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磁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261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磁波
分类号: X5
页数: 5
页码: 129-1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1年~1988年长春市境内电磁波污染及其治理情况。
关键词: 电磁波 污染治理 长春市

内容

1981年9、10月,有关部门对长春市的电磁波做了测试。相继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附近布设了34个监测点,频率为0.142~500赫兹,共测349次。通过测试,发现朝阳区频率点密集且杂波也多。其原因是该区电台、通讯、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大多数都集中在此区有关。本次监测的电磁波特点是:0.738赫兹场强高,是由于省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射机所致;6赫兹场强高,是省短波发射台所致;27~30赫兹场强高是汽车和热合机引起的。
  通过测试,又发现57赫兹在朝阳区、南关区场强很高,且场强峰值(100赫兹左右)出现在地质宫门前和吉林大学文科楼之间,没有查清其原因。
  通过调查了解到,市热合机操作者普遍感觉全身麻木,四肢无力,头昏,似感冒和失眠等症状,至于环境电磁污染安全值(阈值)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标准,远区人群受害不好衡量。没有发现非致热效应的损害。
  高频电磁辐射不仅对作业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由于各辐射源不断向空间辐射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造成了令人讨厌的空间电磁噪音。电波互相干扰,使位于一定频率范围的某些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时常发生事故。
  1982年5月6日,市消防支队通讯受到干扰,持续两天之久。讯号频率为164赫兹,杂音讯号似电台,潺……响,但又无通讯呼号。
  1971年秋、1976年春,大屯机场两次发生通讯堵塞,干扰频率为100赫兹~150赫兹,使导航偏离三度。柴油机厂使用一台激光钻孔机,据本厂技术人员反映,只要此机开动,大多数电子控制设备控制失灵。
  长春市电磁干扰主要危害经常表现在收看电视方面。电视荧光屏上经常出现一闪一闪的直条,斜条及点状物。在线路中电流和电压经常变化和断续发生电火花的电器设备、摩托车等也可对电视造成干扰。
  据1981年调查资料,长春市有各种无线电台502部,其中大型、中型台站25座(不包括军用),10千伏以上变电所491座,大型磁电机140多台,热合机2000多台。此外还有中频炉,高频炉、微波炉、高频点焊机、激光钻孔机等数百台。
  1986年,长春市的电台总数增至1646台,5年期间增加了2倍多。使用中、高频炉的企业有12个,共37部。
  辐射源设备功率为5瓦的数量444部,占总量的27%;功率3瓦的为228部,占总数的13.9%。其中朝阳区频率点的数量为413个,占总数的50%;其次为南关区102个,占总数的12%。24小时连续工作的辐射源为740部,占总数的45.8%;白天工作的为582部,占总数的36.1%;开放公务专用通讯的数量为1227部,占总数的76%;国内开放业务,共169部,占数总的12%。
  长春市辐射源以市中心为集中,其次是东风大街一带。

知识出处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长春市 环境保护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卷介绍了长春市:大气污染与治理、水体污染与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利用、环境管理、科研检测、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人物、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