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环境优美工厂竞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62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环境优美工厂竞赛
分类号: X322
页数: 7
页码: 169-1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环境优美工厂竞赛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环境优美 工厂竞赛

内容

为加强环境管理,促进企业污染治理,改变企业环境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长春市从1980年开展了环境优美工厂竞赛活动。1980年参加竞赛活动的有8个单位,到1983年增至31单位。经严格评选,铁道部长春客车工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工厂和沈阳军区长春石油化工厂,于1983年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于“防治污染清洁工厂”称号。同年,国营东光无线电器材厂(七九三厂)、长春化工二厂分别被电子工业部和化工部授于“清洁工厂”称号。
  在地方开展竞赛活动的基础上,1987年由《中国环境报》组织发起了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竞赛活动。该次活动得到国家环保局的支持,并对评选结果给予认定。在这次竞赛活动中,长春市推荐的铁道部长春客车工厂、国营第七九三厂(东光无线电器材厂)、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散热器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轿车分厂等5个企业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
  一、铁道部长春客车工厂
  长春客车工厂于1954年筹建,1959年投产。经30多年的发展建设,工厂已形成了客车制造、客车修理和地铁客车生产3个专业化生产系统。有职工1万余人,年产客车1300辆,修理客车300辆,是我国铁路客车和地铁客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该厂拥有动力、修车、转向架分厂及铸、段、焊、机械加工等30多个主要生产车间,生产工序繁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三废”,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自70年代以来,该厂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工厂的污染源进行多项治理,坚持绿化和美化环境,成为全国闻名的“花园工厂”。
  工业粉尘及烟尘治理 该厂铸钢、铸铁车间产生的工业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几十倍,严重影响环境和职工身心健康。工厂从1972年开始,对铸钢、铸铁车间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加强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对型砂作业采取密封式生产方式,对扬尘采取各种净化措施,对冶炼炉安装了消烟除尘设备,历经5年,控制住了烟气和粉尘的危害,车间平均降尘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同时也减少了对厂区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客车钢结构抛丸打砂,是客车生产中产生粉尘的第二大污染源。排入空气的油腻、红丹、铅粉等各种粉尘,对人体、植物、大气造成严重污染。1980年对修车、造车系统的两个作业场地进行了除尘净化的加装改造,重新设计加装了10台大型自动化脉式除尘设备,除尘净化率达95%以上。
  该厂中央锅炉房电站锅炉每天耗煤140吨,烟尘排放量很大,厂区上空烟雾弥漫,落地灰尘到处可见,职工反映强烈。工厂领导对此十分关注,发动科技人员献计献策,并宣布能治住“烟老虎”者有重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该厂还对职工住宅区采取了联片采暖集中供热的措施,取消锅炉58台,不但减轻了大气污染,每年还节煤3000多吨。
  工业废水治理 为解决电镀废水污染问题,该厂于1976年投资16000余元,建设一条无氰镀锌生产线,采用碱性锌酸盐的新工艺,将有氰改为无氰,消除了氰化物对水体的污染。与此同时还投资8万余元建成了一套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装置,排放的含铬废水为0.04毫克/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对净化处理过的水再循环使用,每年节约用水3~4千吨。为解决稀铬的二次污染,1981年又投资17000余元新装一套钛质薄膜蒸发设备,消除了稀铬的二次污染,还可回收铬再用于生产。
  1988年初,工厂又投资149000元,用于铸钢车间含碱污水处理,经过处理后,废水中悬浮物从2000毫克/升下降到150毫克/升,含碱浓度明显下降,每年节水3万吨。
  嗓声治理 对厂区噪声的重点声源,如压缩空气站,于1986年与吉林市消声设备厂联合,采取把声源封闭、隔声、吸声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效果接近国家规定标准。从生产工艺上把用手锤撞击打平的车体钢结构工艺改为推广电磁无声校平。工厂使用的汽车喇叭全部改为低频,广播系统全部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中低频扬声设备,使厂区的大环境比较安静。
  废渣治理 坚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工厂每年有一万立方米的木材边角余料,常年堆积霉烂,既影响厂容环境又是巨大的浪费。1970年工厂自行设计一条纤维板生产流水线,每年生产纤维板600余吨。工厂铸钢废砂治理是采用回收再生的办法。1976年建成从水爆、落砂、磁选、分离、筛选、水洗、烘干、碾砂等配套设备组成的废砂再生生产线。每年可使废砂再生7000余吨,回用于生产,消除砂害。
  环境监测 该厂的环境监测工作1985年由职工医院承担,只能开展少数项目的监测。1987年工厂建起了环保楼,建立了环境监测站,新添置了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及大气采样器等仪器设备30余台套。由于监测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和先进监测设备进一步配套,不但能完成本厂自身监测工作,同时作为四级站,还承担了市、区环保部门交给的各项监测任务。
