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环境科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6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环境科研
分类号:
X83
页数:
11
页码:
176-1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79年~1988年长春市境内环境科研情况。
关键词:
科研监测
科研工作
长春市
内容
一、科研机构
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1979年9月3日,经长春市革命委员会第十三次主任办公会讨论决定,长春市环境保护办公室科研科对外采用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的名称,没有另批编制,当时不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3年长春市环境保护局与城建局合并后,研究所方独立存在,成为局属事业单位。人员由局内现有编制中调剂。1984年在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内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1986年劳动服务公司撤销。为了加强全市的环境科研工作,1987年,长春市环境保护局办公会决定,在全局现有编制中给研究所定编18名。从而加强了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的力量和拓宽了研究所的职能。
白求恩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为落实国务院〔1972〕第46、47、62号文件精神,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工作,吉林省教育局1974年10月批复同意白求恩医科大学建立环境医学研究室。1978年4月该校承担了列为全国科学大会重点攻关项目的《松花江水系污染与资源保护》研究课题。为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于1978年4月11日,发出便函与该校协商加快科研机构建设事宜。1978年7月29日,该校正式成立环境医学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79年3月5日公函(79)卫科字第306号文件批复该校正式成立环境医学研究所。该所有环境监测研究室、环境卫生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卫生统计研究室、毒理研究室。共有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9人,初级职称的6人)
该所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是:坚定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研究工业“三废”及其他污染物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卫生毒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免疫学、遗传学和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调查研究和动物实验的手段和方法,探讨环境污染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作用规律,为防治常见病,制定卫生标准,环境质量的医学评价,保障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6月,1986年成立了环境科学系,所与系并存建制。学校隶属于国家教育委员会,承担东北行政区(含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教育师资的培养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已有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质量评价等教学研究室及一个中心实验室、情报资料室等10余个。现有编制4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工程师2人,讲师(工程师)21人,助教(助理工程师)8人,其余5人为行政管理人员。1988年已装备百万元的仪器设备(分析化验,微机、汽车等)、教学楼3000平方米
长春市环境科学学会 经长春市科协批准1979年9月成立了长春市环境科学学会,挂靠在长春市环境保护局。其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市学会会员和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积极向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出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建议,从事各项咨询活动,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组织学术年会,区域性学术交流,为改善长春市的环境质量服务。在1979年9月,长春市环境科学学会成立大会上,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30名理事组成,理事长由长春市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崔轸同志担任,副理事长有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袁秀顺、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孙瑞宗、长春给水排水设计院主任工程师陈嘉猷、吉林师范大学讲师郎佩珍、长春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郝凌云、长春市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杨宗贵。秘书长:市环保局科研科副科长张恒礼。理事会下设环境评价与规划专业组、环境监测和测试专业组、环境工程组、环境与健康专业组、环境科学普及专业组。
1982年11月26日长春市环境科学学会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和二届一次理事会。代表来自大专院校、科研、环境保护部门和工矿企事业单位共60多名。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仍由30人组成。选举长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力同志为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崔轸,副理事长:袁秀顺、陈嘉献、郎佩珍、郝凌云、杨宗贵、郭福森、林秀武等7位同志。秘书长:鲁述静。1986年8月在二届四次理事会上由于理事长崔轸同志离休,改选长春市环保局局长张国柱同志担任理事长,补选长春市环保局副局长李书才、王世兴为副理事长。
二届理事会下设组织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含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科普宣传工作委员会。
二、科研成果
