工办编制和实施,内容包括厂房、设备的更新改造、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产品更新改造的项目投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济效益、完成进度。1980年以来,技改计划要提交厂务会议讨论,职代会审议,厂长批准,上报主管部门或市、省、部规划部门的批准,落实资金后,组织实施。
  6.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规划:该计划1980年以后才有,长春市机械工业企业的质量创优规划由各企业的全质办公室或质量管理科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创优产品名称、达到的目标、时限、措施,根据创优的目标分别报请市、省、部、国家质量管理部门评审。
  7.滚动的生产经营计划:长春市机械工业局为了适应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需要,于1983年10月、1984年3月、6月分别下达了长机(83)196号、(84)19号、(84)77号文件,要求各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编报1984年一、二、三季度生产计划,及调整修订年初制定的计划,这种计划叫滚动式生产经营计划。由于采用了这种滚动式的计划管理方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984年,长春市机械工业局完成工业总产值21370万元,比计划提高11.5%,比上年提高17%,实现利润2180万元,分别比计划和上年增长36%和51%,产值和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8.中长期发展规划:1953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长春市机械工业的主管部门组织下属企业编制了决定本企业发展远景的“一五”至“七五”等7个5年发展规划。1988年,长春市机械工业管理局的26户全民企业和10户集体企业制定了1988~1995年的发展规划。长春客车工厂、机车车辆工厂编制了1981~1990年“十年发展规划”上报铁道部。1953年以来,长春市机械局在各企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分别编制了促进地方机械工业发展的七个五年计划。企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品种、生产能力、产值、效益、产品水平、质量升级、产品开发、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人材培训、职工福利等目标和措施,制定与管理由计划科牵头综合,各部门配合,厂长同意,厂务会和职代会讨论审议后上报主管局和行业部。长春市机械工业局的发展规划内容包括产业政策、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调整、基本建设、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科研产品质量升级、职工教育、经济效益(利润、上缴税金),产值与产量的指标及发展速度,订出相应措施,由局规划处牵头,各处室配合,并经论证和局党组讨论通过后报长春市计委、经委、省机械工业厅、机械工业部,发展规划在促进长春市地方机械工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一五”计划期间改组改造了202户私营厂,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产值增加5.2倍。“二五”计划期间,采取了“母鸡下蛋”的方式,新建了长春电机厂、变压器厂、电动工具厂、电控厂,还组建了长春第一机床厂。新增了大功率电机、变压器、空压机、电炉、C620车床、5吨吊车等复杂机电产品品种,同时贯彻了调整方针,1962年使长春市重工业局系统企业数由年初的31户减到17户,主要产品由58种调为37种,职工精简了44%,使行业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三五”规划提出发展农机工业的方针,在长春5个县都建立了农机制造或修配的工厂,生产了解放式水平锅陀机、插秧机和农用水泵等产品。“六五”规划,从全市一盘棋的战略出发,将东风汽车厂、长春发动机厂、长春齿轮厂移交给“一汽”集团,发展了摩擦焊机、斗齿、节能变压器、数显机床、Y系列电机、沸腾锅炉、微型电机、程控切纸机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1985年产值达到26448万元,比1952年增长67.7倍。“七五”规划,长春市机械局把重点放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上。1986~1988年先后有长春印刷机械厂、电动工具厂、电线厂、拖拉机厂、变压器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还有长春一机床厂、电机厂、水泵厂、电炉厂、焊机厂等12个企业进行了内涵型的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产品水平和生产能力。1988年,长春市机械工业管理局会同长春市计委、电子局、经济研究中心,制定了《长春市机械行业发展战略》及“八五”规划,此规划已经机电部评估审查通过,长春市政府于1989年1月召开了专题发布会。该规划共分行业现状和特点、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行业发展目标、行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战略措施等五个部分,全方位规划了长春市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方向和重点,也是长春市第一个跨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对指导和推动长春市机械工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此外,还有销售计划、劳动工资计划、设备维修计划、资金计划、双增双节计划、职工培训计划、能源管理计划、安全技术管理计划、计量管理计划、档案管理计划、标准化计划等11种计划,分别由专职业务部门制定、实施、管理。在企业中由20多种计划构成了全面计划管理的网络。1982年,长春市机械工业局在全局所有机械工业企业内推行了方针目标管理,其他国营机械工业企业也相继推行,各厂由计划或企管部门制定方针目标管理方案,有机地将20多种计划联系在一起,方案由工厂方针和目标值、目标的确定、目标的落实、目标的考核四部分组成,利用市场预测、价值工程、量体利分析方法确定目标。通过三级管理,层层展开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至到人头的方法落实目标,采用经济手段实施经济责任制的办法考核完成情况,从而形成了确保企业方针目标实现的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总志是宏观统揽,集中记述全貌;分志是微观展现,分别记述行业。总志与分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对市情的观照,宏微相济,互为补益。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奋斗目标来说,《长春市志》应当成为一个涵盖长春城乡全貌,囊括市情全部资料的科学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