  厂区绿化与厂容整顿 工厂在1957年开始建厂时,就把绿化规划和厂房建设结合在一起,坚持生产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做到厂房建完了,道路建成了,厂房周围、道路两旁已经绿林成荫了。坚持常年绿化不漏空、不断线,贯彻始终。建厂以来,先后栽植各种松柏、杨柳、丁香和多种花果树123种,20余万株。栽植绿篱4000多延米,有果园,有苗圃,植绿面积达90公顷,覆盖率达60%。厂区四周既有常绿的青松翠柏,又有高大的阔叶乔木,既配有各种花灌木,又栽植了草花与草坪。成行的黑松杨柳排列在厂区道路的两旁,车间厂房座落在浓荫树丛之中。这些绿色植物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对降低环境噪声,防风吸尘,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厂区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该厂在治理污染,坚持常年绿化的同时,还进行了厂区环境的清理整顿工作。1983年动员全厂职工参加义务劳动万余人次,清理出垃圾6000多吨,回收废钢铁2000多吨。全厂修建水泥板人行道13公里,建设绿化、料场护栏11000米,修建花坛、凉亭、喷泉等设施41处。
  该厂由于治理污染和环境建设成果显著,1983年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清洁工厂”;1985年被吉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评为环境保护先进企业;1986年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先进单位,被吉林省绿化委员会命名为“森林工厂”,并获吉林省庭院绿化大奖赛第一名;1987年被国家环保委员会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1988年被国家环保局、计经委和统计局评为“全国污染源调查优秀企业”。
  二、国营第七九三厂
  国营第七九三厂是国内较大的无线电元件生产厂。1980年以来,该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先后被评为电子工业部“环境保护先进单位”、“清洁工厂”,吉林省“绿化红旗单位”,长春市“卫生甲级单位”,1987年6月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该厂的领导认识较高,把环保工作列入了厂领导的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厂务会议和环保委员会会议,研究和讨论环境保护工作。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后,工厂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下设技安环保科和环境监测室,全厂20个生产车间和科室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设立20名兼职环保员。形成了上下结合,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环保管理体系。建立了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国营第七九三厂环境保护条例》和《国营第七九三厂废水排放管理制度》,并规定了各级环保工作人员的职责,健全了各种环境治理设施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在进行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面,工厂还制定了工作计划和环境治理措施计划,制定了《环境治理三年滚动规划》和《环境治理‘七五’规划》。该厂自1980年以来,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9项,累计投资31.46万元。
  该厂有工业锅炉3台,其中20吨的2台、10吨的1台。20吨锅炉除尘器于1981年完工,验收时排放烟尘浓度为710毫克/立方米。为进一步降低烟尘排放浓度,1983年对除尘器进行了大修和改造,使烟尘的排放浓度为361毫克/立方米,并于1987年再次采用高效旋风除尘器,进行二次除尘使除尘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工艺尾气治理方面,该厂建立了塑料酸雾净化塔和玻璃钢酸雾净化器、铅烟净化装置、水膜式净化喷漆柜,分别对酸雾、铅烟、喷漆废气进行治理,降低了排放浓度。
  在废水治理方面,对零件车间原有的酸碱中和池进行大修和改造,控制PH值在6~9之间,之后排放。1981年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安装了离子交换闭路循环处理装置,1986年对该装置进行大修改造,提高了处理能力和效果。
  该厂重视废料回收和综合利用工作。1986年从废锡铅焊料中、喷涂废膜中回收锡铅19.86吨,价值20.853万元。1985至1986年共回收白银828公斤,有色金属146.72吨,废钢铁175.55吨,价值127万元。
  为绿化美化厂区环境,该厂共栽种各种树木17600多株。厂区各车间前和生活区空地上修建了100多个花池和花坛。1987年前该厂绿化面积达34000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85%,成为长春市绿化较好的工业企业。
  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工厂
  长春光机工厂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下属的一个综合性实验工厂。全厂有职工1300多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的试制和加工任务。主要有光学玻璃冷加工、机械热加工和冷加工、电子学、仪器装校、维修和动力等10个车间。由于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工种比较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也较多。
  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结束后,长春光机所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光机工厂在所环保小组的领导下,于1974年开展了电镀废水的治理工作。经3年的努力攻关,于1976年11月实现了NS无氰镀金、无氰镀银,DE型无氰镀镉,淘汰了以往传统的有氰电镀工艺。这些新工艺在长春市进行了经验交流。在此基础上,1977年对电镀废铬进行处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活性炭处理含镉废水,用F53活性剂清除铬雾的污染。
  1980年以后,工厂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工厂把防治污染美化环境纳入了企业的管理规划之中,制定了文明生产,改变厂容厂貌,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实现花园式工厂的目标。工厂确定一名副厂长主管环保工作,成立了技安环保科,配备了专职环保技术干部。各车间、科室设有29名兼职环保员,在全厂形成了环境保护网络,制定了《工厂环境保护制度》,做到了污染有人管,治理项目有人抓。
  1983年,该厂又成立了攻关组,开始对电镀废水重金属离子进行综合治理。经多种方案的优选和论证,采用了腐植酸树脂处理重金属的工艺方案,经3年的努力取得较好效果。排放的废水中,PH值、化学耗氧量、铜、锌、镍等重金属离子全部达到国家允许排放浓度。