(一)污染源调查、环境背景值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松花江流域工业污染源调查报告》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吉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吉林大学、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吉林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1982年3月5日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该调查历经7年(1975~1981)时间,查明了第二松花江主要污染源分布在干流中游的吉林市,其次是伊通河中游的长春市。第二松花江每天受纳废水总量307.7万吨,主要污染源有5家:吉林热电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吉林造纸厂、吉林染料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耗氧量、酸、碱、酚、氨氮、氰化物、汞等。这次调查首次比较全面、基本准确地提出了《第二松花江流域工业污染源调查报告(1975~1981)》,它为以后继续深入地开展第二松花江流域工业污染源调查和水质评价、综合治理、环境管理与区域规划等提供了基础资料。该《报告》1982年8月被吉林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四等奖。
《长春南湖沉积物污染状况及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该课题中南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由中科院长春地理所承担;南湖底泥放射性污染研究由吉林省卫生防疫站承担;南湖污染的水生生物调查研究由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与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该课题1980年5月开始,1981年12月结束。1982年3月5日经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该成果查明淤泥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概率分布,其中汞、镉污染明显;绘制了南湖底泥等厚图,为清淤规划提供了初步依据;查明淤泥放射性水平低于我国“放射防护规定”值,这是国内对城郊及湖泊底泥放射性水平的首次研究;重点研究了污染水质对湖泊内浮游生物,寄生动物及底栖动物种群组成和数量波动的影响,汞、铜、镉、酚等毒物对水生生物致毒试验,得出南湖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属富养化湖泊的结论,为治理南湖提供了科学依据。该课题1982年吉林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四等奖。
《第二松花江环境质量研究图集》 该《图集》由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承担,与吉林省环境保护监测站、吉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研究所,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等单位协作,于1978年6月至1980年1月完成。1980年5月24日由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本图集是运用综合制图原理编绘的我国第一部江河环境质量研究图集,填补了我国江河环境制图的空白,图集设计新颖,定性、定量、直观而清晰地反映了第二松花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污染状况及其主要特征;较好地反映了“二松”水系污染防治科学研究的阶段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科研、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1980年获吉林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该成果已公开出版。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沿岸污染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该项调查由吉林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承担,于1979年5月开始,1980年5月结束。1980年11月20日由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该报告论述了“二松”中下游沿岸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污染现状,特别是对水中的酚、硝酸盐和硬度作了重点论述,探讨了地下水污染原因,提出了防治意见,为“二松”流域水污染的综合防治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已进行交流。
《第二松花江流域环境背景值的研究》 该课题由中科院长春地理所、吉林省环境保护监测站、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于1979年到1981年共同完成的。1982年3月5日由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该成果获得2万多个化验数据,系统地完成了全流域多种要素的背景值研究工作,它不仅对环境科学研究非常必要,而且对地学、生物学、医学及工农业生产也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具有综合特色,其作法对其他地域背景值研究工作有较大参考价值。1982年吉林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三等奖。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污染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鸟及鱼类影响的研究》其中第二松花江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生态质量评价一题由东北师范大学于1978年到1981年完成的。该成果在多学科调查研究中总结出污染对水生生物影响的几个规律,生态质量评价的理论、原则、方法。这些均有创新之见,提出的建议及予测预报对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渔业资源,加强环境管理,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汞污染对鱼、鸟、蚌类影响的调查研究,是由吉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于1978年1月到1981年11月完成的,1982年3月5日由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通过调查表明,汞对鱼、鸟、蚌的污染明显,并找出了污染规律,对制定“二松”水质标准,保护水产资源,综合治理汞害,开展水体环境质量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鱼、鸟部分在全国水污染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术会议上交流。该课题1982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二等奖。
《第二松花江沿江灌区水田土壤甲基汞污染的环境质量评价》该《评价》是由吉林农业大学于1977年到1981年完成的。1982年3月5日由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进行了沿江灌区水田土壤甲基汞污染的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治理意见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修改意见,为“二松”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已交流并公开发表。1982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二等奖。
《第二松花江水系水体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该项目负责单位是吉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主要协作单位有中科院长春地理所、吉林大学等,于1979年到1982年完成。1983年1月22日由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本成果在十万个数据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最大矩阵方法对“二松”的水质、底质、水生生物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同时对污染严重的干流中游江段进行了水质自净规律和几种主要污染物予测研究。该成果所揭示的污染特点和规律,可为“二松”综合防治,水质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该成果已交流并应用。
《长春市污染源调查研究》 该《研究》由长春市环境保护局于1978年4月到1978年9月完成的。1979年3月2日由吉林省环境保护办公室组织鉴定,属省内先进水平。长春市污染源调查研究,为长春市环境实现全面管理和综合防治提出了科学依据,为吉林省全面开展污染源调查提供了经验。
《长春市地下水及伊通河水污染调查报告》 该《报告》是由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1976年共同完成的。该成果揭示了长春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污染状况;长春市重点地段雨水及土壤中的毒物分布情况;伊通河河水污染情况;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及污染物来源,为防治地下水及伊通河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成果已列入吉林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选编第一册。
《长春市八里堡污灌区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规律》 课题是由长春地质学院与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1978年共同完成的。该成果表明,长春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酚、氰及生活污水、污灌水的污染,重金属含量不高,铁锰较高。提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全国粮食农药污染调查研究》 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参加了这一课题的调查研究,负责长春地区粮食中农药污染的化验分析。该课题1985年4月被国家环境保护局、商业部、农牧渔业部,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长春、吉林市区大气四乙基铅污染规律及其控制》 课题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于1980年到1981年完成的。吉林省科委,省环境保护局于1982年3月5日组织鉴定。该成果建立了大气四乙基铅测定的新方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测定了长春市、吉林市大气中的四乙基铅;研究了污染状况,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控制对策,为我国开展本项工作提供了先进经验。分析方法部分在《分析方法学》1981年6期上刊登。1982年吉林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二等奖。
《长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观察及其评价》 该课题由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春市环境保护局于1984年完成的。这次野生植物考查主要是以净月潭林区为主,其次对九台土门岭林区、双阳县南部山区、农安县西部草原和德惠县松花江村林场也进行了考查。据调查统计,野生植物采集到84个科,346个属,745个种,54个变种,其中中草药约200多种。
《长春市土壤背景值调查研究》 该项调查由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于1983年开始至1985年完成。1986年4月9日通过省级鉴定。该课题是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科技攻关项目,“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的专题研究项目之一。该成果为开展城市土壤背景值调查研究提供了经验。此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达到先进水平。
(二)环境医学
《第二松花江汞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该课题是由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与卫生部下达的。由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与长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扶余县卫生防疫站组成协作组于1978年完成。白求恩医科大学组织鉴定,认为达到国内领先地位。该成果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
《水系甲基汞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该课题是由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卫生部下达的。由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科研协作组完成的。1982年由白求恩医大预防医学系组织鉴定,并获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该课题的研究为有关部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居民健康提供了依据。
《松花江甲基汞污染对扶余江段渔民健康影响的研究》 课题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下达的。由白求恩医科大学环境保护科研协作组于1973年到1982年完成的。由白求恩医科大学于1983年5月29日组织鉴定。经鉴定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本成果就松花江甲基汞污染对扶余江段渔民健康进行连续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沿江渔民健康已受到了甲基汞污染的危害,并拟出了水系汞污染所致甲基汞中毒诊断标准,提出了防治措施。
《松花江有机化学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课题是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吉林省卫生厅下达的。由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院科研协作组于1987年完成的。1988年由吉林省卫生厅组织鉴定,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结论为“二松”有机污染物浓度低,长期作用毒性缓慢,有危害不明显,对其远期效应,不可掉以轻心,应加强有力措施,加强预防。为制定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污染与肺癌关系及其防治途径的研究》 课题是由长春市环境保护局下达,长春市卫生防疫站于1982年完成,并由长春市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该成果通过对长春市1978~1981年大气污染和肺癌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程度,飘尘含量与肺癌的死亡率是密切相关的,长春市居民肺癌死亡率较高,而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火车站前大气重污染区较比清洁区的南湖轻污染区肺癌死亡率高出一倍之多。
(三)治理技术