  该厂还结合技术改造,减少工业“三废”污染。在工艺上,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代替剧毒有害原料,把污染清除在工艺定型之前;在设备上采用无污染、低噪声、节约能原的产品,代替严重污染环境的旧设备。
  采取的新工艺和主要措施有:
  1.电镀铬槽中加F53活性剂,解决铬雾蒸气对环境的污染。
  2.喷漆采用水帘或喷漆新工艺,解决苯蒸气对环境的污染。
  3.热处理采用气体软氮化,防止热处理氮化时氰气对环境的污染。
  4.铝合金熔炼无毒去气处理新工艺,减少氯气对环境的污染。
  5.木型机械加工间通风除尘系统,解决木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
  6.对木型机械加工间噪声,采取减震隔音措施。
  7.光学玻璃大熔炉通风除尘工程,解决了玻璃熔炼时粉尘对环境的危害。
  8.对20吨锅炉消烟除尘进行攻关,通过加强管理,并采取“旋风式除尘”、“湿式沉降除尘”等措施后,治住了“黑龙”对环境的污染。
  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该厂还开展了综合利用、节约能原和原材料的工作。据该厂统计,年节约用水7万吨,电40万度,回收铁屑90吨,废机油1.5吨,产生的锅炉灰全部供砖厂制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厂十分重视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工作,把厂区绿化做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大事认真抓好。仅1981年到1986年间共植各种树木34种,11000多棵;栽草3900多平方米;种花近万株,安装花栏杆2300多延长米;修建大小花池34个,全厂绿化面积达7.5万平方米,1987年全厂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由于该厂环境保护工作比较出色,自1979年至1985年连续7次荣获市、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1982年获黑龙江、吉林两省“松花江水系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1983年8月25日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环境保护清洁工厂”;1985年6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绿化先进单位”;1985年11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1987年6月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
  四、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散热器厂
  散热器厂是第一汽车制造厂专业厂之一,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拥有职工1600余人。主导产品为汽车散热器,年生产能力达10万余只,生产的管片式、管带式散热器分别获省优和部优称号,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兴建的汽车配套厂,当时在设计和施工中没有完整的环保工程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1978年以来,该厂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由一名副厂长主抓环保工作,工厂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各车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工厂安全科负责具体环保业务工作。
  该厂把建章建制做为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认真抓好。先后制定了绿化、节能、原材料发放、现场管理、卫生检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还制定了环保经济管理考核办法。该厂自1980年起制定了每月两次环保例会制度,工厂按规定,每季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的问题,至1988年该厂共完成31个治理项目,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该厂于1982年开始采用无氰镀铜新工艺,从根本上取消了剧毒氰化物,并对黄铜酸洗工艺进行了改革,取消了重铬酸盐,消除该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该厂还采用有机无毒焊剂取代了氯化锌焊剂钎接散热器新技术,取消了散热器大部分清洗工序,每年不但减少废水排放5.86万吨,还节约电29.28万度,蒸汽1.12万吨,煤气9.76万立方米,年节约资金达14.6万元,污染物基本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为解决烟尘对大气的污染,1981年该厂为两台13吨锅炉安装了旋风除尘器,1984年新增一台4吨锅炉,也同时配套安装了旋风除尘器,经测试,浓度小于林格曼一级。
  该厂为治理工业粉尘,先后按装了5台除尘器,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1985年又将6台粉尘冶金油压机的上料装置改成封闭式上料,使粉尘由1978年的42毫克/立方米降到0.5毫克/立方米。
  该厂的空压机运行时发出强烈的噪声,达到104分贝,水箱制管机切断部位工作时发出强烈尖叫声,达到102分贝。为解噪声污染,采取了设备消声和地下吸气消声相结合的方法,使空压机和制管机器噪声下降到72分贝和65分贝。
  该厂还成立了废品回收班,回收的废钢料大部分用于制铁粉,做粉末冶金件的原料,每年制铁粉185吨,创造价值24.05万元。每年回收废铜料100吨、锡渣10吨、废油50多吨,价值40多万元。锅炉渣和粉煤灰全部给砖厂制砖。
  在治理污染源的同时,该厂还对厂区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共栽植松柏、杨柳、丁香、樱桃、海棠等乔灌木26种,2500多棵,栽种榆树绿篱2000多延米,栽草2.28万平方米。修建花坛47个,凉亭2处,修建共青团花园一处,内有假山石景、喷泉等园林小品,使其与绿色植物相映成辉。1987年全厂绿化面积已占可绿化面积的82.9%,工厂尤如座落在花园之中。
  该厂积极治理污染,改善厂区环境,成果显著,1987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1988年被国家评为工业污染源调查“国家级优秀企业”,并获景泰兰杯最高荣誉奖。

知识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介绍了长春市:大气污染与治理、水体污染与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利用、环境管理、科研检测、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人物、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