《长春市东郊混合污水低温生化处理试验》 课题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环境保护办公室下达的。国家城建总局长春给水排水设计院与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于1979年到1980年完成。1980年1月27日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该模型(静态)试验为长春市东郊城市混合污水的生化处理作了有意义的研究,对综合防治松花江水系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并可做为中间试验的依据。
《大孔巯基树脂处理甲基汞废水》 课题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于1977年到1978年完成。吉林省环境保护办公室于1979年5月11日组织鉴定。该项成果为有效治理甲基汞废水解决“二松”汞污染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途径,能将剧毒的甲基汞分解回收成金属汞,在利用紫外光分解甲基汞和回收方面有新的探索。与当时的处理方法比较有效率高、流程短、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紫外光分解甲基汞方法已应用。
《液膜法净化含铬废水》 该项目为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下达的课题。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于1980年5月到1981年12月完成。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于1982年3月5日组织鉴定,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该小试设备简单,分离速度快,耗能少,一次性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经一次液膜分离后,即可达到排放标准(0.5ppm)以下,膜相可再生循环,内相浓缩的铬液可回收使用,净化后的水溶液可再作电镀槽漂洗水,并可封闭循环。该成果于1982年第2期的《环境科学》刊物上发表。
《低噪声锅炉鼓、引风机试制》 该技术是长春装甲兵技术学校从清华大学移植的成果并进行试制的新型低噪声风机,适用于燃用各种煤质,并配有消烟除尘装置的蒸汽或温水锅炉的鼓、引风机系统。1988年5月31日由长春市机械工业局认定,同意组织批量生产。该产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运行较平稳,达到了设计要求。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参加了试制。
《阴离子交换法回收水溶性彩正显影废液》 课题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治污小组与吉林大学于1977年完成的。本试验是采用763型阴离子树脂,进行回收水溶性彩正显影废液的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交换柱内的树脂体积的80倍交换回收的显影液,无机盐类几乎全部回收,KBr回收约70%,TSS回收约85%,而TSS的氧化物除去达50%以上。中试放大和投产证明,763型阴离子树脂用于回收水溶性彩正显影废液,获得良好效果,而且不影响对电影胶片的洗印质量。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完成的《次氯酸钠处理含氰废水》和长春物理研究所的《废定影液在印刷制版无氰浸银工艺中的应用》都分别召开了现场会和鉴定会。治理技术得到了应用。
(四)环境测试方法与仪器
《痕量汞测定方法的标准化一粮食、土壤和沉积物中总汞的测定》 该方法是由吉林大学1978年完成的。该方法简便快速,易于初学者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却比以往方法有所提高。
《痕量汞测定方法标准化一对NaNO2、HNO3、H2SO4消解处理的探讨及其评价》 该项目是由吉林大学1979年完成的。所提出的NaNO2-HNO3-H2SO4的新的消解法,从消解机理上探讨还是一个突破,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消解法比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V2O5-HNO3-H2SO4消解法为优;本法只需一次消解,方法简便、易行,本法只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人发、水草和粮食中总汞的测定。对上两项成果,吉林省环境保护办公室委托吉林大学召开了《环境汞分解方法学术评议会》,评议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
《对土壤、粮食总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中几种样品消化方法的评价》 该项目是由吉林农业大学1978年完成的,认为用HNO3-H2SO4-KMnO4(60—80℃)法消化土样,用HNO3-H2SO4-V2O5(140℃)消化米样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仪器设备及操作方法简便,适用于同时分析大量样品的方法。
《瓷舟燃烧-冷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土壤总汞》 该项目由吉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于1979年完成的。该方法快速,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测定,灵敏度可达0.01ppb。
《予还原吹出浓缩-冷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汞和无机汞》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于1976年完成的。该法提出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将水样中的无机汞和有机汞分别还原,吹出予浓缩,然后再用气液平衡-静态注射法测定,有效地排除了共存物的干扰,提高了水中汞的最低检出浓度。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速、准确。
《巯基棉富集-冷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汞和无机汞》 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于1978年完成的。本法采用同一分析仪器测定,避免了方法间的系统误差。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就地富集,无需保存水样,避免了水样贮存过程中的严重损失。
《巯基棉-气相色谱法分析水土生物等样品中的甲基汞》 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于1978年完成的。本方法系根据Nishi采用巯基棉吸附分离水中甲基汞的原理和医科院卫生所王庭栋等人使用巯基棉的经验,将巯基棉的使用范围从浓缩水中甲基汞扩展到生物和沉积物等样品中,从而取消了苯萃取、半胱氨酸萃取的步骤,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测定生物样品中甲基汞的气相色谱法》 该项目是由白求恩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室于1978年完成的。本法在国产100型气相色谱仪上成功地安装了自制电子捕获检测器,性能良好,同时找到一种新的固定液~国产丁酸乙二醇聚酯,涂在上试201酸洗红色担体上组成固定相,对甲基汞的分离效果好。该法建立了测定某些生物样品(包括人发,生物脏器等)中甲基汞的气相色谱测定法。经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确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受到国家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的奖励。《生物样品中总汞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也是白求恩医科大学同期研制的。吉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鉴定,确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受到国家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的奖励。
《土壤中可溶性汞及有机汞的测定-硫代苹果酸浸提-冷原子吸收测定法》 该方法是由吉林农业大学于1978年完成的,该法对能势的方法加以适当的改进与简化并应用到第二松花江灌区的近30个观测点的水田土样所含“可溶性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JL-201型水质监测仪》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1978年研制成功,吉林省电子局组织了鉴定。该成果获1978年吉林省科技大会奖,已小批量生产。该仪器是国内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综合评价水质的较为先进的小型、便携、多功能的化学分样仪器。仪器性能达到或接近日本75年同类型产品指标。
《P-CO型一氧化碳检测仪》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吉林省辽源电子技术研究所于1980年研制完成。吉林省科委、电子局、环境保护局于1980年12月组织鉴定。认为该仪器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煤炭、化工、冶金等部门,其灵敏度、稳定性、影响时间均达到了规定的指标,尤其是在解决催化剂等关键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基本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为我国填补了一项空白。1980年获吉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JER-4易燃易爆有毒性气体浓度监测仪》 由吉林大学研制。该产品于1986年经过鉴定,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它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可以确保在有害气体环境中作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室内环境微小气候监测仪》 由吉林省卫生防病中心研制。1987年经过鉴定,确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该监测仪成套性能好,具有监测方便、显数清晰、便于携带等优点。其测量范围和精确度都能满足公共场所微小气候监测的需要,各项监测参数均符合国家计量器具标准化要求。
(五)其他成果
《长春市工业污染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由长春市环境保护局于1987年完成。吉林省环境保护局1987年7月组织鉴定,认为该项成果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可行,基础工作扎实、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所提出的对策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988年获吉林省科委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第二松花江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 主要研究单位是松辽水资源保护局、协作单位有吉林省环境保护局、长春市环境保护局、吉林市环境保护局、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于1987年11月组织鉴定,认为该成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居领先地位,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某些方面如建立灰色动态模型群,发展环境规划理论等方面,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生态农业建设与研究》 该课题由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榆树县有关部门参加,在榆树县大岗乡兴国村建立实验基地。搞了玉米、小麦间作与精种玉米、小麦的对比实验。米麦间作,一改过去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实验结果,玉米单产增加了11.2~14.9%,小麦为额外收粮,该实验的成功为平原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此外1981年国家下达给长春市环境保护局进行《大气质量标准》和《废气排放标准制订原则》可行性调查核算工作,由长春市环境保护局科研科组织完成,该总课题获国家科研二等奖。
知识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介绍了长春市:大气污染与治理、水体污染与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利用、环境管理、科研检测、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人物、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机构
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相关机构
白求恩医科大学环境医...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
相关机构
长春市环境科学学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流域工业...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环境质量...
相关作品
《长春南湖沉积物污染...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沿...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流域环境...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沿江灌区...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水系水体...
相关作品
《长春市污染源调查研...
相关作品
《长春市地下水及伊通...
相关作品
《长春市八里堡污灌区...
相关作品
《全国粮食农药污染调...
相关作品
《长春、吉林市区大气...
相关作品
《长春地区野生植物资...
相关作品
《长春市土壤背景值调...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汞污染对...
相关作品
《水系甲基汞污染对人...
相关作品
《松花江甲基汞污染对...
相关作品
花江有机化学污染物对...
相关作品
《环境污染与肺癌关系...
相关作品
《长春市东郊混合污水...
相关作品
《大孔巯基树脂处理甲...
相关作品
《液膜法净化含铬废水...
相关作品
《低噪声锅炉鼓、引风...
相关作品
《阴离子交换法回收水...
相关作品
《痕量汞测定方法的标...
相关作品
《痕量汞测定方法标准...
相关作品
《对土壤、粮食总汞的...
相关作品
《瓷舟燃烧-冷原子吸...
相关作品
《予还原吹出浓缩-冷...
相关作品
《巯基棉富集-冷原子...
相关作品
《巯基棉-气相色谱法...
相关作品
《测定生物样品中甲基...
相关作品
《土壤中可溶性汞及有...
相关作品
《JL-201型水质...
相关作品
《P-CO型一氧化碳...
相关作品
《JER-4易燃易爆...
相关作品
《室内环境微小气候监...
相关作品
《长春市工业污染状况...
相关作品
《第二松花江水资源保...
相关作品
《生态农业建设与研究...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